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b>混沌</b>(01)初開,乾坤始奠。


    <b>氣</b>(02)之輕清上浮者為夭,氣之重濁下<b>凝</b>(03)者為地。


    日月<b>五星</b>(04),謂之<b>七政</b>(05);天地與人,謂之<b>三才</b>(06)。


    日為<b>眾陽之宗</b>(07),月乃<b>太陰之象</b>(08)。


    虹名<b>螮蝀</b>(09),乃天地之<b>婬氣</b>(10);<b>月裏蟾蜍</b>(11)是<b>月魄</b>(12)之精光。


    【注釋】


    (01)混沌: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元氣狀態。


    (02)氣:指元氣。


    (03)凝:結也。


    (04)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05)七政:太陽、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合稱。


    (06)三才:天、地和人的合稱。才,指有能力的事物。古人認為,天地能生養萬物,而人則是萬物之靈,可與天地並立,因此合稱三才。


    (07)眾陽之宗:主宰著所有陽性事物。宗,宗主、主宰的意思。


    (08)太陰之象:極盛陰氣的形象。太,極大、極盛的意思。象,形象、象征。


    (09)螮蝀:虹的別名。


    (10)婬氣:陰氣、邪氣。


    (11)月裏蟾蜍:傳說後羿從西王母那裏求得不死之藥,其妻嫦娥竊食成仙,奔向月宮,化為蟾蜍。


    (12)月魄:指月亮上黑暗無光的部分。


    【譯文】


    混沌的宇宙,元氣一經開辟,天地陰陽便有了定位。輕清的元氣向上浮升而形成了天,厚重混濁的部分凝結在下麵便形成了地。


    太陽、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星並稱為七政。天、地和人合稱為三才。太陽是眾多陽氣的宗主,月亮是太陰的精華象征。


    長虹又稱為蟲帶蟲東,是天地之氣交匯浸婬而形成的;月宮裏的蟾蜍,是月亮的精華所凝聚而成的。


    【原文】


    風欲起而<b>石燕</b>(13)飛,天將雨而<b>商羊</b>(14)舞。


    旋風名為<b>羊角</b>(15),閃電號曰<b>雷鞭</b>(16)。


    <b>青女</b>(17)乃霜之神,<b>素娥</b>(18)即月之號。


    <b>雷部</b>(19)<b>至捷</b>(20)之鬼曰<b>律令</b>(21),雷部推車之女回<b>阿香</b>(22)。


    雲師係是<b>豐隆</b>(23),雪神乃是<b>滕六</b>(23)。


    <b>歘火、謝仙</b>(24),俱掌雷火;<b>飛廉、箕伯</b>(25),悉是風神。


    【注釋】


    (13)石燕:形如燕子的石塊,傳說遇雨即飛,雨止複化為石。


    (14)商羊: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鳥,隻有一足,能招大雨。


    (15)羊角:旋風旋轉時的形態,像羊角。


    (16)雷鞭:古人認為雷以電為鞭,見《淮南子·天文訓》。


    (17)青女:神話傳說中主管霜雪的女神。


    (18)素娥:指嫦娥。


    (19)雷部:神話傳說中天神的一個部門,主管布雨興雲,滋培萬物。


    (20)至捷:跑得飛快。


    (21)律令:周穆王時人,善走,死後為雷部之鬼。


    (22)阿香:雷部推車的女鬼。


    (23)豐隆、滕六:神話傳說中天神的名字,分別主管雲和雪。


    (24)欻火、謝仙:神話傳說中掌管雷火的鬼。


    (25)飛廉、箕伯:神話傳說中的風神。


    【譯文】


    風將要揚起的時候,石燕就成群的飛起;天將要下雨的時候,商羊(一足鳥)就會出來飛舞。


    盤旋屈曲的狂風,仿佛彎曲的羊角,閃爍的電光劃破長空,如同雷神揮動著鞭子;青女是主管降霜的神靈,素娥就是嫦娥,也是月亮的別名。


    雷部裏行動敏捷且能迅走如飛的鬼叫做律令,專管雷雨推車的女孩叫做阿香。世人稱雲神為豐隆,雪神為滕六,欻火和謝仙都是掌管雷火的神祇,飛廉、箕伯則是風神。


    【原文】


    <b>列缺</b>(26)乃電之神,<b>望舒</b>(27)是月之禦。


    甘霖、甘澍,僅指<b>時雨</b>(28);<b>玄穹、彼蒼</b>(29),悉稱上天。


    雪花飛<b>六出</b>(30),先兆豐年;日上已三竿,乃雲時<b>晏</b>(31)。


    <b>蜀犬吠日</b>(32),比人所見甚稀;<b>吳牛喘月</b>(33),笑人畏懼過甚。


    【注釋】


    (26)列缺:神話傳說中的閃電神。


    (27)望舒:神話傳說中給月亮駕車的神。《淮南子》載:“月禦曰望舒。”


