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哥出山


    “我是沒有見過那玩意,我隻在棺材裏麵掏出來一窩狐狸狗子,還沒有睜開眼呢,也養不活就給放在那裏了,到一個月的時候,我回去在看那窩小狐狸的時候,就沒有了,誰知道大狐狸給叼拿去了,狐狸這玩意,你要是找到了它的老窩,它就轉移了,本想大了抓幾隻自己養著玩、、、、、、”在棺材裏麵抓到狐狸不是什麽奇事,很多動物都在墳包裏麵做窩,就把小崽子生在棺材裏麵,地下的潮氣早已經把棺材都給泡爛了,一掏就一個大洞,窮人家的棺材更薄,埋的也淺,常有野狗把死屍給拱出來,我小時候,還見過野狗叼著半截胳膊,滿街跑呢。懶


    其實打旱魃,不僅殘害墓主人的屍體,還傷害墓主家人的感情,還明顯有違人倫,有傷風化,這種風俗給被有心之人利用,有些人打著“打旱魃求雨”之名,公報私仇,煽動愚昧的百姓,講冤家對頭的墳頭刨開,挫骨揚灰,毀屍泄憤,更有甚者就是公然盜墓。這種活動,在民間屢禁不絕,還有死灰複燃之勢頭。其實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打旱魃是不可能呼風喚雨的,就是一種封建迷信活動、、、、、、


    和王二哥聊了一會,潘子才睡眼朦朧的醒來,來到院子裏麵,我們都做完了一樁生意了,這個馬哥在日後,我們也有聯係,也有很多物件賣給了他,但是,我們的關係就是普通的買賣關係,沒有沈胖子我幾個人走的這麽近。今天,我和王二哥還要整理一下,打算,明天我們就會北京,潘子和兔子隨後就走。大劉先回山東,他還要事情。蟲


    那個時候,從省城到北京的交通還算方便,可以火車或者長途車,我們要整理一些不這麽顯眼便於攜帶的物件回京的啊,雖然有直接到達的北京的火車,我們一般是舍近求遠的,一般做火車到達河北或者天津,在長途車到達北京,一般的也不會大站下車,就是邊遠的小站就下車了,大站檢查的厲害,小站基本就是沒有人管的,坐上汽車在回京的,一般隻有在省界交換的地方,檢查稍稍嚴格一點,其餘的基本就沒有人檢查了,不說一路順風也差不多的。這也是我們分開回京的原因,四個人在一起,目標太大,潘子和兔子對北京也很熟悉了,王二哥是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到我家,所以還是和我一起回去最好的。


    一路怎麽輾轉我就不說了,反正我和王二哥順利的來到了北京王二哥在大山裏麵勞作一輩子是人,看到那麽多的汽車行人也是興奮的顧不得休息,就要我拉著他去逛北京的天an門,的確北京作為一個政治文化中心,在很多外地人的眼裏都很神聖,就連我們看的稀鬆平常的tian安門,王二哥更是覺得神聖。我那個時候,把王二哥接到了我的鄉下暗淡老房子裏麵去了,在這裏我們幾個人隨便,也沒有人約束我們的。就住的那個小鎮子都要比王二哥那邊的縣城富裕的,這個就是差別了。


    打電話給沈胖子,這個家夥快半個月沒有見麵了,也怪想的。也不知道這個家夥忙什麽呢,我們去陝西前,這個家夥給我打過電話,也沒有水上麵事情,我也沒有在意,現在正好叫出來,也是我們免費的司機啊,那年,我們幾個人的第一輛汽車還沒有賣呢,這次回來,也打算賣一輛車,這樣的事情,還要托沈胖子,沒辦法啊,這個家夥路子野,那個年代,不是你有錢就可以買的啊。雖不是計劃經濟,但是很多物質也不是很多的。


    接到電話,不到一個小時,沈胖子就開車趕來了,看到了王二哥也是一愣,不知道和我站在一起的身材矮小的王二哥和我說嗎關係,但是他也知道,我不會把一個凡人領到自己的老院子裏麵的,也是很客氣的。


