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黎氏之所以在盜墓之鄉能獨樹一幟,是因為他們不屬於任何門派,而是自成一派。


    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是因為黎氏家族的掌門人黎鎮北,是一個百年難得一遇的奇才。


    ------------


    第一三零章:黎氏五虎


    雖然精通各路盜墓技巧,黎鎮北卻不屑於與其他盜墓賊為伍,他甚至看不起那些傳統的盜墓手藝人,用他的說法是“不夠大氣”。


    邙山雖然古墓成群連片,但是經過千百年來的盜掘,基本上有價值的已經被挖絕了。


    而且千百年來的墓葬主和盜墓賊都在研究同一套風水術,基本上也算是知己知彼了,有偷就有防,該盜的盜光了,剩下的大墓就隱藏的非常秘密了,僅僅利用尋龍點穴的方法已經無法探掘。


    這種隱蔽性極強的墓葬,采用的是“反風水術”,基本原理上是你說南,我卻往北,你指東,我卻撅西。


    做這種反風水術的人,曆史上大有人在。


    就像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王朝一樣,他們做的比較絕,你懂風水,我比你更懂,你通過風水來找穴位,我偏偏就葬的讓你找不到。所以元朝的陵墓很少有被發掘的。


    而近代明清兩朝的皇帝則沒有這種危機意識,都覺得自己的朝代萬歲萬歲萬萬歲,所以墓葬都是明目張膽、大張旗鼓造陵,結果不出兩百年,朝代倒了,墓也是被人光天化日之下挖了、炸了、掘了……


    從古至今有價值的大墓其實也是能數的過來的,算上帝王將相皇親國戚名人土鱉……葬的再多,也經不住這千百年來的盜掘。


    所以說,越往近代走,盜墓的日子越難過,風險太高,收益變小。再加上行業競爭加劇,幹這行混的窮困潦倒的人也大有人在。


    而黎鎮北卻小日子一直過得不錯,雖然出貨不多,但樣樣是精品、極品。有的時候他甚至還提供訂製服務,就是說買家想要什麽樣的貨,他就能挖挖什麽樣的寶。


    整個邙山對他來說就像聚寶盆一樣,他想要什麽,隻要喊一聲就能自己“蹦出來”。


    民間甚至傳說,黎鎮北家裏確實藏著一個聚寶盆。


    背地裏不知道有多少人覬覦他家那個“聚寶盆”。要不是懼怕黎鎮北家裏養的那三隻生猛的虎崽子,說不定真有人打它的主意。


    這三個虎崽子不是什麽凶猛動物,而是黎鎮北的三個大兒子。


    黎鎮北三個大兒子個個都是生龍活虎好男兒――老四黎天明不算,他從小就體弱多病沒肌肉,性格也是猥瑣孱弱,所以也有人在背後戲稱他們是三虎一貓。


    其實,黎鎮北家裏真沒有什麽藏寶盆,他跟大家一樣是靠盜墓發家。


    隻不過別人盜墓,都是用傳統的望、聞、問、切的技術來踩穴位,他靠的卻是“通靈。”


    有一種說法是,黎鎮北有陰陽眼,看得到鬼魂,聽得到鬼說話。


    還有一種說法是,黎鎮北開了天眼,山河江湖在他眼裏都跟透明的一樣。一眼就能看到底。


    當然這些都是江湖傳言,真正的秘訣,連他的四個兒子也不知道。


    倒不是黎鎮北藏私,按他的說法,是火候不到,不能輕易傳授,不然會惹殺身之禍。


    按理說黎鎮北身負這樣的絕技,家族應該大富大貴才是,但是論收入水平,他們家隻能算是中等偏上,比起其他的幾個盜墓家族的財富來說,甚至遠遠不及。


    這在外人眼裏就很奇怪。按理說他們父子並沒有什麽不良生活習慣,平常日子過得也是中規中矩,既沒有揮霍無度、也沒有驕淫奢侈。相反,黎鎮北治家甚嚴,四個兒子吃喝嫖賭抽,一樣不沾。


    這裏麵包含很多層原因,一是這個黎鎮北盜墓很有特色,別人都是一鍋端,有多少挖多少。他卻很有原則,每次不管多大的墓,隻取一點,夠生活開銷就好,而且每個墓都隻取一次,絕不來第二次。


    這種做法在傳統上來說叫養墓,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當然,凡事抵不過見錢眼開,雖然養墓一說在這個行當裏是一種很“高尚”的行為,但是真遇到了值錢的寶貝誰也抵不住誘惑。


    唯獨黎鎮北有這個底氣這樣做,行走江湖數十年,從來沒破過例。


    用黎鎮北的話來說就是:“做事不能做絕,給人留條後路,不管是活人還是死人”。


    他相信盜墓終究是一項傷天害理的事情,自古以來盜墓的不管曾多麽大富大貴,下場都好不到哪裏去,這叫報應。


    人一死,錢財就成身外之物,即使財寶堆積如山,也難免家人手足相殘。


    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是黎鎮北的原則。


    黎鎮北雖然自己生活節儉,但是對鄉親們卻是出手大方,誰家有點事兒需要幫忙他都樂意布施接濟。也從來不求回報,這些都是明麵上的。


    暗地裏他出錢出力修橋、修路、拜佛“捐獻”出去的財物到底有多少,那隻有他和兒子們知道了,而且黎鎮北做了好事也從來不留名。


    按他的說法,這叫積陰德。


    黎鎮北知道自己掘了那麽多墓有傷天理,他也不奢求自己能驅災避禍,他隻希望自己百年之後,子孫後代能受自己的陰德庇佑。


    因為這些高風亮節,黎鎮北在這一帶很出名,鄉鄰、同道都尊稱他為“盜聖”,一個盜墓的能獲得這樣的讚譽,那也算行業的一大亮點了。


    黎鎮北家裏從來不藏貨,他認為這些東西都是有靈性的,一個盜墓的家裏放原主人的靈器,會招來厄運。


    黎鎮北家裏也從來不存錢,除了日常所需之外,多餘的錢物都是散掉,有點千金散盡還複來的灑脫。


    他也從來不用擔心餓肚子,不管行情怎麽樣,他總是能發現“生意”。


    幾個兒子長大以後,黎鎮北也開始考慮接班人的問題了。


    他慢慢地把一些技藝傳授給了幾個兒子,做起了家族生意。


    當然,傳授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礎的手藝,盜墓這一行,也講究基本功。


    相對於技藝的傳授,黎鎮北更在意的是理念的培養。


    他一再跟兒子們強調“一墓一次一點,活人死人都留路”的原則。


    所以雖然黎氏盜墓家族在周圍名聲大噪,卻也並不富貴逼人,隻是穩穩地維持一個小康偏上的中產階級水平。


    “做人,切忌貪。做事,牢記細水長流。”直到今天,黎天命仍然能記起老爹說這番話時,臉上的那種莊嚴肅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紋身的少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抒並收藏龍紋身的少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