    (28)時雨:有益於農時的好雨。


    (29)玄穹、彼蒼:上天的別稱。


    (30)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名六出。


    (31)晏:時間很晚。


    (32)蜀犬吠日:四川盆地群山環繞,空氣潮濕,雲籠霧罩,那裏的狗不常見太陽,一見到太陽就狂叫不止。常用來比喻少見多怪。


    (33)吳牛喘月:吳牛,指江淮一帶的水牛。吳地天氣炎熱,水牛怕熱,見到月亮以為是太陽,所以心生懼怕,不斷喘氣。形容人因疑心而過分懼怕。


    【譯文】


    列缺是照耀電光的神靈,望舒為月宮裏的禦車之神;甘霖和甘澍都是指及時雨;玄穹和彼蒼都是上天的通稱。


    飄飛下來的雪花都是六角形的,可以用來預卜年歲的豐收;太陽升起已有三竿的高度,表示時候已經不早了。


    蜀地(四川)因山高少日,所以當地的狗看見太陽,就對著太陽狂吠,是比喻人見識太少,少見多怪。


    吳(江蘇)地的水牛看見月亮便氣喘籲籲,用來嘲笑世人恐懼得太過分了。


    【原文】


    望切者,若<b>雲霓之望</b>(34);恩深者,如<b>雨露</b>(35)之恩。


    <b>參商</b>(36)二星,其出沒不相見;<b>牛女兩宿</b>(37),惟七夕一相逢。


    後羿妻,奔月宮而為嫦娥;<b>傅說</b>(38)死,其精神托於<b>箕尾</b>(39)。


    披星戴月,謂早夜之奔馳;<b>沐雨櫛風</b>(40),謂風塵之勞苦。


    事非有意,譬如雲出無心;恩可遍施,乃曰<b>陽春有腳</b>(41)。


    【注釋】


    (34)雲霓之望:雲出現在雨前,是下雨的征兆,即非常盼望下雨。霓,即虹,出現在雨後。


    (35)雨露:古人認為夜氣之露是上天降下的祥瑞。


    (36)參商:參星與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沒,互不相見。傳說高辛氏(帝嚳)的兒子中,老大叫閼伯,老四叫實沈,兩人都很聰明,但互相不服,爭鬥不已,於是高辛氏找到堯帝,請他下了一道詔令,把閼伯封在商地,主商星,把實沈封在大夏,主參星。參商常用來比喻兄弟不和,彼此對立,或形容親友隔絕,不能相見。


    (37)牛女兩宿:牛郎星和織女星。


    (38)傅說:商朝的大臣。


    (39)箕尾:兩個星宿名。傳說傅說死後精神寄托在箕尾兩個星宿之間。


    (40)沐雨櫛風:讓雨來洗頭,讓風來梳頭,形容經常在外麵不避風雨地辛苦奔波。沐,洗頭發。櫛,梳頭發。《莊子·天下》:“沐甚雨,櫛疾風。”


    (41)陽春有腳: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時人鹹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


    【譯文】


    期盼之心殷切,好比大旱之年企盼天空的雲霓;恩澤深厚,如同萬物得到雨露的滋潤;參星與商星此出彼沒,永遠沒有機會相見;牛郎和織女隔著銀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相會一次。


    後羿的妻子嫦娥成仙後升天,飛奔到月宮裏;殷高宗的賢相傅說,他死了以後其精神寄托在箕、尾二星之間。


    披星戴月是說早晚不停地奔波,整日操勞非常艱苦;櫛風沐雨是說奔波在外,不避風雨地辛苦經營。


    事情在無意中完成好像浮雲的無心出岫;恩澤廣泛的施行,好像陽春滋長著萬物一樣。


    【原文】


    饋物致敬,曰敢效<b>獻曝</b>(42)之忱;托人轉移,曰全賴回天之力。


    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誦再生之德,曰<b>二天</b>(59)。


    勢易盡者若冰山,事相懸者如天壤。


    晨星謂賢人廖落,<b>雷同</b>(60)謂言語相符。


    心多過慮,何異杞人憂天;事不量力,不殊誇父追回。


    【注釋】


    (42)獻曝:古代有個農夫冬天曬著太陽覺得十分舒服,就去獻給國君請賞。見《列子·楊朱》。後以“獻曝”形容所獻菲薄、淺陋,但出於至誠。


    (59) 二天:喻頭上兩個天作主。


    (60)雷同:雷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


    【譯文】


    送禮物給人家,要自謙說聊表獻曝的誠意;托人挽轉情勢,要說全靠您的回天之力。


    感謝他人援救的恩情叫做再造;稱頌再生的德澤叫做二天。看似堅固,實則容易消亡的情勢或權力,好像冰山見到太陽一樣;事物懸殊極大,相去甚遠如同天和地一樣,可稱為天壤之別。