    “沈哥,這個是王二哥,我陝西的一個朋友,這次是來北京遊玩的,這幾天您可是要給當車夫啊,哈哈、、、、、、”我那個時期,已經和沈胖子很熟悉了,也自然是不用客氣的


    問了王二哥想去哪裏,自然的天an門,**紀念館之類的這樣的地方,我們三個人上了沈胖子的汽車,一路奔往天an門,在沿著長安街開了一圈,帶著王二哥逛了一會天安men。我們幾個人還看了主席他老人家,在**紀念館裏麵,我看到王二哥的眼角噙淚花,一個陝北的漢子居然哭了、、、、、、


    中午是沈胖子這個家夥囔著要給王二哥接風,午飯是一定他要他花錢的,嘴裏還說王二哥是我二哥,自然也就是他二哥,這幾天就歸他包了,想想也是,沈胖子能在古玩這個圈子裏麵混的風生水起的,多少和他是一個場合人有關係吧,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到閻王溜須拍馬說馬屁話,這就是沈胖子。反正對我們幾個還行,還是人話多,還有一點馬屁話、、、、、、


    中午在一家叫醉仙樓的飯店吃的,老北京口味,幾個人吃的還行,飯後不到一點,我們問王二哥下去去哪裏,王二哥問我現在要是去十三陵還來的急嗎?


    “您瞧好吧,咱兄弟的車,不到一個小時,我保證給你停在十三陵的大門外、、、、、、”我還沒有回答,沈胖子就把話給接了過來,結賬走人,幾個人過德勝門,奔往昌平,過大小紅門,來到了定陵的售票處,定陵是十三陵裏麵麵第一個新中國都一個由國家發掘的皇陵,當時北京市長負責,周恩來總理批示,郭沫若負責開啟的一個皇陵,但是裏麵文化也有很多沒有保存下來,那個時候,畢竟沒有經驗,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下車後,沈胖子跑著去買票,王二哥而是環視四周,一副指點江山的摸樣,嘴裏不知道嘀咕著什麽,手裏也是不斷的掐算。沈胖子早已經看出這個王二哥不是凡人,一路上麵也不斷討好,他這麽精明的人,這麽看不出王二哥的幹什麽的出身呢,這個家夥,看我請來,王二哥,一定猜我們有什麽大手筆的啊?


    指點江山


    王二哥我們三個人進了陵區,王二哥指點江山般的對我們幾個人介紹起來,這可比那些導遊要要強很多啊,大意如下、、、、、、


    在我國,風水是一直一個有誘惑力的話題,在古代,特別是漢唐之後,上至帝王宮室,陵墓,下至官署,寺廟。和民間的住宅,在選址和營造的時候,都深受風水理論的影響。懶


    最初,風水隻是古人尋找墓地的時候使用,他的理論大概是.葬地內有生氣,生氣可以帶來福祉。而生氣在地下是流動的,遇到風就會被失散,遇到水流攔擋就會停止不動的。所以,古人尋找墓地的時候,,都會選擇生氣凝聚的地方,就是風吹不到,又有水流可以阻擋的地方。後來,人們把風水的概念擴大的城市,民居等領域,為了加以區分,人們把風水化為陰宅風水和陽宅風水,而王二哥所懂的就是陰宅風水,這要是在古代王二哥怎麽也是一個堪輿大師吧,而在現在就是一個盜墓人。


    “你們看,這十三陵所處的地形就是,北、東、西、三麵環山,山間泉溪匯成陵墓前的河道向東南流去。這陵前的兩側各有兩座小山,東為“龍山”西為“虎山”符合東青龍,西白虎的四靈方位格局。在風水理論裏麵講,山勢延綿,“龍勢”興旺,陵墓南麵而立,背後主峰聳立。左右“護砂(山)”環抱,向南一馬平川到北京城裏,前景開闊。陵墓的“明堂”(基址)平坦寬闊,在這中國傳統的風水學裏麵,這就是一個寶地啊。這些陵寢建築在於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就是“天造地設”啊,“天人合一”啊”王二哥侃侃而談,這個王二哥雖然平時略顯得木訥,但是說起風水之說來,卻口吐蓮花吧,有一種人,比考古學家懂得古墓風水,不曆史學家懂得文物曆史,這種人就是盜墓的、、、、、蟲


