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采蓮曲二首】原文</h2>


    吳姬越豔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h2>【采蓮曲二首】譯文</h2>


    其二譯文:


    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分不清楚,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人花難辨。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


    <h2>【采蓮曲二首】賞析</h2>


    《采蓮曲二首》其一(“吳姬越豔楚王妃”):


    “吳姬越豔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開頭兩句寫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采蓮的時候因為擺動蓮舟而弄濕了自己的衣裙。


    “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第三、四句分別用花和月來襯托這個女子的美貌。


    這首詩主要描寫了女子的美貌,從“爭弄蓮舟水濕衣”可以想象出一個極其美麗的女子在船中撥動船槳的嬌美動作。詩中的花、月、舟、水都是來襯托她的容貌。


    《采蓮曲二首》其二(“荷葉羅裙一色裁”):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這裏寫的是采蓮少女,置身蓮池,荷葉與羅裙一色,顯得生動喜人,兼有素樸和美豔的風姿。次句的芙蓉即荷花,這一句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景:采蓮少女的臉龐正掩映在盛開的荷花中間,看上去仿佛鮮豔的荷花正對著少女的臉龐開放。把這兩句聯成一體,讀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綠荷紅蓮叢中,采蓮少女的綠羅裙已經融入田田荷葉之中,幾乎分不清孰為荷葉、孰為羅裙,而少女的臉龐也與鮮豔的荷花相互映照,人花難辨。讓人感到,這些采蓮女子簡直就是美麗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說竟是荷花的精靈。這些描寫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實感,又帶有濃鬱的浪漫色彩。


    第三句“亂入池中看不見”,緊承前兩句而來。亂入,即雜入、混入之意。荷葉羅裙、芙蓉人麵,本就恍若一體,難以分辨,隻有在定睛細察時才勉強可辨;以致稍一錯神,采蓮少女又與綠荷紅蓮渾然為一,看不見蹤影了。這一句所寫的正是佇立凝望者在刹那間所產生的一種人花莫辨,亦真亦幻的感覺,一種變幻莫測的驚奇與悵惘。然而,正當他踟躕悵惘、望而不見之際,蓮塘中歌聲四起,才又恍然大悟,“看不見”的采蓮女子仍在這田田荷葉、豔豔荷花之中。“始覺有人來”要和“聞歌”聯在一起體味。本已“不見”,忽而“聞歌”,方知“有人”;但人卻又仍然掩映於荷葉荷花之中,所以雖聞歌而不見她們的身姿麵影。這真是所謂“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崔國輔《小長幹曲》)了。這一描寫,更增添了畫麵的生動意趣和詩境的含蘊,令人宛見十畝蓮塘,荷花盛開,菱歌四起的情景,與觀望者聞歌神馳、佇立凝望的情狀,而采蓮少女們充滿青春活力的歡樂情緒也洋溢在這聞歌而不見人的荷塘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昌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昌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昌齡並收藏王昌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