作者有話要說:
背景音樂
人們都說在側福晉年氏進入雍王府的這晚, 雍親王書房裏忽然發生了一場意外大火。
熊熊衝天的火光像一曲燎原而古老的咒語, 仿佛暗示著這個新婦一生的命運。
據說, 隻是下人不小心碰落了燭台而已, 而那下人早已死在那場大火中。
這之後, 很久都沒有人再看到雍親王, 有人說他在大火中受傷, 有人說他向康熙告假去了寺廟齋戒。
沒有人知道,那場大火是如何發生的,就連雍親王的貼身近侍蘇公公也不完全知曉。或許,當真是碰落了燭台, 但是那個碰落的人,卻該是這個書房的主人。
沒有人知道,為了一個犀牛角的小匣子, 他在大火中翻找了多久,幾乎深陷火海。
什麽也沒有帶走, 空無一人的房間裏,隻剩下一塊斷了繩的禛字玉佩, 孤零零的躺在大床上。
她的小箱子裏,全是她從前曆年攢下的工錢,一張張銀票存的整整齊齊。還有一個廉價簡陋的小香爐,明顯用了些年頭, 被撫摸的異常光滑。一本一本都是他多年寫下的詩稿,用針線裝訂的及其仔細又愛惜。所有當初交予她的錢櫃鑰匙,一把一把都做了標記, 一分不少。那個犀牛角的小匣子放在最角落裏,裏麵的結發,鳳眼紅寶的戒子,紅繩,月老簽,婚書,琺琅彩虎牙……什麽也沒帶走。
任憑全體粘杆暗衛將雍王府,將周圍乃至整個京城搜得底朝天,尤其是八貝勒府,也再沒有她的存在。
她,消失了。
這個女子像一絲不存於這個世間的空氣,沒留下隻言片語,像一朵雲一縷煙,就這樣無聲無息的,蒸發了。
===============================================================================
康熙五十年的冬天裏發生了太多故事,相隔為鄰的雍親王府和八貝勒府不得不說是冰火兩重天。
十一月二十日,八貝勒胤禩母良妃衛氏薨,停靈柩於東莊。在良妃彌留之時,胤禩親看其母撒手人寰,悲痛甚重。對母純孝之心天可見也,加行祭禮,焚化祭物,徹夜守靈。傳半年後仍需人扶掖而行,甚至之後數年都沉浸在傷痛之中,整個八府都彌漫著哀思。
而一牆之隔的雍親王府僅僅在良妃薨逝七天後,呱呱墜地了一個姍姍來遲的小阿哥。正遇良妃薨逝,府內又經火災不久,不論是洗三還是滿月都是精簡,比起早幾月出生的小四阿哥元壽時的運氣又是不能比了。由於一直沒有賜名隻喚五阿哥,直到春節大年夜,久未露麵的雍親王回府才賜乳名為天申。
家宴裏以嫡福晉納拉氏為首,新進府的側福晉年氏容顏姣好,垂頭坐於雍親王另一邊,甚是惹人憐愛,不論是家世、賜封還是青春貌美都把一眾女眷比了下去。側福晉李氏明顯隻能屈居與年氏之下,坐在納拉氏身旁,打扮精心也遮不住歲月痕跡,讓人唏噓。其餘眾人,隻有鈕氏耿氏兩位有福,都是鋸嘴的葫蘆,大氣也不敢出的。
雍親王胤禛在府裏參加春節家宴,之後在正房守歲完連被燒毀的書房四宜堂方向也沒有再去,便離開了王府。
日月飛馳,粘杆處日益龐大起來,而粘杆處的每一位暗衛身上都貼身帶有一張女子的畫像,這女子容貌平凡,眉目清淺,隻可貴在一種淡然親切的氣質躍然紙上。但不得不說,要在大清帝國遼闊的版圖上尋找一位這樣不出眾的女子,實在如大海撈針。
日複一日,沒有一日停止這個任務,從京城蔓延到任何一個有可能的地方,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可惜天下之大,杳無蹤影。他們不知道自己手中的每一張畫像都出自於誰之親手,而那個女子的容貌早已漸漸被人來人往的偌大王府遺忘。
