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全世界的財富,盡在您的掌握
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 作者:羅傑·克勞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513年2~7月
為了征服紅海,葡萄牙人已經等待多年。早在1505年,阿爾梅達統治時就強調了紅海的重要性。再過八年,葡萄牙人才做好遠征紅海的準備。到1513年年初,果阿要塞已經固若金湯;紮莫林被毒死了;阿爾布開克已經保障了印度沿海地區的和平安定,心滿意足;最關鍵一擊的時刻到了。
此舉表麵上的目標是最終切斷馬穆魯克王朝伸向東方的補給線,扼殺其香料貿易,同時消滅威尼斯的香料貿易。而在這個目標背後,隱藏著彌賽亞的幻夢:戰勝伊斯蘭世界,收複耶路撒冷,讓曼努埃爾一世成為王中之王。阿比西尼亞使者前不久的抵達讓葡萄牙人更加期望與祭司王約翰的軍隊聯手,消滅“巴比倫大淫婦”。這些深層次的目標,即便在葡萄牙朝廷也是很有爭議的話題。總督於1513年2月從果阿起航時,對這些深層次目標秘而不宣。普通士兵與水手盡管篤信宗教,但更感興趣的是擄掠戰利品的物質機遇,而不是人間的基督教天國王朝的勝利。
紅海是一道1400英裏長的深深的口子,將阿拉伯半島與非洲大陸分隔,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它水很淺,缺少淡水資源,有眾多低矮小島和隱蔽的淺灘,因此航行頗為危險。沙漠的熱風捶打著它,而且它受到印度洋氣象節律的影響,不過印度洋的雨水不會降落到它這裏。隻有在特定的季節,人們才能進入紅海。沒有當地領航員的幫助,外來船隻無法在紅海航行。所以,必須俘虜或強迫一些當地領航員。曼德海峽,即“淚之門”,是一個潛在陷阱的半張開的上下頜。那是一個令人窒息的熱氣騰騰的熔爐,幾乎沒有一滴水。進入紅海之後,葡萄牙人就可以進入伊斯蘭世界的古老腹地。從那裏到吉達隻有650海裏,到蘇伊士是1350海裏。從蘇伊士穿越沙漠到開羅隻需三天,從吉達到麥地那(先知的遺體就長眠在那裏)則需要九天。伊比利亞半島的人們感到自己正在駛向敵基督的神廟。數個世紀的聖戰熱情正鞭策著他們。
阿爾布開克的第一個目標是設防港口亞丁,在“淚之門”之外110英裏處。攻占亞丁之後,它可以為葡萄牙人提供一個安全的基地,以便做最後的推進。亞丁的謝赫和開羅的蘇丹關係並不融洽,但由於葡萄牙人擾亂了原先的香料貿易,亞丁已經成為紅海的阿拉伯三角帆船的一個重要中轉站。
1513年4月22日,總督的艦隊已經在亞丁港外隨波搖曳。亞丁就在他們麵前,位於一座已經熄滅的火山口之內,周圍環繞著九座令人生畏、寸草不生的紫紅色岩石山峰,每座山峰頂端都有一座要塞。亞丁實際上坐落於沙漠之中,阿爾布開克後來描述它道:“周圍盡是赤裸裸的岩石,不生樹木和草,兩三年也沒有一滴雨。”[1]城鎮麵向大海的一麵建有一線長長的高牆,上麵隻有一扇門,但有許多塔樓。他們能看得見,在這城牆之內有清真寺尖塔,高聳的灰白色房屋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還有謝赫宮殿那雄壯的立方體結構。而城鎮的另一麵也有一線防禦工事。當時的歐洲人不確定亞丁是不是坐落在一個島上,後來的探索才確定它與大陸之間有一條堤道相連。在他們左側,一個往外伸出的海岬之上建有要塞,部署著不少大炮。港口是一個新月形的海灣,裏麵停滿了船隻。“我們的克拉克帆船很大……所以隻能停在港口之外。”阿爾布開克如此寫道。
這一天是耶穌受難節。天氣已經酷熱難當。在耶穌受難這一天抵達,對葡萄牙人來說既是鼓舞也是刺激。他們發動聖戰的熱情高漲。“士兵們已經摩拳擦掌,全副武裝,熱切渴望戰鬥。”[2]阿爾布開克在後來給曼努埃爾一世的一封解釋性長信中如此寫道。謝赫不在城裏,但城市總督阿米爾·米爾讚禮貌地派遣了一名信使去詢問訪客有何貴幹。阿爾布開克開門見山,他說自己要去吉達和蘇伊士消滅馬穆魯克艦隊。他拒絕接受當地總督送來的食品,“因為我的習慣是,不接受尚未與我們締結和約的國家和君主的禮物”。[3]他要求阿米爾“打開城門,允許我們的旗幟和士兵進入”。阿米爾提議親自前來談判。阿爾布開克說,那沒有意義。於是,士兵們開始磨刀霍霍。
阿爾布開克知道兵貴神速,必須在周邊沙漠的援兵抵達亞丁之前將其攻下。更重要的是,由於亞丁氣候嚴酷,他的機遇窗口期很短。他們已經遇到了紅海最關鍵的戰略問題:“在我看來,由於缺水,如果我們占領了城市卻沒有控製通往城後山區的大門,我們的全部努力就白費了,因為到時我們將不得不從船上獲得給養。”沒有辯論,沒有猶豫,有的隻是一個簡單的計劃,從事後來看,他承認這個計劃差不多等於是沒有計劃。“我們唯一的計劃就是枕戈達旦,以精神和行動為陛下效勞。我們達成一致,從兩個地方發動進攻,並將部隊分為三路。”除此之外,由於複活節的吉利時節,他們堅信“天主一定會為我們提供一切”。葡萄牙貴族及其武士和訓練有素的民兵之間存在競爭,所以必須把這兩撥人分開。兩個群體都領到了梯子。“我們帶來了撞城槌、撬棍、鐵鏟和鍬,並用火藥炸毀了一段城牆。”黎明前兩個小時,軍號響起。士兵們登上小船,劃到岸邊。“黎明時分的城市,以及旭日東升的景象,真是令人心中油然而生敬畏。”總督的秘書之一科雷亞如此記載道。他不僅留下了對此役的記載,還繪製了亞丁地圖,“它沿著海岸延伸,形似一個彎曲的海灣,小船隻有在漲潮時才能接近,城牆高聳,令人生畏,有許多圓形塔樓”。[4]
加斯帕爾·科雷亞繪,葡萄牙人進攻亞丁
葡萄牙人的進攻出師不利。小船停泊在淺灘上,距離海灘有弩弓射程那麽遠。士兵們不得不在相當遠的距離涉水上岸;指揮官們渾身濕透;火槍手的火藥被浪潮弄濕。葡萄牙貴族們沒有把他們的部下整好隊列。他們渴望個人的榮耀,為了爭奪第一個登上敵城的榮譽,爭先恐後地攀爬梯子。“這讓我非常傷心,”阿爾布開克後來寫道,“因為他們盡到了作為騎士的義務,卻忽視了留在城牆腳下的隊形混亂的士兵。”城牆很高,梯子的長度不夠,所以爬到梯子頂端的人不得不艱難地爬上胸牆。第一批登上城頭的是兩個葡萄牙貴族,名叫加西亞·德·索薩和若熱·達·西爾韋拉,還有一個抗旗子的侍從。在他們下方,一大群人鬧哄哄地企圖跟上去,但梯子頂端的耽擱使得梯子上出現了堵塞;進攻很快陷入混亂。阿爾布開克描述了“訓練有素部隊的梯子,一次可以將一百人送到城牆頂端”,現在開始晃動。“我看到梯子上的人重量極大,於是命令戟兵去支撐梯子……他們用自己的戟在梯子兩側支撐它,但梯子還是倒了下來,把戟壓斷,將戟兵砸成重傷。”[5]
此時穆斯林守軍察覺到了敵人的淩亂,隧重整旗鼓,頑強抵抗,向城牆下的人投擲石塊和射箭。葡萄牙人嚐試撞開主城門,但失敗了。城門被封堵得嚴嚴實實的。最後,葡萄牙人用火藥在城牆上炸出一個洞。現在需要一個人身先士卒。現場的指揮官堂加西亞·德·諾羅尼亞是阿爾布開克的外甥,但他未能起到表率作用。後來的審判表明,他之所以沒有帶頭衝鋒陷陣,若不是因為怯懦,就是由於嫉妒:“他拒絕衝進去,是因為嫉妒第一個登城的加西亞·德·索薩,所以如果占領了城市,索薩會得到全部榮耀……諾羅尼亞不肯進去,其他人也不肯。如果他們勇敢地衝進去,就能一口氣占領城市。”[6]這一天將會出現一係列“如果”。
