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屆五旬之時,一向對自己強壯體格引以為豪的康熙皇帝終於顯現出衰老之兆。


    當時,清朝正如旭日東升一般國運興隆。康熙帝在其執政初期,不僅平定了國內的大叛亂,鞏固了清朝的基礎,而且把台灣納入了版圖,蒙古的遊牧民族和部落也舉部請求投降歸附。康熙帝為了保衛蒙古,親自率兵穿越戈壁沙漠,與阿爾泰山麓剽悍的騎馬民族梟雄噶爾丹在昭莫多決戰並大敗之。那年他四十三歲,正年富力強。然而,與壯年時代光輝的文治武功相反,康熙帝在晚年的十幾年裏因家庭內訌而精神煩悶,這使他的個人生活愁雲密布,自然也對他的健康產生了不良影響。


    即使在兒女滿堂之人被稱為最幸運的人的那個時代,康熙帝的孩子數量還是太多了。八歲登基的早熟天子,在十四歲便早早有了第一個兒子。從此之後,每年或是每兩年就有一個孩子出生,登記在玉牒之上的皇子達三十五人,女兒因為不被當回事所以其人數不清。在中國,自古以來因為女兒沒有繼承權而不將其算入孩子的數量,即便有好幾個女兒,如果沒有兒子,習慣上也被稱為“無子”。至於康熙帝,假設女兒和兒子的數量相同的話,他就是七十個子女的父親。但他為兒女滿堂而煩惱。當然,他不是因為生活困苦而煩惱。作為帝王,康熙帝有別人體會不到的煩惱,那就是繼承人的問題。


    在君主製下,皇子之中繼承父位成為皇帝的人與沒能繼承皇位的人之間,雖為兄弟卻有不啻天地的懸殊。繼承人大體上是嫡長子,雖然有這樣的慣例,但也可以按照君主的意願任意變更。因此,皇子之間容易出現圍繞皇位繼承的暗鬥。為了防止這一問題,中國才設立了預先選定繼承人的皇太子製度。雖然這一製度在中國自古以來就十分完善,但興起於東北的清朝的情況略有不同。大體而言,北方遊牧民族之中有根深蒂固的“共和”[1]的習慣。他們的首領由實力強大的族長等人從武力最強的人或是血統最尊貴的人中選舉產生,而由選舉產生的首領不能擅自指定他的繼承人。清朝第一代皇帝太祖和第二代皇帝太宗都最終未確定繼承人就離世,到太宗之子順治帝時,終於在臨死前成功地行使了對繼承人的指定權,這顯示了中國傳統的君主製觀念終於滲透到滿族人之中。到了康熙帝時期,他則完全效仿中國傳統模式,希望在天子在世時事先安穩地將皇太子指定下來。


    當然,康熙帝的數十個子女中大部分是庶子。占據皇城中心約1平方公裏的空空蕩蕩的紫禁城中,生活著數百名後妃宮女和數百名太監,但男人隻有皇帝一人而已。皇子在成年後便會分府搬出紫禁城。後妃宮女和太監隻不過是侍奉皇帝一人的男女奴隸而已。皇後之外的嬪妃宮女被挑選出來且幸運地生育了皇子的話,會被授予貴妃、皇貴妃等稱號和位分。康熙帝十分年輕的時候所生的孩子們大多夭折了,直到第五個出生的孩子才順利長大成人,被稱為大阿哥,然而他隻是庶出。“阿哥”在滿語中是貴公子的意思,從大阿哥往下,皇子們會依次被稱呼為二阿哥、三阿哥等,但在正式場合,會被稱為皇二子、皇三子等。


    二阿哥是唯一一位皇後所生的嫡子。皇後因為產後恢複不好,生下二阿哥之後不久就去世了。因此,康熙帝為了寄托哀思,不但對這個遺孤寵愛有加,而且在他兩歲的時候就早早立他為皇太子。康熙帝那時隻有二十二歲,完全沒有如此急迫地指定繼承人的必要。而聯係此後的情形來看,也確實是有些太早了。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這位二阿哥正是清朝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皇太子,有兩度被立又兩度被廢的不幸命運。以此為戒,以後清朝的天子再也沒有立過皇太子。


    康熙帝做夢都沒有想到後來會出現那麽悲慘的結局。即使打破清朝以往的習慣,生前就指定繼承人、立皇太子,皇室宗親和大臣們也沒有絲毫意見,這意味著清朝已經完全漢化,確立了獨裁君主權。完全變成獨裁君主的康熙帝感覺安心而滿足,非常得意,此後,就隻剩下教育皇太子、將其培養成傑出的皇帝這一項工作了。從皇太子剛剛懂事開始,康熙帝便手把手地教他讀書;從其六歲開始讓他跟從大臣張英、李光地學習,還命熊賜履給他講中國哲學;到他再年長些,又選拔湯斌等名士承擔輔導之責。因此,皇太子成長為既通滿文、漢文,又擅長弓馬騎射之術的優秀青年,被寄予厚望。如果就這樣下去什麽都沒有發生的話,康熙帝也可以作為慈父享受圓滿的家庭生活吧,但雖然皇宮之中衣食無憂,皇太子還是禁不起外界的巨大誘惑。皇太子品行不端的傳聞開始在宮中流傳,漸漸地也傳到了康熙帝的耳朵裏。


