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煙垂首看著懷裏如小貓一般的孩子, 小心翼翼的將金鑲玉項圈給他戴上。


    他有一雙溫柔的眼睛, 那麽小, 看人的時候也仿佛帶著笑。


    雲煙突然失了神, 直到蘭夕喚她, 她才回過神來, 收了手。她撫了撫繈褓上的錦緞, 偏過頭輕聲道:“抱小阿哥下去給劉貴人看看罷,然後早些回去。”


    蘭葭應了聲,帶著兩位精挑細選的乳母一齊出去了。


    雲煙望著她們背影,直到消失。


    她不再親自撫養小阿哥, 甚至連抱的也不多抱了,隻是每日裏總會問起下麵小阿哥的情況。雍正看在眼裏,隻是不說。他哪裏不知曉, 她是不敢了。


    他是個性情溫柔的孩子,他的眼珠裏有著比他八叔、十三叔更真正的溫柔。


    她不敢給他過多的愛, 也不敢這樣看著他與六十有幾分相似的小臉和眼睛。她默默祈禱他能在這宮牆裏平安長大,有一天回到他阿瑪身邊去, 不要卷入皇室每一代必經的爭儲風波裏。這皇帝睡塌上的辛苦,恐怕沒有人比她看的更近更清楚。不多久,劉貴人冊了謙嬪,也算後宮新貴, 她對小阿哥到是十分上心,小阿哥長的也不錯。


    圓明園的日子過的平順,他們幾乎不再回紫禁城了, 隻是雍正依舊是忙碌於朝政,一點不比在宮內清閑,另一方麵,圓明園丹爐裏的火又更旺了。殺了一個圖謀不軌的賈世芳,似乎依舊不能改變皇帝心中尋找生生世世不分離的執念。幾次夜裏,雍正帶著她去試藥,道場裏滿目都是她看不懂的羅盤與道符,如墜異空。他殷切期盼,卻一次次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她不得已告訴他丹藥傷身,作為一個早就通達三關的人,他又如何不知道,隻是在所不惜。她看在眼裏,那種滋味不是常人能懂。


    “夫人,奴才給您打著傘,大中午的小心曬。”九州清晏殿太監常青一邊撐著傘一邊叮嚀,十七八的年紀,黑白分明的眼珠子顯得十分靈秀。


    雲煙笑了笑,抬手去接傘。“你們回去吧,不就一截子路,哪有那麽嬌氣。”


    蘭夕接過雲煙手中食盒揶揄道:“夫人行行好可給咱們個受萬歲爺打賞的機會吧,爺一見了今年第一碗綠豆湯,可不是開心的要打賞嘛”


    雲煙聽了也忍不住一笑:“你個丫頭,嘴越發厲害了,不嫁出去怕是不成了。”


    蘭夕一聽又是撒嬌又討饒的,笑著一路往圓明園殿走去。


    雲煙進了殿裏,太監們默認照例是不用通報的。


    她剛一踏進去,太監們請了安,她便照例問了句:“有在議事嗎?”


    柴玉如今已經做了圓明園殿的總領太監,他臉上有些轉瞬即逝的遲疑:“稟夫人……沒有”


    雲煙點點頭,走他身邊經過時,不免又看了他一眼。蘭夕狐疑的看了柴玉一眼,上去一把拽了他就咬耳朵,剛聽一句,就踩了他一腳,追上雲煙去。


    雲煙剛走進月洞門,就聽見了笑聲。隨著笑聲,一副其樂融融的畫麵也躍然眼前。


    雍正神情柔和的垂目看著身邊人,他高大的身軀靠在躺椅裏,,穿著龍靴的雙腿自然地分開耷在踏腳的上,常服的袍腳耷在膝上,金色龍紋的長褲隱隱露出來——


    一個細眉細眼的綠色宮裝女子抱著小阿哥正蹲在他腿邊笑,旁邊的嬤嬤們也滿臉堆笑。


    看著這女子側麵,柳葉眉,膚色白淨,身量纖細,十六七歲的豆蔻年紀,不十分搶眼,卻有似曾相識之感。


    雲煙腳步微微停頓,屋內人已然全部看見她。


    蘭夕挎著食盒跟上來,喚道:“夫人”