城牆下雞飛狗跳,領導乏力。總督和堂加西亞·德·諾羅尼亞正忙於指揮士兵修複梯子。這工作非常關鍵,卻是低微的體力勞動。已經登上城牆的一些人感到沒有後續支援,決定撤退。他們沒有梯子可以爬下來,於是城下的葡萄牙士兵向上方投擲繩子,幫助他們逃跑。與此同時,一小群葡萄牙士兵,包括加西亞·德·索薩和若熱·達·西爾韋拉,躲在一座塔樓內,拚命戰鬥。一貫無比自信的阿爾布開克這一次承認自己猶豫不決了:“我不知道應當鼓舞軍官、騎士和貴族們(他們爬回了地麵)和正在城牆腳下督戰的堂加西亞,還是去援助城牆頂上的人。由於這番躊躇,我們損失了一些人。”[7]
在遭到敵人圍攻的塔樓內,葡萄牙士兵遭到越來越猛烈的箭矢和長槍的襲擊。若熱·達·西爾韋拉瞥見總督的身形,向下喊道:“大人,幫助我們,否則我們就全都死了!”[8]阿爾布開克在嘈雜中回答道:“我幫不了你們。用繩子爬下來吧!”有些人成功地沿繩索爬下來,其他人冒險跳牆,還有人則拒絕逃跑。有一個葡萄牙人坐到胸牆上,俯視城下,畫了個十字,然後跳下來。結果他跌斷了一條腿,幾天之後傷重而亡。一名來自某艘船上的炮手比較幸運,他一手握著弩弓,跳下城來,大難不死。加西亞·德·索薩拒絕逃跑。“我可不是用繩子逃命的人!”[9]他喊道。這是毫無意義的勇敢。沒過多久,一支箭射穿了他的腦袋,他死了。很快,穆斯林士兵就占領了塔樓,將葡萄牙人的首級插在長槍上,向下揮舞。葡萄牙人隻得撤退。
阿爾布開克隻得盡力收拾殘局。他們撤退時,收走了倒塌的梯子的碎片,“免得它們被當作我軍潰敗的證據”。[10]據編年史家記載,總督“看到失敗得如此淩亂而淒慘,大感震驚,啞口無言”。[11]
軍中的氣氛十分壓抑。在複活節前的星期六,他們寄希望於上帝的佑助,卻一敗塗地。士兵們渴望再試一次,打算把他們的重炮送上岸,把城牆轟出一個窟窿,但阿爾布開克知道有利的時機已經過去了。缺水的問題非常急迫,東風快要結束了。如果他們現在不撤退,就會身陷絕境,既不能攻入紅海,也不能跨越印度洋返回。
攻打亞丁的失敗是一個挫折,但在當時他還不知道這是多麽嚴重的一個挫折。阿爾布開克在給國王的信中盡力粉飾這次失敗:
關於亞丁的行動,我可以向陛下報告,這是陛下能夠想象的最激烈、最快速的戰鬥……為陛下效力的願望讓士兵們加倍努力,由於在那一天希望為陛下建功立業的人太多,壓垮了梯子。[12]
他責怪梯子,並又一次怪罪騎士們缺乏紀律性。他很有策略地批評了堂加西亞,“關於他那天的行為,我不敢多說我個人的意見,因為他是我的外甥”。[13]阿爾布開克是個誠實的人,所以他也怪罪自己:“我相信,如果我事先對亞丁進行偵察,就不會在那個地點發動進攻。”[14]說到底,他沒有隱瞞事實:此次進攻的籌劃很不穩妥,執行也很糟糕。
即便如此,艦隊繼續航向曼德海峽和紅海。這個決策並不受人歡迎。領航員和船長們希望在雨季開始之前返回印度。他們可不想困在紅海,因為紅海的條件惡劣是臭名遠揚的。就像當年在霍爾木茲一樣,一些人竊竊私語,說領導他們的是個瘋子,要把他們帶到沒吃沒喝的地方去;“他們相信自己必死無疑。”[15]阿爾布開克對所有這些反對意見置若罔聞:他隻不過是在服從國王的命令而已。他沒有透露更深層次的計劃:如果天氣允許,就駛過整個紅海,到蘇伊士去殲滅馬穆魯克蘇丹的艦隊。
到4月底時,他們進入了狹窄的紅海,據總督的秘書科雷亞說:“水道隻有火炮射程那麽寬。”[16]這是一個曆史性的時刻,是基督徒第一次深入伊斯蘭世界心髒的海洋,而且也接近了紅海西岸的埃塞俄比亞高原,他們相信那就是祭司王約翰的王國。“我們航行到水道入口處,”阿爾布開克記載道,“盡我們所能地大擺排場,禮炮齊鳴,奏響軍號,旌旗招展。”[17]對總督來說,這也是激動人心的時刻,因為他們已經到了最終征服的門檻。獲取領航員的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他們俘虜了一艘過路的阿拉伯三角帆船,派二十人躲藏在甲板下方,把船開到一個港口,等當地領航員上船,然後將其扣押。
在阿爾布開克入侵紅海之前,葡萄牙人繪製的紅海地圖幾乎是一片空白,不過已經標注了卡馬蘭島(camoram)
他們在紅海北上,“始終看得見祭司王約翰的土地和阿拉伯半島的海岸”。[18]據科雷亞記載,兩岸的風景都非常淒涼:“沒有風暴,隻有猛烈的熱風……兩岸的土地都非常幹旱貧瘠,沒有一絲綠色,群山巍峨。”[19]艱險難走的淺灘太多,意味著他們隻能在白天航行,手裏拿著鉛垂線隨時準備測深,夜間落錨停船。由於一名領航員的錯誤,一艘船險些擱淺。阿爾布開克實施了威懾策略,就是這種策略讓印度海岸的人們對法蘭克人噤若寒蟬。經過的船隻都被葡萄牙人俘虜並搶走給養。不幸的穆斯林船員被砍掉雙手、鼻子和耳朵,並被送上岸,去宣傳葡萄牙的恐怖和威嚴。然後,被俘的船隻會被付之一炬。
阿爾布開克的第一個目標是遍布黃沙的低矮島嶼卡馬蘭島,位於紅海入口以北200英裏處,靠近阿拉伯半島,這是整個海岸唯一的淡水來源。他在那裏補充淡水之後,急於繼續進軍吉達,但風向已經開始變得難以捉摸。隨後刮起了西風,他無法繼續前進了。當東風刮起的時候,阿爾布開克命令他的船隻匆忙離開錨地。後來又變成西風。一連二十二天,他的艦隊停泊在大海中央,等待機會繼續北上。在此期間,他的部下焦躁不安。淡水用完了,他們別無選擇,隻能返回卡馬蘭島。“他們就停留在那裏,”科雷亞寫道,“度過了5月、6月和7月。沒有下一滴雨。”[20]他們等於是被困在了那裏,隻有山羊和駱駝給他們做伴。他們待在長著紅樹的沼澤和黃沙滿地的灌木叢中,在毒日頭下,靠吃山羊和駱駝以及從海裏捕魚度日。阿爾布開克無比樂觀,派遣小型卡拉維爾帆船去偵察,俘虜過路船隻,並盤問這些倒黴的船員,以獲取信息。讓他那些備受折磨的部下驚恐的是,他命令石匠試驗製造石灰。他們報告稱,這是可以做到的。“我們找到了大量合適的岩石,房屋、清真寺和古建築也能提供許多石料……這是世界上修建要塞的最理想地點,還擁有最好的設施,”他在給國王的信中寫道,“不受風力影響的港口……水源充足……有大量優質魚類。”[21]大家呆若木雞,害怕他又會下令修建一座要塞。
阿爾布開克向裏斯本宮廷匯報的時候,把這個島嶼描繪成世界上最衛生的地方。事實截然相反。他從卡馬蘭島出發去吉達的時候,官兵們又一次高聲反對他的這個決定,稱“他要把他們全帶上死路”。[22]與他給國王的樂觀報告相反的是,大量葡萄牙人在此死亡。島上顯然缺少口糧,而且他們被無情地驅使著拚命勞作,去修理船隻。一種神秘的流行病開始奪取他們的生命:“發燒僅僅兩三輪,並且胸口劇痛之後,一種未知疾病,胸腔鬱結血塊,奪去很多人的生命。死者超過五百人(總共有一千七百人),幾乎所有土著士兵都死了,死於辛勞和糟糕的飲食。”[23]不過,他給國王的報告裏絲毫沒有提及這次疫病。
阿爾布開克相信上帝給了他神聖的使命,而夜空中的一個奇觀更加強了他的這種信念。一個沒有月光的夜晚,
當我們停泊在那個地方的時候,祭司王約翰國度的上空出現了一個符號,形似十字架,非常耀眼,一朵雲飄在它上方。雲在接近十字架的時候,分散成無數碎片,沒有接觸到十字架,也沒有遮掩它的光輝。船上的很多人都看到了這奇跡,許多人跪下,接受上帝的旨意。還有很多人虔誠地流下了眼淚。[24]
阿爾布開克努力勸服領航員和船長們,要求他們頂風渡海去西岸,但他們不肯挪動。
