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著渭河,遠遠望見突利開始率軍北撤,看著那無數的帳篷、遍地的牛馬都如潮水般的退卻,隻留下了一片狼藉,南岸的李世民、秦瓊、房玄齡等人無不都長鬆了一口氣。
皇帝的這番以勢壓人,行詐逼退突利之舉,真是險之又險,但成功了。
李世民伸手指了指秦琅,“哈哈哈,我們成功了。”
房玄齡看了看這個小老鄉,不由的搖頭,“剛才在橋上,懷良那般逼迫突利,我還真擔心突利亂來呢。”
房玄齡和秦瓊老家都是齊州曆城縣人,房秦兩家做為曆城縣數百年之地方望族,實打實的老鄉,如今房秦二人俱在朝中,一為文官宰相,一個為武將參政,倒也是一段佳話,雖說平時也沒特別往來,但畢竟同鄉,該關照的時候肯定會有的。
“我這也是學陛下的,故意詐突利。”
杜如晦道,“今天能夠成功,除了陛下的龍威之外,主要也還是頡利和突利等內部不和,互相猜忌,這才給了我們機會。”
李世民心情大好,他稱讚說秦琅深入渭北敵營,偵知了突厥內部不和的重要情報,尤其是引烏沒啜去三原,讓唐軍得以將其殲滅,深深震懾了突利等人,在諸種因素之下,今天的突利才會猶豫不決,最終被震退。
“走,回長安,現在可以放執失思力回去見頡利了。”
渭北,涇陽。
突利大軍後退二十裏,讓開了西渭橋北岸,頡利聞報,驚慌不已。尤其是聽說李世民與突利在橋上喝酒斷箭盟誓之後,頡利更慌了。
“突利這是想做什麽?”
“鬱射設和拓設的兵馬也都後撤了二十裏。”
又一個消息傳回。
頡利氣的在帳中轉圈。
天黑時,執失思力回來了,去時百人,回來時隻他一騎。
執失思力一入帳,看到頡利沒吃完的烤羊腿,撲上去就是又撕又咬,如餓虎下山一般。
頡利看的震驚不已。
“怎麽回事?”
執失思力狼吞虎咽,把半條羊腿都啃下肚之後,才終於感覺回過神來了,他又喝了大碗馬奶,然後把自己在大唐長安政事堂偷聽到的消息都如實的報告了頡利。
頡利一聽,嘴唇發抖。
“難怪今日李世民突然去會突利,難怪突利會突然後撤二十裏,難道鬱射設和拓設跟著後撤,他娘的,他們背叛我!”
執失思力聽完旁人說明今日西渭橋發生的事情,也更加確定自己偷聽到消息的真實了。
“大汗,事實明擺著,那突利與鬱射設和拓設不服大汗當初繼承了汗位,如今居然暗裏勾結唐王。”
“大王,現在突利讓出了西渭橋北岸,唐軍便可隨時過橋北上,而唐軍早已經在東麵部署了李世績、張公謹的十萬人馬,又有東南的屈突通、黃君漢的十萬人馬,更添西北李藝部,正北李靖部,咱們形勢危急啊。”
頡利坐下,又站起。
若沒有執失思力的這個重要情報驗證,那麽李世民與突利的這次會麵,或許他還不至於想到那麽壞,可現在有這消息一驗證,足以說明突利真的跟唐人勾結了。
還有鬱射設,這廝早就與他不和。
就是拓設,當初處羅可汗死時,也有許多人要擁他為汗,定也是一直對他不服。
想及此,頡利真的是不由的坐立難安了。
突利、鬱射設、拓設三部人馬,早超過十萬,若是他與唐人勾結,關鍵時候倒戈一擊,自己真就完蛋了。
“大汗,我帶人去當麵質問突利,為何背叛!”一名特勤喊道。
頡利隻是冷哼了一聲,這種時候,找突利質問有何用?
