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緩疽候
緩疽者,由寒氣客於經絡,致榮衛凝澀,氣血壅結所成。其寒盛者,則腫結痛深,而回回無頭尾,大者如拳,小者如桃李,冰冰與皮肉相親著。熱氣少,其腫與肉相似,不甚赤,積日不潰,久乃變紫黯色,皮肉俱爛,如牛領瘡,漸至通體青黯,不作頭,而穿潰膿出是也。以其結腫積久,而肉腐壞遲,故名緩疽。亦名肉色疽也。緩疽急者,一年殺人;緩者,數
十八、疽候
疽之狀,肉生小黯點,小者如粟豆,大者如梅李,或赤或黑,乍青乍白,有實核,燥痛應心。或著身體。其著手指者,似代指,人不別者,呼為代指。不急治,毒逐脈上,入髒則殺人。南方人得此疾,皆截去指,恐其毒上攻髒故也。
又雲:十指端忽策策痛,入心不可忍。向明望之,晃晃黃赤,或黯黯青黑,是疽。直截後節,十有一冀。
又雲:風胗痛不可忍者, 疽。發五髒俞,節解相應通洞, 疽也。諸是疽皆死。又齒間臭熱,血出不止, 疽也,七日死。治所不瘥,以灰掩覆其血,不爾又雲:諸是 疽皆死,唯痛取利,十有一活耳。此皆毒氣客於經絡,氣血痞澀,毒
十九、疽發口齒候
寒氣客於經絡,血澀不通,結而成疽。五髒之氣,皆出於口;十二經脈,有入齒者,有連舌本者;榮衛之氣,無處不行。虛則受邪挾毒,乘虛而入脈故也。其發口齒者,多血出不可禁,皆死。
二十、行疽候
行疽候者,發瘡小者如豆,大者如錢,往來匝身,及生麵上,謂之行疽。此亦寒熱客於腠理,與血氣相搏所生也。
二十一、風疽候
腫起,流之血脈,而攣曲疾痛,所以發瘡曆年,謂之風疽。此由風濕之氣,客於經絡,與氣相搏所成也。
《養生方》雲:大解汗,當以粉粉身,若令自幹者,成風疽也。
二十二、石疽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與血氣相搏,血澀結而成疽也。其寒毒偏多,則氣結聚而皮濃,狀如痤癤,堅如石,故謂之石疽也。
二十三、禽疽候
禽疽,發如胗者數十處。其得四日,腫合牢核痛,其狀若變。十日可刺。其初發,身戰寒,齒如噤,欲痙。如是者,十五日死也。此是寒濕之氣,客於肌肉所生也。
二十四、杼疽候
杼疽者,發項及兩耳下。不瀉,十六日死。其六日可刺。其色黑,見膿如癰者,死不可治。人年三十、十九、二十三、三十五、三十九、五十一、五十五、六十一、八十七、九十九,神皆在兩耳下,不可見血,見血者死。此是寒濕之氣客於肌肉,折於血氣之所生也。
二十五、水疽候
此由寒濕之氣,客於皮膚,搏於津液,使血氣痞澀,濕氣偏多,則發水疽。其腫狀如物裹水,多發於手足,此是隨肌膚虛處而發也。亦有發身體數處而壯熱,遂至死。
二十六、肘疽候
肘疽,是疽發於肘,謂之肘疽。凡諸疽發節解,並皆斷筋節,而發肘者,尤為重也。此亦是寒濕之氣客於肌肉,折於血氣所生也。
二十七、附骨疽候
附骨疽者,由當風入骨解,風與熱相搏,複遇冷濕;或秋夏露臥,為冷所折,風熱伏結,壅遏附骨成疽。喜著大節解間,丈夫及產婦、女人,喜著鼠ht 、髂頭、 膝間,嬰孩、嫩兒,亦著膊、肘、背脊也。其大人、老人著急者,則先覺痛,不得轉動,挪之應骨痛,經日便覺皮肉生急,洪洪如肥狀,則是也。其小兒不知字名,抱之才近,其便啼喚,則是支節有痛處,便是其候也。大人、老人著緩者,則先覺如肥洪洪耳,經日便覺痹痛不隨也。其小兒則覺四肢偏有不動搖者,如不隨狀,看支節解中,則有肥洪洪處,其名不知是附骨疽;乃至稱身成膿,不潰至死,皆覺身體變青黯也。其大人、老人,皆不悟是疽,乃至於死也。亦有不別是附骨疽,呼急者為賊風,其緩者謂風腫而已。