四宜堂已經重修起來,每一樣布置都是從前的模樣,好像那一場火從來沒有發生過。雍親王的貼身公公依舊是蘇公公和張公公,但沒有下人再叫他們當初的小名,小順子和小魏子。書房裏的丫鬟據說一直隻有一個,姓雲。大火後在雜役房裏整整待了一年才回到四宜堂耳房當差,府裏的人都叫她雲惠姑娘。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雍親王第一女封多羅格格,七月晉和碩格格,九月初嫁那拉氏星德。當日雍王府迎來了久違的笑顏,雍王嫁女,十裏紅妝。
而同時的朝局已經是劍拔弩張,九月三十日,聖上諭曰:“皇太子胤礽自複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業斷不可托付此人。”
自此,皇太子胤礽在又當了幾年太子後再次被廢,成為中華曆史上少有的兩立兩廢之人,自此隻有幽禁於鹹安宮,安度殘生。
而此事的導火索正是托合齊會飲一案,此案綿延數年,牽涉軍官甚廣。而事發後,太子胤礽更是緊張,籠絡人心、結黨之事在暗地裏愈演愈烈。隨著案情的清晰,康熙授權批捕托合齊入獄。命誠親王胤祉雍親王胤禛和刑部進行嚴格審理,會飲案最終所呈現出的事實讓康熙帝怒不可遏。太子屬人齊世武竟然給太子胤礽出過提前登位之策,康熙在廢黜太子同時,下令用鐵釘將齊世武釘在牆上,呼號數日而死,讓人不寒而栗。托合齊病死獄中後,康熙下令將其銼屍揚灰,不許收葬。又下令將涉及此案的八旗軍官全部革職。這是康熙帝一生中對大臣少有的血腥手段,可見案情嚴重,令人發指。
至此東宮位虛,朝臣以為不妥,屢有向康熙諫言早立太子,其中以八貝勒胤禩和誠親王胤祉呼聲為高,雍親王胤禛也有人提及,但康熙俱不置可否。
雍親王在王府的時間不多,已經很少回到四宜堂,據說大多喜歡在圓明園或獅子園裏。
一眾孩子裏,下人們看著四阿哥元壽似乎更得王爺喜歡,也讓鈕咕祿氏顯出些地位。因為他偶爾回府時,會讓丫鬟雲惠去嬤嬤那抱元壽到四宜堂裏去看看再送回來。
側福晉年氏進門時風光無限,不想當晚一場大火竟然像一種不好的預兆,進府兩年讓她並未獲得想象中的盛寵。直到五十二年十月底,做王爺三十六歲生日時,他喝了不少,坐在他身側的她才敢悄悄抬眼看他。
如府裏的眾多女人一樣,從不敢直視他,可他微醺的睫毛上為何有一閃而過的……不知道是什麽。
迷離?還是疼痛?
那一種致命的,讓女人淪陷的□□。
他比她大了二十一歲,他剛出嫁的女兒比她還要大上三歲。
他是那樣冷酷又莊重,讓人難以親近,愈怕愈愛,愈愛愈怕。是的,他真的是個很英俊的男人,更迷人的卻是舉手投足間成熟男子的氣息,內斂而深沉。
他忽然眯著漆黑深邃的眼看向她的時候,讓她的心髒劇烈的跳動,雙頰都紅了,更顯眉目嬌豔奪目,隻能結結巴巴的說:“爺……”
她是沒想到的,她等了兩年多的幸福卻在這晚降臨的這樣快。這一晚,在所有女眷嫉妒豔羨的眼光中,王爺在散席後帶著蘇公公去了她的院子。
他顯然有些醉意,周身上籠罩著一種令人看不透的東西,隻坐在椅子上不說話,讓人害怕又渴望。她知道自己不可錯過這樣的機會,鼓起勇氣探手想要伺候他更衣,卻被他一下揮開,驚得她不知如何是好。但很快,他卻吹滅了燭火,一片漆黑。
整個過程裏,看不見他的表情,她卻明白了這個男人天生讓女人心甘情願的臣服,不僅是他的身份。
他起身的時候酒意已經消散了,很熟練的穿好了衣袍低頭捋了捋馬蹄袖口,隱隱月光下衣袍上的金龍如圖騰般猙獰而高貴,什麽也沒說就離開了。
蘇公公在門口為他披上披風,他垂下的目光在披風衣領上停留了幾秒,手掌心小心翼翼的撫上黑色的狐毛,袖口露出一處不明顯的灼傷,神情裏有一絲不為人知的暗影。
