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年8~12月


    在安賈迪普島,阿爾布開克意外地遇見了一支擁有四艘船的小艦隊,正要開往遙遠的馬來半島的馬六甲,指揮官是迪奧戈·門德斯·德·瓦斯康塞洛斯。曼努埃爾一世漫不經心地命令這支微薄的力量去征服馬六甲。這支艦隊的部分資金是佛羅倫薩投資者提供的,他們的代表包括喬萬尼·達·恩波利,此人曾與阿爾布開克一同參加之前的一次遠航。恩波利發現總督“因為在果阿遭受的失敗而非常不悅,對其他許多事情也很惱火”。[1]


    恩波利那保存至今的記述,可能是兩年後他在巴西海岸因無風受困且身患壞血病期間寫下的,語調非常尖酸和暴躁。恩波利寫道,阿爾布開克對果阿十分癡迷,一心要東山再起,盡快將其收複。他需要盡其所能地搜羅兵力,包括預定前往馬六甲的船隻。而且有鑒於在曼杜比河上受的災禍,他需要用狡黠的策略來贏得指揮官們的同意。他認識到果阿島的潛力,也擔心魯姆艦隊會卷土重來,將其變成一座堅不可摧的基地進而損害葡萄牙的利益。他強調,即將有一支魯姆艦隊殺來。在恩波利看來,埃及人的威脅已經變成了一場虛假戰爭[2]:“關於魯姆人的消息和之前許多年傳播的一樣,但我們始終無法知道真相……目前對這種消息不能當真,因為穆斯林人說的話不能信。”[3]私下裏,他指控阿爾布開克在第烏的馬利克·阿亞茲幫助下偽造信件,作為埃及艦隊即將到來的證據。


    不管真相如何,阿爾布開克很快就勸誘、威逼和哄騙他的艦隊,以及要預定前往馬六甲的船隻,發動了一場新的戰役。考慮到科欽和坎納諾爾的葡萄牙人都不太願意再去攻打果阿,他能辦成這事,也算很厲害了。始終保持高度警覺的狄摩吉傳來消息,阿迪爾沙阿已經離開了果阿,與毗奢耶那伽羅打一場新的戰爭。這真是天賜良機。阿爾布開克花了兩個月時間整修艦隊,並為其囤積給養。10月10日,在科欽的一次會議上,他將自己的意誌強加於船長們:誰願意跟隨他,就一起走;不願意去的人,就向國王解釋好了。他擺平果阿的事情之後,會迅速處置馬六甲和紅海的問題。他又一次憑借自己的個人威勢和恫嚇,稱心遂願了。迪奧戈·門德斯·德·瓦斯康塞洛斯和滿心不情願的佛羅倫薩人不得不同意暫緩開往馬六甲。就連魯伊·迪亞士事件中的嘩變者,雖然更願意留在監獄裏,但也被釋放,加入了艦隊。16日,阿爾布開克給國王寫了一封信,為自己的舉措辯護,並又一次解釋了他為什麽堅持要拿下果阿:“陛下會看到,假如陛下擁有了果阿,會把整個印度擾亂……沿海沒有比果阿更好、更安全的地點了,因為它是一個島嶼。假如丟掉了整個印度,還能以果阿為基地,將其收複。”[4]這一次不僅僅是征服果阿就算完了,他還打算徹底消滅果阿的穆斯林。


    次日,他率領十九艘船和一千六百人揚帆起航。到11月24日時,艦隊已經返回了曼杜比河口。葡萄牙人漸漸獲得了許多盟友。因為印度沿海地區四分五裂,各小國之間有著錯綜複雜的權力鬥爭,所以他們成功把一些小國拉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據說霍納瓦爾的蘇丹派來了一萬五千名陸軍士兵。狄摩吉征集了四千人,並提供六十艘小船。但阿迪爾沙阿在果阿也留下了防禦力量。他部署了八千人的駐軍,主要是來自奧斯曼帝國和伊朗的經驗豐富的雇傭兵,葡萄牙人稱之為白土耳其人,還有一些懂得鑄炮技術的威尼斯和熱那亞叛教者。


    阿爾布開克決定不再等待,於是在11月25日,即聖凱瑟琳瞻禮日,兵分三路,從兩個方向攻打果阿城。隨後發生的,不是他一直努力灌輸的紀律嚴明、井然有序的軍事戰術的勝利,而是葡萄牙人傳統的狂暴魯莽的戰法的勝利。士兵們高呼“聖凱瑟琳!聖地亞哥!”衝過城下的壁壘。一名士兵將自己的兵器插入正在被守軍關閉的城門的門縫裏麵,阻止城門關閉。在另外一個地段,一名叫弗拉迪克·費爾南德斯的身手敏捷的小個子將長矛插入牆縫,借力跳上胸牆,站在那裏揮舞一麵旗幟,呐喊道:“葡萄牙!葡萄牙!勝利!”


