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諸注候
凡注之言住也,謂邪氣居住人身內,故名為注。此由陰陽失守,經絡空虛,風寒暑濕、飲食勞倦之所致也。其傷寒不時發汗,或發汗不得真汗,三陽傳於諸陰,入於五髒,不時除瘥,留滯宿食;或冷熱不調,邪氣流注;或乍感生死之氣;或卒犯鬼物之精,皆能成此病。
其變狀多端,乃至三十六種,九十九種,而方不皆顯其名也。
又有九種注:一曰風注。皮肉掣振,或遊易不定,一年之後,頭發墮落,頸項掣痛,骨立解鳴,兩目疼,鼻中酸切,牙齒蟲蝕。又雲:其病患欲得解頭卻巾,頭痛,此名溫風。病人體熱頭痛,骨節厥強,此名汗風。或遊腫在腹,或在手腳,此名柔風。或啖食眠臥汗出,此名水風。或腦轉肉裂,目中係痛,不欲聞人語聲,此名大風。或不覺絕倒,口有白沫,此名絕風。或被發狂走,打破人物,此名顛風。或叫呼罵詈,獨語談笑,此名狂風。或口噤麵戾,四肢不隨,此名寄風。或體上生瘡,眉毛墮落,此名糾風。或頑痹如蠔螫,或瘡或癢或痛,此名蠔風。或舉身戰動,或鼻塞,此名罩風。又雲:人死三年之外,魂神因作風塵,著人成病,則名風注。
二曰寒注。心腹懊痛嘔沫,二年之後,大便便血,吐逆青沫,心懊痛硬,腹滿,腰脊疼強痛。
三曰氣注。走入神機,妄言,百日之後,體皮腫起,乍來乍去,一年之後,體滿失顏色,三年之後,變吐作蟲,難治。
四曰生注。心脅痛,轉移無常,三日之後,體中痛,移易牽掣,衝絞心脅,一年之後,顏目赤,精澤青黑,二年之後,咳逆下痢,變作蟲,難治。
五曰涼注。心下乍熱乍寒,一年之後,四肢重,喜臥噫酢,體常浮腫,往來不時,皮肉黑,羸瘦,生 ,目黃,爪甲及口唇青。
六曰酒注。體氣動,熱氣從胸中上下,無處不痛,一年之後,四肢重,喜臥,喜噦噫酸,體麵浮腫,往來不時。
七曰食注。心下硬痛懊 徹背,一年之後,令人羸瘦虛腫,先從腳起,體肉變黑,臍內時絞痛。
八曰水注。手腳起腫,百日之後,體肉變黃,發落,目失明,一年之後難治。三年身體腫,水轉盛,體生蟲,死不可治。
九曰屍注。體痛牽掣非常,七日之後,體肉變白駁,咽喉內吞如有物,兩脅裏硬,時痛。
凡欲知是注非注,取紙覆痛處,燒頭發令焦,以簇紙上,若是注,發粘著紙,此注氣引之也。若非注,發即不著紙。
診其注病,脈浮大可治,細而數難治。
《養生方》雲:諸濕食不見影,食之成卒注。
二、風注候
注之言住也,言其連滯停住也。風注之狀,皮膚遊易往來,痛無常處是也。由體虛受風邪,邪氣客於榮衛,隨氣行遊,故謂風注。其湯燙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兩手交拓兩膊頭麵,兩肘頭仰上極勢,身平頭仰,同時取勢,肘頭上下三七搖之。去膊肘風注,咽項急,血脈不通。
三、鬼注候
注之言住也,言其連滯停住也。人有先無他病,忽被鬼排擊,當時或心腹刺痛,或悶絕倒地,如中惡之類,其得瘥之後,餘氣不歇,停住積久,有時發動,連滯停住,乃至於死。
死後注易傍人,故謂之鬼注。
四、五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注病之狀,或乍寒乍熱,或皮膚婬躍,或心腹脹刺痛,或支節沉重,變狀多端,而方雲三十六種,九十九種,及此等五注病,皆不顯出其名,大體與諸注皆同。
五、轉注候
轉注,言死又注易傍人。轉注之狀,與諸注略同,以其在於身內移轉無常,故謂之轉注
六、生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陰陽不調和,血氣虛弱,與患注人同共居處,或看侍扶接,而注氣流移,染易得上,與病者相似,故名生注。
七、死注候
人有病注死者,人至其家,染病與死者相似,遂至於死,複易傍人,故謂之死注。
八、邪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凡雲邪者,不正之氣也,謂人之腑髒血氣為正氣,其風寒暑濕,魅 魍魎,皆謂為邪也。邪注者,由人體虛弱,為邪氣所傷,貫注經絡,留滯腑髒,令人神誌不定,或悲或恐,故謂之邪注。
