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養老院?”
“曹家渡愛華養老院。地址是在……靜安區膠州路485號,靠近康定路。”
我讚了明瑩幾句,掛掉電話,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爬起來。穿好衣服收起筆記本,便去退房。
雖然我已經通過大伯的筆記,推斷出林家宅三十七號事件的大概情況,但是還有些細節,想要問一問這個當事人。希望這個陳培,沒有得什麽老年癡呆症啥的,腦子還清楚著。
不過,這麽多年過去,陳培一直被汙蔑為精神病,說不定他自己都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真的以為自己是精神病人了。
想到這裏不禁歎息。精神病這玩意,其實就是和絕大多數人不一樣,因此不被人接受而已。隻要大多數人說你是精神病,你就是精神病,不是也是。多少擁有超人智慧的學術文化巨匠、多少有過非凡經曆的冒險家,不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最後被蓋上“精神病”或者“巫術”的大印,然後丟進火裏燒死。
我一路開著車,從s20外環線轉到延安路高架,在靜安寺附近的匝道下來,到了膠州路左拐,往陳培所在的養老院開去。
到了膠州路和北京西路的交叉口,吃了個紅燈的我,百無聊賴地抬頭張望著周圍的老建築。
突然,我愣住了。
不,應該說,我僵住了。
任憑紅燈變綠,後麵的車子不耐煩地鳴笛,我還是愣在原地。
第十二章 驚現共濟會
我看到,就在左手邊一幢看起來年代已經比較久遠、約莫是民國時期的兩層圓弧形建築。正對著路口的三扇古銅色大門閉緊著,所有的窗戶也都沒有一個是開著的。整幢建築透出一種神秘的氣息,而且,似乎是要把這種神秘,緊緊地鎖在樓裏,不讓它透出去一絲半點。
這幢建築帶有明顯的歐洲中世紀建築特征,可惜我對建築美學並不了解,也說不清是洛可可式還是巴特式的風格。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令我愣住的是:在建築的頂端,每隔幾米就有一個浮雕,全都是一個框框,裏麵有一個六角星的徽記。
六芒星!
共濟會!
我雖然不像《達芬奇密碼》裏的那個主角羅伯特·蘭登那樣,是個符號學家,但是我還是清楚無誤地知道,這六芒星,可是共濟會最主要的幾個徽記之一啊!
一個貌似簡單的符號,卻讓我的聯想無限發散開去。我仔細看了看,古銅色的大門上有六個金色大字:“上海市醫學會”。頓時感到一陣迷茫。
難道,這個樓,以前是共濟會的會址,後來卻被上海市醫學會占用了麽?
因為共濟會堪稱人類曆史上最大的類政府組織,或者說“影子政府”,在許多國家的幕後都有超強的權力,眾多國家領導人也都是共濟會的會員,所以六芒星徽記,除了作為共濟會主要會標之一之外,還以各種形式出現在很多地方。最著名的無外乎美國的一美元紙幣背麵的那個金字塔圖案。
一美元鈔票背麵左邊的圖案,由一座未完工的金字塔、一隻“全視之眼”和兩條拉丁標語組成。金字塔上方的“全視之眼”,是共濟會另一個主要徽記。象征了秩序之神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你。兩條拉丁標語,下麵的一句是:“novus ordo seclorum”,翻譯成英語是:“a new order of the ages”,再翻成中文是:“世界新秩序”。這是共濟會的用語之一,這句拉丁文是在1782年才被發現和共濟會有關的。是共濟會這個“影子政府”所要建立的新世界秩序。
如果把這個圖案中的幾個關鍵位置連起來,就會得到一個圖形:
這是什麽?這就是六芒星徽記。
(說句題外話,不隻是一美元上有六芒星哦,你從錢包裏拿出一塊錢人民幣來看看正麵右側吧,言盡於此,不多說了,我怕查水表。)
符號,是一種精神、意誌、原則或者信條的濃縮,代表著極其豐富的含義。當我想到這些的時候,那幢大樓上的六芒星浮雕,就更讓我半信半疑起來。
車窗玻璃被猛力敲了幾下。我轉頭望去,一個穿著製服的交通協管員用字正腔圓的上海話向我道:“走呀!別停在路上啊!”
這時我才從剛才的各種聯想中清醒過來,把車往路邊一停,下來仔細打量著這幢神秘的建築。
這裏麵,是什麽?
這究竟是不是共濟會的會址?
我手中的筆記上,那個兩把十字架模樣的鑰匙組成的類似另一個共濟會主要徽記,是不是要指引我來這個地方?