    其實,明十三陵選在天壽山這裏麵還是有很多典故的,這些都是野史裏麵的,僅供大家參考是,對與錯勿論。尋址在天壽山這裏麵也是費盡周折的“靖難之役”以後,朱棣南京稱帝,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就打算遷都北京。在永樂五年,就是1407年,朱棣的徐姓皇後去世,當時朱棣為了表示自己遷都北京的決心,就派禮部尚書和風水術士廖均卿等人到北京尋找“吉壤”,據說曾經找了好幾個地方。首先選擇的屠家營,但是因為皇帝姓朱,於“豬”同音。而“屠”是宰殺的意思。豬進了屠戶家裏還有好,那是必死無疑的啊,所以犯忌諱不能用。另一處就是昌平的西南的羊角山下,豬和羊本能和睦相處,可是偏偏山後有一個村子叫“狼兒峪”豬窩邊上有狼那自然是不行的,也不能用。後來也選過京西就是門頭溝的燕家台,可是,“燕家”和“晏駕”諧音。因為古代皇帝死了,除了叫做“駕崩”以為,也叫“晏駕”。潭柘寺的景色雖好。但山間幽深狹窄,不利於子孫萬代的發展,也不適合采用。後來據來到了現在的天壽山,天壽山那個時候就做黃土山,永樂帝親自視察以後,也感覺非常滿意,當時就下旨,定黃土山為他的“萬年吉壤”這一年也是他五十大壽,所以封為黃土山為“天壽山”這也是十三陵的由來。


    在十三陵中,有三座陵墓的規模比較大,一是長陵,二是永陵,三是神宗皇帝的定陵,就是那天我們去的那個陵墓。定陵位於大峪山的東麓,是神宗皇帝和兩個皇後的合葬陵墓。建築規模取法其祖父的明世宗的永陵,規模稍次,建於1584年到1590年,占地18萬平方米。明樓簷下石榜刻著“定陵”二字,四角的台階都用巨石拚砌而成。明樓內部可以“大明”和“神宗顯皇帝之陵”明樓的正後部就是陵墓的主體——地宮。


    定陵地宮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一個被開發的地下宮殿,整個地宮在底下27米深處,規模宏大,有五座石室組成。地上陵宮由寶城、明樓、左右廊房還有宰牲亭、神廚,神庫、碑亭組成占地18萬平方米。地宮裏麵出土了各類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四件國寶:金冠、鳳冠、夜明珠、還有明三彩、


    我們幾個人下了地宮,扶著邊沿的鐵管,沿著鐵製的梯子講究下到了地宮深處,這裏麵比我們前幾天鑽的那個好好多了,最起碼沒有那麽難為,多少隻是有一些潮濕的感覺,裏麵的燈光很昏暗,或許就是營造這樣的氣氛吧,整個地宮全部是巨石砌成,多為青石。麵積大約一千多平方米。內物梁架,為石拱劵,相當的高大,還有七扇巨大的漢白玉石門,每個也有幾噸重,設計巧妙,開合靈活,地宮分為正殿,配殿還有前殿。和地上的建築一樣。中殿成列這許多祭器,但我看都是後阿裏仿製的。三個漢白玉石座前麵各有一套黃色琉璃和一個青花大缸,缸裏麵最初盛滿了,供長明使用。後殿的棺座上麵停放這三口漆紅色的大棺槨,棺槨旁邊擺著26口紅漆的隨葬的箱子,這些箱子裏麵最早都是擺放隨葬物品的器皿,換句簡單便於大家理解的話,這些就是我們的目標的,我們盜墓人找的就是這些,當然棺槨也都我們必須打開的目標啊,當然擺放在這裏的棺槨還有隨葬的箱子都是後來仿製的,幾百年前的物件,根本就不可能流到現在了,這些都是後來複原的物件的。都是根據發掘實地按照一比一比例複原的啊。裏麵擺放的物件,也都是贗品的,就是供大家參觀展覽的,也就是蒙人的,隻能這麽理解了、、、、、、


