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歲眼裏憋著壞,顯然也看出他的難過。她特地多抓了幾息,直到少年開始掙紮才放開手:“這樣行了麽?”
他二人上次握手是什麽時候,她好像沒甚印象了,但至少是好幾年前。燕三郎的手比從前更大、更暖和,也更有力了。
“嗯。”燕三郎解下項鏈,正要開口,千歲忽然叫住了他:
“喂!”
她忽然湊近,離他不及一尺才停下,妙目微動,仔細打量他的眉眼,像是要把他的模樣記在心裏。
說不定,這是她最後一次看見他。
好一會兒,她才朝他慢慢點了點頭:“祝你好運。”
燕三郎突然張開雙臂,一把抱住了她。
這一抱很用力,千歲嚇了一跳。
不過在她全身放鬆下來之前,他已經放開手,後退一步。
這一次擁抱,快得像從來沒發生過。
“祝你我好運。”燕三郎衝她一笑,這才抓起木鈴鐺低聲念道:“留存願力,收契解約!”
木鈴鐺當中儲存著他曆次完成任務的報酬,燕三郎並不打算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拿出來——他的力量越豐沛,一會兒十二龍混戰就越慘烈。
反正,他要是不幸殞命,留著這些願力也沒用了,不如贈給下一任主人。
更何況,他有自信。
他不會失敗,更不會死!
話音剛落,木鈴鐺表麵閃過一點青光,隨後就沒有動靜了。
燕三郎抬頭,原本端坐在桌前的紅衣女郎已經消失。
屋子裏隻剩他一個人了。
他和木鈴鐺解約之後,這件寶物就恢複初始狀態,重新成為無主之物。
它沒綁定主人之前,千歲就無法外出。
熟悉的臥室突然顯得空空落落,沒有人氣。
怪事。他想,平時千歲在夜裏也經常四處遊逛,很少在臥房裏安靜呆著,可他卻從未覺得自己的住處這樣清寂。
習慣真可怕,不知不覺就侵肌入髓,讓人割舍不下。
燕三郎長長吐出一口氣,調整心境。他還有一場硬仗要打。想再見到千歲,首先他就得打贏。
再睜眼時,他心中已經古井不波。
少年擦了擦木鈴鐺,把它收起懷裏,然後抓起一隻藥瓶,把裏麵的五顆藥物仰脖全吞了。
要是千歲在此,一定會出聲喝止,隻許他最多吞掉三顆藥。
接著,燕三郎重新盤膝坐好,開始摒除雜念,調息吐納。
一個小周天之後,他就進入了內定狀態。
在經脈裏茁壯的十一條小龍似乎也察覺到什麽,搖頭擺尾,比平常更加活潑。藥物才吞入腹中,立刻就轉化為強大的真力,力量十分狂暴。
放去別人那裏,大概直接將它安置去丹田了。那地方本就像河川匯聚的水庫,起一個蓄水和排洪防澇之用。可是燕三郎修行的《飼龍訣》太特殊,到現在還未開辟出丹田來容納和緩衝藥性,是以這股真力產生之後直接衝入經脈當中。
但它所過之處都有小龍撲上來狙擊,你咬一嘴,我也啃一口,個個狼吞虎咽,是以這股真力越流動越庸和,燕三郎指揮它就變得很容易了。
然而這些營養分攤下去,每一條小龍都是意猶未盡,反而被吊起胃口,在經脈中更顯狂躁。它們渴望力量,渴望廝殺,渴望奪下更大的地盤。
固守自有的經脈對於越發強壯的它們來說太小了,不夠施展拳腳。
他畢竟多吃了幾顆小藥丸。這股真力流到第十一條經脈時,並沒有變作強弩之末,而是在燕三郎的引領下配合第十一條小龍,直接撞擊全身最後一條經脈:手太陰肺經。
有了前十一次經驗為基礎,貫穿這條經脈的難度不大,甚至比起前麵都還容易一點兒。真力在裏麵徜徉一個來回,瞬間變作了留居在這裏的最後一條小龍。
至此,《飼龍訣》第一階段要求的十二條經脈已經全部打通,十二條小龍也全數養成。
哪怕心性恒定如燕三郎,此刻也感覺出力有未逮。
十二龍俱全,每一尾都是生龍活虎,在各自的領地裏攪風又攪雨。少年隻覺十二正經裏驚滔駭浪,該當是五百年一遇的大災,即便他拚出渾身解數安撫鞏固,那堤壩也是分分鍾就要垮塌一般!