二十八、久疽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氣血,血澀不通,乃結成疽。凡疽發諸節及腑髒之俞,則卒急也。其久疽者,發於身體閑處,故經久積年,致膿汁不盡,則瘡內生蟲,而變成 也。
二十九、疽虛熱候
此由寒搏於熱,結壅血澀,乃成疽。疽膿雖潰,瘥之後,餘熱未盡,而血已虛,其人吸吸苦熱 虛乏,故謂虛熱也。
三十、疽大小便不通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寒搏於血,血澀不通,壅結成疽。腑髒熱不泄,熱入大小腸,故大小便不通也。
三十一、癰發背候
夫癰發於背者,多發於諸腑俞也。六腑不和則生癰,諸腑俞皆在背,其血氣經絡周於身,腑氣不和,腠理虛者,經絡為寒所客,寒折於血,則壅不通,故結成癰,發其俞也。熱氣加於血,則肉血敗化,故為膿。癰初結之狀,腫而皮薄以澤。
又雲:背上忽有赤腫而頭白,搖之連根,入應胸裏動,是癰也。
又,發背若熱,手不可得近者,內先服王不留行散,外摩發背膏大黃貼。若在背生,破無苦,良久不得膿,以食肉膏、散著甕頭,內癰口中。人體熱氣歇,服術散。五日後癰欲瘥者,服排膿內塞散。
三十二、癰發背潰後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血氣,血澀不通,乃結成癰發背。癰膿出之後,眼白睛青黑而眼小,一逆也;內藥而嘔,二逆也;腹痛渴甚,三逆也;膊項中不便,四逆也;音嘶色脫,五逆也。此等五逆者,皆不可治也。或熱或渴,非倉卒而急,可得漸治之也。
凡發背,則熱氣流入腑髒,膿潰之後,血氣則虛,腑髒燥熱,渴而引飲,飲冷入腸胃,則變下利。胃虛氣逆,則變嘔也。嘔逆若遇冷折之,氣不通則噦也。
其瘡若膿汁不盡,而瘡口早合,雖瘥更發,惡汁連滯,則變成 也。
三十三、癰發背後下利候
此是寒氣客於經絡,折於氣血,血澀不通,乃結成癰。癰發背後利者,由內熱而引飲,取冷太過,冷入腸胃,故令下利不止。胃虛氣逆則變嘔。所以然者,脾與胃合,俱象土,脾候身之肌肉,胃為水穀之海;脾虛則肌肉受邪,胃虛則變下痢。下利不止,氣逆,故變嘔;
嘔而遇冷析,氣逆不通,則噦也。
三十四、癰發背渴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氣血,血澀不通,乃結成癰也。癰發背,五髒熱盛虛燥,故渴。而冷凍飲料入腸胃,則變利也。
三十五、癰發背兼嗽候
肺主氣,候於皮毛,氣虛腠理受寒,客於經絡,則血痞澀,熱氣乘之,則結成癰也。肺氣虛,其寒複乘肺,肺感於寒,則成咳嗽,故發癰而兼嗽也。
三十六、癰發背大便不通候
此由寒客於經絡,血氣痞澀,則生熱,蘊結成癰。氣壅在髒腑,熱入腸胃,故令大便不
三十七、癰發背惡肉不盡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氣血,血澀不通,乃結成癰發背。膿潰之後,外有風氣搏之,變而生惡肉,壅塞於瘡者,則毒氣內侵,須敷藥以食之。
三十八、疽發背候
疽發背者,多發於諸髒俞也。五髒不調則發疽,五髒俞皆在背,其血氣經絡周於身。腑髒不調,腠理虛者,經脈為寒所客,寒折於血,血壅不通,故用結成疽,其發髒俞也。熱氣施於血,則肉血敗腐為膿也。疽初結之狀,皮強如牛領之皮是也。疽重於癰,發者多死。