在橫遭赤日炙烤的沙丘中度過的這幾個月裏,阿爾布開克繼續撰寫一份關於紅海的詳細報告,並將其發回裏斯本。他盡可能地搜集關於紅海的所有信息,涉及氣候、地理、航海、港口、政治和部落從屬關係。他派遣卡拉維爾帆船去調查珍珠養殖場,詢問關於祭司王約翰富饒金礦的情況,最終得出了結論(讓他的部下長舒了一口氣),紅海西岸的馬薩瓦比他目前所在的島嶼更適合建造要塞,因為“馬薩瓦背後的海岸就是祭司王約翰的土地”。[25]葡萄牙人對祭司王約翰這個半神話的基督徒的信仰還很強烈。他告訴曼努埃爾一世:“現在我掌握了關於紅海方方麵麵的完整信息。”[26]
葡萄牙人持續不斷的情報搜集活動有很多種形式。總是有一些人願意冒險,不管有多危險。秉承佩羅·達·科維良(若昂二世國王派往印度的間諜)的精神,一個叫費爾南·迪亞士的人誌願執行了一些長途的間諜任務。迪亞士可能是個皈依基督教的穆斯林,也可能是葡萄牙人,被摩洛哥人俘虜,在直布羅陀被囚禁了很長時間。不過,相關的史料不太明確。無論如何,他精通阿拉伯語,對伊斯蘭教儀式、祈禱和《古蘭經》經文非常熟悉。他提出,他可以前往阿拉伯半島的沙漠海岸,然後取道吉達、麥加和蘇伊士去開羅,在亞曆山大港搭乘威尼斯船隻,帶著給國王的情報返回葡萄牙。他的掩護身份將是一名逃亡奴隸。於是,葡萄牙人給他的腿加了腳鐐,用一條獨木舟將他送到大陸。他的衣服裏縫了寶石,以便沿途出售,作為活動經費。他安然無恙地返回了葡萄牙,向曼努埃爾一世做了報告。迪亞士後來返回了印度,並顯然又長期在紅海搜集情報。科雷亞認識他,說他“死時非常貧寒”。[27]
阿爾布開克特別希望獲取關於蘇伊士(位於紅海北端)和馬穆魯克艦隊構成的情報。根據他認為可靠的信息來源,他得出了一個結論,證實了他多年來的猜測,即馬穆魯克艦隊可以說基本上不存在。馬穆魯克海軍在第烏慘敗,然後是聖約翰騎士團截獲了從黎巴嫩運往埃及的木料,所以蘇丹的海軍力量遭到了致命打擊。他宣稱蘇伊士已經是一片廢墟,那裏隻有十五艘小型帆船。
侯賽因離開印度之後,馬穆魯克王朝對海戰的熱情消退了,沒有再建造任何船隻。他們在蘇伊士隻有三十人守衛那些船隻,抵禦時而發生的阿拉伯人的襲擊……他們每天早上向船隻灑水,以防止木板被曬裂。那裏沒有克拉克帆船,沒有木材、木匠、桅杆或船帆。[28]
事實上,每年都吵得沸沸揚揚的伊斯蘭艦隊大舉入侵的傳聞隻不過是異想天開。
阿爾布開克按照他一貫的表達習慣,吹噓葡萄牙人向紅海的試探給敵人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我可以向陛下保證,紅海由於我們的入侵而心驚膽寒、空空蕩蕩,沒有一艘船或獨木舟在紅海之中航行,就連鳥兒也不敢在那裏著陸。”[29]他的分析結論是,如今吉達和麥加糧食匱乏,蘇丹的政權搖搖欲墜。
他的話有些誇大其詞,但總的來講,他的評估驚人地準確。葡萄牙人向紅海的進犯令伊斯蘭世界瞠目結舌。在亞丁遭到攻擊後,當地謝赫派遣迅捷的競賽用駱駝,將消息送到阿拉伯半島的吉達和麥加。麥加駐軍開往吉達,做好了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的準備。另一峰駱駝將消息從麥加送往開羅,隻花了九天時間。到5月23日時,葡萄牙人的入侵已經盡人皆知。開羅城內一片張皇失措,蘇丹呆若木雞,星期五的祈禱中也添加了特殊的內容。蘇丹匆匆在賽馬場集合了一支部隊:“他們身穿鏈甲,頭戴鋼盔,背著彎刀。出征名單上有三百人……蘇丹的一隊馬穆魯克士兵奉命駐紮到蘇伊士,開始造船。”[30]6月中旬,蘇丹命令軍工廠總指揮及其部下護送火炮到蘇伊士,但“沒有餉銀”。
開羅編年史家伊本·伊亞斯記載了此項備戰計劃的瓦解。沒有人真的離開城市。6月15日,部隊再次集合到賽馬場,但拒絕出動:“除非領到一筆獎金,否則我們不走。我們不想在沙漠裏餓死渴死。”[31]蘇丹大發雷霆,當即離開操練場。事實上,馬穆魯克政權的確在崩潰邊緣。蘇丹擔心城內發生叛亂。到9月時,伊亞斯報告稱局勢沒有變化,紅海傳來的消息卻更糟了。他記載道:“歐洲人放肆地阻礙紅海貿易,扣押貨船;他們占領了卡馬蘭島,這是通往印度道路上的一個關鍵中轉站。”[32]從1514年到1515年,一個月一個月地流逝,馬穆魯克王朝的癱瘓狀態沒有任何好轉,一方麵是葡萄牙人的侵襲,另一方麵是聖約翰騎士團的海上封鎖。“去年一年,沒有任何船隻抵達亞曆山大港的港口;沒有任何貨物運抵吉達,因為歐洲海盜在印度洋恣意遊弋;上一次有貨物在吉達上岸,已經是六年前的事了。”1515年7月,身處吉達的第烏戰役指揮官侯賽因還在哀求蘇丹“盡快派來增援部隊,免得歐洲人占領整個印度海岸,並且他擔心吉達遭到攻擊……蘇丹在各地都遇到麻煩”。[33]直到1515年8月,一些士兵因為“身體過於羸弱或患有性病”[34]而被剔除,才有說得過去的部隊出發前往蘇伊士。
阿爾布開克對局勢的概括非常精彩。他相信存在一個機遇,可以有效地將紅海一分為二;紅海不存在有能力抵抗葡萄牙人的艦隊;伊斯蘭世界的腹地已經洞開,隻要集中努力一次,馬穆魯克王朝必然滅亡:“蘇丹的處境非常糟糕。他的兵力極少,他自己不會離開開羅,也不會出征作戰,更不會離開自己的要塞。沙阿伊斯瑪儀一世在他門前虎視眈眈,冷酷無情地打擊他。”[35]
在這年12月發出的一封長信的結尾,他向曼努埃爾一世呈現了一個清晰而狂熱的戰略願景,並向其展示了最終戰利品的前景:
……在我看來,如果陛下在紅海擁有強大的力量,那麽全世界的財富,盡在您的掌握,因為祭司王約翰的所有黃金都將屬於您,數額之大,我都不敢計數。可以用這黃金去收購印度的香料和商品……我冒昧地向陛下如此講述,是因為我親眼看過恒河兩岸的印度,我觀察到,天主在佑助您,將印度交給您。自陛下占領果阿和馬六甲並命令我們進入紅海、尋找蘇丹艦隊和切斷通往吉達與麥加的航路以來,印度風平浪靜,安寧穩定……陛下若能摧毀邪惡的王座,並滌蕩其全副汙穢醜惡,對上帝將是莫大貢獻。[36]
這話並不是非常隱晦,實際指的是摧毀麥加和麥地那及先知穆罕默德的遺骸。這個計劃如此大膽,隻有曼努埃爾一世的一小群意識形態專家知曉內情。葡萄牙人將在祭司王約翰的協助下完成這項事業。
我得知,祭司王約翰也渴望摧毀麥加城。他相信,如果陛下提供船隻,他就能派遣大量騎兵、步兵和大象前來……穆斯林自己也相信,祭司王約翰的戰馬和大象將在麥加的聖地吃草……上帝會給陛下的這番事業佑助。具體執行的將是您的船隻、您的軍官和您的士兵,因為渡海需要兩天一夜的時間。[37]
德意誌地圖師馬丁·瓦爾德西米勒於1516年繪製的世界地圖,將曼努埃爾一世呈現為海洋的君王
阿爾布開克在設想彈丸之地的葡萄牙能夠控製世界中心,曼努埃爾一世或許能成為最偉大的基督教國王,並解釋了如何實現這樣的願景。他將在亞丁和馬薩瓦建造要塞,鞏固立足點,在那裏駐紮艦隊,但不會嚐試深入阿拉伯半島腹地;他將與祭司王約翰會師,然後“陛下的艦隊可以直搗蘇伊士,從那裏到開羅僅需三天時間。這會在首都造成震蕩,因為蘇丹不像您被誤導去相信的那樣強大……我們會暫且擱置印度的事務。果阿會保障您在印度的基業安寧和平”。[38]阿爾布開克的戰略繞過了半個地球:東印度不再是他的目標,而是行動基地。他最終的使命是消滅伊斯蘭世界、收複耶路撒冷。[39]
但是,他必須等待。到7月中旬時,風向變了,雨季結束了。返回印度的時間到了。途中,他又一次逼近亞丁,炮轟城市,並研究出了來年如何截斷其水源、將其一舉攻下的方法。 <hr/>
[1]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217.
[2]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68.
