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他的學生“接受學業後通曉六藝的有七十七人”,他們都是有奇異才能的人。“德行”方麵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方麵有冉有、季路。“言語”方麵有宰我、子貢。“文學”方麵有子遊、子夏。而顓孫師偏激,曾參魯鈍,高柴愚直,仲由粗野,顏回常常困乏。端木賜不安分天命卻去經商,猜測行情竟然常常猜中了。


    孔子所推崇的人:在周朝是老子,在衛國是蘧伯王,在齊國是晏平仲,在楚國是老萊子,在鄭國是子產,在魯國是孟公綽。他多次稱讚臧文仲、柳下惠、銅嚭伯華、介山子然,孔子出生比他們都晚,沒有並存於同一時代。


    顏回是魯國人,字子淵,比孔子小三十歲。


    顏淵問什麽是“仁”,孔子說:“克製自己,使言論行動都合於禮的要求,那麽天下人都會敬服你有仁德了。”


    孔子說:“顏回有賢德啊!一竹筐飯,一瓜瓢水,住在簡陋的巷子裏,別人不能忍受那種困苦,顏回卻不改變自己所追求的樂趣。”“顏回聽課時像個愚蠢的人。課後觀察他的獨立思考能力,也足以啟發了,顏回並不愚蠢。”“用我就進,不用我就退,隻有我跟你才能這樣啊!”


    顏回二十九歲,頭發全都白了,過早地死去。孔子為他哭得很傷心,說:“自從我有了顏回,學生更加親近我了。”魯哀公問:“學生中哪一個是好學的?”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好學,不把怒氣發泄給別人,也不重犯錯誤。可是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卻沒有這樣的人。”


    閔損,字子騫。比孔子小十五歲。


    孔子說:“閔子騫真孝順啊!教人們在他父母兄弟麵前都不能說離間的話。”他不做大夫的官,不吃昏君的俸祿。他曾經說:“如果有人再來叫我做官,我一定到汶水的北麵去了。”


    冉耕,字伯牛。孔子認為他有德行。


    伯牛患頑症,孔子前往探問他,從窗戶裏握著他的手,說:“是命運啊!這樣的人卻患這樣的病,是命運啊!”


    冉雍,字仲弓。


    仲弓詢問政事。孔子說:“出門時好像去接見貴賓,使用百姓好像去承辦隆重的祭祀。在國內沒有怨恨,在家內沒有怨恨。”


    孔子認為仲弓有德行,說:“冉雍呀,可以讓他治理諸侯國家。”


    仲弓的父親,是個下賤的人。孔子說:“雜色牛所生的小牛長著純紅色的毛,兩角端正,即使想不用它來做祭品,山川之神難道會舍棄它嗎?”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歲,做過季氏的家臣。


    季康子問孔子說:“冉求有仁德嗎?”孔子說:“千戶的城,百車的家,可讓冉求治理那裏的兵賦。至於他有沒有仁德,那我就不知道了。”季康子又問:“子路有仁德嗎?”孔子回答說:“如同冉求一樣。”


    冉求問道:“一聽到該做的事就去做它嗎?”孔子說:“做它。”子路問:“一聽到該做的事就去做它嗎?”孔子說:“有父兄在,怎麽能一聽到該做的事就去做它?”子華(公孫赤的字)感到奇怪,說:“冒昧地問一句,為什麽問題相同,答案卻不一樣?”孔子說:“冉求遇事退縮,因此要促進他;仲由有超人的膽量,因此抑製他。”


    仲由,字子路,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歲。


    子路生性鄙俗,喜歡逞勇鬥力,誌氣剛強直率,戴著公雞的羽毛,佩帶公豬的牙齒,曾經侮辱過孔子。孔子就陳設禮樂,慢慢引導子路。子路後來穿著儒生服裝,帶著拜師禮物,通過孔子的門人請求作孔子的學生。


    子路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子說:“自己帶頭工作,使百姓也能勤勞工作。”子路請求進一步細說。孔子說:“不疲倦地持之以恒。”