九、氣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風邪搏於肺氣所為也,肺主氣,氣通行表裏,邪乘虛弱,故相搏之,隨氣遊走衝擊,痛無定所,故名為氣注。
十、寒注候
人虛為寒邪所傷,又搏於陰,陰氣久不泄,從外流內結積。其病之狀,心腹痛而嘔沫,爪青,休作有時,至冬便劇,故史為寒注也。
十一、寒熱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陰陽俱虛,腑髒不和,為風邪搏於血氣。血者陰也,氣者陽也,邪搏於陰則寒,搏於陽則熱,致使陰陽不調,互相乘加,故發寒熱,去來連年,有時暫瘥而複發,故謂之寒熱注。
十二、冷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陰陽偏虛,為冷邪所傷,留連腑髒,停滯經絡,內外貫注,得冷則發,腹內時時痛,骨節酸疼,故謂之冷注。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一手長舒,令掌仰,一手捉頦,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動,兩向側極勢,急挽之二七。去頸骨急強,頭風腦旋,喉痹,膊內冷注
十三、蠱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蠱是聚蛇蟲之類,以器皿盛之,令其自相啖食,餘有一個存者,為蠱也,而能變化。人有造作敬事之者,以毒害於佗,多於飲食內而行用之。人中之者,心悶腹痛,其食五髒盡則死。有緩有急,急者倉卒,十數日之間便死;緩者延引歲月,遊走腹內,常氣力羸憊,骨節沉重,發則心腹煩懊而痛,令人所食之物亦變化為蠱,漸侵食腑髒盡而死,死則病流注染著傍人,故謂之蠱注。
十四、毒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毒者,是鬼毒之氣,因飲食入人腹內,或上至喉間,狀如有物,吞吐不出;或遊走身體,痛如錐刀所刺。連滯停久,故謂之毒注。
十五、惡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惡注者,惡毒之氣,人體虛者受之,毒氣入於經絡,遂流移心腹。其狀往來擊痛,痛不一處,故名為惡注。
十六、注忤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忤者,犯也。人有卒然心腹擊痛,乃至頓悶,謂之客忤,是觸犯鬼邪之毒氣。當時療治雖歇,餘毒不盡,留住身體,隨血氣而行,發則四肢肌肉婬奕,或五內刺痛,時休時作,其變動無常,是因犯忤得之成注,故名為注忤
十七、遁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由人體虛,受邪毒之氣,停遁經絡髒腑之間,發則四肢沉重,而腹內刺痛,發作無時,病亦無定,以其停遁不瘥,故謂之遁注。
《養生方》雲:背汗倚壁,成遁注。又雞肉合獺肉食之,令人病成遁注。
十八、走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體虛,受邪氣,邪氣隨血而行,或婬奕皮膚,去來擊痛,遊走無有常所,故名為走注。
《養生方》雲:食米甘甜粥,變成走注。又兩脅也。
十九、溫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染溫熱之病,瘥後餘毒不除,停滯皮膚之間,流入髒腑之內,令人血氣虛弱,不甚變食,或起或臥,沉滯不瘥,時時發熱,名為溫注。
二十、喪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臨屍喪,體虛者則受其氣,停經絡腑髒。若觸見喪柩,便即動,則心腹刺痛,乃至變吐,故謂之喪注。
二十一、哭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因哭泣悲傷,情性感動,腑髒致虛,凶邪之氣因入腹內,使人四肢沉重。其後若自哭及聞哭聲,悵然不能自禁持,悲感不已,故謂之哭注。
