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阮郎歸·有懷北遊】原文</h2>
鈿車驕馬錦相連。香塵逐管弦。瞥然飛過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花貼貼,柳懸懸。鶯房幾醉眠。醉中不信有啼鵑。江南二十年。
<h2>【阮郎歸·有懷北遊】譯文</h2>
<h2>【阮郎歸·有懷北遊】賞析</h2>
張炎經曆國亡家破的慘變後,誓做大宋遺民,不為元朝作事。他一生都在追求那種隱居山中隱士生活。一生中為躲避元朝廷的征召到處流浪。僅有一次,約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九月,張炎為元朝廷逼召,與好友曾心傳(遇)、沈堯道(欽)一起由杭州到大都,為元宮延繕寫金字藏經,次年春天完成即返杭,此次入京約有半年的光景。這就是詞題中所說的“北遊”。此次北遊,給詞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致在他離開京都後很長時間,還是念念不忘。
這首《阮郎歸》就是他在離京二十年之後寫的追懷他那次京都生活的小詞。
詞的上片寫大都的盛況。“鈿車驕馬錦相連,香塵逐管弦。”寫大都街上,車馬豪華,多不勝數,前後相連,絡繹不絕。“鈿車”指婦女乘坐的金飾的輕便小車,“驕馬”指士子所乘駿馬。起首一句就表明士女歡遊,場麵豪華熱烈。次句用“香塵”、“管弦”進一步描繪遊樂活動之盛,同時又渲染了氣氛,使之更表現出盛況空前。“瞥然,飛過水秋千,清明寒食天。”“水秋千”原指南方在秋千架上翻筋鬥跳水的一種遊戲,在這實指與此相仿的北方的蕩秋千。突然間,見秋千蕩起,才醒悟到原來是清明寒食節。《天金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築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玄宗)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相與仿之。流傳民間,使寒食節以秋千為戲。以此作者可知是寒食節。短短幾句,鈿車、驕馬、香塵、管弦和飛動的水秋千,組成了一幅“清明寒食天”的宏觀景象圖。
詞的下片寫詞人追懷京都生活中與一位女郎的一段纏綿往事。“花貼貼,柳懸懸。鶯房幾醉眼。”“鶯房”指女子的臥房,“鶯房幾醉眠”,可見詞人與“鶯房”的女主人關係非同一般。“花貼貼,柳懸懸”正表現了兩人纏綿的生活。“醉中不信有啼鵑”,“啼鵑”是悲苦的象征,杜鵑啼血既是悲苦,又是離別的象征。作者不相信與那位女郎會有離別悲苦之事,不相信會離開她。但事與願違,終又勞燕分飛,天隔一方,隻能將深深的思念留在京都,直至二十年後還時常想起,“江南二十年”即是寫此。詞中女郎是誰呢?有人考證可能是張炎的老相識,杭州歌妓沈梅嬌,可參閱其他有關資料。
鈿車驕馬錦相連。香塵逐管弦。瞥然飛過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花貼貼,柳懸懸。鶯房幾醉眠。醉中不信有啼鵑。江南二十年。
<h2>【阮郎歸·有懷北遊】譯文</h2>
<h2>【阮郎歸·有懷北遊】賞析</h2>
張炎經曆國亡家破的慘變後,誓做大宋遺民,不為元朝作事。他一生都在追求那種隱居山中隱士生活。一生中為躲避元朝廷的征召到處流浪。僅有一次,約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九月,張炎為元朝廷逼召,與好友曾心傳(遇)、沈堯道(欽)一起由杭州到大都,為元宮延繕寫金字藏經,次年春天完成即返杭,此次入京約有半年的光景。這就是詞題中所說的“北遊”。此次北遊,給詞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致在他離開京都後很長時間,還是念念不忘。
這首《阮郎歸》就是他在離京二十年之後寫的追懷他那次京都生活的小詞。
詞的上片寫大都的盛況。“鈿車驕馬錦相連,香塵逐管弦。”寫大都街上,車馬豪華,多不勝數,前後相連,絡繹不絕。“鈿車”指婦女乘坐的金飾的輕便小車,“驕馬”指士子所乘駿馬。起首一句就表明士女歡遊,場麵豪華熱烈。次句用“香塵”、“管弦”進一步描繪遊樂活動之盛,同時又渲染了氣氛,使之更表現出盛況空前。“瞥然,飛過水秋千,清明寒食天。”“水秋千”原指南方在秋千架上翻筋鬥跳水的一種遊戲,在這實指與此相仿的北方的蕩秋千。突然間,見秋千蕩起,才醒悟到原來是清明寒食節。《天金遺事》載: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竟築秋千,令宮嬪輩戲笑以為宴樂,帝(玄宗)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士民相與仿之。流傳民間,使寒食節以秋千為戲。以此作者可知是寒食節。短短幾句,鈿車、驕馬、香塵、管弦和飛動的水秋千,組成了一幅“清明寒食天”的宏觀景象圖。
詞的下片寫詞人追懷京都生活中與一位女郎的一段纏綿往事。“花貼貼,柳懸懸。鶯房幾醉眼。”“鶯房”指女子的臥房,“鶯房幾醉眠”,可見詞人與“鶯房”的女主人關係非同一般。“花貼貼,柳懸懸”正表現了兩人纏綿的生活。“醉中不信有啼鵑”,“啼鵑”是悲苦的象征,杜鵑啼血既是悲苦,又是離別的象征。作者不相信與那位女郎會有離別悲苦之事,不相信會離開她。但事與願違,終又勞燕分飛,天隔一方,隻能將深深的思念留在京都,直至二十年後還時常想起,“江南二十年”即是寫此。詞中女郎是誰呢?有人考證可能是張炎的老相識,杭州歌妓沈梅嬌,可參閱其他有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