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他的祖先是齊國人。蒙恬的祖父蒙驁,從齊國來到秦國事奉秦昭王,官做到上卿。秦莊襄王元年,蒙驁擔任秦國的將領,率兵攻打韓國,奪取了成皋、滎陽等地,設置了三川郡。莊襄王二年,蒙驁率兵進攻趙國,奪取了三十七個城邑。秦始皇三年,蒙驁率軍攻打韓國,奪取了十三個城邑。秦始皇五年,蒙驁率軍攻打魏國,奪取了二十個城邑,設置了東郡。秦始皇七年,蒙驁去世。蒙驁的兒子名叫蒙武,蒙武的兒子名叫蒙恬。蒙恬曾經學習過刑法,擔任獄官,掌管獄訟的文書工作。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擔任秦國的副將,跟王翦一同去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殺死了楚將項燕。秦始皇二十四年,蒙武又率軍攻打楚國,俘虜了楚王。蒙恬的弟弟名叫蒙毅。


    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由於出身將門的關係,得以擔任秦軍的將領,率兵攻打齊國,大敗齊軍,被任命為內史。當時秦已經兼並天下,便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上驅逐戎族和狄族,收複黃河以南的土地。修築長城,利用地勢,用來控製險要的關塞,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長達一萬多裏。此後渡過黃河,占據陽山,逶迤向北延伸。領兵宿營在野外十多年,駐守上郡。這時蒙恬的聲威震懾匈奴。秦始皇非常尊重寵信蒙氏兄弟,信任他們,賞識他們。因而親近蒙毅,使他官位達到上卿,外出時陪著皇帝同乘一輛車,在朝時侍奉在皇帝麵前。蒙恬外任軍職,蒙毅常在朝為謀臣,稱為忠信大臣。因此,就是其他將相,也沒有誰敢和他們抗爭。


    趙高是趙國王族中疏遠的親屬。趙高兄弟幾個人,都是生長在宦官家庭,他的母親受過刑罰,世世代代地位卑賤。秦始皇聽說趙高有能力,精通刑獄法律,便選拔他擔任中車府令。趙高就私下侍奉公子胡亥,教他學習審判案件。趙高曾犯大罪,秦始皇命令蒙毅依法懲處他。蒙毅不敢違背法律,依法判處趙高死刑,開除他的宦官籍。秦始皇認為趙高平時辦事認真,就赦免了他,恢複了他的官職、爵位。


    秦始皇想遊曆天下,取道九原郡,直達甘泉宮,便派遣蒙恬開路,從九原郡到甘泉宮,辟山填穀,長達一千八百裏。道路未能完成。


    秦始皇三十七年冬天,啟程遊會稽,沿海而上,北向琅邪。途中始皇生病了,便派蒙毅回頭向山川神靈祈禱。蒙毅還沒有回返。秦始皇到達沙丘就病死了,但不公開消息,大臣們都不知道。這時,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經常陪侍在始皇身邊。趙高一向很得胡亥的寵信,想要擁立胡亥繼承皇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懲辦他而沒有救助他,因而有壞心眼,就跟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擁立胡亥作太子。太子確立以後,就派遣使者用罪名讓公子扶蘇和蒙恬自殺。扶蘇死後,蒙恬有所懷疑,就請求申訴。使者把蒙恬交給獄吏,派人接替了蒙恬的職務。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擔任護軍。使者回來匯報,胡亥已經聽說扶蘇死了,就想要釋放蒙恬。趙高唯恐蒙氏兄弟再次顯貴而掌權,仍然怨恨他們。


    蒙毅回來了,趙高利用替胡亥竭忠的計劃,想趁機消滅蒙氏兄弟,就對胡亥說:“我聽說先帝想選用賢能確立太子很久了,蒙毅卻諫阻說‘不可以’。明知道您賢明而拖延不讓立為太子,就是對您不忠而且欺騙先帝。按照我愚昧的想法,不如殺死他。”胡亥聽了趙高的話,就把蒙毅囚禁在代地。以前已經把蒙恬囚禁在陽周。秦始皇的靈柩運到鹹陽,安葬完畢,太子胡亥登位為二世皇帝,趙高最得親信,日夜中傷毀謗蒙氏兄弟,搜羅他們的罪過,檢舉彈劾他們。


    子嬰進言規勸說:“我聽說以前趙王遷殺死他的賢臣李牧以後,任用顏聚;燕王喜暗中用荊軻的計謀,而違背燕、秦盟約;齊王建殺死他前代的忠臣,而用後勝的建議:這三位君主,都是因為各自改變本國的舊規,導致國家滅亡,而且禍殃連及自身。如今蒙氏兄弟,是秦朝的大臣、謀士,而君王想一朝拋棄他們,我私下認為不行。我聽說忽視思考的人不能治理國家,不集思廣益的人不能保全君位。誅殺忠臣而任用沒有德行節操的人,這樣對內使群臣互不信任,對外使戰士的鬥誌渙散。我私下以為不行。”