    “二哥,這樣的陵墓,能挖開嗎?”我看到四周無人,也小聲的對問二哥說到、、、、、、


    盜陵


    王二哥小心的看了一下四周,注意身邊沒有人,就低聲說到“就這樣的地下墓室,咱們幾個人三五條槍的,就不要想,這樣的陵墓除非國家發掘,還有動用部隊,要不就不要指望開啟,這個就是明清皇陵的厲害,一般人根本不要想的,咱們就看看吧、、、、、、”不知道是二哥謙虛,不想找事,還是就是低調的性格,現在我明白了,低調,再說最牛的奢華。懶


    這座地宮是1958年,新中國成立以後,第一座有計劃發掘的皇陵。萬曆四十八年(1620)七月二十一日,神宗病逝,同年十月葬於定陵。神宗的棺槨白打開,在厚厚的龍袍下麵,掩藏這神宗的屍骨。屍骨複員後的結論是“萬曆帝生前體型上部為駝背。從骨骼測量,頭頂至左腳1.64米”但是,神宗的骸骨也沒有保留下來,1966年9月24日下午“地主階級總頭目”神宗的屍骨被砸爛,焚燒。這位統治中國48年的駝背皇帝最終化為一縷青煙。這就是定陵的陵墓神宗的最後下場、、、、、、


    由於定陵開啟的時候,由於條件有限,很多出土的文物都沒有保留下來,尤其是絲錦這類的,出土的時候,還顏色鮮豔,拿到外麵很快就氧化成土色了,也迅速的板結了。所以,後來國家就禁止了明十三陵的發掘工作了,除了定陵,其它的陵墓就沒有被發掘。蟲


    “王二哥,這陵墓太深,還是怎麽的啊?怎麽就沒有辦法盜啊”沈胖子還是不安心的問,這個家夥要不是身體太胖,鑽不進去盜洞,要不早就去盜墓了,他骨子裏麵可是一顆不安分的心啊、、、、、、


    “下來的時候,我也注意看了,此處的土石結構基本就是山石結構,不是黃土結構,根本無法打下盜洞,何況這地宮就要近30米深,規模這麽大的地宮,你這麽可以保證順利的找到墓門,不動用雷管炸藥根本就不可能的,這附近離村子這麽近,還都是守陵村,這個就不要想了、、、、、”


    我在北京長大的,幹上盜墓以後,也多少了解一下北京周邊的古墓曆史。十三陵不是僅僅是十三個皇帝的陵墓還有些妃子墓甚至還有一座太監墓。曆史上麵也有被盜的記載。也可以說就是一幫土匪盜陵。甚至還有守陵人的後裔也參與了其中,那就是萬妃陵。昌平當地俗稱“萬娘墳”就是據此不遠的。就在昌平西北七公裏左右。


    提到這個萬娘墳被盜,也和她生前受寵有關係,此人生前跋扈,深受明憲宗的寵愛。萬氏(1428年-1487年),本名萬貞兒,山東諸城人。比成化帝大19歲,四歲選入宮中,為孫太後宮女。及長,侍憲宗於東宮。由於善迎帝意得以專寵,使得後宮女子難得進禦。成化二十三年,萬貴妃去世,八月,憲宗過於悲痛而駕崩,時年41歲。


    曆史上得寵的妃子很多,但若論情況之離奇卻誰也比不過明憲宗的愛妃萬貞兒。一個大皇帝十九歲的女人卻牢牢占領了丈夫的心,並且擁有他一生的寵幸,這真是讓很多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話說明英宗的兒子朱見深即帝位時十六歲,正是青春年少的時候。兩宮太後為替新皇帝選擇皇後人選頗費了一番心思。她們在英宗生前親自替兒子選定的十二名淑女中,再行認真挑選,選了王、吳、柏三人留住宮中,慢慢考察。憲宗的生母周太後命司禮監牛玉在三名淑媛中選定一人為皇後。牛玉對周太後說,先帝在時曾屬意吳萬貴妃


    女和王女,我看二女姿貌相當,分不出誰更美麗端莊,比較起來,似是吳女更為賢淑。周太後便作主替憲宗擇定吳氏為皇後,錢太後(孝莊睿皇後)當然沒有什麽意見。誰知大婚之後,皇帝新郎並不貪戀吳皇後的青春美色,而是常常宿在嬪妃萬氏宮中,這使吳皇後又氣又羞。她不明白,自己哪一點比不上徐娘半老的萬妃,無論姿色才學還是門第修養?她更不明白的是,比皇帝年齡大十九歲的萬妃用什麽手段把皇帝的心死死拴住?