    子路說:“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說:“義是最高尚的。君子好勇而不尚義,就會作亂;小人好勇而不尚義,就會行盜。”


    子路聽到該做的事,還未能去做它,隻怕又聽到有該做的事。


    孔子說:“隻聽到片麵之辭就可以判斷案件的,大概隻有仲由吧!”“仲由好勇的精神超過了我,沒有什麽可取。”“像仲由,會得不到好死的。”“穿著破綿袍的人跟穿著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以為恥,大概隻有仲由吧!”“仲由的學問麽,好像登上了正廳,但還沒有進入內室。”


    季康子問:“仲由有仁德嗎?”孔子說:“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可讓他管理那裏的兵賦,不知道他有沒有仁德。”


    子路喜歡隨從孔子出遊,曾經遇見長沮、桀溺和扛著除草竹器的老人家。


    子路做季孫氏的家臣時,季孫問孔子道:“子路可以說是大臣嗎?”孔子說:“可以說是候補的臣子了。”


    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時,辭別孔子。孔子說:“蒲邑壯士多,又難以治理。然而我告訴你:恭謹和謙敬,可以製服勇猛;寬大和公正,可以使百姓親近;恭謹、公正和冷靜,可以報效上司。”


    當初,衛靈公有個寵愛的姬叫南子。衛靈公的太子蕢聵得罪過南子,害怕被殺就逃到國外。等到衛靈公死了,而夫人想要立公子郢繼位。公子郢不肯從命,說:“逃亡太子的兒子輒還在國內。”於是衛國立輒做國君,這就是衛出公。衛出公繼位十二年,他的父親蕢聵居住在外國,不能夠回來。子路擔任衛國大夫孔悝采邑的長官。蕢聵卻和孔悝作亂,設計進入孔悝家裏,就跟他的黨徒襲擊衛出公。衛出公逃奔魯國,蕢聵因而回國為君,這就是衛莊公。當孔悝作亂時,子路在外麵,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趕回來。碰上子羔從衛國的城門出來,對子路說:“衛出公出走了,而城門已經關閉,您可以回去了,不要白白地遭受那禍害。”子路說:“吃了人家的飯,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災難。”子羔終於離開了。正好有個使者進城,城門打開了,子路就跟著進城。他來到蕢聵處,正好蕢聵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說:“大王怎能任用孔悝?請讓我能夠殺死他。”蕢聵不聽從。這時子路要放火燒台,蕢聵害怕,就讓石乞和壺黶下來攻打子路,砍斷了子路的帽帶。子路說:“君子死了帽子也不能脫掉。”於是係好帽帶就死了。


    孔子聽說衛國作亂,說:“唉呀,仲由死了!”不久,仲由果然死了。因此孔子說:“自從我有了仲由,耳朵沒有聽到壞話了。”這時候子貢為魯國出使到齊國。


    宰予,字子我,口舌靈利,善於言辭。


    宰予結束學業之後,說:“三年的喪禮不是太久嗎?君子三年不學習禮儀,禮儀一定會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一定會荒廢。陳穀已經吃完,新穀已經登場,取火用的木頭已經換過,服喪一年也就夠了。”孔子說:“對你來說心安嗎?”宰予說:“心安。”孔子說:“你心安就照辦吧。君子服喪期間,吃了美味也不覺得甘甜,聽到音樂也不覺得快樂,因此不這樣做。”宰我出去後,孔子說:“宰予這樣的不仁呀!兒女生下來三年,然後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三年的喪禮,是天下通用的禮儀呀!”