執失思力勸諫頡利,“大汗,我以為眼下不宜去突利問罪,咱們得先考慮眼下處境,唐王已經集結了五十萬大軍,若這突利再倒戈,那咱們就太危險了,更何況李靖依然守在靈鹽一線,隨時能斷我們歸路,我以為咱們這次失算了,上了突利和李世民等的惡當,不能再呆在這裏了,得立即撤退。”
“想撤也不是那麽好撤的。”頡利搖頭。
“那我們與唐王議和約盟。”
如果突厥大軍內部生亂,那確實沒有半點機會了,尤其是先前唐軍兩戰殲滅烏沒啜一萬部,這等強悍的戰力,讓頡利也不由心驚,現在突利還生了反骨。
“這次真是失算了。”頡利長歎一聲。
本以為李世民兵變奪位,根基不穩,他這數十萬大軍一來,李唐朝堂必亂,可誰能料到,事實完全相反呢。
如今稍像樣點的城池,都沒能拿下一座,糧草不絕,後路不穩,突利等還暗中叛亂。
“執失思力,你再去趟長安,與大唐約盟求和,就說此次我們是來賀大唐新天子繼位的。”
決定之後,頡利也下令後撤二十裏,並向東撤,遠避開突利兵馬,以防萬一。
長安。
皇帝九騎退突利十萬軍後,長安城的氣氛為之大變,一改往日壓抑緊張,大家變的自信從容起來,尤其是昨日跟著皇帝到渭橋,親眼看到了皇帝是如何從容不迫,如何僅憑言語,就嚇退了突厥十萬軍的天姿後,都已經深信突厥這次打不到長安城下了。
甚至各種流言開始傳播,說突厥馬上要退兵,還說突利已經向陛下跪拜臣服。
執失思力再次渡過渭橋,看到的已經是完全不同於上次的場景。
大唐的將士們威武不凡,甲備森嚴。
百姓們自信從容。
長安城,東宮,顯德殿上。
執失思力一入大殿,便立即跪伏拜首,高呼拜見大唐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哪還有上次的半點囂張。
“執失思力,朕已經放你回去了,你為何還敢再踏入長安城?”
“尊貴的大唐皇帝陛下,臣此次前來,是奉頡利大可汗之命,前來恭賀大唐皇帝即位的,這是我家大汗的賀表禮單!”
執失思力奉上表章,內侍接過轉呈。
李世民沒接,“念。”
“突厥名馬三千匹,羊一萬頭,突厥美人二十。”
李世民哈哈大笑,“頡利有心了,既然來做客,那為何不早點直言?這禮物朕收下了。”
收了頡利之禮,李世民轉手卻又全都賞賜給了臣子。
昨天隨皇帝出城的八騎,每人賞突厥美人兩個,馬十匹,羊百隻,其餘馬匹賞賜給軍中將校,羊賜給長安守軍。
執失思力再呈上一封信,卻是頡利的約盟信。
李世民卻隻是冷冷拒絕,說大唐與頡利早就結過數次盟約,但頡利每次剛結盟後便撕毀盟書入侵,所以大唐已經不再相信頡利了。
“陛下,我家大汗言,先前盟約是與武德天子訂的,如今新皇繼位,所以還要與新皇再盟約,此次約定後,再不互犯。”
“頡利言而無信,朕不信也。”
蕭瑀和封倫兩位仆射,這個時候便上來勸說,充當和事佬。
兩位苦口婆心說了半天,李世民這才終於有點鬆動之意。
“盟約也行,但不能按以前的方式來,就按你們大草原上的習俗來,頡利主動求和約盟,那就讓他獻上貢金並送女來和親。”
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執失思力口頭答應奉上攜帶馬五千匹,牛羊三萬隻,並約定以後每年向大唐貢馬三千匹,羊一萬頭。另外執失思力同意,回去請示頡利,讓大汗將女兒送入唐庭和親。
談完後,執失思力馬不停蹄又趕回渭北大營,得了結果後又趕回長安。
頡利對李世民的條件不肯同意,他提出了另一個方案,這次他願意在先前的那三千匹馬一萬頭羊之後,再加一倍。然後以後每年,突厥可以向唐獻馬五千匹,但這個獻不是白獻,需要唐庭回賜,唐朝每年需回賜絹十萬匹。
這等於就是絹馬互易,一匹馬換二十匹絹,於眼下來說,這個價格還算公平,畢竟突厥直接把馬送到長安的話,價格也差不多是要這麽多。
可李世民卻不願意了。
“馬,朕就不要了,你們將去年抓走的中書侍郎溫彥博送回,另外曆年掠往草原的漢人也要送還,至於你們想要以馬易絹,朕現在幽州已經開放了邊疆馬市,你們可以去那互易。”