[3]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p.169-171.
[4]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337.
[5]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p.173-174.
[6] castanheda,fern?o lopes de. <i>historia do descobrimento e conquista da índia pelos portugueses</i>. edited by m. lopes de almeida. 1 vols. porto,1979,p.752.
[7]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77.
[8]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342.
[9]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343.
[10] castanheda,fern?o lopes de. <i>historia do descobrimento e conquista da índia pelos portugueses</i>. edited by m. lopes de almeida. 1 vols. porto,1979,p.755.
[11] castanheda,fern?o lopes de. <i>historia do descobrimento e conquista da índia pelos portugueses</i>. edited by m. lopes de almeida. 1 vols. porto,1979,p.755.
[12]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79.
[13]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74.
[14]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217.
[15] castanheda,fern?o lopes de. <i>historia do descobrimento e conquista da índia pelos portugueses</i>. edited by m. lopes de almeida. 1 vols. porto,1979,p.758.
[16]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1 vols. lisbon,1860,p.758.
[17]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82.
[18]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83.
[19]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p.345-346.
[20]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347.
[21]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p.194-195.
[22] castanheda,fern?o lopes de. <i>historia do descobrimento e conquista da índia pelos portugueses</i>. edited by m. lopes de almeida. 1 vols. porto,1979,p.761.
[23]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348.
[24]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90.
[25]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p.222-223.
[26]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201.
[27]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348.
[28]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p.197-198.
[29]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92.
[30] ibn iyas. <i>journal d''un bourgeois du caire</i>. tranted and edited by gaston wiet. paris,1955,p.289.
[31] ibn iyas. <i>journal d''un bourgeois du caire</i>. tranted and edited by gaston wiet. paris,1955,p.291.
[32] ibn iyas. <i>journal d''un bourgeois du caire</i>. tranted and edited by gaston wiet. paris,1955,p.335.
[33] ibn iyas. <i>journal d''un bourgeois du caire</i>. tranted and edited by gaston wiet. paris,1955,p.356.
[34] ibn iyas. <i>journal d''un bourgeois du caire</i>. tranted and edited by gaston wiet. paris,1955,p.424.
[35]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225.
[36]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p.221-222.
[37]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201.
[38]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224.
[39]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223.
