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信有鬼 作者:寶慶十三郎


    湖南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這裏有著神秘的本土文化,即使如科學昌明的今天,也有許多神秘的事情,無法用常理去揣度。


    第一章 兒時記憶


    那是一座三進三合的大院,如今淩空俯覽的話,恍如一塊七字形的龐大建築。雖然已經破敗的很少有人居住,但是在剛剛經曆那場巨大的浩劫過來的鄉下,這裏還是很多人的家。


    這種結構的房子,本來應該是一處凹字形的建築,一般說來都是出自於民國之後。這些房子極具傳統建築風格,是那個年代的人努力積攢的家業。


    家大業大者,一般都會在細節處極盡奢華,就是一般的富家,都會想盡辦法去堆砌。但是在經曆社會變故,和經過改朝換代之後,大多數的原有主人已經湮滅,都變成了許多人公共的家。


    在人人平等的時代裏,大家都隻能擁有一樣的標配,這本來是這個社會最吸引人的所在,也是當年之所以能夠改朝換代的原因。可是誰都不知道的是,在若幹年之後,這個社會又出現了差距。


    因為這種平均,房子的主人當時不管在不在世,你所擁有的都要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老百姓的想法很簡單,不管房子是誰的,能夠平白無故的分一份給自己住,那當然是很高興的事情。


    如今這一切,都已經是過眼雲煙。大院留下的一些遺跡,隻能讓後人去憑吊當年的輝煌。


    老百姓很少會去回想這些東西,他們在意的是每天的油鹽醬醋。就是身邊有的這些值得回憶的東西,對於如今的他們來說,也隻是屬於每天生活裏都不可缺少的用具而已。


    老人選擇了遺忘,年輕人缺少刨根問底的興趣。如今老房子成了孩子們的樂園,他們在這裏出生,在這裏成長,看著這裏慢慢的頹廢逐漸消失。


    尤其是在經曆那場巨大浩劫的年代,本來這老房子還有些精華的遺留,或者是一些華麗的裝飾,或者是一些雕梁畫棟,如今都已經不知去向。


    顯然都為了迎合時代的需要,被大家硬生生的便都毀壞了,或者變成了一團火炬和灰燼。如今大院能夠保留下來的,也隻能是一些主體的結構,還可以供人住宿而已。


    據說我小時候就是在這裏出生的,我當然是不知道這些,隱隱約約從一些老人和長輩口裏聽到。


    因為父親是一個工人,偶爾會隨著父母去工廠家屬區住,來回的調換住宿,即使時間是很短,對大院那記憶,從小也是斷斷續續的。


    在我的印象裏,兒時大院的前麵左右兩邊,原來是有雜物房的。不過我記事起,這些雜物房已經殘缺,幾乎上半截都被摧毀了。我後來敢肯定這些是被摧毀了的原因,是因為這些留下的牆體高矮不一。


    最重要的是有比較的,因為在大院不遠的級別米之外,還有另外一棟近似的大院。據說那邊大院的房子,就是這棟大院原來主人堂兄弟的。


    兩棟建築的風格大同小異,而那一棟房子前麵的雜物房,如今還保留的很好。


    所以我小時候就很肯定,記得那雜物房的樣子。看到那些隻留下半截的土房,被一些住在大院裏的鄉人分別占用。


    不知道是因為時代窮的原因,還是大家根本就不想再複原,雜物房一直就那樣殘破。他們就用一些樹木搭棚蓋住了上麵,簡單鋪些稻草在棚上,下麵的空間用來喂養牲畜。


    對這些雜物房有印象,那是因為這些殘破的房子原來有兩層,上麵有些地方沒有了之後,還留下了一根一根相距不遠的房梁。鄉民空時便把一些稻草都塞在這些房梁上,儲存著平時用來生火。


    而這些稻草摞成的地方,便是孩子們小時候躲迷藏最好的去處。雖然地方小最終會被夥伴們找出來,甚至渾身被稻草須紮弄得渾身發癢,但是小夥伴們都樂此不疲。


    幼時的時光便在這種嬉鬧中快速度過,自此便也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回憶。


    大院之所以變成七字形,那是因為大院正麵的右邊廂房,已經全部拆除不見了,保留下來的隻有和大門齊平位置的廂房,以及進來大宅院後麵的房子。


    至於什麽原因拆掉了,我是一點印象都沒有了,不過後來問過老人,也大多含含糊糊不知所謂。我想著可能房子分到手之後,有些人便私下自己處理了。


    而大院左邊廂房卻還完整,就是左前的影牆都還保留著。


    從這麵影牆可以看到大院當年的輝煌,即使在現代人看來,這些老房子沒有什麽出奇,甚至已經看不出牆麵上的壁畫。可是當年修建的時候,可是花費了匠人多少心血。


    左邊的房子還保留的非常好,在我的印象裏,我的爺爺就住在最外麵,其中三間房中的兩間,因為據說他是我們家族的長房長子。另外一間是爺爺的弟弟住,不過從我記事起,叔爺爺已經搬出去了,那房子一直鎖著。