十一和十二,居然是天壤之別。
群龍亂舞,經脈一旦被崩裂,他立刻就會變作廢人。燕三郎不敢托大,掙紮著將培元丹放入口中,然後接下去調息。
培元丹的作用,就是鞏固經脈強度,相當於給堤壩加防。並且這一次可不僅止對十二正經而言。
不一會兒,全身暖意融融。燕三郎暗吸一口氣,趁著培元丹的藥力還未消失,迅速進入下一階段:
相噬。
在他的命令下,相隔兩條經脈之間的隔閡消失了,兩條溪流匯聚為一條。原本互為惡鄰的小龍突然置身於同一條暢通的水道,當即是二話不說,撲上去絞纏在一起!
這一刻,它們已經等待很久了。
十二條小龍,兩兩相噬,一共六組。鼓蕩的真力震得燕三郎每一條經脈都脹痛欲裂。
它們長得太壯了。
真力絞在一起擠壓、搏殺、逆行,身體的主人必然體會鑽心的疼痛,仿佛從經脈內部被千刀萬剮。
這還是他有預謀、有計劃地開閘放龍,否則如果是十二條真力小龍一起破堤、混戰一處,燕三郎的下場就是立刻筋骨顱漿爆裂而死,倒是幹脆無痛苦。
《飼龍訣》的真髓就在於飼龍如飼蠱,終要引導真力小龍之間互相吞噬、壯大。過程當然凶險無比,可是好處也是立竿見影。
如有第二人立在屋中,當會發現燕三郎渾身通紅,露在外部的麵部、脖頸、雙手都像是剛從蒸鍋裏拿出來,紅得快要滴血,並且青筋都爆了出來。
少年的體表更是浮起一起淡淡的水汽,氤氳如薄霧。
他起先隻是微微顫抖,而後越發嚴重了。
可惜屋裏沒有旁人可助他一臂之力,就連千歲也被鎖回木鈴鐺裏。
窗外,春深堂的假山裏有蟋蟀喳喳叫喚,黃大正趴在石桌上打盹,渾然不知主人已到生死關頭。
他二人上次握手是什麽時候,她好像沒甚印象了,但至少是好幾年前。燕三郎的手比從前更大、更暖和,也更有力了。
“嗯。”燕三郎解下項鏈,正要開口,千歲忽然叫住了他:
“喂!”
她忽然湊近,離他不及一尺才停下,妙目微動,仔細打量他的眉眼,像是要把他的模樣記在心裏。
說不定,這是她最後一次看見他。
好一會兒,她才朝他慢慢點了點頭:“祝你好運。”
燕三郎突然張開雙臂,一把抱住了她。
這一抱很用力,千歲嚇了一跳。
不過在她全身放鬆下來之前,他已經放開手,後退一步。
這一次擁抱,快得像從來沒發生過。
“祝你我好運。”燕三郎衝她一笑,這才抓起木鈴鐺低聲念道:“留存願力,收契解約!”
木鈴鐺當中儲存著他曆次完成任務的報酬,燕三郎並不打算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拿出來——他的力量越豐沛,一會兒十二龍混戰就越慘烈。
反正,他要是不幸殞命,留著這些願力也沒用了,不如贈給下一任主人。
更何況,他有自信。
他不會失敗,更不會死!