    雍正抬起頭來,看見她。綠色宮裝女子也抬首對上她視線,那雙眼,分明是,熟悉的感覺。


    嬤嬤們忙一眾矮了身子跪地請安,那女子也匆匆就著姿勢請安,有些微微狼狽。


    雍正看著雲煙,從躺椅裏將右手抬起來,雲煙一步步走過去,將左手放進他抬起的手掌裏。


    “謙嬪娘娘和小阿哥處的不錯”雲煙平靜的抬了抬右手示意她們起來。


    謙嬪劉氏正是這綠色宮裝女子,她顯然也明白了雲煙的身份,忙低頭應聲將小阿哥抱上來意將其放入雲煙懷中。


    雲煙將手從雍正手中抽出來,接過小阿哥。他正將一隻小手指塞在嘴邊溫溫的笑。雲煙心中一陣柔軟,心中忽然閃過當初那個溫潤男子的影子。這樣小的年紀怎會像煞了那個叔叔?


    腰後突然有隻手像是替她撫了撫裙後的褶皺,她才發現自己晃了神,抬頭看看謙嬪劉氏——


    驀然回首,都是故人的影子。身邊的這個人可曾想到那對愛極又恨極的兄妹?


    愛,抑或是恨,終究歸於塵土。


    雲煙憐惜的碰碰小阿哥的小臉,將小阿哥交給蘭夕。“去吧,小阿哥也該餓了。”


    眾人一起跪安下去,謙嬪劉氏隻在起身時看了一眼椅子中閉目養神的皇帝。雲煙看著她們背影,目送她們離開,她不再說什麽,什麽也沒說。


    四海升平的日子不長,古州地區又起嘩變。雍正十二年七月,當地傳言“有苗王當出”,苗人皆信,遂反對流官統治。官府曾抓獲造言者“苗人老包”,後又釋放,於是一些人“糾眾滋事”。


    其實古州自雍正七年征服之後,即設古州廳,以流官管轄。古州地區舊有土官名目,如長官司、副長官司、土舍等。這些土官雖在建廳之後被授予土千總、土把總、外委土舍之名,協助清政府管理苗寨,但總不能如昔日一樣耀武揚威。因此,他們一直希望恢複舊日之局麵。


    雍正帝聽聞鄂爾泰急報古州事件後,為避免可能發生的事端,立即派吏部侍郎呂耀曾、大理寺卿德福,會同地方官員赴古州宣諭化導,但無效果。後又對滋事者進行鎮壓。結果引起了更大規模的叛亂。


    臨近年關,雍正嘴角上火起了一串水泡,可急壞了太醫院,內藥外敷也不見消去。他平時裏最愛齊整,又是茶水不離的,碰著就疼,當真是鬧心。


    屋內暖香細細,雍正一身金底出黑狐毛的團龍袍子盤腿坐在厚厚的龍座榻上,一手拿著奏折,一手去端茶盅。


    一聲悶悶的抽氣,茶盅又被放下,發出一聲清脆的碰撞聲。嚇得屋裏屋外幾個小太監連帶著蘇培盛,跪了一地。


    雲煙撥了簾子進來,一瞧他皺眉神色,目光看到他嘴角那一串紅紅的水泡,抿了抿唇。


    她一邊揮揮手讓幾個小太監起來,一邊走近座塌,蘇培盛忙帶著他們爬起來退出去。


    雍正看著奏折頭也沒抬,伸出一隻手來準確拉到她手後抬了頭。


    “怎麽這樣涼?”