刺疽發,起肺俞若肝俞,不瀉,二十日死。其八日可刺也。發而赤,其上肉如椒子者,死不可理。人年十九、二十五、三十三、四十九、五十七、六十、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神皆在背,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蜂疽發背,起心俞若膊 ,二十日不瀉即死。其八日可刺也。其色赤黑,膿見青者,死不治。人年六歲、十八、二十四、四十、五十六、六十七、七十二、九十八,神皆在膊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三十九、疽發背潰後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氣血,血澀不通,乃結成疽發背。疽膿出之後,眼白睛青黑而眼小,一逆也;內藥而嘔,二逆也;腹痛渴甚,三逆也;膊項中不便,四逆也;音嘶色脫,五逆也。皆不可治。自餘或熱渴,或利嘔,非倉卒之急也,可得漸治。
凡發背,則熱氣流入腑髒,膿潰之後,血氣則虛,腑髒積熱,渴而引飲,飲冷入於腸胃,則變下痢。胃虛氣逆,則變嘔也。嘔逆若遇冷折之,氣不通即噦也。
其瘡若膿汁不盡,而瘡口早合,雖瘥更發,惡汁連滯,則變成 也。
四十、疽發背熱渴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氣血,血澀不通,乃結成疽。疽發背,則腑髒皆熱,熱則髒燥,故渴也。而冷凍飲料入腸胃,則變痢也。
四十一、腸癰候
腸癰者,由寒濕不適,喜怒無度,使邪氣與榮衛相幹,在於腸內,遇熱加之,血氣蘊積,結聚成癰。熱積不散,血肉腐壞,化而為膿。其病之狀,小腹重而微強,抑之即痛,小便數似淋,時時汗出,複惡寒,其身皮皆甲錯,腹皮急,如腫狀。診其脈,洪數者,已有膿也;其脈遲緊者,未有膿也。甚者腹脹大,轉側聞水聲;或繞臍生瘡,穿而膿出;或膿自臍中出;或大便去膿血。惟宜急治之。
又雲:大便膿血,似赤白下,而寮非者,是腸癰也。卒得腸癰而不曉,治之錯者,殺人寸脈滑而數,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則為榮,數則為衛;衛數下降,榮滑上升;榮衛相幹,血為濁敗。小腹痞堅,小便或難,汗出,或複惡寒,膿為已成。設脈遲緊,聚為瘀血,血下則愈,家成引日。
又,諸浮數脈,當發熱,而反洗淅惡寒,若有痛處者,當積有膿。脈滑澀相搏,腸癰出《養生方》雲:六畜卒疫死,及夏病者,腦不中食,喜生腸癰也。
四十二、內癰候
內癰者,由飲食不節,冷熱不調,寒氣客於內,或在胸膈,或在腸胃。寒折於血,血氣留止,與寒相搏,壅結不散,熱氣乘之,則化為膿,故曰內癰也。
胸內痛,少氣而發熱,當入暗室中,以手按左腿,而其右眼見光者,胸內結癰也;若不見光, 疽內發。若吐膿血者,不可治也,急以灰掩其膿血,不爾才著人。腸內有結痛,或在脅下,或在臍左近,結成塊而壯熱,必作癰膿。
診其脈數,而身無熱者,內有癰。
《養生方》雲:四月勿食暴雞肉,作內癰,在胸掖下,出 也。
四十三、肺癰候
肺癰者,由風寒傷於肺,其氣結聚所成也。肺主氣,候皮毛,勞傷血氣,腠理則開,而受風寒。其氣虛者,寒乘虛傷肺,塞搏於血,蘊結成癰;熱又加之,積熱不散,血敗為膿。