二十二、殃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染疫癘之氣致死,其餘殃不息,流注子孫親族,得病證狀,與死者相似,故名為殃注。
二十三、食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因吉凶坐席飲啖,而有外邪惡毒之氣,隨食飲入五髒,沉滯在內,流注於外,使人肢體沉重,心腹絞痛,乍瘥乍發。以其因食得之,故謂之食注。
二十四、水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腎虛受邪,不能通傳水液故也。腎與膀胱合,俱主水,膀胱為津液之腑,腎氣下通於陰,若腎氣平和,則能通傳水液,若虛則不能通傳。脾與胃合,俱主土,胃為水穀之海,脾候身之肌肉,土性本克水,今腎不能通傳,則水氣盛溢,致令脾胃翻弱,不能克水,故水氣流散四肢,內潰五髒,令人身體虛腫,腹內鼓脹,淹滯積久,乍瘥乍甚,故謂之水注。
二十五、骨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凡人血氣虛,為風邪所傷,初始客在皮膚,後重遇氣血勞損,骨髓空虛,遂流注停滯,令人氣血減耗,肌肉消盡,骨髓間時吸吸而熱,或 而汗,柴瘦骨立,故謂之骨注。
二十六、血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血氣虛,為邪所乘故也。心主血脈,心為五髒之主,血虛受邪,心氣亦不足。其狀:邪氣與血並心,心守虛,恍惚不定。邪並於血,則經脈之內,婬奕沉重,往來休作有時,連注不瘥,故謂之血注。
二十七、濕痹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凡有人風寒濕三氣合至,而為痹也。濕痹者,是濕氣多也,名為濕痹。濕痹之狀,四肢或緩或急,骨節疼痛。邪氣往來,連注不瘥,休作無度,故為濕痹注。
二十八、勞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大勞,虛而血氣空竭,為風邪所乘,致不平複,小運動,便四肢體節沉重,虛吸啜乏,汗出,連滯不瘥,小勞則極,故謂之
二十九、微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血氣虛損,為微風所乘,搏人血氣,在於皮膚絡脈之間,隨氣遊走,與氣相擊而痛,去來無有常處,但邪勢浮薄,去來幾微,而連滯不瘥,故謂之微注。
三十、泄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腑髒虛弱,其氣外泄,致風邪內侵,邪搏於氣,乘心之經絡,則心痛如蟲齧,氣上搏喉間,如有物之狀,吞吐不去,發作有時,連注不瘥,故謂之泄注。
三十一、石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血氣虛,為風冷邪氣客在皮膚,折於血氣,或痛或腫,其牢強如石,故謂之石注。
三十二、產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產後經絡空虛,血氣傷竭,為風邪所搏,致不平複,虛乏羸極,血氣減少,形體柴瘦,沉痼不已,因產後得之,故謂之產注。
三十三、土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夫五行金木水火土,六甲之辰,並有禁忌。人稟陰陽而生,含血氣而長,人之五髒,配合五行,土內主於脾氣,為五行五髒之主,其所禁忌,尤難觸犯。人有居住穿鑿地土,不擇便利,觸犯禁害,土氣與人血氣相感,便致疾病。其狀,土氣流注皮膚,連入腑髒,骨節沉重,遍身虛腫,其腫自破,故謂之土注。
三十四、飲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飲水漿多,水氣不消,停積為飲,而重因體虛受風冷,風冷搏於飲,則成結實,風飲俱乘於腑髒,使陰陽不宣,寒熱來往,沉滯積月累時,故名為飲注。
