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汴河懷古二首】原文</h2>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餘裏地無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h2>【汴河懷古二首】譯文</h2>


    <strong>譯文</strong>


    成千上萬的彩船行駛在運河兩岸的翠柳中間,但這支船隊載到揚州後再也沒有回還。


    應該是上天教人們開通汴河,這裏一千餘裏的地麵上看不到一座山巒。


    都說隋朝亡國是因為這條河,但是到現在它還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暢通無阻。


    如果不是修龍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煬帝的功績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strong>注釋</strong>


    1舸:大船。


    2載到揚州盡不還:隋煬帝楊廣遊覽揚州時被部將宇文化及殺死。


    3汴水:汴河,即通濟渠。


    4水殿龍舟事:隋煬帝下揚州乘龍舟的風景的事。


    5共禹論功:作者在這裏肯定了隋朝大運河的積極意義,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績相比的。


    <h2>【汴河懷古二首】賞析</h2>


    第一首詩的“萬艘龍舸”代指隋煬帝的船隊。全詩描述了隋煬帝遊覽揚州的豪華船隊以及大運河的地理環境,詩中隱含了隋煬帝被部將宇文化及殺死的曆史事實。詩說當年的浩然盛大的場麵如今已經不複存在,實質是說當時的唐帝國早已是連隋煬帝時也比不得了。這是對當政者的警訓,意味深長。


    第二首詩第一句從隋亡於大運河這種論調說起,而以第二句反麵設難,予以批駁。詩中說:很多研究隋朝滅亡原因的人都歸咎於運河,視為一大禍根,然而大運河的開鑿使南北交通顯著改善,對經濟聯係與政治統一有莫大好處,曆史作用深遠。用“至今”二字,以表其造福後世時間之長;說“千裏”,以見因之得益的地域之遼闊;“賴”字則表明其為國計民生之不可缺少,更帶讚許的意味。此句強調大運河的百年大利,一反眾口一辭的論調,使人耳目一新。這就是唐人詠史懷古詩常用的“翻案法”。翻案法可以使議論新穎,發人所未發,但要做到不悖情理,卻是不易的。大運河固然有利於後世,但隋煬帝的暴行還是暴行,皮日休是從兩個不同角度來看開河這件事的。當年運河竣工後,隋煬帝率眾二十萬出遊,自己乘坐高達四層的“龍舟”,還有高三層、稱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雜船無數。船隻相銜長達三百餘裏,僅挽大船的人幾近萬數,均著彩服,水陸照亮,所謂“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隱《隋宮》,其奢侈糜費實為史所罕聞。第三句“水殿龍舟事”即指此而言。


    作者對隋煬帝的批斥是十分明顯的。然而他並不直說。第四句忽然舉出大禹治水的業績來相比,甚至用反詰句式來強調:“共禹論功不較多?”意思就是:論起功績來,煬帝開河不比大禹治水更多些嗎?這簡直荒謬離奇,但由於詩人的評論,是以“若無水殿龍舟事”為前提的。僅就水利工程造福後世而言,兩者確有可比之處。然而“若無”雲雲這個假設條件事實上是不存在的,極盡“水殿龍舟”之侈的煬帝終究不能同躬身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相與論功,流芳千古。故作者雖用了翻案法,實際上為大運河洗刷不實的“罪名”,而煬帝的罪反倒更加實際了。這種把曆史上暴虐無道的昏君與傳說中受人景仰的聖人並提,是欲奪故予之法。說煬帝“共禹論功不較多”,似乎是最大恭維獎許,但有“若無水殿龍舟事”一句的限製,又是徹底的剝奪。“共禹論功”一抬,“不較多”再抬,高高抬起,把分量重重地反壓在“水殿龍舟事”上麵,對煬帝的批判就更為嚴厲,譴責更為強烈。這種手法的使用,比一般正麵抒發效果更好。


    此詩以議論為主,在形象思維、情韻等方麵較李商隱《隋宮》一類作品不免略遜一籌;但在立意的新奇、議論的精辟和“翻案法”的妙用方麵,自有其獨到處,仍不失為晚唐詠史懷古詩中的佳品。


    皮日休是唐後期的詩人,當時唐王朝已進入動亂階段。文人在仕途上非常困難,平安閑放成為他們生活上的目標,精神上則盡量不受外界幹擾,皮日休就是這種避世心態與淡薄的代表。這使得他有更多的空閑思史,寫出現實主義的詠史詩。


    隋煬帝時,發河南淮北諸郡民眾,開掘了名為通濟渠的大運河。自洛陽西苑引穀、洛二水入黃河,經黃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時吳王夫差所開運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達淮水。故運河主幹在汴水一段,習慣上也呼之為汴河。隋煬帝開通大運河,消耗了大量民力物力。唐詩中有不少作品是吟寫這個曆史題材的,大都指稱隋亡於大運河雲雲。皮日休生活的時代,政治腐敗,已走上亡隋的老路,對於曆史的鑒戒,一般人的感覺已很遲鈍了,而作者卻以詩文的形式有意重提這一教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皮日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皮日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皮日休並收藏皮日休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