肺處胸間,初肺傷於寒,則微嗽。肺癰之狀,其人咳,胸內滿,隱隱痛而戰寒。診其肺部脈緊,為肺癰。
又,寸口脈數而實,咽幹,口內辟辟燥,不渴,時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者,難治也。
又,肺癰喘而胸滿。
又,肺癰有膿而嘔者,不須治其嘔,膿止自愈。
又,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榮,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幹喘滿,咽燥不渴,唾而濁沫,時時戰寒。熱之所過,血為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又,欲知有膿者,其脈緊數,膿為未成;其脈緊去但數,膿為已成。
又,肺病身當有熱,咳嗽短氣,唾出膿血,其脈當短澀,而反浮大,其色當白,而反赤者,此是火之克金,大逆不治也。
四十四、kt病候
kt 病者,由勞役,肢體熱盛,自取風冷,而為涼濕所折,入於肌肉筋脈,結聚所成也。其狀,赤脈起,如編繩,急痛壯熱。其發於腳者,患從鼠ht 起,至踝;赤如編繩,故謂kt病也。發於臂者,喜掖下起,至手也。若不即治,其久潰膿,亦令人筋攣縮也。其著腳,若置不治,不消複不潰,其熱歇,氣不散,變作 。脈緩澀相搏,腫kt 已成膿
四十五、痤癤候
痤癤者,由風濕冷氣搏於血,結聚所生也。人運役勞動,則陽氣發泄,因而汗出,遇風冷濕氣搏於經絡,經絡之血,得冷所折,則結澀不通,而生痤癤,腫結如梅李也。
又雲:腫一寸、二寸,癤也。其不消而潰者,即宜熟撚去膿,至清血出。若膿汁未盡,其瘡合者,則更發。其著耳下、頷、頸、掖下,若膿汁不盡,多變成 也。
《養生方》雲:人汗諸食中,食之作癰癤。
又雲:五月,勿食不成核果及桃、棗,發癰癤也。
緩疽者,由寒氣客於經絡,致榮衛凝澀,氣血壅結所成。其寒盛者,則腫結痛深,而回回無頭尾,大者如拳,小者如桃李,冰冰與皮肉相親著。熱氣少,其腫與肉相似,不甚赤,積日不潰,久乃變紫黯色,皮肉俱爛,如牛領瘡,漸至通體青黯,不作頭,而穿潰膿出是也。以其結腫積久,而肉腐壞遲,故名緩疽。亦名肉色疽也。緩疽急者,一年殺人;緩者,數
十八、疽候
疽之狀,肉生小黯點,小者如粟豆,大者如梅李,或赤或黑,乍青乍白,有實核,燥痛應心。或著身體。其著手指者,似代指,人不別者,呼為代指。不急治,毒逐脈上,入髒則殺人。南方人得此疾,皆截去指,恐其毒上攻髒故也。
又雲:十指端忽策策痛,入心不可忍。向明望之,晃晃黃赤,或黯黯青黑,是疽。直截後節,十有一冀。
又雲:風胗痛不可忍者, 疽。發五髒俞,節解相應通洞, 疽也。諸是疽皆死。又齒間臭熱,血出不止, 疽也,七日死。治所不瘥,以灰掩覆其血,不爾又雲:諸是 疽皆死,唯痛取利,十有一活耳。此皆毒氣客於經絡,氣血痞澀,毒
十九、疽發口齒候
寒氣客於經絡,血澀不通,結而成疽。五髒之氣,皆出於口;十二經脈,有入齒者,有連舌本者;榮衛之氣,無處不行。虛則受邪挾毒,乘虛而入脈故也。其發口齒者,多血出不可禁,皆死。
二十、行疽候
行疽候者,發瘡小者如豆,大者如錢,往來匝身,及生麵上,謂之行疽。此亦寒熱客於腠理,與血氣相搏所生也。
二十一、風疽候
腫起,流之血脈,而攣曲疾痛,所以發瘡曆年,謂之風疽。此由風濕之氣,客於經絡,與氣相搏所成也。
《養生方》雲:大解汗,當以粉粉身,若令自幹者,成風疽也。
