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母親主動聯絡了那名女子,表示不管是出租車費,還是小禮物,哪怕是一杯咖啡、一袋橘子也好,希望能向她表示謝意,但她最終還是婉拒了母親的謝禮。金智英覺得應該親自向女子道謝,於是再度打通了電話,女子表示幸好沒發生什麽事,也安慰金智英,告訴她:“這不是你的錯,這世上有太多奇怪的男人,是那些人有問題,絕對不是你的問題。”聽完這番話的金智英突然悲從中來,淚流滿麵。女子在電話那頭又補充道:“但你要相信,這世上好男人更多!”


    最後,金智英決定不再去那家補習班上課,有好長一段時間,隻要入夜,她便不再靠近那個車站。她的臉上不再有笑容,和陌生人連眼神都避不交會。她害怕所有男性,在樓梯間和自己的親弟弟相遇都會不自覺地尖叫,每次在這種時候,她就會想起女子曾對她說的那句話:“不是你的錯,這世上有更多的好男人。”要不是這句話,她恐怕要花更長時間才能走出這段陰影。


    原以為與自己無關的亞洲金融風暴,居然波及金智英的家庭。身為公職人員的父親,照理說應該是捧的鐵飯碗,裁員、提前榮退這些事情,仿佛隻會在金融界或大企業裏出現,沒想到在公務員之間也掀起了一股組織調整風潮,父親慘遭主管勸退,希望他可以主動請辭。父親的同事各個都吃了秤砣鐵了心,無論如何都要死賴著不走,撐到最後一刻。父親亦如此,但心中依舊忐忑不安。雖然之前薪水不多,但至少每個月的收入都很穩定,他一直很自豪,可以用微薄的薪水養活一家人。盡管他一如往常地認真工作,腳踏實地,沒有做錯任何事,但生活還是出現危機,這是令他最感錯愕又彷徨失措的。


    當時金恩英剛好就讀高三,盡管家裏的氣氛降到冰點,她還是不受周圍環境影響,努力守住課業成績。雖然她的成績沒好到名列前茅,但是整個高三那年,她的成績節節提升,最後得到了她自己也滿意的聯考成績。


    母親小心翼翼地詢問大女兒,要不要選填一所位於地方城市的師範大學,這是母親苦思許久才想出的辦法。因為眼下情況是老一輩人已經被社會淘汰出場,而年輕一輩則還沒投入職場、找到工作。原以為退休後會有保障的父親也變得飯碗不保,下麵還有金智英和弟弟要撫養,經濟卻持續低迷。母親希望金恩英可以為自己,也為家人選擇一所畢業後較容易找到安穩工作的大學就讀,更何況師範大學的學費也比其他大學便宜。但是當時公務員和教師早已是熱門行業,進入師範大學的門檻創下曆年來新高,以金恩英的聯考成績,雖然可以順利進入首爾的大學,但要擠進首爾的師範大學根本無望。


    金恩英的夢想是成為電視製作人,當然早已想好要填大眾傳播的相關誌願,也已按照自己的成績列出有機會考上的學校,並找出這些學校往年的論述考試 (2) 資料來閱讀。因此,當母親提議就讀師範大學時,金恩英連一秒鍾都沒有考慮,便斷然表示不願意。


    (2) 韓國的大學聯考在每年十一月進行,考完的周末是各大專院校各自舉辦的論述考試。——譯者注


    “我不想當老師,我有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我也不懂為什麽要跑去離家那麽遠的地方讀大學。”


    “你要想遠一點啊,還有什麽工作比當老師更適合女生的?”


    “當老師有什麽好的?”


    “早下班啊,還有寒暑假,又容易有休假,等你以後有了孩子還要上班就會知道,沒有比這更好的工作了。”


    “這確實是一份能兼顧小孩的工作,那應該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好工作才對,為什麽隻有對女生來說是好工作?孩子難道是女人自己生的嗎?媽,你也會對兒子說這些話嗎?你也會勸弟弟去讀師範大學?”