當他走上曲橋,跨進四宜堂的院子,再看不見那一盞微弱的暖黃小燈,再也沒有人這樣等他回來。雖然這裏和從前修建的一模一樣,但卻讓他覺得陌生。所以,他很少回來了。
雲惠抱著小狗嘟嘟從耳房裏出來,看到王爺回來有些緊張的立刻福身請安。原來這雲惠,就是當初的小惠。當年之事,那夜裏他的可怕行徑也已經像塵封的記憶般鎖於箱底,不再有人敢提起。
胤禛說了聲起,目光隻在小狗身上停了下,便獨自進了屋。
他跪坐在佛室的蒲團上手持念珠直到天明,燭火不息。自從她不在之後,他已經很難入睡。
她不在了,他也失手燒了四宜堂。
每一個地方,都不再是家。
兩年多了,日日夜夜,他都想早一刻找到她。將她死死吞入腹中,永不分開。
偌大的空床,空曠的枕畔。每到夜半時分,恐懼會像虱子一般爬滿他的骨血和心跳,挖心鑽肺的疼痛。他也會怕,怕她真的早已消失了,怕再見的是她冰冷的軀體。
真的沒有答案,她究竟是如雲如煙般消散了,還是身處於這偌大的山河某處。那麽,哪怕翻覆這山河又何足為懼?
隻要他還活著,隻要她還在,至少還有希望。
他一生從不負人,也最恨被人所負。
他懷疑過嗎?
不,他絕不相信,是她舍棄他。
他知道,縱然他真的沒有照顧好她,她也不會怨他,不會負他。
哪怕天下人都會負他,她不會。
背景音樂
人們都說在側福晉年氏進入雍王府的這晚, 雍親王書房裏忽然發生了一場意外大火。
熊熊衝天的火光像一曲燎原而古老的咒語, 仿佛暗示著這個新婦一生的命運。
據說, 隻是下人不小心碰落了燭台而已, 而那下人早已死在那場大火中。
這之後, 很久都沒有人再看到雍親王, 有人說他在大火中受傷, 有人說他向康熙告假去了寺廟齋戒。
沒有人知道,那場大火是如何發生的,就連雍親王的貼身近侍蘇公公也不完全知曉。或許,當真是碰落了燭台, 但是那個碰落的人,卻該是這個書房的主人。
沒有人知道,為了一個犀牛角的小匣子, 他在大火中翻找了多久,幾乎深陷火海。
什麽也沒有帶走, 空無一人的房間裏,隻剩下一塊斷了繩的禛字玉佩, 孤零零的躺在大床上。
她的小箱子裏,全是她從前曆年攢下的工錢,一張張銀票存的整整齊齊。還有一個廉價簡陋的小香爐,明顯用了些年頭, 被撫摸的異常光滑。一本一本都是他多年寫下的詩稿,用針線裝訂的及其仔細又愛惜。所有當初交予她的錢櫃鑰匙,一把一把都做了標記, 一分不少。那個犀牛角的小匣子放在最角落裏,裏麵的結發,鳳眼紅寶的戒子,紅繩,月老簽,婚書,琺琅彩虎牙……什麽也沒帶走。
任憑全體粘杆暗衛將雍王府,將周圍乃至整個京城搜得底朝天,尤其是八貝勒府,也再沒有她的存在。
她,消失了。
這個女子像一絲不存於這個世間的空氣,沒留下隻言片語,像一朵雲一縷煙,就這樣無聲無息的,蒸發了。
===============================================================================
康熙五十年的冬天裏發生了太多故事,相隔為鄰的雍親王府和八貝勒府不得不說是冰火兩重天。
十一月二十日,八貝勒胤禩母良妃衛氏薨,停靈柩於東莊。在良妃彌留之時,胤禩親看其母撒手人寰,悲痛甚重。對母純孝之心天可見也,加行祭禮,焚化祭物,徹夜守靈。傳半年後仍需人扶掖而行,甚至之後數年都沉浸在傷痛之中,整個八府都彌漫著哀思。
而一牆之隔的雍親王府僅僅在良妃薨逝七天後,呱呱墜地了一個姍姍來遲的小阿哥。正遇良妃薨逝,府內又經火災不久,不論是洗三還是滿月都是精簡,比起早幾月出生的小四阿哥元壽時的運氣又是不能比了。由於一直沒有賜名隻喚五阿哥,直到春節大年夜,久未露麵的雍親王回府才賜乳名為天申。
