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原文</h2>


    逢君穆陵路,匹馬向桑乾。


    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戰後,耆舊幾家殘。


    處處蓬蒿遍,歸人掩淚看。


    <h2>【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譯文</h2>


    <h2>【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賞析</h2>


    穆陵關在今山東濰坊市臨朐縣大關鎮與臨沂市沂水縣馬站鎮交界處,曾是齊長城沿線的最古老、最雄偉、最險要的關隘(一說在今湖北麻城北麵),漁陽郡治在今天津市薊縣。公元770-771年(唐代宗大曆五、六年)間,劉長卿曾任轉運使判官、淮西鄂嶽轉運留後等職。這首詩當作於此時。此時,安史之亂雖已平定,但朝政腐敗,國力衰弱,藩鎮割據,百姓民不聊生,特別是安史叛軍盤踞多年的北方各地,更是滿目瘡痍,一片凋敝景象。詩人對此十分了解,深為憂慮。因些當他在穆陵關北,路遇一位急切北返漁陽的行客,不禁悲慨萬分地將滿腹憂慮傾訴於這位歸鄉客,忠厚坦誠,語極沉鬱。


    首聯寫相逢地點和行客去向。“桑乾”即桑乾河,今永定河,源出山西,流經河北,這裏指行客家在漁陽。詩人見歸鄉客單身匹馬北去,就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親人團聚。次聯借山水時令,含蓄深沉地指出南北形勢,暗示他此行前景,為國家憂傷,替行客擔心。“楚國”即指穆陵關所在地區,並以概指江南。“幽州”即漁陽,也以概指北方。


    “蒼山古”是即目,“白日寒”是遙想,兩兩相對,寄慨深長。“幽州白日寒”,不僅說北方氣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慘處境。這二句,詩人運用比興手法,含蘊豐富,令人意會不盡。接著,詩人又用賦筆作直接描寫。經過長期戰亂,到處是廢墟,長滿荒草,使回鄉的人悲傷流淚,不忍目睹。三、四聯的描述,充實了次聯的興寄,以誡北歸行客,更令人深思。


    這是一篇痛心的寬慰語,懇切的開導話,寄托著詩人憂國憂民的無限感慨。手法以賦為主而兼用比興,語言樸實而飽含感情。尤其是第二聯:“楚國蒼山古,幽州白日寒”,不唯形象鮮明,語言精煉,概括性強,而且承上啟下,擴大境界,加深詩意,是全篇的關鍵和警策,是全篇的主線。它令人不語而悲,不寒而栗,印象深刻,感慨萬端。也許正由於此,它才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它令人不語而悲,不寒而栗,印象深刻,感慨萬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長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長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長卿並收藏劉長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