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原文</h2>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舊棲新壟兩依依。空床臥聽南窗雨,誰複挑燈夜補衣。


    <h2>【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譯文</h2>


    閶(chāng)門:蘇州城西門,此處代指蘇州。


    何事:為什麽。


    梧桐半死:枚乘《七發》中說,龍門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說此桐為連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猶在),斫以製琴,聲音為天下之至悲,這裏用來比擬喪偶之痛。


    清霜後:秋天,此指年老。


    原上草二句,形容人生短促,如草上露水易幹。語出《薤露》露晞明朝更複落,人死一去何時歸。晞:(xi)幹。


    舊棲:舊居,指生者所居處。新壟:新墳,指死者葬所。


    <h2>【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賞析</h2>


    這是一首情深辭美的悼亡之作。賀鑄年近50閑居蘇州三年,其間與他相濡以沫、甘苦與共的妻子亡故,今重遊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作詞以寄哀思。


    這首情真意切、哀傷動人的悼亡詞,成為文學史上與潘嶽《悼亡》、元稹《遣悲懷》、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等同題材作品並傳不朽的名篇。


    上片“重過閶門萬事非 ,同來何事不同歸 ”兩句 ,寫他這次重回蘇州經過閶門,想起從前與妻子同住蘇州的歲月,如今閶門依舊,然而妻子已經不在了,不覺慨歎物是人非。即“同來何事不同歸?”


    “梧桐半死清霜後,頭白鴛鴦失伴飛”兩句,借用典故,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鴛鴦比喻自己知天命之年卻成為鰥夫,孑身獨存的苦狀,寂寞之情,溢於言表。


    過片“原上草 ,露初晞“ 同樣用典,既是對亡妻墳前景物的描寫,又借露水哀歎妻子生命的短暫。


    下片接著:“舊棲新壟兩依依。"舊棲指生者即作者之居,新壟是逝者即亡妻所在。居所依依,卻天人永隔。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複挑燈夜補衣”夜間輾轉難眠中,昔日妻子挑燈補衣的情景曆曆在目,卻再難重見。抒發了對妻子深切的思念。


    賀鑄,一生輾轉各地擔任低級官職,抑鬱不得誌,晚年定居蘇州。這首詞是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作者從北方回到蘇州時悼念亡妻所作。


    賀鑄妻趙氏,為宋宗室濟國公趙克彰之女。趙氏,勤勞賢惠,賀鑄曾有《問內》詩寫趙氏冒酷暑為他縫補冬衣的情景,夫妻倆的感情很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賀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賀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賀鑄並收藏賀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