為了征服紅海,葡萄牙人已經等待多年。早在1505年,阿爾梅達統治時就強調了紅海的重要性。再過八年,葡萄牙人才做好遠征紅海的準備。到1513年年初,果阿要塞已經固若金湯;紮莫林被毒死了;阿爾布開克已經保障了印度沿海地區的和平安定,心滿意足;最關鍵一擊的時刻到了。
此舉表麵上的目標是最終切斷馬穆魯克王朝伸向東方的補給線,扼殺其香料貿易,同時消滅威尼斯的香料貿易。而在這個目標背後,隱藏著彌賽亞的幻夢:戰勝伊斯蘭世界,收複耶路撒冷,讓曼努埃爾一世成為王中之王。阿比西尼亞使者前不久的抵達讓葡萄牙人更加期望與祭司王約翰的軍隊聯手,消滅“巴比倫大淫婦”。這些深層次的目標,即便在葡萄牙朝廷也是很有爭議的話題。總督於1513年2月從果阿起航時,對這些深層次目標秘而不宣。普通士兵與水手盡管篤信宗教,但更感興趣的是擄掠戰利品的物質機遇,而不是人間的基督教天國王朝的勝利。
紅海是一道1400英裏長的深深的口子,將阿拉伯半島與非洲大陸分隔,自然條件十分惡劣。它水很淺,缺少淡水資源,有眾多低矮小島和隱蔽的淺灘,因此航行頗為危險。沙漠的熱風捶打著它,而且它受到印度洋氣象節律的影響,不過印度洋的雨水不會降落到它這裏。隻有在特定的季節,人們才能進入紅海。沒有當地領航員的幫助,外來船隻無法在紅海航行。所以,必須俘虜或強迫一些當地領航員。曼德海峽,即“淚之門”,是一個潛在陷阱的半張開的上下頜。那是一個令人窒息的熱氣騰騰的熔爐,幾乎沒有一滴水。進入紅海之後,葡萄牙人就可以進入伊斯蘭世界的古老腹地。從那裏到吉達隻有650海裏,到蘇伊士是1350海裏。從蘇伊士穿越沙漠到開羅隻需三天,從吉達到麥地那(先知的遺體就長眠在那裏)則需要九天。伊比利亞半島的人們感到自己正在駛向敵基督的神廟。數個世紀的聖戰熱情正鞭策著他們。
阿爾布開克的第一個目標是設防港口亞丁,在“淚之門”之外110英裏處。攻占亞丁之後,它可以為葡萄牙人提供一個安全的基地,以便做最後的推進。亞丁的謝赫和開羅的蘇丹關係並不融洽,但由於葡萄牙人擾亂了原先的香料貿易,亞丁已經成為紅海的阿拉伯三角帆船的一個重要中轉站。
1513年4月22日,總督的艦隊已經在亞丁港外隨波搖曳。亞丁就在他們麵前,位於一座已經熄滅的火山口之內,周圍環繞著九座令人生畏、寸草不生的紫紅色岩石山峰,每座山峰頂端都有一座要塞。亞丁實際上坐落於沙漠之中,阿爾布開克後來描述它道:“周圍盡是赤裸裸的岩石,不生樹木和草,兩三年也沒有一滴雨。”[1]城鎮麵向大海的一麵建有一線長長的高牆,上麵隻有一扇門,但有許多塔樓。他們能看得見,在這城牆之內有清真寺尖塔,高聳的灰白色房屋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還有謝赫宮殿那雄壯的立方體結構。而城鎮的另一麵也有一線防禦工事。當時的歐洲人不確定亞丁是不是坐落在一個島上,後來的探索才確定它與大陸之間有一條堤道相連。在他們左側,一個往外伸出的海岬之上建有要塞,部署著不少大炮。港口是一個新月形的海灣,裏麵停滿了船隻。“我們的克拉克帆船很大……所以隻能停在港口之外。”阿爾布開克如此寫道。
這一天是耶穌受難節。天氣已經酷熱難當。在耶穌受難這一天抵達,對葡萄牙人來說既是鼓舞也是刺激。他們發動聖戰的熱情高漲。“士兵們已經摩拳擦掌,全副武裝,熱切渴望戰鬥。”[2]阿爾布開克在後來給曼努埃爾一世的一封解釋性長信中如此寫道。謝赫不在城裏,但城市總督阿米爾·米爾讚禮貌地派遣了一名信使去詢問訪客有何貴幹。阿爾布開克開門見山,他說自己要去吉達和蘇伊士消滅馬穆魯克艦隊。他拒絕接受當地總督送來的食品,“因為我的習慣是,不接受尚未與我們締結和約的國家和君主的禮物”。[3]他要求阿米爾“打開城門,允許我們的旗幟和士兵進入”。阿米爾提議親自前來談判。阿爾布開克說,那沒有意義。於是,士兵們開始磨刀霍霍。
阿爾布開克知道兵貴神速,必須在周邊沙漠的援兵抵達亞丁之前將其攻下。更重要的是,由於亞丁氣候嚴酷,他的機遇窗口期很短。他們已經遇到了紅海最關鍵的戰略問題:“在我看來,由於缺水,如果我們占領了城市卻沒有控製通往城後山區的大門,我們的全部努力就白費了,因為到時我們將不得不從船上獲得給養。”沒有辯論,沒有猶豫,有的隻是一個簡單的計劃,從事後來看,他承認這個計劃差不多等於是沒有計劃。“我們唯一的計劃就是枕戈達旦,以精神和行動為陛下效勞。我們達成一致,從兩個地方發動進攻,並將部隊分為三路。”除此之外,由於複活節的吉利時節,他們堅信“天主一定會為我們提供一切”。葡萄牙貴族及其武士和訓練有素的民兵之間存在競爭,所以必須把這兩撥人分開。兩個群體都領到了梯子。“我們帶來了撞城槌、撬棍、鐵鏟和鍬,並用火藥炸毀了一段城牆。”黎明前兩個小時,軍號響起。士兵們登上小船,劃到岸邊。“黎明時分的城市,以及旭日東升的景象,真是令人心中油然而生敬畏。”總督的秘書之一科雷亞如此記載道。他不僅留下了對此役的記載,還繪製了亞丁地圖,“它沿著海岸延伸,形似一個彎曲的海灣,小船隻有在漲潮時才能接近,城牆高聳,令人生畏,有許多圓形塔樓”。[4]
加斯帕爾·科雷亞繪,葡萄牙人進攻亞丁
葡萄牙人的進攻出師不利。小船停泊在淺灘上,距離海灘有弩弓射程那麽遠。士兵們不得不在相當遠的距離涉水上岸;指揮官們渾身濕透;火槍手的火藥被浪潮弄濕。葡萄牙貴族們沒有把他們的部下整好隊列。他們渴望個人的榮耀,為了爭奪第一個登上敵城的榮譽,爭先恐後地攀爬梯子。“這讓我非常傷心,”阿爾布開克後來寫道,“因為他們盡到了作為騎士的義務,卻忽視了留在城牆腳下的隊形混亂的士兵。”城牆很高,梯子的長度不夠,所以爬到梯子頂端的人不得不艱難地爬上胸牆。第一批登上城頭的是兩個葡萄牙貴族,名叫加西亞·德·索薩和若熱·達·西爾韋拉,還有一個抗旗子的侍從。在他們下方,一大群人鬧哄哄地企圖跟上去,但梯子頂端的耽擱使得梯子上出現了堵塞;進攻很快陷入混亂。阿爾布開克描述了“訓練有素部隊的梯子,一次可以將一百人送到城牆頂端”,現在開始晃動。“我看到梯子上的人重量極大,於是命令戟兵去支撐梯子……他們用自己的戟在梯子兩側支撐它,但梯子還是倒了下來,把戟壓斷,將戟兵砸成重傷。”[5]
此時穆斯林守軍察覺到了敵人的淩亂,隧重整旗鼓,頑強抵抗,向城牆下的人投擲石塊和射箭。葡萄牙人嚐試撞開主城門,但失敗了。城門被封堵得嚴嚴實實的。最後,葡萄牙人用火藥在城牆上炸出一個洞。現在需要一個人身先士卒。現場的指揮官堂加西亞·德·諾羅尼亞是阿爾布開克的外甥,但他未能起到表率作用。後來的審判表明,他之所以沒有帶頭衝鋒陷陣,若不是因為怯懦,就是由於嫉妒:“他拒絕衝進去,是因為嫉妒第一個登城的加西亞·德·索薩,所以如果占領了城市,索薩會得到全部榮耀……諾羅尼亞不肯進去,其他人也不肯。如果他們勇敢地衝進去,就能一口氣占領城市。”[6]這一天將會出現一係列“如果”。
城牆下雞飛狗跳,領導乏力。總督和堂加西亞·德·諾羅尼亞正忙於指揮士兵修複梯子。這工作非常關鍵,卻是低微的體力勞動。已經登上城牆的一些人感到沒有後續支援,決定撤退。他們沒有梯子可以爬下來,於是城下的葡萄牙士兵向上方投擲繩子,幫助他們逃跑。與此同時,一小群葡萄牙士兵,包括加西亞·德·索薩和若熱·達·西爾韋拉,躲在一座塔樓內,拚命戰鬥。一貫無比自信的阿爾布開克這一次承認自己猶豫不決了:“我不知道應當鼓舞軍官、騎士和貴族們(他們爬回了地麵)和正在城牆腳下督戰的堂加西亞,還是去援助城牆頂上的人。由於這番躊躇,我們損失了一些人。”[7]