    守軍聞風喪膽,未能關閉城門。葡萄牙人將門推開,潮水般一擁而入。守軍後撤時,遭到從另一扇門衝進來的其他葡萄牙士兵的衝殺。戰鬥非常血腥。葡萄牙編年史家記載了一些瘋狂的蠻勇行為。最早殺入城的人之一,曼努埃爾·德·拉塞爾達,眼睛下方被一支帶倒刺的箭射中,插得極深,拔不出來。他折斷了箭杆,血淋淋的臉上還插著半截箭,繼續廝殺。另外一個人,熱羅尼莫·德·利馬一直奮戰到傷重而癱倒在地。他的兄弟若昂發現了他,想陪在奄奄一息的熱羅尼莫身旁,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撫慰他。垂死的人抬眼看著兄弟,指責他在戰鬥中停頓。據某一種版本的記載,他說道:“兄弟,繼續殺去吧!我要走自己的路了。”[5]若昂回來的時候,發現他已經死了。


    穆斯林的抵抗土崩瓦解。他們企圖通過淺灘逃離城市,很多人因此溺亡。成功通過淺灘的人則遇上了葡萄牙的印度教徒盟軍。“他們從渡口和山上過來支援我,”阿爾布開克後來寫道,“他們斬殺了所有從果阿逃走的穆斯林,不留一個活口。”[6]僅僅花了四個小時,戰鬥就結束了。


    阿爾布開克關閉了城門,以阻止自己的士兵不知節製地猛追敵人。然後,他準許士兵洗劫和屠戮全城。這是一場血腥的慘劇。他要清剿城內的所有穆斯林。阿爾布開克後來向國王描述了自己的行動,絲毫沒有悔意。


    天主幫助我們成就了偉大的事業,因為他希望我們成就一樁豐功偉績,甚至超過我們所祈禱和希冀的……我燒毀了這座城市,將其居民盡數屠戮。我們的人一連屠殺了四天,一刻不曾停歇……隻要我們能去的地方,沒有饒恕一個穆斯林的性命。我們把他們驅趕進清真寺,把清真寺點燃。我命令不準殺害任何印度教徒農民或婆羅門。我們估計,穆斯林男女死者的人數為六千。陛下,這是一項了不起的事業。[7]


    被活埋的人當中有一個葡萄牙叛徒,他曾在曼杜比河的戰鬥期間遊到岸邊投敵。佛羅倫薩商人皮耶羅·斯特羅齊寫道:“沒人能逃得性命。不分男女,甚至孕婦和嬰兒,都被趕盡殺絕。”[8]死屍被喂給鱷魚。恩波利回憶道:“屠殺的規模極大,以至於河裏滿是汙血和死人,一周之後,潮水把死屍衝刷到岸邊。”[9]顯然鱷魚也沒能吃光所有的屍體。


    阿爾布開克向曼努埃爾一世描述此事時用的詞是“清洗”。他這是要殺一儆百。“這種恐怖的手段,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他寫道,“我沒有留下一座墓碑或伊斯蘭建築。”[10]事實上,他不可能把城內所有人都殺光的。一些“皮膚白皙、容貌姣好的”[11]穆斯林婦女被留下,後來被嫁出去。根據各方麵的記載,葡萄牙人對果阿的洗劫都是聲勢浩大的。斯特羅齊目睹葡萄牙人擄走的東方財富,簡直眼花繚亂。他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那裏能找得到世界上所有的財富,既有黃金,也有珠寶……我覺得東方人除了打仗之外,在不計其數的方麵都比我們優越。”他最後表達了懊惱,不過還是覺得自己運氣不錯:“我沒能參加搶劫,因為我負傷了。不過我還是幸運的,因為我中的不是毒箭。”[12]


    聖凱瑟琳瞻禮日快結束的時候,阿爾布開克親自問候得勝的指揮官們,並感謝他們的辛勞。“很多人受封為騎士,”恩波利記載道,“包括我自己。”但這並沒有軟化他對總督的敵視態度。“當騎士比當商人好”,[13]他補充道,想起了葡萄牙貴族對商業活動的相對輕視。第一批歡迎阿爾布開克入城的人當中包括曼努埃爾·德·拉塞爾達。他騎著一匹裝飾華美的駿馬,那是他從自己殺死的一名穆斯林手中奪來的。他麵頰上仍然插著斷箭,渾身是血,“阿爾布開克看到他麵部帶箭,鎧甲上盡是血,於是上前擁抱他,吻了他的麵頰,說道:‘你就像受難的聖塞巴斯蒂安[14]一樣光榮。’”[15]德·拉塞爾達的形象成了葡萄牙傳奇的一部分。