那個敲我玻璃的交通協管員走過來,道:“先生,這個地方不好停車的哦。開走,開走。”
我“哦”了一聲,開著車子兜了個圈,停在犄角旮旯裏。繼續繞著這幢建築走了一圈,突然在偏僻的一側,看到了另一個標誌。就是共濟會最主要的那個圓規角尺標誌。
果然!這幢建築,以前絕對是共濟會造的!這些隱秘含義的圖標,幸好文革時的那些紅衛兵的水平不高,不懂其中的含義,否則非給毀了不可。
我在這幢小樓的門口徘徊了足足有一個小時,那三道銅質大門就一直這麽緊閉著,似乎永遠不準備再打開。反倒是在北京西路的東側,開著一個小門,上麵掛了門牌,寫著:北京西路1623號。
不開門,就難得住我麽?我回頭望了一眼車子,在後座的背包裏,裝著錫箔開鎖工具。
“今兒晚上,我們再見吧。”我向著這幢小樓,自言自語地喃喃道。
離這小樓不遠,是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我混了進去,找到可以上網的電腦,百度上搜索“上海市醫學會”。
資料不少。大都是關於上海市醫學會舉辦活動的介紹。看起來,這是一個致力於推廣醫療技術的協會。地址是“北京西路1623號”,與我之前看到的那個門牌相符。
但是,網絡上找不到任何關於上海市醫學會的這幢小樓,以前是不是屬於共濟會的任何資料或者證據。我不甘心,又輸入:“上海市醫學會”,空格,“共濟會”。
依然沒有任何資料。出來的網頁,和搜索“上海市醫學會”這個關鍵詞所查到的網頁差不多。
我牛脾氣上來,一頁頁往後翻,翻了數十頁,才在一個不知名的博客網址的介紹裏,看到了一句話:“共濟會曾在上海修建過分會會館,地點在北京西路附近,後來……”
至於“後來……”後麵寫了什麽,百度沒有收錄。我毫不遲疑地點擊這個網頁,先是該頁麵已被刪除。
刪除了不要緊,還有百度快照嘛!我點了網頁簡介下麵的百度快照,更詭異的事讓我目瞪口呆:連百度快照,都被刪除了。
這到底是神馬情況?明明標誌就掛在樓上,網上卻沒有一個人發現麽?
下麵有一句話:“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
不會吧?……
我垂頭喪氣地走出網吧,找了個小餐館胡亂塞飽了肚子,和餐館老板要了兩片洋蔥。回到車裏,小心翼翼地拿出筆記,把兩把鑰匙從上麵撕了下來。發動車子,往曹家渡愛華養老院而去。
停好車,我摸出那兩瓣洋蔥,握在手心裏,著走進養老院,向護士道:“有個叫陳、陳培的老大爺,是不是在這?”
“你是哪位?”
“曹家渡愛華養老院。地址是在……靜安區膠州路485號,靠近康定路。”
我讚了明瑩幾句,掛掉電話,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爬起來。穿好衣服收起筆記本,便去退房。
雖然我已經通過大伯的筆記,推斷出林家宅三十七號事件的大概情況,但是還有些細節,想要問一問這個當事人。希望這個陳培,沒有得什麽老年癡呆症啥的,腦子還清楚著。
不過,這麽多年過去,陳培一直被汙蔑為精神病,說不定他自己都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真的以為自己是精神病人了。
想到這裏不禁歎息。精神病這玩意,其實就是和絕大多數人不一樣,因此不被人接受而已。隻要大多數人說你是精神病,你就是精神病,不是也是。多少擁有超人智慧的學術文化巨匠、多少有過非凡經曆的冒險家,不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最後被蓋上“精神病”或者“巫術”的大印,然後丟進火裏燒死。
我一路開著車,從s20外環線轉到延安路高架,在靜安寺附近的匝道下來,到了膠州路左拐,往陳培所在的養老院開去。
到了膠州路和北京西路的交叉口,吃了個紅燈的我,百無聊賴地抬頭張望著周圍的老建築。
突然,我愣住了。
不,應該說,我僵住了。
任憑紅燈變綠,後麵的車子不耐煩地鳴笛,我還是愣在原地。
第十二章 驚現共濟會
我看到,就在左手邊一幢看起來年代已經比較久遠、約莫是民國時期的兩層圓弧形建築。正對著路口的三扇古銅色大門閉緊著,所有的窗戶也都沒有一個是開著的。整幢建築透出一種神秘的氣息,而且,似乎是要把這種神秘,緊緊地鎖在樓裏,不讓它透出去一絲半點。
這幢建築帶有明顯的歐洲中世紀建築特征,可惜我對建築美學並不了解,也說不清是洛可可式還是巴特式的風格。
但是這些都不重要。令我愣住的是:在建築的頂端,每隔幾米就有一個浮雕,全都是一個框框,裏麵有一個六角星的徽記。
六芒星!
共濟會!
我雖然不像《達芬奇密碼》裏的那個主角羅伯特·蘭登那樣,是個符號學家,但是我還是清楚無誤地知道,這六芒星,可是共濟會最主要的幾個徽記之一啊!
一個貌似簡單的符號,卻讓我的聯想無限發散開去。我仔細看了看,古銅色的大門上有六個金色大字:“上海市醫學會”。頓時感到一陣迷茫。
難道,這個樓,以前是共濟會的會址,後來卻被上海市醫學會占用了麽?
