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又一年啊!
穿越之拖家帶口過日子 作者:十日十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進臘月, 街上驟現繁榮,小販們拿出自己醃的臘肉, 果子鋪將蓮子、大棗擺在了最前,米店也將各種米糧碼列在櫃上, 各色各樣擺在一起,煞是好看,都是在為臘八做準備。都說“臘月水土貴三分”,一點也不假,從食的糧米肉菜,到穿的布帛紗鍛,再到用的脂粉首飾, 都要比平常貴上幾文甚至十幾文, 即便如此,各家的生意也比平日好許多。
三叔他們也趕到了縣城,又是麻煩的牛大哥,樓小拾下定決心, 過完年說什麽也要買頭能拉車的牲口, 車上還帶著樓小拾走後收的土豆,留了一下好的薯種和自家吃的,剩下的都拉來了,還有肉雞也逮了幾隻。
三叔似乎早料到雲娘會走,沒有表示過多的驚訝,隻簡單問了幾句,然後摸了摸倆個娃子的頭歎口氣, 雲娘的弟弟並不理解納妾的意思,隻當姐姐出了趟門,還心心念念的想著她帶甜糖回來,倆個娃子也隻是在姐姐走的那天大哭了一場,等李夏和唐娃子來了,四個孩子在門口玩耍,學著縣城裏流行的遊戲,哪裏還有煩惱。
李喬他們來了後,可給鋪子幫了不少忙,樓小拾也有時間上街采買年貨,幾個孩子眨巴著眼睛充滿期待的看著他,禁不住磨便同意帶著他們,落下了誰都不好,可一次帶著四個孩子又怕被人潮衝散,最後還是三叔揮揮手,奪過了算盤合上了賬簿,讓李橫也放鬆放鬆,順便陪陪自己的兒子。
去年手裏的錢緊,臘八粥也隻是用白米、紅豆、綠豆對付的,今年不一樣了,錢稍微富餘了些,臘八也能好好過了,進了米鋪挑米糧,栗米、紅豆、花生、小米、菱角,每樣都要了一些,又買了大棗和臘肉。
街上的行人實在是多,好像家家戶戶都放下了手裏的活,湧到了街上。幾個孩子不安分,總是被周圍形形色色的小販吸引,樓小拾沒心力再采買了,索性就當著帶他們逛街,悠悠哉哉,遇見有意思的熱鬧也湊過去看一會。雜耍藝人身上頂了十來個碗,還穩穩當當在木樁上金雞獨立,引來不少人叫好起哄,幾個孩子個矮,入眼的隻有前麵人的腿腳,急得他們見縫就要往裏紮,李橫和樓小拾隻能輪流地給他們舉到脖上,看見表演的孩子小臉興奮的通紅,拍著手大笑,看不見的則著急的在底下嘟著小嘴,緊緊扯著大人的衣擺。
回到店鋪後樓小拾一屁股就坐在了凳上,李橫也渾身狼狽,衣服被蹭髒了,鞋麵上也都是別人的腳印,剛剛可被人踩了好幾腳,青蓮笑著給倆人端來了水。那幾個孩子還興奮的亂跑,一點也不嫌累,跑到三叔跟前跟他講剛剛看到的雜耍,你一句我一句爭著說,唧唧喳喳直逗得三叔發笑。
臘八那天,青蓮早早就熬好了臘八粥,有放大紅棗的甜口,也有放臘肉的鹹口。桌麵上,由三叔說了一些場麵話,四個孩子乖巧地應聲,可眼睛卻不錯神地盯著冒著香味又點綴得漂亮的臘八粥,三叔咳了一聲說大家都吃吧,稀裏嘩啦,舀起一大勺就往嘴裏塞,燙了嘴還眯著眼笑。粥甜,非常的甜。
早早喝完粥,收拾了碗筷,孩子們在院裏玩,大人們就又往前麵顧鋪子去了。年貨的采買最後還是交給了青蓮和江半,因為東西都貴,他們也不是什麽大戶人家,就隻買了些夠過年那幾天吃的菜肉果子。
不知不覺間,街上多了賣紙畫、幡勝、燒紙的,臘二十後,膠牙糖成了各個糕點鋪的主打。
臘月二三那天,街上可熱鬧了,鞭炮聲不絕於耳,說話都得用喊得才聽得見。等到傍晚時,外麵這才安靜,家家戶戶都回去祭灶了。有道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青蓮在屋回避,灶台上擺著祭品,杯中盛酒,盤中擺肉,兩旁還有糕點果子。以三叔為首,在灶台前念念有詞,大抵是讓灶王爺說些好話,然後將膠牙糖黏在紙畫裏灶王爺的嘴上,請他上天說些好話。黏完了糖便將紙畫揭下來和紮的草馬一起燒了,嘴裏念叨著好話,恭送灶王爺騎馬升天。
接下來幾天天天都有說法,這轉眼就到了三十,和去年一樣,換上新衣貼紅紙,幡勝掛在門口,窗上貼了紅紙,廚房裏忙和著豐盛的飯菜,掌燈時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
過了十五,三叔他們就要回村子了,說總麻煩牛大給看著雞和豬也過忒意不去。樓小拾沒忘了年前下的決心,將之前雲娘給的十兩銀子都拿了出來,轉過頭對三叔道:“我之前就想買頭牲口了,總麻煩別人也不好,尤其往城裏運糧食時,家家的東西都不少,得麻煩人家多跑好幾趟。”
三叔點點頭,指著錢問道:“你們做買賣也得留些錢,別都花了。”
“我曉得,這是雲娘給的十兩銀子,李橫那還收著這幾個月鋪子賺的錢,我就是一直猶豫咱是買頭驢子還是買頭牛?”