    果阿失陷於一小群葡萄牙人之手,令印度各大帝國瞠目結舌。阿爾布開克的驚人之舉迫使印度人重新考量戰略。遙遠的國度派來使者,向阿爾布開克獻禮致敬,並評估和思考葡萄牙人的征服意味著什麽。


    關於如何維持和保障這個新的帝國,阿爾布開克有一些新穎的想法。他知道葡萄牙人的人數是多麽少,他們的死亡率是多麽高,而且缺少婦女。他立刻開始推行異族通婚的政策,鼓勵葡萄牙平民(士兵、石匠、木匠)與當地女人結婚。與葡萄牙人通婚的當地女性一般是低種姓的印度教徒,她們接受了洗禮,得到饋贈作為嫁妝。與印度人通婚的葡萄牙男人被稱為“卡薩多”[16],也會得到經濟補助,以獎勵他們迎娶當地女人。收複果阿的兩個月之內,他就安排了兩百門這樣的婚事。他努力建立一個忠於葡萄牙的當地的基督教化群體,這種政策很務實。但阿爾布開克在另一方麵也很開明,他對果阿女性的福祉表達了關切。他努力禁止寡婦殉夫,並授予女性財產權。他的婚姻政策遭到了憤慨的基督教士和政府官員的大力反對,但啟動了創建一個持久的印度-葡萄牙社會的過程。


    與此同時,被意外改變行程的迪奧戈·門德斯·德·瓦斯康塞洛斯,畢竟肩負著占領馬六甲的禦旨,已經在焦躁地渴望起航了。很顯然,他的四艘船若是沒有援助,不大可能取得什麽成績。阿爾布開克在8月時收到了魯伊·德·阿勞若的一封信。阿勞若是在前一次去往馬六甲的遠航中被當地人扣押的六十名葡萄牙人質之一。阿勞若的信語調絕望:“我們等候您的駕臨……願上帝保佑,讓您能在五個月內抵達,否則我們就全都活不了。”他在信中提供了大量關於馬六甲政治和軍力的信息。馬六甲城很大,不過防禦並不穩固,但“即便未必真的需要這麽多兵力,閣下也必須率領全部力量到此,以期在陸地與海洋震懾敵人”。[17]1511年4月,阿爾布開克起航,開始了一次新的征服。他在果阿隻停留了四個月。


    阿爾布開克不知道的是,就在這一年,葡萄牙人對馬穆魯克王朝還施加了另一次沉重打擊,地點是地中海。8月,一隊軍用槳帆船在安德烈·多·阿馬拉爾(羅德島上聖約翰騎士團的一名葡萄牙騎士)的率領下,攔截並消滅了一隊從黎巴嫩向埃及運送木材的船隻。這些木材是用來建造一支新艦隊以為第烏的失敗報仇雪恨的。馬穆魯克王朝完全依賴於從地中海東部進口木材。沒了木材,他們就束手無策了。這次災難讓他們的海軍實力倒退了許多年。  <hr/>


    [1] noonanurence a. <i>john of empoli and his rtions with afonso de albuquerque</i>. lisbon,1989,p.183.


    [2] “虛假戰爭”的典故: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從1939年9月德國入侵波蘭到次年5月德國入侵西歐之間,在法德邊境上,雙方雖然已經互相宣戰,但都按兵不動。又稱“靜坐戰”。


    [3] noonanurence a. <i>john of empoli and his rtions with afonso de albuquerque</i>. lisbon,1989,p.185.


    [4]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2.


    [5]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150.


    [6]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7.


    [7]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p.7-8.


    [8] bouchon,geneviève. <i>albuquerque:le lion des mers d\''asie</i>. paris,1992,p.189.


    [9] noonanurence a. <i>john of empoli and his rtions with afonso de albuquerque</i>. lisbon,1989,p.189.


    [10] bouchon,geneviève. <i>albuquerque:le lion des mers d\''asie</i>. paris,1992,p.188.


    [11] bouchon,geneviève. <i>albuquerque:le lion des mers d\''asie</i>. paris,1992,p.190.


    [12] bouchon,geneviève. <i>albuquerque:le lion des mers d\''asie</i>. paris,1992,p.189.


    [13] noonanurence a. <i>john of empoli and his rtions with afonso de albuquerque</i>. lisbon,1989,p.189.


    [14] 聖塞巴斯蒂安為基督教的殉道烈士,卒於約288年,據說死於羅馬皇帝戴克裏先迫害基督教期間。他一般被描繪為被捆在樹上,身上中箭。


    [15]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p.153-154.


    [16] 意思是“已婚男人”。


    [17] bouchon,geneviève. <i>albuquerque:le lion des mers d\''asie</i>. paris,1992,p.193.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傑·克勞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傑·克勞利並收藏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