凡注之言住也,謂邪氣居住人身內,故名為注。此由陰陽失守,經絡空虛,風寒暑濕、飲食勞倦之所致也。其傷寒不時發汗,或發汗不得真汗,三陽傳於諸陰,入於五髒,不時除瘥,留滯宿食;或冷熱不調,邪氣流注;或乍感生死之氣;或卒犯鬼物之精,皆能成此病。
其變狀多端,乃至三十六種,九十九種,而方不皆顯其名也。
又有九種注:一曰風注。皮肉掣振,或遊易不定,一年之後,頭發墮落,頸項掣痛,骨立解鳴,兩目疼,鼻中酸切,牙齒蟲蝕。又雲:其病患欲得解頭卻巾,頭痛,此名溫風。病人體熱頭痛,骨節厥強,此名汗風。或遊腫在腹,或在手腳,此名柔風。或啖食眠臥汗出,此名水風。或腦轉肉裂,目中係痛,不欲聞人語聲,此名大風。或不覺絕倒,口有白沫,此名絕風。或被發狂走,打破人物,此名顛風。或叫呼罵詈,獨語談笑,此名狂風。或口噤麵戾,四肢不隨,此名寄風。或體上生瘡,眉毛墮落,此名糾風。或頑痹如蠔螫,或瘡或癢或痛,此名蠔風。或舉身戰動,或鼻塞,此名罩風。又雲:人死三年之外,魂神因作風塵,著人成病,則名風注。
二曰寒注。心腹懊痛嘔沫,二年之後,大便便血,吐逆青沫,心懊痛硬,腹滿,腰脊疼強痛。
三曰氣注。走入神機,妄言,百日之後,體皮腫起,乍來乍去,一年之後,體滿失顏色,三年之後,變吐作蟲,難治。
四曰生注。心脅痛,轉移無常,三日之後,體中痛,移易牽掣,衝絞心脅,一年之後,顏目赤,精澤青黑,二年之後,咳逆下痢,變作蟲,難治。
五曰涼注。心下乍熱乍寒,一年之後,四肢重,喜臥噫酢,體常浮腫,往來不時,皮肉黑,羸瘦,生 ,目黃,爪甲及口唇青。
六曰酒注。體氣動,熱氣從胸中上下,無處不痛,一年之後,四肢重,喜臥,喜噦噫酸,體麵浮腫,往來不時。
七曰食注。心下硬痛懊 徹背,一年之後,令人羸瘦虛腫,先從腳起,體肉變黑,臍內時絞痛。
八曰水注。手腳起腫,百日之後,體肉變黃,發落,目失明,一年之後難治。三年身體腫,水轉盛,體生蟲,死不可治。
九曰屍注。體痛牽掣非常,七日之後,體肉變白駁,咽喉內吞如有物,兩脅裏硬,時痛。
凡欲知是注非注,取紙覆痛處,燒頭發令焦,以簇紙上,若是注,發粘著紙,此注氣引之也。若非注,發即不著紙。
診其注病,脈浮大可治,細而數難治。
《養生方》雲:諸濕食不見影,食之成卒注。
二、風注候
注之言住也,言其連滯停住也。風注之狀,皮膚遊易往來,痛無常處是也。由體虛受風邪,邪氣客於榮衛,隨氣行遊,故謂風注。其湯燙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兩手交拓兩膊頭麵,兩肘頭仰上極勢,身平頭仰,同時取勢,肘頭上下三七搖之。去膊肘風注,咽項急,血脈不通。
三、鬼注候
注之言住也,言其連滯停住也。人有先無他病,忽被鬼排擊,當時或心腹刺痛,或悶絕倒地,如中惡之類,其得瘥之後,餘氣不歇,停住積久,有時發動,連滯停住,乃至於死。
死後注易傍人,故謂之鬼注。
四、五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注病之狀,或乍寒乍熱,或皮膚婬躍,或心腹脹刺痛,或支節沉重,變狀多端,而方雲三十六種,九十九種,及此等五注病,皆不顯出其名,大體與諸注皆同。
五、轉注候
轉注,言死又注易傍人。轉注之狀,與諸注略同,以其在於身內移轉無常,故謂之轉注
六、生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陰陽不調和,血氣虛弱,與患注人同共居處,或看侍扶接,而注氣流移,染易得上,與病者相似,故名生注。
七、死注候
人有病注死者,人至其家,染病與死者相似,遂至於死,複易傍人,故謂之死注。
八、邪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凡雲邪者,不正之氣也,謂人之腑髒血氣為正氣,其風寒暑濕,魅 魍魎,皆謂為邪也。邪注者,由人體虛弱,為邪氣所傷,貫注經絡,留滯腑髒,令人神誌不定,或悲或恐,故謂之邪注。
九、氣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風邪搏於肺氣所為也,肺主氣,氣通行表裏,邪乘虛弱,故相搏之,隨氣遊走衝擊,痛無定所,故名為氣注。