    雲煙反握了他手,“是你手熱。”


    雍正抬手又蹭蹭她臉頰,依舊說一句:“多穿點”


    雲煙點點頭,手從他掌心裏滑出來轉身進了內室,雍正又恢複到原來姿勢繼續看著折子。


    不一會,雲煙出來,端著小藥盒和棉棒,往他身邊一坐,低著頭用棉棒蘸了透綠的藥膏,歪著頭輕輕往他嘴角上點。他唇角微微一動,牽起鬢角新添的銀絲,在午後陽光折射下分外刺目。


    雲煙的目光在他眼角紋路上停駐,雍正敏感的移了眼神對上她眼。


    “怎麽?”


    雲煙微微一笑,“還疼麽”


    雍正道:“好多了”


    雲煙點點頭,低頭收著藥盒要站起。雍正忽然抬眼道:“朕最近……是不是老多了?”


    她心中一凜,他是如此敏銳的人啊,一直都是。


    她放下手中藥盒,卻抬了手去摸他腦門,倚在他身邊,把吻落在他腦門中央。


    “不老”


    雍正十二年的萬壽節,不過是一盞薄酒,雍正帝遇風就打了個噴嚏,回來早早睡下,半夜裏就發起燒來,渾身都是滾燙。雲煙睡到半夜,突然被小腹上搭來的大手給熱醒,忙爬起來叫人點燈。


    這一病有些毫無預兆的來勢洶洶,頗讓雲煙和蘇培盛都想起幾十年前在王府裏時他那場風寒大病。如今到底歲月不饒人,五十多歲的人了,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


    若不是生病,真不能如此休息。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倒是日日來請安,幾位皇子福晉也孝敬恭順。朝堂上政事、地方動亂可不因皇帝生病而減少,沒歇幾日不上朝,雍正就召軍機大臣到九州清晏裏來議事,又受了累。雍正一急,心肺口舌都是一片內火,病情反倒重了。幾經反複,情況不容樂觀起來。太醫叮囑不方便洗浴的時候,她就每晚親自給雍正擦身。要說從前,似乎也不是沒有過,可一輩子生活下來,他反倒不自在了,讓她有些看不懂。


    雲煙隱隱感到擔憂,卻命令自己堅強。這一切看在眼裏,對於雍正,她不知是愛好還是責好,一輩子不曾幹涉,如今也更沒有緣故去不理解他對黎民社稷的堅持。


    圓明園內華燈初上,雲煙望了望窗外扶扶鬢角發絲,側眼見蘇培盛領著圓明園殿太監總管柴玉將熱騰騰的銅盆端上來,點點頭示意他們端進去,便低頭開始卷起自己白色風毛的袖口,一邊跟進去。


    單手撥開西暖閣內室的簾子,雍正肩頭散著龍褂,鼻頭上架著眼鏡,倚在龍床上看折子,一邊看著一邊又開始咳嗽,床邊散落著一堆折子。


    屋裏的地龍是足足的,冷到不冷,隻是對病人又是兩說。


    雲煙走過去,抬手給他拉肩頭龍褂,輕聲道:“沒睡一會又起來看折子了”


    雍正又咳起來,抬手拜拜又去掩口。他咳嗽的樣子讓雲煙內心莫名一刺,剛要湧上的一點痛迅速被她從麵容上壓製下去。她一手落在他後背上輕拍,一手摸了摸他額頭,順著他腦後發辮輕撫下來。


    雲煙瞥了一眼他手中奏折,折子上密密麻麻的字跡,忽然感到這字像佛禪一般纏繞著他一生,從未離開,從未喘息。


    目光俯視下,他的雙睫不再如年輕時那樣濃密,風霜後倒更像幾分記憶中的康熙爺。


    這一生,她從不曾責怪他,埋怨他,甚至要求他。因為他有他的抱負,他的黎民百姓。


    如今,此刻,她發現自己的私心幾乎要克製不住,不願讓他這樣累了。


    睡前她要給他擦身的時候,她很自然地去拉他的褲頭,他竟突然抬手按住了,她就抬眼看他。


    雍正靠在枕頭上偏過頭去輕咳了幾聲低啞道:“不用解。”


    作者有話要說:  聖誕快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半世清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澗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澗瀾並收藏半世清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