在遭到敵人圍攻的塔樓內,葡萄牙士兵遭到越來越猛烈的箭矢和長槍的襲擊。若熱·達·西爾韋拉瞥見總督的身形,向下喊道:“大人,幫助我們,否則我們就全都死了!”[8]阿爾布開克在嘈雜中回答道:“我幫不了你們。用繩子爬下來吧!”有些人成功地沿繩索爬下來,其他人冒險跳牆,還有人則拒絕逃跑。有一個葡萄牙人坐到胸牆上,俯視城下,畫了個十字,然後跳下來。結果他跌斷了一條腿,幾天之後傷重而亡。一名來自某艘船上的炮手比較幸運,他一手握著弩弓,跳下城來,大難不死。加西亞·德·索薩拒絕逃跑。“我可不是用繩子逃命的人!”[9]他喊道。這是毫無意義的勇敢。沒過多久,一支箭射穿了他的腦袋,他死了。很快,穆斯林士兵就占領了塔樓,將葡萄牙人的首級插在長槍上,向下揮舞。葡萄牙人隻得撤退。
阿爾布開克隻得盡力收拾殘局。他們撤退時,收走了倒塌的梯子的碎片,“免得它們被當作我軍潰敗的證據”。[10]據編年史家記載,總督“看到失敗得如此淩亂而淒慘,大感震驚,啞口無言”。[11]
軍中的氣氛十分壓抑。在複活節前的星期六,他們寄希望於上帝的佑助,卻一敗塗地。士兵們渴望再試一次,打算把他們的重炮送上岸,把城牆轟出一個窟窿,但阿爾布開克知道有利的時機已經過去了。缺水的問題非常急迫,東風快要結束了。如果他們現在不撤退,就會身陷絕境,既不能攻入紅海,也不能跨越印度洋返回。
攻打亞丁的失敗是一個挫折,但在當時他還不知道這是多麽嚴重的一個挫折。阿爾布開克在給國王的信中盡力粉飾這次失敗:
關於亞丁的行動,我可以向陛下報告,這是陛下能夠想象的最激烈、最快速的戰鬥……為陛下效力的願望讓士兵們加倍努力,由於在那一天希望為陛下建功立業的人太多,壓垮了梯子。[12]
他責怪梯子,並又一次怪罪騎士們缺乏紀律性。他很有策略地批評了堂加西亞,“關於他那天的行為,我不敢多說我個人的意見,因為他是我的外甥”。[13]阿爾布開克是個誠實的人,所以他也怪罪自己:“我相信,如果我事先對亞丁進行偵察,就不會在那個地點發動進攻。”[14]說到底,他沒有隱瞞事實:此次進攻的籌劃很不穩妥,執行也很糟糕。
即便如此,艦隊繼續航向曼德海峽和紅海。這個決策並不受人歡迎。領航員和船長們希望在雨季開始之前返回印度。他們可不想困在紅海,因為紅海的條件惡劣是臭名遠揚的。就像當年在霍爾木茲一樣,一些人竊竊私語,說領導他們的是個瘋子,要把他們帶到沒吃沒喝的地方去;“他們相信自己必死無疑。”[15]阿爾布開克對所有這些反對意見置若罔聞:他隻不過是在服從國王的命令而已。他沒有透露更深層次的計劃:如果天氣允許,就駛過整個紅海,到蘇伊士去殲滅馬穆魯克蘇丹的艦隊。
到4月底時,他們進入了狹窄的紅海,據總督的秘書科雷亞說:“水道隻有火炮射程那麽寬。”[16]這是一個曆史性的時刻,是基督徒第一次深入伊斯蘭世界心髒的海洋,而且也接近了紅海西岸的埃塞俄比亞高原,他們相信那就是祭司王約翰的王國。“我們航行到水道入口處,”阿爾布開克記載道,“盡我們所能地大擺排場,禮炮齊鳴,奏響軍號,旌旗招展。”[17]對總督來說,這也是激動人心的時刻,因為他們已經到了最終征服的門檻。獲取領航員的問題很容易就解決了,他們俘虜了一艘過路的阿拉伯三角帆船,派二十人躲藏在甲板下方,把船開到一個港口,等當地領航員上船,然後將其扣押。
在阿爾布開克入侵紅海之前,葡萄牙人繪製的紅海地圖幾乎是一片空白,不過已經標注了卡馬蘭島(camoram)
他們在紅海北上,“始終看得見祭司王約翰的土地和阿拉伯半島的海岸”。[18]據科雷亞記載,兩岸的風景都非常淒涼:“沒有風暴,隻有猛烈的熱風……兩岸的土地都非常幹旱貧瘠,沒有一絲綠色,群山巍峨。”[19]艱險難走的淺灘太多,意味著他們隻能在白天航行,手裏拿著鉛垂線隨時準備測深,夜間落錨停船。由於一名領航員的錯誤,一艘船險些擱淺。阿爾布開克實施了威懾策略,就是這種策略讓印度海岸的人們對法蘭克人噤若寒蟬。經過的船隻都被葡萄牙人俘虜並搶走給養。不幸的穆斯林船員被砍掉雙手、鼻子和耳朵,並被送上岸,去宣傳葡萄牙的恐怖和威嚴。然後,被俘的船隻會被付之一炬。
阿爾布開克的第一個目標是遍布黃沙的低矮島嶼卡馬蘭島,位於紅海入口以北200英裏處,靠近阿拉伯半島,這是整個海岸唯一的淡水來源。他在那裏補充淡水之後,急於繼續進軍吉達,但風向已經開始變得難以捉摸。隨後刮起了西風,他無法繼續前進了。當東風刮起的時候,阿爾布開克命令他的船隻匆忙離開錨地。後來又變成西風。一連二十二天,他的艦隊停泊在大海中央,等待機會繼續北上。在此期間,他的部下焦躁不安。淡水用完了,他們別無選擇,隻能返回卡馬蘭島。“他們就停留在那裏,”科雷亞寫道,“度過了5月、6月和7月。沒有下一滴雨。”[20]他們等於是被困在了那裏,隻有山羊和駱駝給他們做伴。他們待在長著紅樹的沼澤和黃沙滿地的灌木叢中,在毒日頭下,靠吃山羊和駱駝以及從海裏捕魚度日。阿爾布開克無比樂觀,派遣小型卡拉維爾帆船去偵察,俘虜過路船隻,並盤問這些倒黴的船員,以獲取信息。讓他那些備受折磨的部下驚恐的是,他命令石匠試驗製造石灰。他們報告稱,這是可以做到的。“我們找到了大量合適的岩石,房屋、清真寺和古建築也能提供許多石料……這是世界上修建要塞的最理想地點,還擁有最好的設施,”他在給國王的信中寫道,“不受風力影響的港口……水源充足……有大量優質魚類。”[21]大家呆若木雞,害怕他又會下令修建一座要塞。
阿爾布開克向裏斯本宮廷匯報的時候,把這個島嶼描繪成世界上最衛生的地方。事實截然相反。他從卡馬蘭島出發去吉達的時候,官兵們又一次高聲反對他的這個決定,稱“他要把他們全帶上死路”。[22]與他給國王的樂觀報告相反的是,大量葡萄牙人在此死亡。島上顯然缺少口糧,而且他們被無情地驅使著拚命勞作,去修理船隻。一種神秘的流行病開始奪取他們的生命:“發燒僅僅兩三輪,並且胸口劇痛之後,一種未知疾病,胸腔鬱結血塊,奪去很多人的生命。死者超過五百人(總共有一千七百人),幾乎所有土著士兵都死了,死於辛勞和糟糕的飲食。”[23]不過,他給國王的報告裏絲毫沒有提及這次疫病。
阿爾布開克相信上帝給了他神聖的使命,而夜空中的一個奇觀更加強了他的這種信念。一個沒有月光的夜晚,
當我們停泊在那個地方的時候,祭司王約翰國度的上空出現了一個符號,形似十字架,非常耀眼,一朵雲飄在它上方。雲在接近十字架的時候,分散成無數碎片,沒有接觸到十字架,也沒有遮掩它的光輝。船上的很多人都看到了這奇跡,許多人跪下,接受上帝的旨意。還有很多人虔誠地流下了眼淚。[24]
阿爾布開克努力勸服領航員和船長們,要求他們頂風渡海去西岸,但他們不肯挪動。
在橫遭赤日炙烤的沙丘中度過的這幾個月裏,阿爾布開克繼續撰寫一份關於紅海的詳細報告,並將其發回裏斯本。他盡可能地搜集關於紅海的所有信息,涉及氣候、地理、航海、港口、政治和部落從屬關係。他派遣卡拉維爾帆船去調查珍珠養殖場,詢問關於祭司王約翰富饒金礦的情況,最終得出了結論(讓他的部下長舒了一口氣),紅海西岸的馬薩瓦比他目前所在的島嶼更適合建造要塞,因為“馬薩瓦背後的海岸就是祭司王約翰的土地”。[25]葡萄牙人對祭司王約翰這個半神話的基督徒的信仰還很強烈。他告訴曼努埃爾一世:“現在我掌握了關於紅海方方麵麵的完整信息。”[26]