十、寒注候
人虛為寒邪所傷,又搏於陰,陰氣久不泄,從外流內結積。其病之狀,心腹痛而嘔沫,爪青,休作有時,至冬便劇,故史為寒注也。
十一、寒熱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陰陽俱虛,腑髒不和,為風邪搏於血氣。血者陰也,氣者陽也,邪搏於陰則寒,搏於陽則熱,致使陰陽不調,互相乘加,故發寒熱,去來連年,有時暫瘥而複發,故謂之寒熱注。
十二、冷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陰陽偏虛,為冷邪所傷,留連腑髒,停滯經絡,內外貫注,得冷則發,腹內時時痛,骨節酸疼,故謂之冷注。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於後。
《養生方·導引法》雲:一手長舒,令掌仰,一手捉頦,挽之向外,一時極勢二七。左右亦然。手不動,兩向側極勢,急挽之二七。去頸骨急強,頭風腦旋,喉痹,膊內冷注
十三、蠱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蠱是聚蛇蟲之類,以器皿盛之,令其自相啖食,餘有一個存者,為蠱也,而能變化。人有造作敬事之者,以毒害於佗,多於飲食內而行用之。人中之者,心悶腹痛,其食五髒盡則死。有緩有急,急者倉卒,十數日之間便死;緩者延引歲月,遊走腹內,常氣力羸憊,骨節沉重,發則心腹煩懊而痛,令人所食之物亦變化為蠱,漸侵食腑髒盡而死,死則病流注染著傍人,故謂之蠱注。
十四、毒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毒者,是鬼毒之氣,因飲食入人腹內,或上至喉間,狀如有物,吞吐不出;或遊走身體,痛如錐刀所刺。連滯停久,故謂之毒注。
十五、惡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惡注者,惡毒之氣,人體虛者受之,毒氣入於經絡,遂流移心腹。其狀往來擊痛,痛不一處,故名為惡注。
十六、注忤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忤者,犯也。人有卒然心腹擊痛,乃至頓悶,謂之客忤,是觸犯鬼邪之毒氣。當時療治雖歇,餘毒不盡,留住身體,隨血氣而行,發則四肢肌肉婬奕,或五內刺痛,時休時作,其變動無常,是因犯忤得之成注,故名為注忤
十七、遁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由人體虛,受邪毒之氣,停遁經絡髒腑之間,發則四肢沉重,而腹內刺痛,發作無時,病亦無定,以其停遁不瘥,故謂之遁注。
《養生方》雲:背汗倚壁,成遁注。又雞肉合獺肉食之,令人病成遁注。
十八、走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體虛,受邪氣,邪氣隨血而行,或婬奕皮膚,去來擊痛,遊走無有常所,故名為走注。
《養生方》雲:食米甘甜粥,變成走注。又兩脅也。
十九、溫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染溫熱之病,瘥後餘毒不除,停滯皮膚之間,流入髒腑之內,令人血氣虛弱,不甚變食,或起或臥,沉滯不瘥,時時發熱,名為溫注。
二十、喪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臨屍喪,體虛者則受其氣,停經絡腑髒。若觸見喪柩,便即動,則心腹刺痛,乃至變吐,故謂之喪注。
二十一、哭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因哭泣悲傷,情性感動,腑髒致虛,凶邪之氣因入腹內,使人四肢沉重。其後若自哭及聞哭聲,悵然不能自禁持,悲感不已,故謂之哭注。
二十二、殃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染疫癘之氣致死,其餘殃不息,流注子孫親族,得病證狀,與死者相似,故名為殃注。