家宴裏以嫡福晉納拉氏為首,新進府的側福晉年氏容顏姣好,垂頭坐於雍親王另一邊,甚是惹人憐愛,不論是家世、賜封還是青春貌美都把一眾女眷比了下去。側福晉李氏明顯隻能屈居與年氏之下,坐在納拉氏身旁,打扮精心也遮不住歲月痕跡,讓人唏噓。其餘眾人,隻有鈕氏耿氏兩位有福,都是鋸嘴的葫蘆,大氣也不敢出的。
雍親王胤禛在府裏參加春節家宴,之後在正房守歲完連被燒毀的書房四宜堂方向也沒有再去,便離開了王府。
日月飛馳,粘杆處日益龐大起來,而粘杆處的每一位暗衛身上都貼身帶有一張女子的畫像,這女子容貌平凡,眉目清淺,隻可貴在一種淡然親切的氣質躍然紙上。但不得不說,要在大清帝國遼闊的版圖上尋找一位這樣不出眾的女子,實在如大海撈針。
日複一日,沒有一日停止這個任務,從京城蔓延到任何一個有可能的地方,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可惜天下之大,杳無蹤影。他們不知道自己手中的每一張畫像都出自於誰之親手,而那個女子的容貌早已漸漸被人來人往的偌大王府遺忘。
四宜堂已經重修起來,每一樣布置都是從前的模樣,好像那一場火從來沒有發生過。雍親王的貼身公公依舊是蘇公公和張公公,但沒有下人再叫他們當初的小名,小順子和小魏子。書房裏的丫鬟據說一直隻有一個,姓雲。大火後在雜役房裏整整待了一年才回到四宜堂耳房當差,府裏的人都叫她雲惠姑娘。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雍親王第一女封多羅格格,七月晉和碩格格,九月初嫁那拉氏星德。當日雍王府迎來了久違的笑顏,雍王嫁女,十裏紅妝。
而同時的朝局已經是劍拔弩張,九月三十日,聖上諭曰:“皇太子胤礽自複立以來,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業斷不可托付此人。”
自此,皇太子胤礽在又當了幾年太子後再次被廢,成為中華曆史上少有的兩立兩廢之人,自此隻有幽禁於鹹安宮,安度殘生。
而此事的導火索正是托合齊會飲一案,此案綿延數年,牽涉軍官甚廣。而事發後,太子胤礽更是緊張,籠絡人心、結黨之事在暗地裏愈演愈烈。隨著案情的清晰,康熙授權批捕托合齊入獄。命誠親王胤祉雍親王胤禛和刑部進行嚴格審理,會飲案最終所呈現出的事實讓康熙帝怒不可遏。太子屬人齊世武竟然給太子胤礽出過提前登位之策,康熙在廢黜太子同時,下令用鐵釘將齊世武釘在牆上,呼號數日而死,讓人不寒而栗。托合齊病死獄中後,康熙下令將其銼屍揚灰,不許收葬。又下令將涉及此案的八旗軍官全部革職。這是康熙帝一生中對大臣少有的血腥手段,可見案情嚴重,令人發指。
至此東宮位虛,朝臣以為不妥,屢有向康熙諫言早立太子,其中以八貝勒胤禩和誠親王胤祉呼聲為高,雍親王胤禛也有人提及,但康熙俱不置可否。
雍親王在王府的時間不多,已經很少回到四宜堂,據說大多喜歡在圓明園或獅子園裏。
一眾孩子裏,下人們看著四阿哥元壽似乎更得王爺喜歡,也讓鈕咕祿氏顯出些地位。因為他偶爾回府時,會讓丫鬟雲惠去嬤嬤那抱元壽到四宜堂裏去看看再送回來。
側福晉年氏進門時風光無限,不想當晚一場大火竟然像一種不好的預兆,進府兩年讓她並未獲得想象中的盛寵。直到五十二年十月底,做王爺三十六歲生日時,他喝了不少,坐在他身側的她才敢悄悄抬眼看他。
如府裏的眾多女人一樣,從不敢直視他,可他微醺的睫毛上為何有一閃而過的……不知道是什麽。
迷離?還是疼痛?
