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時素沉吟。
文庚給他解圍:“帶兵打仗,這恐怕得劉長老來核算了。”
“不用算,我隨護國公韓昭圍攻過盛邑。”燕三郎擺手,“就直說罷,半個月內想攻下來,勝率不到三成。”
他還是留了點麵子給對方,要是按千歲的原話,“兩成都別妄想。”
眾長老的臉色都不好看。杜時素搖頭:“燕伯爺有所不知,我們宗內有些強大的戰器,最適於攻城。千渡城牆雖厚,怕也經不起輪番轟炸。”
孫紅葉插口:“就是運輸麻煩些,從青雲山運過去得三天時間。”
“恐怕顏城主也知道罷,他會不作防範?”燕三郎反問他,“杜長老算過此役傷亡沒有?”
杜時素點頭,麵色沉重。
“再問一事。”燕三郎往沙盤上的青雲宗西線一指,“就算我們如期拿下千渡城,很快又要直麵鐸人。方才顏慶信裏也說過,鐸人受挫夷陵道後並不死心,又再出兵。最遲也是幾天功夫,他們就能越境趕到千渡城。到時怎辦,以疲兵再跟鐸人打幾仗?”
檀聞道聽到這裏,再忍不住了:“局勢大不利,師弟若有良策就趕緊說出來罷!”不要再賣關子了!
杜時素也抿了抿唇:“正要請教燕伯爺。”
“好。”燕三郎也很幹脆,將釘在沙盤上作定位的幾枚銀針都收了回來,而後一針釘在蜈河之畔。“竊以為,焦點隻在這裏。”
那是?
文庚眯了眯眼:“何家渡?”
“其實無論鐸人還是童淵人,他們的目標都是何家渡。”燕三郎侃侃而談,“或者說,是蜈河的製河權。”
長老們點頭。
的確,鐸人想借何家渡登船北上,直入平澤關腹地。這是他們聯合南叛,打下宣國南域至關重要的一步;而童淵人深知其中利害,無論如何也要阻止,這才發兵來攻青雲宗,又是施壓又是恐嚇。歸根到底,其目的也是要阻止鐸人拿下蜈河的通行權。
一個想渡河,另一個不肯,非阻止不可。
“也即是說,如果蜈河不再通船,這兩家都會對千渡城失去興趣,至少在未來幾個月內。”
短短一句話,一針見血。
文庚和杜時素互望一眼,都有茅塞頓開之感。
是啊,他們隻想著水來土淹,以戰迎戰,然而幾個選擇都是被動。他們竟未想到這種局麵下還有重掌主動權的可能!
“著啊!”謝冶光拊掌,“我們要搶回何家渡?”
孫紅葉看了看沙盤:“何家渡距離千渡城不過二十裏,在它鞭長範圍內。不過,打下它是更容易些。”
燕三郎搖頭:“我們也不打何家渡。”
“不打?”檀聞道好奇得要命,方才他在一邊聽了半天,“不打怎麽拿下何家渡?”
“也不必拿下。”少年笑道,“我們隻要燒掉大船就好。”
“燒……”檀聞道萬萬沒料到是這個答案,可他下一秒就笑出聲來,“虧你想得出來!”
孫紅葉也是噗地一笑:“西鐸放火燒童淵人的糧倉,我們卻要燒自家的大船,這可真是……”
眾長老不禁莞爾:“妙,妙不可言!”
何家渡要是沒了大船,鐸人還拿什麽渡河入宣?遊過去嗎?