    宰我白天睡覺,孔子說:“腐朽的木頭是不能夠雕刻的,糞土一樣的牆壁是不能夠粉刷的。”


    宰我詢問五帝的德行。孔子說:“宰予是不配問五帝之德的人。”


    宰我在臨菑做官,跟田常一起叛亂,因而被滅族,孔子對此感到羞恥。


    端沐賜,衛國人,字子貢,比孔子小三十一歲。


    子貢口齒靈利,巧於辭令。孔子經常打斷他的狡辯。孔子問:“你和顏回哪一個強?”子貢回答說:“我哪裏敢和顏回相比!顏回聽到一個道理就能推知十個,我聽到一個道理隻能推知兩個。”


    子貢結束學業以後,問孔子說:“我是怎樣的人呢?”孔子說:“你好比是一個器皿。”子貢說:“什麽器皿呢?”孔子說:“是瑚璉(古代祭器,極為尊貴)。”


    陳子禽問子貢說:“仲尼學習什麽?”子貢說:“周文王、周武王的思想沒有失傳,還在人間流傳。賢能的人著眼它的主幹,不賢能的人著眼它的末節。無處不有周文王、周武王的思想。先生沒有什麽不學習的,但又哪裏有固定的老師!”陳子禽又問:“孔子到了這個國家,一定要過問它的政治。是自己爭取來的呢?還是別人自願給他的呢?”子貢說:“先生憑借溫和、善良、恭謹、儉樸、謙讓的態度得來的。先生這種求取方法,也許不同於別人的求取方法吧。”


    子貢問道:“富裕但不驕傲,貧窮但不諂媚,這種人怎麽樣?”孔子說:“行是行,但不如貧窮卻樂道,富裕卻好禮。”


    田常想在齊國叛亂,但害怕高氏、國氏、鮑氏和晏氏的勢力,因此調動他的部隊,打算用來攻打魯國。孔子聽到這個消息,對他門下的學生說:“魯國是祖宗墳墓所在地,是父母之國。國家危險到這個地步,你們幾個人為什麽不挺身而出?”子路挺身而出,孔子阻止他。子張和子石請求出行,孔子不答應。子貢請求出行,孔子答應了他。


    子貢就出發了,到了齊國,勸告田常說:“您攻打魯國就錯了。魯國是難以攻打的國家,它的城牆又薄又低,它的護城河又窄又淺,它的國君愚昧不仁,大臣虛偽無用,它的士兵和百姓又厭惡戰爭,這樣的國家不能跟它交戰。您不如去攻打吳國。吳國的城牆既高又厚,護城河既寬又深,甲胄既堅固又嶄新,戰士既精幹又充足,寶器和精兵都在其中,又派賢明的大夫鎮守著它,這樣的國家是容易攻打的。”田常氣憤得變了臉色說:“您認為困難的,是別人認為容易的;您認為容易的,是別人認為困難的。您卻用這些指教我,為什麽呢?”子貢說:“我聽說,憂慮來自國內的就攻打強國,憂慮來自國外的就攻打弱國。如今您的憂慮來自國內。我聽說您三次被封爵但三次都封不成,是因為大臣有不聽命的。如今您要攻克魯國來擴大齊國領土,戰勝魯國來驕縱齊君,攻克魯國來尊重齊臣,然而您的功勞卻不算在裏頭,那麽您和國君的關係就會日益疏遠。這是您上使國君驕縱,下使群臣放肆,想以此成就大事,難呀。國君驕縱就會無所顧忌,群臣驕縱就會爭權奪利,這是您上和國君有嫌隙,下和大臣相爭奪。這樣,您處在齊國就危險了。因此說不如攻打吳國。攻打吳國如不能取勝,人民戰死在國外,大臣削弱於朝內,這樣您上無強臣對抗,下無人民怪罪,能夠孤立國君、控製齊國的就隻有您了。”田常說:“好。雖然這樣,但是我軍已經開赴魯國了,如果撤離魯國而進軍吳國,大臣懷疑我,怎麽辦?”子貢說:“您按兵不動,不要攻打魯國,我請求出使吳國,使它救魯國而攻打齊國,您趁勢用部隊迎擊它。”田常同意了,派子貢南下拜見吳王。