    我對那間房子有很深的印象,那是因為在房子的二樓上有很多小人書,就是俗稱的連環畫,那些書是誰的到現在我都沒有問過。但是那對於小時候的我來說,是一種致命的誘惑。


    不過那地方我想可能是叔爺爺私產的原因,加上他家已經遷到村裏挺遠的地方另住,於是這裏一個月難得開一次。那也變成了我一個小小的奢望,就是開也是因為我那最小的堂叔。


    堂叔顧經比我隻大了三四歲,上學我記得也隻比我高兩屆。他每次偷偷的開門進去,就是上樓也不是為了看書。讓人驚訝的是他每次都很有成就的去找書,然後把這些書一張一張的撕下來,最後疊成四方的紙板,然後和小夥伴們玩打遊板。


    我雖然不懂事,但是小小年紀也會見風使舵,每次看到都會巴結這個小堂叔,因為可以混到那樓上去。玩遊戲打遊板的紙板有手板大,所以那些連環畫逃過一難。


    即使心疼那些書,但是可以混上那二樓去,這也是我小時候最幸福的時候之一。


    許多年以後,當我已經成年的時候,我才知道我小堂叔顧經當初有多**和奢侈。因為那樓裏有我們家族留下的書幾百冊,其中還有高祖留下的不少醫學典籍。


    後來我再也沒有見過那些書,其結局自然可想而知了。小堂叔顧經很有成就的掃蕩個遍,許多年以後他後悔莫及。


    因為在那個時候,不要說一般人家裏有藏書,鄉下人家裏就是有一兩本書的,估計有一本都是家譜或者族譜,很多小孩上到小學就不上了,哪裏來的書呢?


    像這種能夠有藏書的家庭,估計都是祖上有大學問的人家,可惜我們這些後輩都不懂。


    大院左邊前麵的房子,和左邊廂房連成一體的弄廊裏,也是一個極好的去處。這裏雖然也是黃土加糯米漿夯實的地麵,但是不比後世的地板磚差,而且也會冬暖夏涼讓人舒服。


    平時弄廊這裏也收拾的幹淨,畢竟這裏不但是過道,也是我爺爺住的房門出口。我記得這裏還有著一架老對坑,是鄉人一直用來碎穀和處理雜糧的。


    據說這把對坑極為有名,因為在解放前,這裏發生過一件很有名的事情。當時我還小的時候,斷斷續續聽到一段不太全的故事,說的是有一個乞丐救人的事情。


    小時候我是很喜歡聽故事的,故事不管真與假,都是極為曲折和有**的,總是會令這些小孩做噩夢或者開心。我小時候的膽子很小的,不知道究竟是為什麽,可能和成長的環境有關係吧!


    第二章 鄉村故事


    我小時候是常常做噩夢的,不知道為什麽,夢到最多的就是大院堂屋最裏麵的神主位。


    那裏是我們這個家族裏供奉的神台,因為住在這裏的,即使是分到的房子,也是姓一個姓的同宗。所以這個神台即使經曆過一些事,也沒有遭劫和動過,平時用來供奉家族祖宗牌位的。


    那種深紅的老漆,和黑底蒼勁的宋體大字,小時候總是令我打寒。雖然神主位當年是用大紅老漆刷的,可能因為年代久遠的緣故,早就已經看不清原來的顏色了。


    就是神台兩邊的對聯龕,字跡都已經看不清了,但是就那麽嚴肅的鑲立在那裏。大人很少對小孩子解釋,隻是告訴那裏是不可以冒犯的,所以自小感覺那處挺嚇人。


    逢年過節或者紅白喜事,這裏總會是燭火通明。不知道是做夢還是心理一直想著,總感覺燭影後的神台格外陰森。當然還有那擺著蠟燭的供台,而且供台上還時常有幾個牌位。


    每次做夢讓我毛骨悚然的就是,因為我時常都會夢到,那牌位上纏著幾條花花綠綠的蛇蟲。我即使到了大了之後,讀的書多了,走的地方多了,也不相信那是僅僅隻是幻想。


    我隱隱記得一些因由,可能是我在某個時候,某天路過這裏的時候,是真的見到過。這種念想讓我一直掛懷,在那供台上的牌位,纏著幾條花花綠綠的蛇蟲。


    雖然我也已經記不起來了,就是長大了之後,也更加追憶不到當時的情形,可是一直到上中學前我還做噩夢。


    那時候還小,一家人住在大院,最怕的就是一個人去大院的堂屋,怕看到堂屋最裏麵的黑暗,和那高大陰暗的神主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湘信有鬼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寶慶十三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寶慶十三郎並收藏湘信有鬼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