話音剛落,木鈴鐺表麵閃過一點青光,隨後就沒有動靜了。
燕三郎抬頭,原本端坐在桌前的紅衣女郎已經消失。
屋子裏隻剩他一個人了。
他和木鈴鐺解約之後,這件寶物就恢複初始狀態,重新成為無主之物。
它沒綁定主人之前,千歲就無法外出。
熟悉的臥室突然顯得空空落落,沒有人氣。
怪事。他想,平時千歲在夜裏也經常四處遊逛,很少在臥房裏安靜呆著,可他卻從未覺得自己的住處這樣清寂。
習慣真可怕,不知不覺就侵肌入髓,讓人割舍不下。
燕三郎長長吐出一口氣,調整心境。他還有一場硬仗要打。想再見到千歲,首先他就得打贏。
再睜眼時,他心中已經古井不波。
少年擦了擦木鈴鐺,把它收起懷裏,然後抓起一隻藥瓶,把裏麵的五顆藥物仰脖全吞了。
要是千歲在此,一定會出聲喝止,隻許他最多吞掉三顆藥。
接著,燕三郎重新盤膝坐好,開始摒除雜念,調息吐納。
一個小周天之後,他就進入了內定狀態。
在經脈裏茁壯的十一條小龍似乎也察覺到什麽,搖頭擺尾,比平常更加活潑。藥物才吞入腹中,立刻就轉化為強大的真力,力量十分狂暴。
放去別人那裏,大概直接將它安置去丹田了。那地方本就像河川匯聚的水庫,起一個蓄水和排洪防澇之用。可是燕三郎修行的《飼龍訣》太特殊,到現在還未開辟出丹田來容納和緩衝藥性,是以這股真力產生之後直接衝入經脈當中。
但它所過之處都有小龍撲上來狙擊,你咬一嘴,我也啃一口,個個狼吞虎咽,是以這股真力越流動越庸和,燕三郎指揮它就變得很容易了。
然而這些營養分攤下去,每一條小龍都是意猶未盡,反而被吊起胃口,在經脈中更顯狂躁。它們渴望力量,渴望廝殺,渴望奪下更大的地盤。
固守自有的經脈對於越發強壯的它們來說太小了,不夠施展拳腳。
他畢竟多吃了幾顆小藥丸。這股真力流到第十一條經脈時,並沒有變作強弩之末,而是在燕三郎的引領下配合第十一條小龍,直接撞擊全身最後一條經脈:手太陰肺經。
有了前十一次經驗為基礎,貫穿這條經脈的難度不大,甚至比起前麵都還容易一點兒。真力在裏麵徜徉一個來回,瞬間變作了留居在這裏的最後一條小龍。
至此,《飼龍訣》第一階段要求的十二條經脈已經全部打通,十二條小龍也全數養成。
哪怕心性恒定如燕三郎,此刻也感覺出力有未逮。
十二龍俱全,每一尾都是生龍活虎,在各自的領地裏攪風又攪雨。少年隻覺十二正經裏驚滔駭浪,該當是五百年一遇的大災,即便他拚出渾身解數安撫鞏固,那堤壩也是分分鍾就要垮塌一般!
十一和十二,居然是天壤之別。
群龍亂舞,經脈一旦被崩裂,他立刻就會變作廢人。燕三郎不敢托大,掙紮著將培元丹放入口中,然後接下去調息。
培元丹的作用,就是鞏固經脈強度,相當於給堤壩加防。並且這一次可不僅止對十二正經而言。
不一會兒,全身暖意融融。燕三郎暗吸一口氣,趁著培元丹的藥力還未消失,迅速進入下一階段:
相噬。
在他的命令下,相隔兩條經脈之間的隔閡消失了,兩條溪流匯聚為一條。原本互為惡鄰的小龍突然置身於同一條暢通的水道,當即是二話不說,撲上去絞纏在一起!
這一刻,它們已經等待很久了。
十二條小龍,兩兩相噬,一共六組。鼓蕩的真力震得燕三郎每一條經脈都脹痛欲裂。
它們長得太壯了。
真力絞在一起擠壓、搏殺、逆行,身體的主人必然體會鑽心的疼痛,仿佛從經脈內部被千刀萬剮。
這還是他有預謀、有計劃地開閘放龍,否則如果是十二條真力小龍一起破堤、混戰一處,燕三郎的下場就是立刻筋骨顱漿爆裂而死,倒是幹脆無痛苦。
《飼龍訣》的真髓就在於飼龍如飼蠱,終要引導真力小龍之間互相吞噬、壯大。過程當然凶險無比,可是好處也是立竿見影。
如有第二人立在屋中,當會發現燕三郎渾身通紅,露在外部的麵部、脖頸、雙手都像是剛從蒸鍋裏拿出來,紅得快要滴血,並且青筋都爆了出來。
少年的體表更是浮起一起淡淡的水汽,氤氳如薄霧。
他起先隻是微微顫抖,而後越發嚴重了。
可惜屋裏沒有旁人可助他一臂之力,就連千歲也被鎖回木鈴鐺裏。
窗外,春深堂的假山裏有蟋蟀喳喳叫喚,黃大正趴在石桌上打盹,渾然不知主人已到生死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