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西河·大石金陵】原文</h2>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鬢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係。空餘舊跡鬱蒼蒼,霧沈半壘。夜深月過女牆來,賞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裏。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裏。


    <h2>【西河·大石金陵】譯文</h2>


    <strong>譯文</strong>


    南朝金陵興盛的情景,而今誰還能記憶呢?江岸環繞著髻鬟似的山峰相對聳立。長江的大浪長年累月撲打這座孤獨而寂寞的古城張著風帆的船正向遙遠的天邊駛去。臨水的陡峭山崖上的樹好像倒下來靠在崖上.莫愁姑娘或許曾在這裏係過艇子吧!一切隻剩下陳跡了,但隻見鬱鬱蒼蒼一派青色,還有那濃霧中露出的半截城壘。夜半更深,月亮從女牆上升起來,而賞心亭東望著秦淮河.


    那酒旗飄揚、鑼鼓喧天的熱鬧景象究竟到休息去尋找呢?想來就是東晉時代王謝家族的府居所在。燕子不知道這是什麽世代。燕子在夕陽裏喃喃細語,好像也在相互訴說這裏的盛衰興亡吧。


    <strong>注釋</strong>


    西河:唐教坊曲。


    佳麗地:指江南。更指金陵 。用南朝奇謝眺《入城曲》詩句“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南朝盛事:南朝宋、齊、染、陳四朝建都於金陵。


    髻鬟對起:以女子髻鬟喻在長江邊相對而屹立的山。


    莫愁相傳為金陵善歌之女。


    女牆:城牆上的矮牆。


    燕子不知何世: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h2>【西河·大石金陵】賞析</h2>


    這首詞主要是隱括劉禹錫的兩首詩而成。其一,《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其二,《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張炎《詞源》說:“清真最長處,在善融化詩句,如自己出。”


    這首詞是懷古詠史之作。作者麵對金陵“佳麗地”,目睹自然界的滄桑,因而引起人事興衰的感觸,抒發出自己的政治見解和哲理觀念,表現了作者追念古昔和寄慨當今的思想情感。


    全詞共三疊。第一疊寫金陵的山川形勝。首先點明金陵是一個“佳麗地”,接著以“南朝盛事誰記”一語總括曆史興亡之感。第二疊寫霧夜在斷崖邊憑吊古跡,曾經係過莫愁佳麗的遊艇之樹,而今已倒倚,舊跡仍在,可人事已非了。第三疊寫金陵觸目荒涼之慨。從眼前景物中,不見“酒旗”,不聞“戲鼓”,隻見尋常巷陌中的燕子對語,引起作者對金陵古都朝代更替的無限感慨。


    這首詞藝術技巧很高,它沒有正麵觸及重大曆史事件,而是通過景物描寫作今昔對比,形象地抒發作者的滄桑之感,寓悲壯情懷於空曠境界之中,是懷古詞中別具匠心的佳作之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周邦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周邦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邦彥並收藏周邦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