    子貢勸說吳王道:“我聽說,為王者不能讓國家在世上絕滅,稱霸者不能另有強大的敵人,千鈞的重量加上一銖一兩,就會移位。如今以擁有萬輛兵車的齊國來企圖占有千輛兵車的魯國,跟吳國競爭強盛,我私下為大王感到危險。況且救援魯國,可以顯揚聲名;攻打齊國,可以獲得大利。以此來安撫泗水以北的諸侯,懲罰強暴的齊國來製服強大的晉國,利益沒有比這更大的了。名義上保存即將滅亡的魯國,實際上使強大的齊國麵臨困境,聰明的人是不會猶豫不決的。”吳王說:“好。雖然這樣,但是我曾經跟越國交戰,使越王棲息於會稽山上。越王自己吃苦耐勞,而優待戰士,有報複我的企圖。您等到我攻打了越國然後才聽您的。”子貢說:“越國的實力比不上魯國,吳國的強大比不上齊國,大王放棄齊國卻去攻打越國,那麽齊國已經平定魯國了。況且大王正以保存和延續即將滅亡的國家為名義,那麽攻打弱小的越國卻害怕強大的齊國,這不是勇敢的表現。勇敢的人不回避困難,仁愛的人不使受約束的人走投無路,聰明的人不錯過時機,稱王的人不會使國家在世上滅亡,以此來樹立他們的道義。如果保存越國,向諸侯顯示仁德,救援魯國、攻打齊國,威力壓倒晉國,諸侯國一定相繼來朝見吳國,那麽稱霸的大業就成功了。大王如果畏惡越國,我請求東去會見越王,叫他出兵跟隨大王,這實際上是使越國空虛,名義上是跟從諸侯征伐齊國。”


    吳王非常高興,就派子貢前往越國。越王清掃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貢,親自駕車到館舍詢問道:“這裏是蠻夷小國,大夫怎麽鄭重其事屈駕來到這兒?”子貢說:“近來我勸說吳王救援魯國攻打齊國,他心裏想這樣,但害怕越國,說‘等我攻打越國之後才行’。這樣,攻克越國是一定的了。況且沒有報複人的意圖卻使人懷疑他,是笨拙的;有報複人的意圖卻讓人知道了,是糊塗的;事情還沒有做卻叫人先聽到了,是危險的。這三種情況是辦事的大忌。”勾踐叩頭拜了兩拜,說:“我曾經不自量力,竟和吳國交戰,被困在會稽山上,恨入骨髓,日夜唇焦舌幹,隻想跟吳王同歸於盡,就是我的願望。”於是問子貢怎麽辦。子貢說:“吳王為人凶猛殘暴,大臣們忍受不了;國家因為多次戰爭而疲敝,士兵不能忍受;百姓怨恨君上,大臣發生內訌;伍子胥由於直諫而死,太宰嚭執政,迎合國君的過失,卻懷有他的個人目的,這是害國之政。現在大王如果出動部隊輔佐他,來激發他的誌氣,用貴重的珍寶使他心裏歡悅,用謙卑的辭令來尊重他的禮儀,那麽他攻打齊國是必定的。如果他戰而不勝,就是大王的福氣了。如果戰勝了,必定率領部隊逼近晉國,我就請求北上朝見晉國國君,使他共同攻打吳軍,必定能削弱吳國了。它的精銳部隊全消耗在齊國,重要裝備被牽製在晉國,大王就趁他疲憊交困的時候去攻打他,這樣一定能使吳國滅亡。”越王非常歡悅,答應了。送給子貢百鎰金,一把劍,兩支好矛。子貢沒有接受,就走了。