執失思力沒料到唐王對於絹馬互易居然會不同意。
執失思力再次離開長安,去回報頡利。
顯德殿裏,君臣仍在議事。
“臣以為,頡利提出的這個絹馬互易倒是個好事,每年用十萬匹絹換五千匹馬,並不虧。”封德彝道。
而持反對意見的主要是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他們認為,這次就算和議結盟,也得要讓大唐占一個主動位置,就算要絹馬互市,也不能加在這次的盟約裏,如皇帝所說,幽州邊境已經有馬市,完全可以在那邊市易,不必放在和約裏麵。
皇帝問諸大臣意見,最後問到秦琅頭上。
秦琅支持老鄉房玄齡,“最好還是不要把這絹馬交易放到盟約上,這應當隻是個雙方貿易行為,若單純為貿易行為,則一切按交易規則來,絹馬價格會有高有低,突厥人的馬也會有好有壞,甚至我們的需求也會有高有低,若現在就定死了一年五千匹馬,換十萬匹絹,會有很多後患。”
皇帝的這番以勢壓人,行詐逼退突利之舉,真是險之又險,但成功了。
李世民伸手指了指秦琅,“哈哈哈,我們成功了。”
房玄齡看了看這個小老鄉,不由的搖頭,“剛才在橋上,懷良那般逼迫突利,我還真擔心突利亂來呢。”
房玄齡和秦瓊老家都是齊州曆城縣人,房秦兩家做為曆城縣數百年之地方望族,實打實的老鄉,如今房秦二人俱在朝中,一為文官宰相,一個為武將參政,倒也是一段佳話,雖說平時也沒特別往來,但畢竟同鄉,該關照的時候肯定會有的。
“我這也是學陛下的,故意詐突利。”
杜如晦道,“今天能夠成功,除了陛下的龍威之外,主要也還是頡利和突利等內部不和,互相猜忌,這才給了我們機會。”
李世民心情大好,他稱讚說秦琅深入渭北敵營,偵知了突厥內部不和的重要情報,尤其是引烏沒啜去三原,讓唐軍得以將其殲滅,深深震懾了突利等人,在諸種因素之下,今天的突利才會猶豫不決,最終被震退。
“走,回長安,現在可以放執失思力回去見頡利了。”
渭北,涇陽。
突利大軍後退二十裏,讓開了西渭橋北岸,頡利聞報,驚慌不已。尤其是聽說李世民與突利在橋上喝酒斷箭盟誓之後,頡利更慌了。
“突利這是想做什麽?”
“鬱射設和拓設的兵馬也都後撤了二十裏。”
又一個消息傳回。
頡利氣的在帳中轉圈。
天黑時,執失思力回來了,去時百人,回來時隻他一騎。
執失思力一入帳,看到頡利沒吃完的烤羊腿,撲上去就是又撕又咬,如餓虎下山一般。
頡利看的震驚不已。
“怎麽回事?”
執失思力狼吞虎咽,把半條羊腿都啃下肚之後,才終於感覺回過神來了,他又喝了大碗馬奶,然後把自己在大唐長安政事堂偷聽到的消息都如實的報告了頡利。
頡利一聽,嘴唇發抖。
“難怪今日李世民突然去會突利,難怪突利會突然後撤二十裏,難道鬱射設和拓設跟著後撤,他娘的,他們背叛我!”
執失思力聽完旁人說明今日西渭橋發生的事情,也更加確定自己偷聽到消息的真實了。
“大汗,事實明擺著,那突利與鬱射設和拓設不服大汗當初繼承了汗位,如今居然暗裏勾結唐王。”
“大王,現在突利讓出了西渭橋北岸,唐軍便可隨時過橋北上,而唐軍早已經在東麵部署了李世績、張公謹的十萬人馬,又有東南的屈突通、黃君漢的十萬人馬,更添西北李藝部,正北李靖部,咱們形勢危急啊。”
頡利坐下,又站起。
若沒有執失思力的這個重要情報驗證,那麽李世民與突利的這次會麵,或許他還不至於想到那麽壞,可現在有這消息一驗證,足以說明突利真的跟唐人勾結了。
還有鬱射設,這廝早就與他不和。
就是拓設,當初處羅可汗死時,也有許多人要擁他為汗,定也是一直對他不服。
想及此,頡利真的是不由的坐立難安了。
突利、鬱射設、拓設三部人馬,早超過十萬,若是他與唐人勾結,關鍵時候倒戈一擊,自己真就完蛋了。
“大汗,我帶人去當麵質問突利,為何背叛!”一名特勤喊道。
頡利隻是冷哼了一聲,這種時候,找突利質問有何用?