因為共濟會堪稱人類曆史上最大的類政府組織,或者說“影子政府”,在許多國家的幕後都有超強的權力,眾多國家領導人也都是共濟會的會員,所以六芒星徽記,除了作為共濟會主要會標之一之外,還以各種形式出現在很多地方。最著名的無外乎美國的一美元紙幣背麵的那個金字塔圖案。
一美元鈔票背麵左邊的圖案,由一座未完工的金字塔、一隻“全視之眼”和兩條拉丁標語組成。金字塔上方的“全視之眼”,是共濟會另一個主要徽記。象征了秩序之神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你。兩條拉丁標語,下麵的一句是:“novus ordo seclorum”,翻譯成英語是:“a new order of the ages”,再翻成中文是:“世界新秩序”。這是共濟會的用語之一,這句拉丁文是在1782年才被發現和共濟會有關的。是共濟會這個“影子政府”所要建立的新世界秩序。
如果把這個圖案中的幾個關鍵位置連起來,就會得到一個圖形:
這是什麽?這就是六芒星徽記。
(說句題外話,不隻是一美元上有六芒星哦,你從錢包裏拿出一塊錢人民幣來看看正麵右側吧,言盡於此,不多說了,我怕查水表。)
符號,是一種精神、意誌、原則或者信條的濃縮,代表著極其豐富的含義。當我想到這些的時候,那幢大樓上的六芒星浮雕,就更讓我半信半疑起來。
車窗玻璃被猛力敲了幾下。我轉頭望去,一個穿著製服的交通協管員用字正腔圓的上海話向我道:“走呀!別停在路上啊!”
這時我才從剛才的各種聯想中清醒過來,把車往路邊一停,下來仔細打量著這幢神秘的建築。
這裏麵,是什麽?
這究竟是不是共濟會的會址?
我手中的筆記上,那個兩把十字架模樣的鑰匙組成的類似另一個共濟會主要徽記,是不是要指引我來這個地方?
那個敲我玻璃的交通協管員走過來,道:“先生,這個地方不好停車的哦。開走,開走。”
我“哦”了一聲,開著車子兜了個圈,停在犄角旮旯裏。繼續繞著這幢建築走了一圈,突然在偏僻的一側,看到了另一個標誌。就是共濟會最主要的那個圓規角尺標誌。
果然!這幢建築,以前絕對是共濟會造的!這些隱秘含義的圖標,幸好文革時的那些紅衛兵的水平不高,不懂其中的含義,否則非給毀了不可。
我在這幢小樓的門口徘徊了足足有一個小時,那三道銅質大門就一直這麽緊閉著,似乎永遠不準備再打開。反倒是在北京西路的東側,開著一個小門,上麵掛了門牌,寫著:北京西路1623號。
不開門,就難得住我麽?我回頭望了一眼車子,在後座的背包裏,裝著錫箔開鎖工具。
“今兒晚上,我們再見吧。”我向著這幢小樓,自言自語地喃喃道。
離這小樓不遠,是靜安區青少年活動中心,我混了進去,找到可以上網的電腦,百度上搜索“上海市醫學會”。
資料不少。大都是關於上海市醫學會舉辦活動的介紹。看起來,這是一個致力於推廣醫療技術的協會。地址是“北京西路1623號”,與我之前看到的那個門牌相符。
但是,網絡上找不到任何關於上海市醫學會的這幢小樓,以前是不是屬於共濟會的任何資料或者證據。我不甘心,又輸入:“上海市醫學會”,空格,“共濟會”。
依然沒有任何資料。出來的網頁,和搜索“上海市醫學會”這個關鍵詞所查到的網頁差不多。
我牛脾氣上來,一頁頁往後翻,翻了數十頁,才在一個不知名的博客網址的介紹裏,看到了一句話:“共濟會曾在上海修建過分會會館,地點在北京西路附近,後來……”
至於“後來……”後麵寫了什麽,百度沒有收錄。我毫不遲疑地點擊這個網頁,先是該頁麵已被刪除。
刪除了不要緊,還有百度快照嘛!我點了網頁簡介下麵的百度快照,更詭異的事讓我目瞪口呆:連百度快照,都被刪除了。
這到底是神馬情況?明明標誌就掛在樓上,網上卻沒有一個人發現麽?
下麵有一句話:“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部分搜索結果未予顯示。”
不會吧?……
我垂頭喪氣地走出網吧,找了個小餐館胡亂塞飽了肚子,和餐館老板要了兩片洋蔥。回到車裏,小心翼翼地拿出筆記,把兩把鑰匙從上麵撕了下來。發動車子,往曹家渡愛華養老院而去。
停好車,我摸出那兩瓣洋蔥,握在手心裏,著走進養老院,向護士道:“有個叫陳、陳培的老大爺,是不是在這?”
“你是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