這條便捷的水路走不了,鐸人自然對千渡城興趣大減,又要回他們的主戰場——宣國西線死磕童淵人去也。
燕三郎接著又道:“再有半個月就到汛期,蜈河風急浪高也不適合航行。隻要燒掉這批大船,鐸人都不能再打蜈河主意。至於何家渡的生意——”
“何家渡的生意必受影響,但並非不可接受。”杜時素飛快道,“每年蜈河的汛期都要持續兩個多月,這段時間本來也不能通航,船隻都放在塢裏養著。隻要拿下千渡城,重新造船也就是四個月左右。論造船的本事,青雲境內以千渡城、白鳥城為佳。這樣到冬天之前,蜈河又可以走船。”
船都燒了,夏末秋季的航行必受影響。但這損失在青雲宗承受範圍內。
千歲在燕三郎耳邊笑道:“這家夥倒也端正,沒有跟你唱對台戲。”
燕三郎聞言,多看了杜時素兩眼。相比顏慶,這位杜長老的人品倒是不錯。
“比起打下千渡城,燒船就容易得多,派幾十人潛入即可。”孫紅葉興致勃勃,“想來顏慶在何家渡也會加派人手,我們選些精銳行事。”
“這就是趣味所在了。”少年拿出一枚金針,釘在沙盤上。
“何家渡布置人手多少都與我們無關,因為能容二百人以上的大船,此刻都不在何家渡——”他落針的位置,距離何家渡很近,“——而是在這裏,躍龍灣。”
這就是胡秋等人給他帶回來的情報,終於派上了用場。“大約是十天之前,何家渡的航次就大幅度減少,載糧進度慢了,載客也隻用小船。如今渡口外天天排起長龍,商客怨聲載道。”
當然,這些矛盾、這些抱怨,統統傳不上青雲山。
長老們的眼裏,怎麽會有何家渡的生意?
“不在何家渡?”文庚微愕,但很快就反應過來,“是了,顏慶有心結盟鐸人,自然要給他們留夠大船。能載二百人以上的大船數量有限,非但不能運糧,甚至不能載客,否則不能保證回航時間……”
謝冶光恨恨道:“顏慶這廝當真可惡!”
“對我們而言卻是好事。”杜時素揚眉笑道,“此刻它們都聚在躍龍灣,隻要一把火燒掉了事,省得一艘一艘去找了。”
解決關鍵矛盾的曙光在前,眾人心頭的陰霾一下消散不少。
“但千渡城還是要抓緊打下來。”文庚轉向燕三郎,“燕伯爺,你的兩千人馬可否協同出戰?”
“自無不可。”少年微微一笑,千歲卻哼了一聲:“你要當山長,他們三推四阻,現在竟還有臉反過來向你借兵!這幫老東西臉皮咋這麽厚呢?”
“戰時動員令昨日下達,各地就著手準備。”杜時素站了起來,“山上的孩子們,也已經整裝待發。”
“謝長老和檀堂主留守青雲山。”文庚對燕三郎道,“燕伯爺,請。”
文庚給他解圍:“帶兵打仗,這恐怕得劉長老來核算了。”
“不用算,我隨護國公韓昭圍攻過盛邑。”燕三郎擺手,“就直說罷,半個月內想攻下來,勝率不到三成。”
他還是留了點麵子給對方,要是按千歲的原話,“兩成都別妄想。”
眾長老的臉色都不好看。杜時素搖頭:“燕伯爺有所不知,我們宗內有些強大的戰器,最適於攻城。千渡城牆雖厚,怕也經不起輪番轟炸。”
孫紅葉插口:“就是運輸麻煩些,從青雲山運過去得三天時間。”
“恐怕顏城主也知道罷,他會不作防範?”燕三郎反問他,“杜長老算過此役傷亡沒有?”
杜時素點頭,麵色沉重。
“再問一事。”燕三郎往沙盤上的青雲宗西線一指,“就算我們如期拿下千渡城,很快又要直麵鐸人。方才顏慶信裏也說過,鐸人受挫夷陵道後並不死心,又再出兵。最遲也是幾天功夫,他們就能越境趕到千渡城。到時怎辦,以疲兵再跟鐸人打幾仗?”
檀聞道聽到這裏,再忍不住了:“局勢大不利,師弟若有良策就趕緊說出來罷!”不要再賣關子了!
杜時素也抿了抿唇:“正要請教燕伯爺。”
“好。”燕三郎也很幹脆,將釘在沙盤上作定位的幾枚銀針都收了回來,而後一針釘在蜈河之畔。“竊以為,焦點隻在這裏。”
那是?
文庚眯了眯眼:“何家渡?”
“其實無論鐸人還是童淵人,他們的目標都是何家渡。”燕三郎侃侃而談,“或者說,是蜈河的製河權。”
長老們點頭。
的確,鐸人想借何家渡登船北上,直入平澤關腹地。這是他們聯合南叛,打下宣國南域至關重要的一步;而童淵人深知其中利害,無論如何也要阻止,這才發兵來攻青雲宗,又是施壓又是恐嚇。歸根到底,其目的也是要阻止鐸人拿下蜈河的通行權。
一個想渡河,另一個不肯,非阻止不可。
“也即是說,如果蜈河不再通船,這兩家都會對千渡城失去興趣,至少在未來幾個月內。”
短短一句話,一針見血。
文庚和杜時素互望一眼,都有茅塞頓開之感。
是啊,他們隻想著水來土淹,以戰迎戰,然而幾個選擇都是被動。他們竟未想到這種局麵下還有重掌主動權的可能!