    胡亥不聽從進諫,卻派遣禦史曲宮乘坐驛車前往代地,命令蒙毅說:“先主想要立太子,而您卻非難他。如今丞相認為您不忠誠,罪過牽連到您的家族。我不忍心,隻賜您一死,也算是很幸運了。您自己考慮這件事吧!”蒙毅回答說:“如果說我不能得到先帝的歡心,那麽我從年輕時開始做官,順從先帝的意旨而得到寵幸,直到先帝去世,可稱得上能了解先帝的心意吧!如果說我不知道太子的才能,那麽太子獨自跟從先帝,周遊天下,寵幸遠遠超過各位公子,我沒有什麽懷疑的地方啊!先帝選立太子,是考慮多年的結果,我還有什麽話敢勸諫,還有什麽計策敢謀劃!我不敢用粉飾言辭來逃避死罪,隻是因為牽累到先帝的名譽感到羞恥,希望大夫加以考慮,使我能死於罪有應得。況且順理成全,是道義所推重的;嚴刑誅殺,是道義所唾棄的。從前秦穆公用三位賢臣殉葬,判處百裏奚以不恰當的罪名,所以諡號命為繆。秦昭襄王殺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死伍奢,吳王夫差殺死伍子胥:這四位君王,都是大錯特錯,所以天下人都非議他們,認為這幾位君王是不賢明的,因此他們在諸侯國中聲名狼藉。所以說,用道義治國的人不殺害無罪的臣民,而刑罰也不加在無罪者的身上。希望大夫留意!”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圖,不聽蒙毅的話,就殺死了他。


    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到陽周,命令蒙恬說:“您的過錯夠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有大罪,依法牽連到內史。”蒙恬說:“從我的祖先,直到子孫,在秦國建立功業和信譽已經三代了。如今我統領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但我的勢力足夠背叛。然而我之所以自知死定了還遵守節義,是因為不敢玷辱祖先的教誨,而且不忘懷先帝。從前周成王剛登位的時候,還是繈褓中的一個幼兒,周公姬旦身背著他朝見,終於平定了天下。等到成王有病很危險的時候,周公姬旦自己剪下指甲來投入黃河,說:‘君王年幼無知,是我姬旦管事。如果有罪過,由我姬旦承受那禍殃。’於是把話記錄下來,收藏在檔案館裏。這可說是竭盡忠信了。到了周成王能夠治理國家時,有奸臣說:‘周公旦想要作亂已經很久了。君王如果不加防備,必定會有大變故。’成王就非常惱怒,周公姬旦逃奔到楚國。成王到檔案館察看,得到了周公姬旦投指甲入黃河時的禱辭記錄,就流著眼淚說:‘誰說周公旦想要作亂呢?’他殺掉了進讒言的人,而讓周公姬旦回來。所以《周書》上說:‘一定要三番五次地複議。’如今我蒙氏家族,世代盡忠朝廷,沒有二心,而事情結果竟然這樣,這一定是因為亂臣倒行逆施,淩駕王室之上的結果。周成王雖然有過失但能補救,終於使周朝昌盛;夏桀殺死關龍逢,商紂殺死王子比幹而不後悔,終於身死國亡。所以我認為犯了過失可以補救,聽從勸諫可以覺醒。三番五次地審察,是先賢的方法。我所說的話,並不是用來求得免於追究罪責,而是將要為忠言直諫而死。希望陛下能為千萬百姓考慮遵從的道路。”使者說:“我受命來對將軍執行刑法,不敢把將軍的話轉達給皇上。”蒙恬深深地歎息說:“我對上天有什麽罪,無罪卻得死嗎?”很久,他又慢慢地說:“我蒙恬的罪過,本來就該死了!從臨洮連接到遼東,築城牆,挖壕溝,長達一萬多裏,這中間不能沒有切斷地脈啊!這就是我的罪過。”於是吞毒藥自殺了。


    太史公說:我到北部邊境,從開辟的直道回來,沿途看到蒙恬為秦朝構築的長城、堡壘,劈山填穀,連通直道,這本來就太輕視百姓的財力了。當秦國剛剛吞並諸侯的時候,天下人心還沒有安定,戰爭的創傷還沒有痊愈,而蒙恬身為名將,不在這時候極力進諫,拯救百姓的急難,奉養老人,撫育孤兒,致力維護百姓的安定,反而曲意逢迎,大興土木。這樣,他們兄弟被殺,不也應該嗎?怎麽竟歸罪於地脈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話史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燕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燕起並收藏白話史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