李橫挑簾進屋,他恰巧聽見了樓小拾的話,插嘴道:“驢子便宜,耕牛太貴,但牛能耕地,今年春耕咱幾個肯定不能過去跟著忙和了,買頭牛也讓三叔他們省些力。”
三叔忙道:“不用不用,咱們幾個腿腳也都利索,人少了慢慢耕,還是買驢子吧,方便你們日後回村子裏來運米糧、土豆、雞和蛋就行。”
樓小拾笑了笑,道:“我倒是和李橫想到了一塊兒,牛又能拉車又能耕地,比驢子好許多。”
樓小拾和李橫去街上溜了一圈,最後花6兩銀子買了頭小公牛,套上車裝上在城裏買的東西,幾人搭著車邊這就回村了。
日子還照樣的過,生活又回歸了平靜。樓小拾正猶豫是日後再買一個人來專門教他說書,還是幹脆自己親自上場,李橫聞言道:“你是當家的,怎能自己上場?這幾個月咱也攢了些錢,不如找官媒買個人來,也別要女子了,省的又叫人惦記上,咱就買個機靈點的男童,從小養起來也貼心。”
“可是又得花錢,買個人也不便宜,什麽當家不當家,不就是個稱呼嗎,還能真當甩手掌櫃,嗎都不幹啊?”
李橫皺眉,仍舊不同意,這時茶肆裏客人的說話聲引起了倆人的注意。
“聽說了嗎?陰平又鬧災了!”一個粗布漢子灌了一大口茶,咂咂嘴。
“聽說了聽說了,你說這倆年怎這麽多的天災呢?”另一個人搖了搖頭歎口氣。
“我悄悄跟你說啊,我家二姥爺以前在淑浦縣號稱活神仙,他跟我說¥%#*...”
樓小拾勾起嘴角,李橫挑挑眉,問道:“不知你和我是不是又想到了一塊兒?”
樓小拾學他模樣挑挑眉:“你說呢?”
李橫也笑,道:“我覺得八九不離十!”
“嗯!”
三叔他們也趕到了縣城,又是麻煩的牛大哥,樓小拾下定決心, 過完年說什麽也要買頭能拉車的牲口, 車上還帶著樓小拾走後收的土豆,留了一下好的薯種和自家吃的,剩下的都拉來了,還有肉雞也逮了幾隻。
三叔似乎早料到雲娘會走,沒有表示過多的驚訝,隻簡單問了幾句,然後摸了摸倆個娃子的頭歎口氣, 雲娘的弟弟並不理解納妾的意思,隻當姐姐出了趟門,還心心念念的想著她帶甜糖回來,倆個娃子也隻是在姐姐走的那天大哭了一場,等李夏和唐娃子來了,四個孩子在門口玩耍,學著縣城裏流行的遊戲,哪裏還有煩惱。
李喬他們來了後,可給鋪子幫了不少忙,樓小拾也有時間上街采買年貨,幾個孩子眨巴著眼睛充滿期待的看著他,禁不住磨便同意帶著他們,落下了誰都不好,可一次帶著四個孩子又怕被人潮衝散,最後還是三叔揮揮手,奪過了算盤合上了賬簿,讓李橫也放鬆放鬆,順便陪陪自己的兒子。
去年手裏的錢緊,臘八粥也隻是用白米、紅豆、綠豆對付的,今年不一樣了,錢稍微富餘了些,臘八也能好好過了,進了米鋪挑米糧,栗米、紅豆、花生、小米、菱角,每樣都要了一些,又買了大棗和臘肉。
街上的行人實在是多,好像家家戶戶都放下了手裏的活,湧到了街上。幾個孩子不安分,總是被周圍形形色色的小販吸引,樓小拾沒心力再采買了,索性就當著帶他們逛街,悠悠哉哉,遇見有意思的熱鬧也湊過去看一會。雜耍藝人身上頂了十來個碗,還穩穩當當在木樁上金雞獨立,引來不少人叫好起哄,幾個孩子個矮,入眼的隻有前麵人的腿腳,急得他們見縫就要往裏紮,李橫和樓小拾隻能輪流地給他們舉到脖上,看見表演的孩子小臉興奮的通紅,拍著手大笑,看不見的則著急的在底下嘟著小嘴,緊緊扯著大人的衣擺。
回到店鋪後樓小拾一屁股就坐在了凳上,李橫也渾身狼狽,衣服被蹭髒了,鞋麵上也都是別人的腳印,剛剛可被人踩了好幾腳,青蓮笑著給倆人端來了水。那幾個孩子還興奮的亂跑,一點也不嫌累,跑到三叔跟前跟他講剛剛看到的雜耍,你一句我一句爭著說,唧唧喳喳直逗得三叔發笑。