    子貢回報吳王說:“我恭敬地把大王的話告知越王。越王非常恐懼,說:‘我不幸,小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又不自量力,竟得罪了吳國,以致軍隊打敗仗,自身受恥辱,棲息在會稽山上,國家變成廢墟荒地,幸得大王的恩賜,使我得以捧著祭品、舉行祭禮,這恩德我死也不敢忘記,還敢圖謀什麽!’”五天後,越國派遣大夫文種對吳王叩頭說:“東海差役之臣我勾踐使者臣子文種,冒昧上言大王下屬向大王左右問安。剛剛私下聽說大王將派遣大義之師,誅伐強敵,救援弱國,圍困強暴的齊國而安定周王朝,請允許把我越國境內三千士兵全部出動,我請求親自披堅甲、執銳器,來率先衝鋒陷陣。所以越國下臣文種奉獻祖先珍藏的寶器,二十件鎧甲,斧鉞、屈盧矛、步光劍,用來慶賀貴軍官兵。”吳王非常高興,轉告子貢說:“越王想親自跟從我征伐齊國,可以嗎?”子貢說:“不行。使人家的國內空虛,盡用人家的士兵,又要讓人家的國君跟從您,這樣是不道德的。大王可以接受它的禮物,吸收它的部隊,但要辭卻它的國君隨行。”吳王聽從了,就辭謝越王。於是吳王就出動九個郡的部隊攻打齊國。


    子貢便離開吳國前往晉國,對晉國國君說:“我聽說,計謀不事先確定就不能夠應付倉猝的事變,軍隊不事先訓練就不能夠戰勝敵人。現在齊國跟吳國將要交戰,吳國如果打敗了,越國一定乘機擾亂它;如果戰勝了齊國,一定會率領它的部隊逼近晉國邊境。”晉君大為恐慌,說:“對這該怎麽辦?”子貢說:“修造兵器,休養士卒,來等待它。”晉君答應了。


    子貢離開晉國前往魯國。吳王果真跟齊國人在艾陵作戰,沉重地打擊了齊國軍隊,俘獲了七個將軍的兵馬,卻不回師,果真率領部隊逼近晉國邊境,同晉國人在黃池相遇。吳國和晉國爭強鬥勝。晉國人攻擊吳國,大敗吳軍。越王聽到這一消息,渡江襲擊吳國,在距離吳國都城七裏遠的地方駐軍。吳王聽到這個消息,離開晉國回去了,同越軍在五湖一帶作戰。三次戰鬥吳軍都失敗了,城門失守,越軍就包圍了王宮,殺戮了吳王夫差和他的相國。滅吳後三年,越國稱霸東方。


    所以子貢一次出使,使魯國存在,齊國動亂,吳國破滅,晉國強盛而越國稱霸。子貢一次出使,使各國局勢打亂了,十年期間,五個國家的局勢各有變化。


    子貢愛好從事賤買貴賣的生意,隨時轉換貨物資財。他喜歡讚揚人家的優點,但不能隱瞞別人的過失。他曾經擔任魯國、衛國的相國,家財累積千金,最後死在齊國。


    言偃是吳國人,字子遊,比孔子小四十五歲。


    子遊結束學業以後,做了武城官吏。孔子經過武城時,聽到管弦歌曲的聲音。孔子微笑著說:“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子遊說:“從前我聽老師說過:君子學習了禮樂之道,就會愛護別人;小人學習了禮樂之道,就容易聽役使。”孔子說:“學生們,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說的話是開個玩笑而已。”孔子認為子遊熟悉古代文獻。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歲。


    子夏問:“美人微妙的笑容多好看呀,美麗的眼睛真明亮呀,仿佛潔白的生絹染上了絢麗的色彩!這三句詩說的是什麽?”孔子說:“繪畫這事情是最後塗上白色。”子夏說:“禮儀也是最後的事嗎?”孔子說:“卜商,現在可以同你談論《詩》了啊。”


    子貢問:“顓孫師跟卜商哪一個賢能?”孔子說:“顓孫師有些過份,卜商有些不足。”子貢說:“這樣就是顓孫師強一些吧?”孔子說:“過分又好比不足。”


    孔子對子夏說:“你要做一個君子的儒生,不要做一個小人的儒生。”