葡萄牙人持續不斷的情報搜集活動有很多種形式。總是有一些人願意冒險,不管有多危險。秉承佩羅·達·科維良(若昂二世國王派往印度的間諜)的精神,一個叫費爾南·迪亞士的人誌願執行了一些長途的間諜任務。迪亞士可能是個皈依基督教的穆斯林,也可能是葡萄牙人,被摩洛哥人俘虜,在直布羅陀被囚禁了很長時間。不過,相關的史料不太明確。無論如何,他精通阿拉伯語,對伊斯蘭教儀式、祈禱和《古蘭經》經文非常熟悉。他提出,他可以前往阿拉伯半島的沙漠海岸,然後取道吉達、麥加和蘇伊士去開羅,在亞曆山大港搭乘威尼斯船隻,帶著給國王的情報返回葡萄牙。他的掩護身份將是一名逃亡奴隸。於是,葡萄牙人給他的腿加了腳鐐,用一條獨木舟將他送到大陸。他的衣服裏縫了寶石,以便沿途出售,作為活動經費。他安然無恙地返回了葡萄牙,向曼努埃爾一世做了報告。迪亞士後來返回了印度,並顯然又長期在紅海搜集情報。科雷亞認識他,說他“死時非常貧寒”。[27]
阿爾布開克特別希望獲取關於蘇伊士(位於紅海北端)和馬穆魯克艦隊構成的情報。根據他認為可靠的信息來源,他得出了一個結論,證實了他多年來的猜測,即馬穆魯克艦隊可以說基本上不存在。馬穆魯克海軍在第烏慘敗,然後是聖約翰騎士團截獲了從黎巴嫩運往埃及的木料,所以蘇丹的海軍力量遭到了致命打擊。他宣稱蘇伊士已經是一片廢墟,那裏隻有十五艘小型帆船。
侯賽因離開印度之後,馬穆魯克王朝對海戰的熱情消退了,沒有再建造任何船隻。他們在蘇伊士隻有三十人守衛那些船隻,抵禦時而發生的阿拉伯人的襲擊……他們每天早上向船隻灑水,以防止木板被曬裂。那裏沒有克拉克帆船,沒有木材、木匠、桅杆或船帆。[28]
事實上,每年都吵得沸沸揚揚的伊斯蘭艦隊大舉入侵的傳聞隻不過是異想天開。
阿爾布開克按照他一貫的表達習慣,吹噓葡萄牙人向紅海的試探給敵人造成了毀滅性打擊。“我可以向陛下保證,紅海由於我們的入侵而心驚膽寒、空空蕩蕩,沒有一艘船或獨木舟在紅海之中航行,就連鳥兒也不敢在那裏著陸。”[29]他的分析結論是,如今吉達和麥加糧食匱乏,蘇丹的政權搖搖欲墜。
他的話有些誇大其詞,但總的來講,他的評估驚人地準確。葡萄牙人向紅海的進犯令伊斯蘭世界瞠目結舌。在亞丁遭到攻擊後,當地謝赫派遣迅捷的競賽用駱駝,將消息送到阿拉伯半島的吉達和麥加。麥加駐軍開往吉達,做好了戰鬥到最後一兵一卒的準備。另一峰駱駝將消息從麥加送往開羅,隻花了九天時間。到5月23日時,葡萄牙人的入侵已經盡人皆知。開羅城內一片張皇失措,蘇丹呆若木雞,星期五的祈禱中也添加了特殊的內容。蘇丹匆匆在賽馬場集合了一支部隊:“他們身穿鏈甲,頭戴鋼盔,背著彎刀。出征名單上有三百人……蘇丹的一隊馬穆魯克士兵奉命駐紮到蘇伊士,開始造船。”[30]6月中旬,蘇丹命令軍工廠總指揮及其部下護送火炮到蘇伊士,但“沒有餉銀”。
開羅編年史家伊本·伊亞斯記載了此項備戰計劃的瓦解。沒有人真的離開城市。6月15日,部隊再次集合到賽馬場,但拒絕出動:“除非領到一筆獎金,否則我們不走。我們不想在沙漠裏餓死渴死。”[31]蘇丹大發雷霆,當即離開操練場。事實上,馬穆魯克政權的確在崩潰邊緣。蘇丹擔心城內發生叛亂。到9月時,伊亞斯報告稱局勢沒有變化,紅海傳來的消息卻更糟了。他記載道:“歐洲人放肆地阻礙紅海貿易,扣押貨船;他們占領了卡馬蘭島,這是通往印度道路上的一個關鍵中轉站。”[32]從1514年到1515年,一個月一個月地流逝,馬穆魯克王朝的癱瘓狀態沒有任何好轉,一方麵是葡萄牙人的侵襲,另一方麵是聖約翰騎士團的海上封鎖。“去年一年,沒有任何船隻抵達亞曆山大港的港口;沒有任何貨物運抵吉達,因為歐洲海盜在印度洋恣意遊弋;上一次有貨物在吉達上岸,已經是六年前的事了。”1515年7月,身處吉達的第烏戰役指揮官侯賽因還在哀求蘇丹“盡快派來增援部隊,免得歐洲人占領整個印度海岸,並且他擔心吉達遭到攻擊……蘇丹在各地都遇到麻煩”。[33]直到1515年8月,一些士兵因為“身體過於羸弱或患有性病”[34]而被剔除,才有說得過去的部隊出發前往蘇伊士。
阿爾布開克對局勢的概括非常精彩。他相信存在一個機遇,可以有效地將紅海一分為二;紅海不存在有能力抵抗葡萄牙人的艦隊;伊斯蘭世界的腹地已經洞開,隻要集中努力一次,馬穆魯克王朝必然滅亡:“蘇丹的處境非常糟糕。他的兵力極少,他自己不會離開開羅,也不會出征作戰,更不會離開自己的要塞。沙阿伊斯瑪儀一世在他門前虎視眈眈,冷酷無情地打擊他。”[35]
在這年12月發出的一封長信的結尾,他向曼努埃爾一世呈現了一個清晰而狂熱的戰略願景,並向其展示了最終戰利品的前景:
……在我看來,如果陛下在紅海擁有強大的力量,那麽全世界的財富,盡在您的掌握,因為祭司王約翰的所有黃金都將屬於您,數額之大,我都不敢計數。可以用這黃金去收購印度的香料和商品……我冒昧地向陛下如此講述,是因為我親眼看過恒河兩岸的印度,我觀察到,天主在佑助您,將印度交給您。自陛下占領果阿和馬六甲並命令我們進入紅海、尋找蘇丹艦隊和切斷通往吉達與麥加的航路以來,印度風平浪靜,安寧穩定……陛下若能摧毀邪惡的王座,並滌蕩其全副汙穢醜惡,對上帝將是莫大貢獻。[36]
這話並不是非常隱晦,實際指的是摧毀麥加和麥地那及先知穆罕默德的遺骸。這個計劃如此大膽,隻有曼努埃爾一世的一小群意識形態專家知曉內情。葡萄牙人將在祭司王約翰的協助下完成這項事業。
我得知,祭司王約翰也渴望摧毀麥加城。他相信,如果陛下提供船隻,他就能派遣大量騎兵、步兵和大象前來……穆斯林自己也相信,祭司王約翰的戰馬和大象將在麥加的聖地吃草……上帝會給陛下的這番事業佑助。具體執行的將是您的船隻、您的軍官和您的士兵,因為渡海需要兩天一夜的時間。[37]
德意誌地圖師馬丁·瓦爾德西米勒於1516年繪製的世界地圖,將曼努埃爾一世呈現為海洋的君王
阿爾布開克在設想彈丸之地的葡萄牙能夠控製世界中心,曼努埃爾一世或許能成為最偉大的基督教國王,並解釋了如何實現這樣的願景。他將在亞丁和馬薩瓦建造要塞,鞏固立足點,在那裏駐紮艦隊,但不會嚐試深入阿拉伯半島腹地;他將與祭司王約翰會師,然後“陛下的艦隊可以直搗蘇伊士,從那裏到開羅僅需三天時間。這會在首都造成震蕩,因為蘇丹不像您被誤導去相信的那樣強大……我們會暫且擱置印度的事務。果阿會保障您在印度的基業安寧和平”。[38]阿爾布開克的戰略繞過了半個地球:東印度不再是他的目標,而是行動基地。他最終的使命是消滅伊斯蘭世界、收複耶路撒冷。[39]
但是,他必須等待。到7月中旬時,風向變了,雨季結束了。返回印度的時間到了。途中,他又一次逼近亞丁,炮轟城市,並研究出了來年如何截斷其水源、將其一舉攻下的方法。 <hr/>
[1]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217.
[2]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68.
[3]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p.169-171.
[4]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337.