    原來,早在明憲宗朱見深兩歲時,他的父親明英宗遭遇土木堡之變,孫太後成功地將朱見深立為太子,但她知道即將登上皇帝位的朱祁鈺不會罷休,保不準朱祁鈺什麽時候來一個斬草除根之類的把戲,為確保安全,她做出了一個決定:派出自己的一個親信去保護朱見深。


    她派出的親信是一個姓萬的宮女,從此這位宮女開始無微不至地照料幼童朱見深。


    那一年,她二十一歲,他兩歲。事實證明,孫太後的政治感覺是很準確的,朱祁鈺坐穩皇位之後,絲毫沒有歸還的意思,不但自己追求連任,還想讓自己的兒子也能連任。於是在景泰三年(1452),他買通了大臣,廢除了朱見深的太子地位,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對於這一變動,孫太後雖然極不服氣,卻也無可奈何。此時已經五歲的朱見深自然不知道大人們的事情,他每日隻是在深宮中閑逛,由於他身處險境,且地位不穩,大家都認為他被廢掉是遲早的事情,所以沒有多少人願意接近這位所謂的皇太子,對他十分冷淡。從兩歲時起,唯一可以給朱見深帶來安慰的就是那位萬姑姑。


    無論周圍的人對他如何冷淡,也無論人們如何排斥他,不陪他玩耍,這位萬姑姑卻總是一直陪伴著他,安慰著他,照料他的生活,雖然他的母親周貴妃也常常來探望他,但宮中到處都是朱祁鈺的耳目,為了不惹麻煩,每次總是來去匆匆,在他那幼小的心靈中,這個日夜守候在他身邊的人才是他可信賴的依靠。


    直到有一天,朱見深被廢為沂王。並被逐出宮門!原來就在朱見深身邊的太監和宮女們都離開了他,隻有萬貞兒繼續陪伴著他!憲宗即位後,唯戀著萬貞兒一人。照他心思,真想冊立萬貞兒為皇後,但以一個年齡比他大十九歲,又是微賤的宮女之身,想坐上皇後寶座,幾乎是做夢。迫於禮製,也迫於母命,憲宗隻得與吳皇後成婚,而於萬氏,隻能給她個小小妃嬪的名號。


    大婚前的憲宗,早已同年過三十的宮女萬貞兒有了私情。萬貞兒原籍青州諸城(今山東益都縣一帶)人,父親萬貴為縣衙掾吏,犯法流配邊疆。萬貞兒年僅四歲便充入掖庭為奴,十多年後出落得花容月貌。孫太後憐她聰明伶俐,命她在紅壽宮管理服裝衣飾等事。憲宗小時常去祖母處玩耍,貞兒帶著憲宗遊玩戲謔,也就日益親近,久而便成莫逆之交。貞兒是個有心人,一心巴結這位皇太子,盼望有出頭之日,對憲宗格外獻媚。


    天順六年,孫太後病死,年已十五的皇太子乘機把萬貞兒要進東宮做自己的貼身侍女。盡管貞兒已年過三十,但因仍是chu女,且華色猶濃,看上去不過二十左右。為了狗引情竇初開的太子,她使出種種狐媚手段,終於把太子勾上手,兩人便瞞著宮裏人,幹起了風流韻事。


    萬貞兒可不甘心。她知道,此時的皇帝,已完全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認為,隻要皇帝下決心,她是完全可能坐上皇後寶座的。仗著皇帝的無比寵幸,她根本不把吳皇後放在眼裏。大婚以後,皇帝經常臨幸她的寢宮,與她朝夕相處,相親相愛,這越發助長了她的驕氣。因此,她每次謁見吳皇後時,總是板著臉不給麵子,甚至故意拿架子,這使吳皇後非常生氣。起先礙著憲宗的麵子還隱忍著,到後來實在忍耐不住,免不了斥責她無理。可萬妃非但不知收斂,卻對皇後惡語相譏。一次惹得吳後性起,命宮人將她拖倒在地,親自取過杖來打了她幾下。


    這下可不得了,萬妃找到憲宗,哭鬧不休。憲宗大怒,要去找皇後評理。萬妃是個有心機之人,又故意攔住憲宗不讓去鬧,說道:“妾已年長色衰,不及皇後玉女天成,還請陛下命妾出宮,以免皇後生氣,妾也省得受那杖刑了!”


