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原文</h2>


    半煙半雨溪橋畔,漁翁醉著無人喚。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潛解。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h2>【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譯文</h2>


    <h2>【菩薩蠻·半煙半雨溪橋畔】賞析</h2>


    據此詞原序所說,這首《菩薩蠻》當是戲擬王安石集句詩之作。


    開首二句以極自然輕盈的筆法描繪了一幅閑適悠雅的溪橋野漁圖。一片氤氳迷蒙的山嵐水霧中,是煙是雨,叫人難以分辨,真是空翠濕人衣。溪邊橋畔,有漁翁正醉酒酣睡,四周闃無聲息,沒有人來驚破他的好夢。“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化用杜甫“無人覺來往,疏懶意何長”(《西郊》)和“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絕句二首》)這句詩。兩句詩不僅從字麵看放這裏十分熨貼,而且從原作的意境看,也與這首詞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過這詩句的媒介,將讀者導向了杜甫的詩境,這些詩境又反過來豐富了這首詞本身的意蘊。這樣便活畫出整個風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春世界。


    “江山如有待”為作者移用的杜甫《後遊》中的詩句,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卻推開自己不說,而從對麵著筆,將自己熱烈的感情移植到無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過擬人化的描寫,表現“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那種人與自然交流相親、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緒。這樣,詞上下片意境相應,隻將前麵“疏懶意何長,春風花草香”詞意發展為對自然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作者自然地想到了開隱逸風氣的陶潛,遂又隨手拈來了杜甫的另一句詩“此意陶潛解”(《可惜》),將自己對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實到對這位拋棄榮利的田園先哲的景仰上,從而挑出了全詞隱逸的主題。


    杜甫感歎生不逢時,恨不能詞的最後二句“問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接住杜甫“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杜甫《可惜》)詩意,表明自己的態度,他不學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後塵。作者決心歸隱,但到底去何方,卻無可告,不過如隨之而去,一定會明白他的蹤跡。這一結語將上麵貫串下來的情誌意趣,結束得非常工穩,飄逸而含蓄。


    這首詞全靠直接剝錄他人詩句而成,雖非作詞之正道,卻也頗有移花接木之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庭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庭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庭堅並收藏黃庭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