[5]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p.173-174.
[6] castanheda,fern?o lopes de. <i>historia do descobrimento e conquista da índia pelos portugueses</i>. edited by m. lopes de almeida. 1 vols. porto,1979,p.752.
[7]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77.
[8]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342.
[9]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343.
[10] castanheda,fern?o lopes de. <i>historia do descobrimento e conquista da índia pelos portugueses</i>. edited by m. lopes de almeida. 1 vols. porto,1979,p.755.
[11] castanheda,fern?o lopes de. <i>historia do descobrimento e conquista da índia pelos portugueses</i>. edited by m. lopes de almeida. 1 vols. porto,1979,p.755.
[12]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79.
[13]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74.
[14]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217.
[15] castanheda,fern?o lopes de. <i>historia do descobrimento e conquista da índia pelos portugueses</i>. edited by m. lopes de almeida. 1 vols. porto,1979,p.758.
[16]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1 vols. lisbon,1860,p.758.
[17]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82.
[18]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83.
[19]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p.345-346.
[20]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347.
[21]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p.194-195.
[22] castanheda,fern?o lopes de. <i>historia do descobrimento e conquista da índia pelos portugueses</i>. edited by m. lopes de almeida. 1 vols. porto,1979,p.761.
[23]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348.
[24]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90.
[25]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p.222-223.
[26]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201.
[27] correia(or corrêa),gaspar. <i>lendas da india</i>. 2 vols. lisbon,1860,p.348.
[28]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p.197-198.
[29]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192.
[30] ibn iyas. <i>journal d''un bourgeois du caire</i>. tranted and edited by gaston wiet. paris,1955,p.289.
[31] ibn iyas. <i>journal d''un bourgeois du caire</i>. tranted and edited by gaston wiet. paris,1955,p.291.
[32] ibn iyas. <i>journal d''un bourgeois du caire</i>. tranted and edited by gaston wiet. paris,1955,p.335.
[33] ibn iyas. <i>journal d''un bourgeois du caire</i>. tranted and edited by gaston wiet. paris,1955,p.356.
[34] ibn iyas. <i>journal d''un bourgeois du caire</i>. tranted and edited by gaston wiet. paris,1955,p.424.
[35]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225.
[36]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p.221-222.
[37]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201.
[38]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224.
[39] albuquerque,afonso de,<i>cartas para el-rei d.manuel i</i>,edited by antonio bai?o,lisbon,1942,p.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