二十三、食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有因吉凶坐席飲啖,而有外邪惡毒之氣,隨食飲入五髒,沉滯在內,流注於外,使人肢體沉重,心腹絞痛,乍瘥乍發。以其因食得之,故謂之食注。
二十四、水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腎虛受邪,不能通傳水液故也。腎與膀胱合,俱主水,膀胱為津液之腑,腎氣下通於陰,若腎氣平和,則能通傳水液,若虛則不能通傳。脾與胃合,俱主土,胃為水穀之海,脾候身之肌肉,土性本克水,今腎不能通傳,則水氣盛溢,致令脾胃翻弱,不能克水,故水氣流散四肢,內潰五髒,令人身體虛腫,腹內鼓脹,淹滯積久,乍瘥乍甚,故謂之水注。
二十五、骨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凡人血氣虛,為風邪所傷,初始客在皮膚,後重遇氣血勞損,骨髓空虛,遂流注停滯,令人氣血減耗,肌肉消盡,骨髓間時吸吸而熱,或 而汗,柴瘦骨立,故謂之骨注。
二十六、血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血氣虛,為邪所乘故也。心主血脈,心為五髒之主,血虛受邪,心氣亦不足。其狀:邪氣與血並心,心守虛,恍惚不定。邪並於血,則經脈之內,婬奕沉重,往來休作有時,連注不瘥,故謂之血注。
二十七、濕痹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凡有人風寒濕三氣合至,而為痹也。濕痹者,是濕氣多也,名為濕痹。濕痹之狀,四肢或緩或急,骨節疼痛。邪氣往來,連注不瘥,休作無度,故為濕痹注。
二十八、勞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大勞,虛而血氣空竭,為風邪所乘,致不平複,小運動,便四肢體節沉重,虛吸啜乏,汗出,連滯不瘥,小勞則極,故謂之
二十九、微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血氣虛損,為微風所乘,搏人血氣,在於皮膚絡脈之間,隨氣遊走,與氣相擊而痛,去來無有常處,但邪勢浮薄,去來幾微,而連滯不瘥,故謂之微注。
三十、泄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腑髒虛弱,其氣外泄,致風邪內侵,邪搏於氣,乘心之經絡,則心痛如蟲齧,氣上搏喉間,如有物之狀,吞吐不去,發作有時,連注不瘥,故謂之泄注。
三十一、石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血氣虛,為風冷邪氣客在皮膚,折於血氣,或痛或腫,其牢強如石,故謂之石注。
三十二、產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產後經絡空虛,血氣傷竭,為風邪所搏,致不平複,虛乏羸極,血氣減少,形體柴瘦,沉痼不已,因產後得之,故謂之產注。
三十三、土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夫五行金木水火土,六甲之辰,並有禁忌。人稟陰陽而生,含血氣而長,人之五髒,配合五行,土內主於脾氣,為五行五髒之主,其所禁忌,尤難觸犯。人有居住穿鑿地土,不擇便利,觸犯禁害,土氣與人血氣相感,便致疾病。其狀,土氣流注皮膚,連入腑髒,骨節沉重,遍身虛腫,其腫自破,故謂之土注。
三十四、飲注候
注者住也,言其病連滯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人飲水漿多,水氣不消,停積為飲,而重因體虛受風冷,風冷搏於飲,則成結實,風飲俱乘於腑髒,使陰陽不宣,寒熱來往,沉滯積月累時,故名為飲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