二十二、石疽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與血氣相搏,血澀結而成疽也。其寒毒偏多,則氣結聚而皮濃,狀如痤癤,堅如石,故謂之石疽也。
二十三、禽疽候
禽疽,發如胗者數十處。其得四日,腫合牢核痛,其狀若變。十日可刺。其初發,身戰寒,齒如噤,欲痙。如是者,十五日死也。此是寒濕之氣,客於肌肉所生也。
二十四、杼疽候
杼疽者,發項及兩耳下。不瀉,十六日死。其六日可刺。其色黑,見膿如癰者,死不可治。人年三十、十九、二十三、三十五、三十九、五十一、五十五、六十一、八十七、九十九,神皆在兩耳下,不可見血,見血者死。此是寒濕之氣客於肌肉,折於血氣之所生也。
二十五、水疽候
此由寒濕之氣,客於皮膚,搏於津液,使血氣痞澀,濕氣偏多,則發水疽。其腫狀如物裹水,多發於手足,此是隨肌膚虛處而發也。亦有發身體數處而壯熱,遂至死。
二十六、肘疽候
肘疽,是疽發於肘,謂之肘疽。凡諸疽發節解,並皆斷筋節,而發肘者,尤為重也。此亦是寒濕之氣客於肌肉,折於血氣所生也。
二十七、附骨疽候
附骨疽者,由當風入骨解,風與熱相搏,複遇冷濕;或秋夏露臥,為冷所折,風熱伏結,壅遏附骨成疽。喜著大節解間,丈夫及產婦、女人,喜著鼠ht 、髂頭、 膝間,嬰孩、嫩兒,亦著膊、肘、背脊也。其大人、老人著急者,則先覺痛,不得轉動,挪之應骨痛,經日便覺皮肉生急,洪洪如肥狀,則是也。其小兒不知字名,抱之才近,其便啼喚,則是支節有痛處,便是其候也。大人、老人著緩者,則先覺如肥洪洪耳,經日便覺痹痛不隨也。其小兒則覺四肢偏有不動搖者,如不隨狀,看支節解中,則有肥洪洪處,其名不知是附骨疽;乃至稱身成膿,不潰至死,皆覺身體變青黯也。其大人、老人,皆不悟是疽,乃至於死也。亦有不別是附骨疽,呼急者為賊風,其緩者謂風腫而已。
二十八、久疽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氣血,血澀不通,乃結成疽。凡疽發諸節及腑髒之俞,則卒急也。其久疽者,發於身體閑處,故經久積年,致膿汁不盡,則瘡內生蟲,而變成 也。
二十九、疽虛熱候
此由寒搏於熱,結壅血澀,乃成疽。疽膿雖潰,瘥之後,餘熱未盡,而血已虛,其人吸吸苦熱 虛乏,故謂虛熱也。
三十、疽大小便不通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寒搏於血,血澀不通,壅結成疽。腑髒熱不泄,熱入大小腸,故大小便不通也。
三十一、癰發背候
夫癰發於背者,多發於諸腑俞也。六腑不和則生癰,諸腑俞皆在背,其血氣經絡周於身,腑氣不和,腠理虛者,經絡為寒所客,寒折於血,則壅不通,故結成癰,發其俞也。熱氣加於血,則肉血敗化,故為膿。癰初結之狀,腫而皮薄以澤。
又雲:背上忽有赤腫而頭白,搖之連根,入應胸裏動,是癰也。
又,發背若熱,手不可得近者,內先服王不留行散,外摩發背膏大黃貼。若在背生,破無苦,良久不得膿,以食肉膏、散著甕頭,內癰口中。人體熱氣歇,服術散。五日後癰欲瘥者,服排膿內塞散。
三十二、癰發背潰後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血氣,血澀不通,乃結成癰發背。癰膿出之後,眼白睛青黑而眼小,一逆也;內藥而嘔,二逆也;腹痛渴甚,三逆也;膊項中不便,四逆也;音嘶色脫,五逆也。此等五逆者,皆不可治也。或熱或渴,非倉卒而急,可得漸治之也。