    孔子死後,子夏住在西河教授生徒,是魏文侯的老師。他的兒子死了,為此哭得雙目失明。


    顓孫師是陳國人,字子張,比孔子小四十八歲。


    子張詢問怎樣求取俸祿,孔子說:“多聽,保留有疑問的問題,謹慎地談論其他沒有疑問的問題,就能少犯錯誤;多看,擱下有危險的事情,謹慎地施行其他沒有危險的事情,就能少生悔恨。言論少犯錯誤,行為少生悔恨,俸祿就在裏麵了。”


    另一天,子張隨從孔子到陳、蔡兩國之間,遭到圍困,子張問怎樣才能行得通。孔子說:“說話忠誠老實,行為忠厚恭敬,即使在蠻貊異族地區,也行得通。說話不忠誠老實,行為不忠厚恭敬,即使在本鄉本土,能夠行得通嗎?站著的時候,就像看見‘忠信篤敬’幾個字擺在麵前;坐車的時候,就像看見這幾個字掛在車前橫木上。這樣才能行得通。”子張就把這幾個字寫在自己的衣帶上。


    子張問:“讀書人怎樣才算是通達呢?”孔子說:“你所說的通達是什麽意思呢?”子張回答說:“在諸侯國中一定有聲譽,在大夫家中一定有聲譽。”孔子說:“這是聲譽,不是通達。所謂通達,應當是質樸、正直,又愛好禮義,善於分析別人的言論,觀察別人的表情,總想到對人謙讓。這種人在諸侯國和大夫家一定能通達。而所謂聲譽,表麵上好像追求仁德,行動上卻相違背,處之心安理得,這種人在國在家一定有虛名。”


    曾參是南武城人,字子輿,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孔子認為曾參能夠懂得孝順的道理,因此傳授給他學業,並為他寫了《孝經》。曾參死在魯國。


    澹台滅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歲。


    他的相貌很醜陋,要侍奉孔子,孔子認為他資質淺薄。學業結束以後,他回去修養德行,從不走邪門歪道,如果不是因為公事,就不去見官員。


    他南下遊曆了長江,跟從他的學生有三百人。他確立取舍的原則,名聲在諸侯國中傳揚。孔子聽到這件事以後,說:“我憑言辭用人,錯在宰予身上;憑相貌用人,錯在子羽身上。”


    宓不齊,字子賤,比孔子小三十歲。


    孔子說:“子賤真是君子啊!如果魯國沒有君子,這個人從哪裏取得君子這種品德呢?”


    子賤做單父的縣官後,向孔子匯報,說:“這個國家有比我賢明的五個人,他們教導我治理的方法。”孔子說:“可惜啊!你治理的地方太小,如果治理的地方大些,那就差不多了。”


    原憲,字子思。


    子思詢問什麽叫恥辱,孔子說:“國家政治清明,當食祿;國家政治黑暗也食祿,這就是恥辱。”


    子思說:“好勝、矜誇、怨恨、貪欲都不存在,可以說是仁了嗎?”孔子說:“可以說是難得了,至於是不是仁,那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死後,原憲就在荒野中隱居。子貢作了衛國的相國,因此出門時車馬成群結隊。他曾經推開草門,來到陋室,探望原憲。原憲穿戴破舊的衣帽會見子貢。子貢替他感到羞恥,說:“您難道是病了嗎?”原憲說:“我聽說,沒有資財的叫做貧,學了道理卻不能實行的叫做病。像我原憲,是貧,不是病。”子貢感到慚愧,不高興地離開了,一生都為自己說錯了話而感到羞恥。


    公冶長,齊國人,字子長。


    孔子說:“公冶長是值得我把女兒嫁給他的。他雖然曾經身在監獄,但並不是他的罪過。”孔子終於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南宮括,字子容。


    南宮括問孔子說:“羿擅長射箭,奡很會行船,但好像都不得好死。但為什麽禹和稷親自耕種卻得到天下?”孔子不回答他。子容出去以後,孔子說:“這個人是位君子!這個人有高尚的德行啊!”孔子又說:“國家政治清明,他不會被廢棄而不用;國家政治黑暗,他可以不受刑罰、殺戮。”子容經常誦讀“白圭之玷”的詩句,於是孔子把他哥哥的女兒嫁給他。


    公皙哀,字季次。


    孔子說:“天下失道,一般讀書人成了大夫們的家臣,在都城裏做官;隻有季次不曾做官。”


    曾蒧,字皙。


    曾蒧侍奉孔子,孔子說:“談談你的誌向。”曾蒧說:“當能穿著春天時裝的時候,我和五六個青年人,六七個小孩,在沂水裏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風,然後唱著歌回家。”孔子長歎一聲說:“我讚成曾蒧的理想呀!”