    賢德之人因稀少罕見,比喻為早晨的星星;人雲亦雲,所說的言語都相似,則用雷同來形容。


    心裏太過憂慮,好像杞人擔心天要塌下來一樣;做事不自量力,和誇父追逐太陽一樣毫無差別。


    【原文】


    如夏日之可畏,是謂<b>趙盾</b>(43);如冬日之可愛,是謂趙衰。


    <b>齊婦含冤</b>(44),三年不雨;<b>鄒衍下獄</b>(45),六月飛霜。


    父仇不共戴夭,<b>子道</b>(46)須當<b>愛日</b>(47)。


    【注釋】


    (43)趙盾:趙衰的兒子,為晉國大夫。趙衰:晉文公重耳逃亡時的忠實追隨者之一,後為晉國上卿。有人評價他們父子說:趙衰像冬天的太陽那樣可愛,趙盾像夏天的太陽那樣可怕。見《左傳·文公七年》。


    (44)齊婦含冤:漢代東海郡(齊地)有一位婦女竇氏,年輕時丈夫兒子相繼去世,竇氏侍奉婆婆非常孝順,但婆婆怕拖累竇氏,上吊自殺。竇氏的小姑知道後,誣告竇氏殺母,於是郡守將竇氏定罪處死。之後,東海郡三年幹旱無雨。新郡守上任後,獄長於公將竇氏之冤告之,新郡守為竇氏平反昭雪,告諸世人,並率左鄰右舍在竇氏靈前懺悔。懺悔之後,天才開始下雨。見《漢書·於定國傳》。


    (45)鄒衍下獄:鄒衍是戰國時著名的陰陽家,博學多識,燕昭王拜他為師。昭王崩後,惠王聽信讒言,將鄒衍下獄。鄒衍在獄中仰天大哭,時值六月,天上竟然下起霜來。惠王見狀,知道必有冤情,於是將鄒衍釋放,官複原職。見《太平禦覽·天部·霜》。


    (46)子道:作為子女應盡的職責。


    (47)愛日:子女孝敬父母的時間有限,應該珍惜光陰。


    【譯文】


    趙盾之為人,如夏日的太陽一樣,威猛似火使人害怕。趙衰待人和藹,如冬日的陽光一樣和藹可親。


    漢朝山東地方有一孝婦竇氏含冤而死,上天因而震怒,三年都不下雨;戰國時候鄒衍被屈捕下獄,六月的盛暑天氣,忽然飛起霜來;殺父之仇必報,不願和仇人共同站立在天地之間;為人子女者應盡孝道,要珍惜父母健在時,能誠心奉養父母的日子。


    【原文】


    盛世黎民,嬉遊於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b>景星</b>(48)<b>慶雲</b>(49)之祥。


    夏時大禹在位,<b>上天雨金</b>(50);春秋孝經既成,<b>赤虹化玉</b>(51)。


    <b>箕好風,畢好雨</b>(52),比庶人願欲不同;<b>風從虎,雲從龍</b>(53),比君臣會合不偶(54)。


    <b>雨暘時若</b>(55),係是<b>休徵</b>(56);天地<b>交泰</b>(57),稱斯盛世。


    【注釋】


    (48)景星:又名瑞星、德星,如果一國的君主實行德政,景星就會出現。


    (49)慶雲:一種五彩祥雲,象征喜氣。


    (50)上天雨金: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後,上天雨金三日,又雨稻三日三夜。


    (51)赤虹化玉:傳說孔子完成《春秋》《孝經》後,有赤虹從天而降,化為黃玉,長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而受之。


    (52)箕好風,畢好雨:象征人們的願望各不相同。箕、畢:星宿的名稱。古人認為箕與風對應,畢和雨對應。


    (53)風從虎,雲從龍:比喻同類事物之間可以相互感應。《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54)不偶:並非偶然。


    (55)雨暘時若:下雨和天晴都順應時令。暘,天晴。若,順從。


    (56)休征:美好的征兆。


    (57)交泰:交上好運。泰,《易經》中的卦名。《易·泰》:“天地交,泰。”


    【譯文】


    太平盛世之時,百姓安居樂業,所以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快樂地嬉遊;太平時期有才德的皇帝能感召上天,而出現景星、慶雲等各種祥瑞的景象。


    夏朝時大禹平治水患,功勞齊於天地,使上天接連著下了三天黃金雨;孔子編纂了《春秋》和《孝經》這兩部書,赤虹從天而降化為黃玉。


    箕星主風,畢星主雨,比喻百姓的願望各有不同;虎嘯生風,龍騰生雲,說明了君臣的會合相輔並不是偶然的。


    晴雨適宜應時而至,這是吉慶福祿的好征兆。天地融和通暢,萬事亨通便稱得上是太平盛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幼學瓊林譯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程登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程登吉並收藏幼學瓊林譯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