    金恩英和金智英姐妹倆,從小到大從未聽人說過要她們找個好老公、嫁進好人家、當個好媽媽、會做飯這些話,當然,她們也的確從小做過很多家務,但那隻是單純幫父母分擔家務而已,她們認為這是身為兒女本來就應該做的,並非因為自己是女孩才要學做這些。隨著姐妹倆年紀漸長,父母親最常叨念她們的也隻有兩點:一是生活習慣或儀態,例如走路要抬頭挺胸,把書桌整理幹淨,不要在燈光昏暗的地方看書,書包要整理好,要跟長輩問好之類的;二是叫她們去讀書。


    這年頭似乎已經不再有父母認為女孩不用讀書,或少讀一點也無所謂,女孩和男孩一樣穿製服、背書包去上學,早已是天經地義的事;女孩也和男孩一樣思考著自己的出路,規劃自己踏入社會後的未來,並努力競爭,隻求能在這社會中生存。兩姐妹成長的那個年代,剛好趕上女權意識抬頭、女性地位提升,社會風氣是鼓勵並支持女性的。金恩英二十歲那年,也就是一九九九年,政府製定了禁止性別歧視的相關法案,而在金智英二十歲那年,即二〇〇一年,國家行政機關則出現了“女性部” (3) ,但是每到關鍵時刻,“女性”的標簽就會默默地遮住人們的雙眼,轉移人們的腳步,使人走回頭路,這總是令人感到驚訝、困惑。


    (3) 資料來源:女性家族部官網。現已更名為女性家族部。此行政機構與中國台灣的“行政院性別平等會”相似,主要負責女性相關政策,成立於二〇〇一年,二〇〇五年六月擴張改組成“女性家族部”。——譯者注


    “更何況我連自己會不會結婚生子都不知道,噢,說不定在那之前先沒了小命也不一定,幹嗎非得想那麽遠,反而不能做現在真正想做的事呢?”


    母親轉頭望向貼在牆上的那張世界地圖,一言不發地凝視許久,地圖的邊邊角角早已被磨得老舊泛黃,上麵貼有幾張綠色和藍色的愛心貼紙。那是金恩英當初把原本要用來裝飾日記本的貼紙送給金智英,建議她把想去的國家標示出來,最後金智英把貼紙貼在了美國、日本、中國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國家,金恩英則把貼紙貼在丹麥、瑞典、芬蘭等北歐國家。母親問她為什麽想去那些國家,金恩英答道:“感覺那邊韓國人比較少。”對那些貼紙背後的含意,母親也心知肚明。


    “好吧,是媽不對,我不應該出那主意的,先把論述考試準備好再說。”


    母親說完轉過身。


    金恩英突然叫住母親:“是因為學費比較低的關係嗎?還是因為未來出路比較有保障?因為畢業後馬上就能賺錢嗎?爸的工作都已經難保了,下麵還有兩個小的弟弟妹妹要養,是嗎?”


    “是啊,多少也因為這些因素,但這些原因隻占一半,另一半主要還是我覺得教師是很不錯的職業。不過現在我改變主意了,我同意你的說法。”


    母親誠實地回答了女兒的提問,金恩英沒再說話。


    金恩英找了一些小學教師的資料,與升學指導老師也麵談過好幾次。親自走訪了一所位於地方城市的師範大學後,她買了一份該大學的誌願表帶回家。這次反而是母親勸她三思,因為母親自己就曾為家人和手足放棄過夢想,比誰都明白那些委屈。不知從何時起,母親與舅舅幾乎不再往來,當初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後悔與埋怨日漸加深,最終,那份心理傷痛也搞砸了家人之間的關係。


    金恩英向母親解釋,自己絕不是什麽犧牲,她重新思考過電視製作人這份工作,發現自己並不了解這個職業,隻是懷有不切實際的憧憬,準確地說,具體工作內容是什麽她都不知道。其實從小她就很喜歡給弟弟妹妹念故事書,指導他們寫作業,也很喜歡一起做手工,所以覺得自己的性格應該更適合當老師。


    “的確就像媽所說的,老師是個不錯的職業,早下班,有寒暑假,穩定,最主要是要去教那些小毛頭,多酷啊!當然,可能很多時候都是在吼叫也不一定。”


    金恩英把誌願單遞進了那所她親自走訪過的師範大學,最後順利被錄取了,也幸運地抽中了學校宿舍。那年,金恩英還未滿二十歲。母親在難掩內心喜悅的女兒麵前,叮囑了一些她根本聽不進去的話,教了她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方式,便返回家中。母親趴在空蕩蕩的金恩英的書桌前,放聲大哭,懊悔自己不該讓那麽年輕的金恩英獨自離家生活,應該讓她去讀自己真正想讀的學校,不應該把女兒的一生變得跟自己一樣……她已經分不清到底是在心疼女兒,還是在心疼當年的自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82年生的金智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韓]趙南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韓]趙南柱並收藏82年生的金智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