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金陵懷古】原文</h2>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鬆楸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h2>【金陵懷古】譯文</h2>


    1禾黍:語本《詩經·王風·黍離》小序:周大夫行役過故宗廟宮室之地,看見到處長著禾黍,感傷王都顛覆,因而作了《黍離》一詩。


    2石燕:《浙中記》載:“零陵有石燕,得風雨則飛翔,風雨止還為石。”


    3江豚:《南越誌》載:“江豚如豬,居水中,每於浪尖跳躍,風輒起。”


    4青山似洛中:洛中,即洛陽,洛陽多山。李白《金陵三首》:“山似洛陽多。”


    <h2>【金陵懷古】賞析</h2>


    金陵是孫吳、東晉和南朝的宋、齊、梁、陳的古都,隋唐以來,由於政治中心的轉移,無複六朝的金粉繁華。金陵的盛衰滄桑,成為許多後代詩人寄慨言誌的話題。一般詠懷金陵的詩,多指一景一事而言,許渾這首七律則“渾寫大意”,“涵概一切”(俞陛雲《詩境淺說》),具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詩以追述隋兵滅陳的史事發端,寫南朝最後一個小朝廷,在陳後主所製樂曲《玉樹後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滅。公元五八九年,隋軍攻陷金陵,《玉樹後庭花》曲猶未盡,金陵卻已末日來臨,隋朝大軍直逼景陽宮外,城防形同虛設,陳後主束手就擒,陳朝滅亡。這是金陵由盛轉衰的開始,全詩以此發端,可謂善抓關鍵。


    頷聯描寫金陵的衰敗景象。“鬆楸”,墳墓上的樹木。詩人登高而望,遠近高低盡是鬆楸荒塚,殘宮禾黍。南朝的繁榮盛況,已成為曆史的陳跡。


    前兩聯在內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對前朝曆史的遙想,然後補寫引起這種遙想的眼前景物。這就突出了陳朝滅亡這一金陵盛衰的轉捩點及其蘊含的曆史教訓。


    頸聯用比興手法概括世間的風雲變幻。這裏,“拂”字、“吹”字寫得傳神,“亦”字、“還”字寫得含蓄。“拂雲”描寫石燕掠雨穿雲的形象,“吹浪”表現江豚興風鼓浪的氣勢。“晴亦雨”意味著“陰固雨”,“夜還風”顯見得“日已風”。“江豚”和“石燕”,象征曆史上叱吒風雨的人物,如尾聯所說的英雄。這兩句通過江上風雲晴雨的變化,表現人類社會的幹戈起伏和曆代王朝的興亡交替。


    尾聯照應開頭,抒發了詩人對於繁華易逝的感慨。英雄,指曾占據金陵的曆代帝王。金陵和洛陽都有群山環繞,地形相似,所以李白《金陵三首》有“山似洛陽多”的詩句。“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說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勢與六朝時依然相似,其餘的一切都大不一樣了。江山不改,世事多變,令人感慨萬千。


    這首懷古七律,在選取形象、錘煉字句方麵很見功力。例如中間兩聯,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會的變化,手法和景物卻大不相同:頷聯采取賦的寫法進行直觀的描述,頸聯借助比興取得暗示的效果;鬆楸、禾黍都是現實中司空見慣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則是傳說裏麵神奇怪誕的動物。這樣,既寫出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種神秘莫測的浪漫主義氣氛。至於煉字,以首聯為例:“殘”和“空”,從文化生活和軍事設施兩方麵反映陳朝的腐敗,一文一武,點染出陳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沒落不堪的景象:“合”字又以泰山壓頂之勢,表現隋朝大軍兵臨城下的威力:“王氣終”則與尾聯的“豪華盡”前後相應,抒寫金陵繁華一去不返、人間權勢終歸於盡的慨歎,讀來令人不禁悵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許渾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許渾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許渾並收藏許渾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