臘八那天,青蓮早早就熬好了臘八粥,有放大紅棗的甜口,也有放臘肉的鹹口。桌麵上,由三叔說了一些場麵話,四個孩子乖巧地應聲,可眼睛卻不錯神地盯著冒著香味又點綴得漂亮的臘八粥,三叔咳了一聲說大家都吃吧,稀裏嘩啦,舀起一大勺就往嘴裏塞,燙了嘴還眯著眼笑。粥甜,非常的甜。
早早喝完粥,收拾了碗筷,孩子們在院裏玩,大人們就又往前麵顧鋪子去了。年貨的采買最後還是交給了青蓮和江半,因為東西都貴,他們也不是什麽大戶人家,就隻買了些夠過年那幾天吃的菜肉果子。
不知不覺間,街上多了賣紙畫、幡勝、燒紙的,臘二十後,膠牙糖成了各個糕點鋪的主打。
臘月二三那天,街上可熱鬧了,鞭炮聲不絕於耳,說話都得用喊得才聽得見。等到傍晚時,外麵這才安靜,家家戶戶都回去祭灶了。有道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青蓮在屋回避,灶台上擺著祭品,杯中盛酒,盤中擺肉,兩旁還有糕點果子。以三叔為首,在灶台前念念有詞,大抵是讓灶王爺說些好話,然後將膠牙糖黏在紙畫裏灶王爺的嘴上,請他上天說些好話。黏完了糖便將紙畫揭下來和紮的草馬一起燒了,嘴裏念叨著好話,恭送灶王爺騎馬升天。
接下來幾天天天都有說法,這轉眼就到了三十,和去年一樣,換上新衣貼紅紙,幡勝掛在門口,窗上貼了紅紙,廚房裏忙和著豐盛的飯菜,掌燈時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
過了十五,三叔他們就要回村子了,說總麻煩牛大給看著雞和豬也過忒意不去。樓小拾沒忘了年前下的決心,將之前雲娘給的十兩銀子都拿了出來,轉過頭對三叔道:“我之前就想買頭牲口了,總麻煩別人也不好,尤其往城裏運糧食時,家家的東西都不少,得麻煩人家多跑好幾趟。”
三叔點點頭,指著錢問道:“你們做買賣也得留些錢,別都花了。”
“我曉得,這是雲娘給的十兩銀子,李橫那還收著這幾個月鋪子賺的錢,我就是一直猶豫咱是買頭驢子還是買頭牛?”
李橫挑簾進屋,他恰巧聽見了樓小拾的話,插嘴道:“驢子便宜,耕牛太貴,但牛能耕地,今年春耕咱幾個肯定不能過去跟著忙和了,買頭牛也讓三叔他們省些力。”
三叔忙道:“不用不用,咱們幾個腿腳也都利索,人少了慢慢耕,還是買驢子吧,方便你們日後回村子裏來運米糧、土豆、雞和蛋就行。”
樓小拾笑了笑,道:“我倒是和李橫想到了一塊兒,牛又能拉車又能耕地,比驢子好許多。”
樓小拾和李橫去街上溜了一圈,最後花6兩銀子買了頭小公牛,套上車裝上在城裏買的東西,幾人搭著車邊這就回村了。
日子還照樣的過,生活又回歸了平靜。樓小拾正猶豫是日後再買一個人來專門教他說書,還是幹脆自己親自上場,李橫聞言道:“你是當家的,怎能自己上場?這幾個月咱也攢了些錢,不如找官媒買個人來,也別要女子了,省的又叫人惦記上,咱就買個機靈點的男童,從小養起來也貼心。”
“可是又得花錢,買個人也不便宜,什麽當家不當家,不就是個稱呼嗎,還能真當甩手掌櫃,嗎都不幹啊?”
李橫皺眉,仍舊不同意,這時茶肆裏客人的說話聲引起了倆人的注意。
“聽說了嗎?陰平又鬧災了!”一個粗布漢子灌了一大口茶,咂咂嘴。
“聽說了聽說了,你說這倆年怎這麽多的天災呢?”另一個人搖了搖頭歎口氣。
“我悄悄跟你說啊,我家二姥爺以前在淑浦縣號稱活神仙,他跟我說¥%#*...”
樓小拾勾起嘴角,李橫挑挑眉,問道:“不知你和我是不是又想到了一塊兒?”
樓小拾學他模樣挑挑眉:“你說呢?”
李橫也笑,道:“我覺得八九不離十!”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