    憲宗又恨皇後又憐萬妃,慢慢替萬妃解開衣服,見她雪也似白嫩的肌膚上麵,一道道杖痕透著血色,不由怒從心頭起,發誓道:“此等潑辣貨,我若不把她廢去,誓不為人!”第二天一早,憲宗便去見兩宮太後,說吳皇後舉動輕佻,不守禮法,不堪居六宮之首,定要廢去。孫太後不便說什麽,周太後勸阻道:“冊後才一月便要廢去,豈不惹人笑話?”憲宗堅持要廢,周太後溺愛兒子,隻得由著憲宗。於是,一道廢後詔書下達,命吳氏退居別宮,還把司禮監牛玉罰往孝陵種菜。


    萬妃覬覦後位,要憲宗替她去向太後說說,但周太後嫌她年長,且出身微賤,始終不肯應允。過了兩個月,周太後下旨,要憲宗冊立已同柏氏一起被封為賢妃的王氏為皇後。王皇後生性軟弱怕事,知道皇帝寵幸萬妃,自己更不是萬妃的對手,隻得處處謙虛忍讓,做個傀儡皇後也就罷了。


    成化二年,萬妃生下皇長子,憲宗大喜,立即進她為貴妃,又派出使者四出禱告山川諸神。誰知偏偏天不從人願,未等滿月這位龍子竟是短命夭折,萬貴妃也從此不再有娠。但是奪取皇後之位的野心並未放棄,因此她就十分妒恨妃嬪們生子,如知道哪個妃嬪懷胎,她就千方百計逼令喝藥打胎。迫於萬貴妃在宮中的權勢,妃嬪們隻有含淚服從。此時的萬貴妃不但仍寵冠六宮,而且是威行朝野,連憲宗也製掣不了她了。她內連宦官,外結權臣,太監梁芳、錢能、鄭忠、汪直等,俱謅事貴妃,以宮廷采辦為名,大肆搜刮,動用內帑無數,憲宗也不敢多問。


    化二年,萬妃生下皇長子,憲宗大喜,立即進她為貴妃,又派出使者四出禱告山川諸神。誰知偏偏天不從人願,未等滿月這位龍子竟是短命夭折,萬貴妃也從此不再有娠。但是奪取皇後之位的野心並未放棄,因此她就十分妒恨妃嬪們生子,如知道哪個妃嬪懷胎,她就千方百計逼令喝藥打胎。迫於萬貴妃在宮中的權勢,妃嬪們隻有含淚服從。


    幾年過去了,憲宗一直沒有子嗣,宮廷內外,朝野上下為之憂心。大臣們屢屢奏請,要皇帝廣施恩澤,憲宗也為之愁眉不展。到成化五年,柏賢妃生下一個皇子,憲宗高興非凡,大事慶賀,取名佑極,並立即立為皇太子。第二年二月,皇太子突然生起病來,病勢來得凶猛,令禦醫們束手無策,一天一夜後竟夭折了。憲宗哭得死去活來,宮人太監們覺得太子病得奇怪,偷偷查訪下來,果然是萬貴妃派人毒死了太子。但是,誰也不敢去告發。


    光陰似箭,一晃又過了六年。此時的萬貴妃不但仍寵冠六宮,而且是威行朝野,連憲宗也製掣不了她了。她內連宦官,外結權臣,太監梁芳、錢能、鄭忠、汪直等,俱謅事貴妃,以宮廷采辦為名,大肆搜刮,動用內帑無數,憲宗也不敢多問。


    這天,憲宗思念亡子,百般無聊中召大監張敏替他梳理頭發。對鏡自照,忽見頭上已有數根白發,不禁長歎道:“朕老了,尚無子嗣!”張敏一下伏倒在地,連連磕頭道:“請萬歲爺恕奴死罪,奴直言相告,萬歲已有子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真實的盜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黑山馬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黑山馬賊並收藏真實的盜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