那一種致命的,讓女人淪陷的□□。
他比她大了二十一歲,他剛出嫁的女兒比她還要大上三歲。
他是那樣冷酷又莊重,讓人難以親近,愈怕愈愛,愈愛愈怕。是的,他真的是個很英俊的男人,更迷人的卻是舉手投足間成熟男子的氣息,內斂而深沉。
他忽然眯著漆黑深邃的眼看向她的時候,讓她的心髒劇烈的跳動,雙頰都紅了,更顯眉目嬌豔奪目,隻能結結巴巴的說:“爺……”
她是沒想到的,她等了兩年多的幸福卻在這晚降臨的這樣快。這一晚,在所有女眷嫉妒豔羨的眼光中,王爺在散席後帶著蘇公公去了她的院子。
他顯然有些醉意,周身上籠罩著一種令人看不透的東西,隻坐在椅子上不說話,讓人害怕又渴望。她知道自己不可錯過這樣的機會,鼓起勇氣探手想要伺候他更衣,卻被他一下揮開,驚得她不知如何是好。但很快,他卻吹滅了燭火,一片漆黑。
整個過程裏,看不見他的表情,她卻明白了這個男人天生讓女人心甘情願的臣服,不僅是他的身份。
他起身的時候酒意已經消散了,很熟練的穿好了衣袍低頭捋了捋馬蹄袖口,隱隱月光下衣袍上的金龍如圖騰般猙獰而高貴,什麽也沒說就離開了。
蘇公公在門口為他披上披風,他垂下的目光在披風衣領上停留了幾秒,手掌心小心翼翼的撫上黑色的狐毛,袖口露出一處不明顯的灼傷,神情裏有一絲不為人知的暗影。
當他走上曲橋,跨進四宜堂的院子,再看不見那一盞微弱的暖黃小燈,再也沒有人這樣等他回來。雖然這裏和從前修建的一模一樣,但卻讓他覺得陌生。所以,他很少回來了。
雲惠抱著小狗嘟嘟從耳房裏出來,看到王爺回來有些緊張的立刻福身請安。原來這雲惠,就是當初的小惠。當年之事,那夜裏他的可怕行徑也已經像塵封的記憶般鎖於箱底,不再有人敢提起。
胤禛說了聲起,目光隻在小狗身上停了下,便獨自進了屋。
他跪坐在佛室的蒲團上手持念珠直到天明,燭火不息。自從她不在之後,他已經很難入睡。
她不在了,他也失手燒了四宜堂。
每一個地方,都不再是家。
兩年多了,日日夜夜,他都想早一刻找到她。將她死死吞入腹中,永不分開。
偌大的空床,空曠的枕畔。每到夜半時分,恐懼會像虱子一般爬滿他的骨血和心跳,挖心鑽肺的疼痛。他也會怕,怕她真的早已消失了,怕再見的是她冰冷的軀體。
真的沒有答案,她究竟是如雲如煙般消散了,還是身處於這偌大的山河某處。那麽,哪怕翻覆這山河又何足為懼?
隻要他還活著,隻要她還在,至少還有希望。
他一生從不負人,也最恨被人所負。
他懷疑過嗎?
不,他絕不相信,是她舍棄他。
他知道,縱然他真的沒有照顧好她,她也不會怨他,不會負他。
哪怕天下人都會負他,她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