凡發背,則熱氣流入腑髒,膿潰之後,血氣則虛,腑髒燥熱,渴而引飲,飲冷入腸胃,則變下利。胃虛氣逆,則變嘔也。嘔逆若遇冷折之,氣不通則噦也。
其瘡若膿汁不盡,而瘡口早合,雖瘥更發,惡汁連滯,則變成 也。
三十三、癰發背後下利候
此是寒氣客於經絡,折於氣血,血澀不通,乃結成癰。癰發背後利者,由內熱而引飲,取冷太過,冷入腸胃,故令下利不止。胃虛氣逆則變嘔。所以然者,脾與胃合,俱象土,脾候身之肌肉,胃為水穀之海;脾虛則肌肉受邪,胃虛則變下痢。下利不止,氣逆,故變嘔;
嘔而遇冷析,氣逆不通,則噦也。
三十四、癰發背渴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氣血,血澀不通,乃結成癰也。癰發背,五髒熱盛虛燥,故渴。而冷凍飲料入腸胃,則變利也。
三十五、癰發背兼嗽候
肺主氣,候於皮毛,氣虛腠理受寒,客於經絡,則血痞澀,熱氣乘之,則結成癰也。肺氣虛,其寒複乘肺,肺感於寒,則成咳嗽,故發癰而兼嗽也。
三十六、癰發背大便不通候
此由寒客於經絡,血氣痞澀,則生熱,蘊結成癰。氣壅在髒腑,熱入腸胃,故令大便不
三十七、癰發背惡肉不盡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氣血,血澀不通,乃結成癰發背。膿潰之後,外有風氣搏之,變而生惡肉,壅塞於瘡者,則毒氣內侵,須敷藥以食之。
三十八、疽發背候
疽發背者,多發於諸髒俞也。五髒不調則發疽,五髒俞皆在背,其血氣經絡周於身。腑髒不調,腠理虛者,經脈為寒所客,寒折於血,血壅不通,故用結成疽,其發髒俞也。熱氣施於血,則肉血敗腐為膿也。疽初結之狀,皮強如牛領之皮是也。疽重於癰,發者多死。
刺疽發,起肺俞若肝俞,不瀉,二十日死。其八日可刺也。發而赤,其上肉如椒子者,死不可理。人年十九、二十五、三十三、四十九、五十七、六十、七十三、八十一、九十七,神皆在背,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蜂疽發背,起心俞若膊 ,二十日不瀉即死。其八日可刺也。其色赤黑,膿見青者,死不治。人年六歲、十八、二十四、四十、五十六、六十七、七十二、九十八,神皆在膊不可見血,見血者死。
三十九、疽發背潰後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氣血,血澀不通,乃結成疽發背。疽膿出之後,眼白睛青黑而眼小,一逆也;內藥而嘔,二逆也;腹痛渴甚,三逆也;膊項中不便,四逆也;音嘶色脫,五逆也。皆不可治。自餘或熱渴,或利嘔,非倉卒之急也,可得漸治。
凡發背,則熱氣流入腑髒,膿潰之後,血氣則虛,腑髒積熱,渴而引飲,飲冷入於腸胃,則變下痢。胃虛氣逆,則變嘔也。嘔逆若遇冷折之,氣不通即噦也。
其瘡若膿汁不盡,而瘡口早合,雖瘥更發,惡汁連滯,則變成 也。
四十、疽發背熱渴候
此由寒氣客於經絡,折於氣血,血澀不通,乃結成疽。疽發背,則腑髒皆熱,熱則髒燥,故渴也。而冷凍飲料入腸胃,則變痢也。
四十一、腸癰候
腸癰者,由寒濕不適,喜怒無度,使邪氣與榮衛相幹,在於腸內,遇熱加之,血氣蘊積,結聚成癰。熱積不散,血肉腐壞,化而為膿。其病之狀,小腹重而微強,抑之即痛,小便數似淋,時時汗出,複惡寒,其身皮皆甲錯,腹皮急,如腫狀。診其脈,洪數者,已有膿也;其脈遲緊者,未有膿也。甚者腹脹大,轉側聞水聲;或繞臍生瘡,穿而膿出;或膿自臍中出;或大便去膿血。惟宜急治之。