“著啊!”謝冶光拊掌,“我們要搶回何家渡?”
孫紅葉看了看沙盤:“何家渡距離千渡城不過二十裏,在它鞭長範圍內。不過,打下它是更容易些。”
燕三郎搖頭:“我們也不打何家渡。”
“不打?”檀聞道好奇得要命,方才他在一邊聽了半天,“不打怎麽拿下何家渡?”
“也不必拿下。”少年笑道,“我們隻要燒掉大船就好。”
“燒……”檀聞道萬萬沒料到是這個答案,可他下一秒就笑出聲來,“虧你想得出來!”
孫紅葉也是噗地一笑:“西鐸放火燒童淵人的糧倉,我們卻要燒自家的大船,這可真是……”
眾長老不禁莞爾:“妙,妙不可言!”
何家渡要是沒了大船,鐸人還拿什麽渡河入宣?遊過去嗎?
這條便捷的水路走不了,鐸人自然對千渡城興趣大減,又要回他們的主戰場——宣國西線死磕童淵人去也。
燕三郎接著又道:“再有半個月就到汛期,蜈河風急浪高也不適合航行。隻要燒掉這批大船,鐸人都不能再打蜈河主意。至於何家渡的生意——”
“何家渡的生意必受影響,但並非不可接受。”杜時素飛快道,“每年蜈河的汛期都要持續兩個多月,這段時間本來也不能通航,船隻都放在塢裏養著。隻要拿下千渡城,重新造船也就是四個月左右。論造船的本事,青雲境內以千渡城、白鳥城為佳。這樣到冬天之前,蜈河又可以走船。”
船都燒了,夏末秋季的航行必受影響。但這損失在青雲宗承受範圍內。
千歲在燕三郎耳邊笑道:“這家夥倒也端正,沒有跟你唱對台戲。”
燕三郎聞言,多看了杜時素兩眼。相比顏慶,這位杜長老的人品倒是不錯。
“比起打下千渡城,燒船就容易得多,派幾十人潛入即可。”孫紅葉興致勃勃,“想來顏慶在何家渡也會加派人手,我們選些精銳行事。”
“這就是趣味所在了。”少年拿出一枚金針,釘在沙盤上。
“何家渡布置人手多少都與我們無關,因為能容二百人以上的大船,此刻都不在何家渡——”他落針的位置,距離何家渡很近,“——而是在這裏,躍龍灣。”
這就是胡秋等人給他帶回來的情報,終於派上了用場。“大約是十天之前,何家渡的航次就大幅度減少,載糧進度慢了,載客也隻用小船。如今渡口外天天排起長龍,商客怨聲載道。”
當然,這些矛盾、這些抱怨,統統傳不上青雲山。
長老們的眼裏,怎麽會有何家渡的生意?
“不在何家渡?”文庚微愕,但很快就反應過來,“是了,顏慶有心結盟鐸人,自然要給他們留夠大船。能載二百人以上的大船數量有限,非但不能運糧,甚至不能載客,否則不能保證回航時間……”
謝冶光恨恨道:“顏慶這廝當真可惡!”
“對我們而言卻是好事。”杜時素揚眉笑道,“此刻它們都聚在躍龍灣,隻要一把火燒掉了事,省得一艘一艘去找了。”
解決關鍵矛盾的曙光在前,眾人心頭的陰霾一下消散不少。
“但千渡城還是要抓緊打下來。”文庚轉向燕三郎,“燕伯爺,你的兩千人馬可否協同出戰?”
“自無不可。”少年微微一笑,千歲卻哼了一聲:“你要當山長,他們三推四阻,現在竟還有臉反過來向你借兵!這幫老東西臉皮咋這麽厚呢?”
“戰時動員令昨日下達,各地就著手準備。”杜時素站了起來,“山上的孩子們,也已經整裝待發。”
“謝長老和檀堂主留守青雲山。”文庚對燕三郎道,“燕伯爺,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