    顏無繇,字路。顏路是顏回的父親,父子曾經各自在不同的時期裏師承孔子。


    顏回死的時候,顏路因為貧窮,請求孔子賣掉車子來安葬顏回。孔子說:“不管有無才能,但對我們來說,都是自己的孩子。鯉兒死的時候,隻有內棺而沒有外槨,我不能為了他買外槨而步行。因為我身為大夫,不可以步行。”


    商瞿,魯國人,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歲。


    孔子把《周易》傳授給商瞿,商瞿傳授給楚國人馯臂子弘,子弘傳授給江東人矯子庸疵,矯疵傳授給燕國人周子家豎,周豎傳授給淳於人光子乘羽,光羽傳授給齊國人田子莊何,田何傳授給東武人王子中同,王同傳授給菑川人楊何。楊何在元朔年間因為研究《周易》做了漢朝的中大夫。


    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歲。


    子羔身高不滿五尺,受業於孔子門下,孔子認為他愚笨。


    子路要子羔做費邑的縣官。孔子說:“這是個害人的人!”子路說:“那裏有人民,那裏有國家,為什麽一定要讀書然後才叫做學習?”孔子說:“因此我討厭那些花言巧語的人。”


    漆雕開,字子開。


    孔子叫子開做官,漆雕開回答說:“我對這樣的事不能勝任。”孔子聽後很高興。


    公伯繚,字子周。


    子周在季孫氏麵前訴說子路的壞話,子服景伯把這件事告訴孔子,說:“季孫氏他老人家對子路固然有了疑心,但對於公伯繚,我的力量還能夠使他陳屍街頭示眾。”孔子說:“我的主張將能實行,這是命運;我的主張將被廢棄,也是命運。公伯繚對命運有什麽辦法?”


    司馬耕,字子牛。


    子牛言語多而又急躁。他向孔子詢問什麽是仁德,孔子說:“有仁德的人,他的言論是謹慎的。”子牛說:“他的言論謹慎,這就可以稱為有仁德嗎?”孔子說:“做起來難,說起來能夠不謹慎嗎?”


    子牛詢問君子是怎麽樣的,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畏懼。”子牛說:“不憂愁,不畏懼,這就可以稱為君子嗎?”孔子說:“問心無愧,那有什麽憂愁,有什麽畏懼!”


    樊須,字子遲,比孔子小三十六歲。


    樊遲請求學種莊稼,孔子說:“我不如老農。”又請求學種菜,孔子說:“我不如菜農。”樊遲退出以後,孔子說:“樊須真是個小人啊!君上愛好禮儀,那麽人民沒有誰敢不尊敬他;君上愛好道義,那麽人民沒有誰敢不服從他;君上愛好誠信,那麽人民沒有誰敢不用真誠對待他。照這樣做,那麽四方的百姓就會用繈褓背著他們的小孩子來歸附了,哪裏用得著自己去種莊稼!”