又雲:大便膿血,似赤白下,而寮非者,是腸癰也。卒得腸癰而不曉,治之錯者,殺人寸脈滑而數,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則為榮,數則為衛;衛數下降,榮滑上升;榮衛相幹,血為濁敗。小腹痞堅,小便或難,汗出,或複惡寒,膿為已成。設脈遲緊,聚為瘀血,血下則愈,家成引日。
又,諸浮數脈,當發熱,而反洗淅惡寒,若有痛處者,當積有膿。脈滑澀相搏,腸癰出《養生方》雲:六畜卒疫死,及夏病者,腦不中食,喜生腸癰也。
四十二、內癰候
內癰者,由飲食不節,冷熱不調,寒氣客於內,或在胸膈,或在腸胃。寒折於血,血氣留止,與寒相搏,壅結不散,熱氣乘之,則化為膿,故曰內癰也。
胸內痛,少氣而發熱,當入暗室中,以手按左腿,而其右眼見光者,胸內結癰也;若不見光, 疽內發。若吐膿血者,不可治也,急以灰掩其膿血,不爾才著人。腸內有結痛,或在脅下,或在臍左近,結成塊而壯熱,必作癰膿。
診其脈數,而身無熱者,內有癰。
《養生方》雲:四月勿食暴雞肉,作內癰,在胸掖下,出 也。
四十三、肺癰候
肺癰者,由風寒傷於肺,其氣結聚所成也。肺主氣,候皮毛,勞傷血氣,腠理則開,而受風寒。其氣虛者,寒乘虛傷肺,塞搏於血,蘊結成癰;熱又加之,積熱不散,血敗為膿。
肺處胸間,初肺傷於寒,則微嗽。肺癰之狀,其人咳,胸內滿,隱隱痛而戰寒。診其肺部脈緊,為肺癰。
又,寸口脈數而實,咽幹,口內辟辟燥,不渴,時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粳米粥者,難治也。
又,肺癰喘而胸滿。
又,肺癰有膿而嘔者,不須治其嘔,膿止自愈。
又,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榮,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幹喘滿,咽燥不渴,唾而濁沫,時時戰寒。熱之所過,血為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又,欲知有膿者,其脈緊數,膿為未成;其脈緊去但數,膿為已成。
又,肺病身當有熱,咳嗽短氣,唾出膿血,其脈當短澀,而反浮大,其色當白,而反赤者,此是火之克金,大逆不治也。
四十四、kt病候
kt 病者,由勞役,肢體熱盛,自取風冷,而為涼濕所折,入於肌肉筋脈,結聚所成也。其狀,赤脈起,如編繩,急痛壯熱。其發於腳者,患從鼠ht 起,至踝;赤如編繩,故謂kt病也。發於臂者,喜掖下起,至手也。若不即治,其久潰膿,亦令人筋攣縮也。其著腳,若置不治,不消複不潰,其熱歇,氣不散,變作 。脈緩澀相搏,腫kt 已成膿
四十五、痤癤候
痤癤者,由風濕冷氣搏於血,結聚所生也。人運役勞動,則陽氣發泄,因而汗出,遇風冷濕氣搏於經絡,經絡之血,得冷所折,則結澀不通,而生痤癤,腫結如梅李也。
又雲:腫一寸、二寸,癤也。其不消而潰者,即宜熟撚去膿,至清血出。若膿汁未盡,其瘡合者,則更發。其著耳下、頷、頸、掖下,若膿汁不盡,多變成 也。
《養生方》雲:人汗諸食中,食之作癰癤。
又雲:五月,勿食不成核果及桃、棗,發癰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