執失思力勸諫頡利,“大汗,我以為眼下不宜去突利問罪,咱們得先考慮眼下處境,唐王已經集結了五十萬大軍,若這突利再倒戈,那咱們就太危險了,更何況李靖依然守在靈鹽一線,隨時能斷我們歸路,我以為咱們這次失算了,上了突利和李世民等的惡當,不能再呆在這裏了,得立即撤退。”
“想撤也不是那麽好撤的。”頡利搖頭。
“那我們與唐王議和約盟。”
如果突厥大軍內部生亂,那確實沒有半點機會了,尤其是先前唐軍兩戰殲滅烏沒啜一萬部,這等強悍的戰力,讓頡利也不由心驚,現在突利還生了反骨。
“這次真是失算了。”頡利長歎一聲。
本以為李世民兵變奪位,根基不穩,他這數十萬大軍一來,李唐朝堂必亂,可誰能料到,事實完全相反呢。
如今稍像樣點的城池,都沒能拿下一座,糧草不絕,後路不穩,突利等還暗中叛亂。
“執失思力,你再去趟長安,與大唐約盟求和,就說此次我們是來賀大唐新天子繼位的。”
決定之後,頡利也下令後撤二十裏,並向東撤,遠避開突利兵馬,以防萬一。
長安。
皇帝九騎退突利十萬軍後,長安城的氣氛為之大變,一改往日壓抑緊張,大家變的自信從容起來,尤其是昨日跟著皇帝到渭橋,親眼看到了皇帝是如何從容不迫,如何僅憑言語,就嚇退了突厥十萬軍的天姿後,都已經深信突厥這次打不到長安城下了。
甚至各種流言開始傳播,說突厥馬上要退兵,還說突利已經向陛下跪拜臣服。
執失思力再次渡過渭橋,看到的已經是完全不同於上次的場景。
大唐的將士們威武不凡,甲備森嚴。
百姓們自信從容。
長安城,東宮,顯德殿上。
執失思力一入大殿,便立即跪伏拜首,高呼拜見大唐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哪還有上次的半點囂張。
“執失思力,朕已經放你回去了,你為何還敢再踏入長安城?”
“尊貴的大唐皇帝陛下,臣此次前來,是奉頡利大可汗之命,前來恭賀大唐皇帝即位的,這是我家大汗的賀表禮單!”
執失思力奉上表章,內侍接過轉呈。
李世民沒接,“念。”
“突厥名馬三千匹,羊一萬頭,突厥美人二十。”
李世民哈哈大笑,“頡利有心了,既然來做客,那為何不早點直言?這禮物朕收下了。”
收了頡利之禮,李世民轉手卻又全都賞賜給了臣子。
昨天隨皇帝出城的八騎,每人賞突厥美人兩個,馬十匹,羊百隻,其餘馬匹賞賜給軍中將校,羊賜給長安守軍。
執失思力再呈上一封信,卻是頡利的約盟信。
李世民卻隻是冷冷拒絕,說大唐與頡利早就結過數次盟約,但頡利每次剛結盟後便撕毀盟書入侵,所以大唐已經不再相信頡利了。
“陛下,我家大汗言,先前盟約是與武德天子訂的,如今新皇繼位,所以還要與新皇再盟約,此次約定後,再不互犯。”
“頡利言而無信,朕不信也。”
蕭瑀和封倫兩位仆射,這個時候便上來勸說,充當和事佬。
兩位苦口婆心說了半天,李世民這才終於有點鬆動之意。
“盟約也行,但不能按以前的方式來,就按你們大草原上的習俗來,頡利主動求和約盟,那就讓他獻上貢金並送女來和親。”
一番討價還價之後,執失思力口頭答應奉上攜帶馬五千匹,牛羊三萬隻,並約定以後每年向大唐貢馬三千匹,羊一萬頭。另外執失思力同意,回去請示頡利,讓大汗將女兒送入唐庭和親。
談完後,執失思力馬不停蹄又趕回渭北大營,得了結果後又趕回長安。
頡利對李世民的條件不肯同意,他提出了另一個方案,這次他願意在先前的那三千匹馬一萬頭羊之後,再加一倍。然後以後每年,突厥可以向唐獻馬五千匹,但這個獻不是白獻,需要唐庭回賜,唐朝每年需回賜絹十萬匹。
這等於就是絹馬互易,一匹馬換二十匹絹,於眼下來說,這個價格還算公平,畢竟突厥直接把馬送到長安的話,價格也差不多是要這麽多。
可李世民卻不願意了。
“馬,朕就不要了,你們將去年抓走的中書侍郎溫彥博送回,另外曆年掠往草原的漢人也要送還,至於你們想要以馬易絹,朕現在幽州已經開放了邊疆馬市,你們可以去那互易。”
執失思力沒料到唐王對於絹馬互易居然會不同意。
執失思力再次離開長安,去回報頡利。
顯德殿裏,君臣仍在議事。
“臣以為,頡利提出的這個絹馬互易倒是個好事,每年用十萬匹絹換五千匹馬,並不虧。”封德彝道。
而持反對意見的主要是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他們認為,這次就算和議結盟,也得要讓大唐占一個主動位置,就算要絹馬互市,也不能加在這次的盟約裏,如皇帝所說,幽州邊境已經有馬市,完全可以在那邊市易,不必放在和約裏麵。
皇帝問諸大臣意見,最後問到秦琅頭上。
秦琅支持老鄉房玄齡,“最好還是不要把這絹馬交易放到盟約上,這應當隻是個雙方貿易行為,若單純為貿易行為,則一切按交易規則來,絹馬價格會有高有低,突厥人的馬也會有好有壞,甚至我們的需求也會有高有低,若現在就定死了一年五千匹馬,換十萬匹絹,會有很多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