    樊遲詢問什麽是仁德,孔子說:“愛護別人。”又問什麽是智慧,孔子說:“了解別人。”


    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歲。


    有若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可貴。已故君王治國的道理,這是最妙的一條。但大小事情都照這樣辦理,又有行不通的地方;隻知道和諧而和諧,不用禮去節製它,也是行不通的。”他又說:“誠信符合道義,說出的話才能經得起檢驗;恭敬符合禮儀,才能避免恥辱;親近值得親近的人,也就可以效法他們了。”


    孔子死後,學生們思念仰慕他。有若的相貌像孔子,學生們一致公認他作老師,就像孔子在世時一樣向他學習。有一天,學生們提出疑問說:“從前孔夫子出行時,叫學生們帶雨具,後來果然下雨。學生們問道:‘先生憑什麽知道會下雨?’先生說:‘《詩經》上不是說過嗎,月亮靠近畢宿,跟著就會下大雨了。昨天晚上月亮不是停留在畢宿區域嗎?’另一天,月亮停留在畢宿區域,卻不下雨。商瞿年紀大了沒有兒子,他的母親要替他另娶妻室。孔子叫他到齊國去,商瞿的母親向孔子說情。孔子說:‘不用憂慮,商瞿四十歲後會有五個男孩子。’後來果真是這樣。請問先生憑什麽知道是這樣?”有若沉默著,無話可答。學生們起立說:“有子躲開吧,這不是您的座位。”


    公西赤,字子華,比孔子小四十二歲。


    子華出使齊國,冉有替他的母親向孔子申請糧食。孔子說:“給她一釜(相當於六鬥四升)。”冉有請求增加,孔子說:“給她一庾(相當於十六鬥)。”冉子給她五秉(相當於八十斛)粟。孔子說:“公西赤到齊國去的時候,乘坐肥馬,穿著輕暖的皮衣。我聽說君子救濟有急難的人,而不增加人家的財富。”


    巫馬施,字子旗,比孔子小三十歲。


    陳司敗詢問孔子道:“魯昭公懂禮嗎?”孔子說:“懂禮。”孔子出去以後,陳司敗對巫馬旗作揖說:“我聽說君子不偏儻別人,君子也會偏儻別人嗎?魯國國君娶了吳國的女子做夫人,把她命名作孟子。孟子姓姬,避忌以同姓相稱,因此叫她作孟子。魯君如果懂禮,誰不懂禮!”巫馬施把陳司敗的話告訴孔子,孔子說:“我孔丘呀真幸運,如果有過錯,別人必定知道給指出來。臣下不能夠說君上和父親的過錯,替他們避忌,是禮的需要。”


    梁鱣,字叔魚,比孔子小二十九歲。


    顏幸,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冉孺,字子魯,比孔子小五十歲。


    曹癅,字子循,比孔子小五十歲。


    伯虔,字子析,比孔子小五十歲。


    公孫龍,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歲。


    從子石以上三十五人,顯然有年齡、姓名以及受業情況流傳在文獻上。其餘四十二人,沒有年齡以及不見於文獻的,記載在下麵:


    冉季,字子產。公祖句茲,字子之。秦祖,字子南。


    漆雕哆,字子斂。顏高,字子驕。漆雕徒父。壤駟赤,字子徒。商澤。石作蜀,字子明。任不齊,字選。公良孺,字子正。後處,字子裏。秦冉,字開。公夏首,字乘。奚容箴,字子皙。公肩定,字子中。顏祖,字襄。鄡單,字子家。句井疆。罕父黑,字子索。秦商,字子丕。申黨,字周。顏之仆,字叔。榮旂,字子祈。縣成,字子祺。左人郢,字行。燕伋,字思。鄭國,字子徒。秦非,字子之。施之常,字子恒。顏噲,字子聲。步叔乘,字子車。原亢籍。樂咳,字子聲。廉薭,字庸。叔仲會,字子期。顏何,字冉。狄黑,字皙。邦巽,字子斂。孔忠。公西輿如,字子上。公西裫,字子上。


    太史公說:學者們常常說到孔子的七十個門徒,稱譽的人也許超過了他們的實際,毀謗的人也許損害了他們的真相,兩種情況都不能讓人見到他們的真實麵貌。那麽議論和說明孔子門徒事跡的材料,來自孔氏古文中的才比較接近實際情況。我把《論語》中門徒問答時有關門徒的姓名等文字資料全部摘取出來,把它們編排成一篇,有疑問的就缺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話史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燕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燕起並收藏白話史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