    康熙帝對皇太子用心良苦,將輔導他的重任交給世上第一流的君子們,然而僅僅隻將這些頑固僵化的道學家老臣放在皇太子身邊,是失敗的第一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康熙帝以為把皇太子置於聖人君子圍繞的環境中,就無須擔心他走上邪道,可以完全放心。這一點老皇帝可是失算了。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皇太子無論走到哪裏,身邊都是幹巴巴的老頭子,一點意思都沒有。他逐漸對父皇選出負責輔導他的老人家們敬而遠之,自己任性地結交了一些玩伴。但是,交友玩樂是需要經費的。皇太子受野心家之托將政治上的事情私下通報給父皇,每次事成之後就能收到大筆酬金。康熙帝盲目溺愛兒子,允許皇太子在政治上進行暗箱操作——這是他第二大失策。皇太子在不知不覺中漸漸成長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寡頭。


    在此簡單講講中國過去的寡頭政治。在中國,官僚的地位本身曆來就是一種資本,隻要當了官,錢就會從四麵八方滾滾而來。但為了維持官職,官員們必須預先花費相當多的金錢和各方搭上關係。就這樣,以麵對麵、錢對錢的方式聯係在一起的政黨般的組織就產生了,這被稱為朋黨。朋黨以朝廷重臣為首領,在從中央到地方的政府中又有各級頭目,他們各自身居要職,此外,還有無數黨羽依附他們。官職的晉升首先需要頭目之間進行暗中交易,然後才在形式上作為政府的決定進行公布。


    康熙帝時期也不能例外,朋黨之風大為盛行。最初,出身於滿洲貴族的大臣明珠作為首領糾集朋黨,大量收受賄賂,恣意決定官員的去留,終於在康熙二十七年,被作為檢察官的禦史郭琇揭發而倒台。


    郭琇這個人喜歡裝腔作勢,這一點卻在當時社會中頗受歡迎。他最初任吳江知縣,因為金錢問題醜聞傳遍四方。作為上級官員去那裏赴任的是相當於民政長官的巡撫湯斌,這個人因清廉揚名天下,幹勁十足地撲過來準備對手下的貪官大刀闊斧地進行整頓。郭琇早早到湯斌跟前問安,在離開之前,說:


    迄今為止我貪汙受賄之事確實無疑,但究其原因乃上官索賄,所以我也無可奈何,隻得從下層官民中收取罷了。大人為人清正廉潔,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如若上官分文賄賂不取,我自此便也不再收受一文賄賂。請大人賜我一個月的時間,其間我會將縣裏的政治徹底整頓給您看。[2]


    湯斌笑而應允。郭琇回到縣中,將縣衙的柱子、地板徹底擦洗一新,接著對僚屬宣布:


    昨日之知縣已死。今日來者是轉世重生之郭琇。你們也一齊給我轉世重生!


    該縣的政治從那日起煥然一新。湯斌將郭琇作為政績最優秀者上報朝廷,他的才幹逐漸得到認可,當上了相當於檢察官的禦史。郭琇眼見明珠蠻橫的樣子,出於禦史的職責,不能放任不管。但對權勢極盛的明珠下手可是性命攸關的大事情。思考再三,他終於下定決心一賭輸贏。


    二月六日正值明珠生日,明珠黨羽齊集於他家舉行慶祝宴會。就在這一天,郭琇清早就去了朝廷,提交了列舉明珠八大罪狀的彈劾本章,在歸途中順道拜訪了明珠家。因為名士郭琇是稀客,明珠興高采烈地出迎,招呼他在大官們列坐的上座就座。郭琇悠然地徑直走向裏麵,僅稍稍點頭而沒有正式見禮。看著他扭扭捏捏的樣子,明珠誤解了:


    若有為鄙人祝賀的詩文見賜,願拜讀大作。


    郭琇忽然做出嚴肅的表情:


    想請您過目的是對您的彈劾文。


    然後就把彈劾文的抄本擺到了明珠眼前。明珠接過展開,卻手抖不止以至不能閱讀。郭琇愈發從容:


    下官在各位大人麵前失禮至極,這樣無禮該當處罰,我自罰一杯。


    他一邊說一邊將放在旁邊的大杯拉到手邊,斟滿後一口喝光,然後輕蔑地瞥了一眼目瞪口呆的滿座大官又悠然而去,真是好膽量!


    這樣痛快的趣聞的宣傳效果必然是百分之百的,一日之內便傳遍北京,成了街頭巷尾人人談論的話題。而且,那些在明珠家被郭琇看到的人,誰都無法為明珠辯護。於是,名震一時的明珠也就轟然倒台了。


    下一個登場的朋黨首領是索額圖。索額圖是滿洲貴胄,而且還是皇太子的母親即死去的皇後的叔父。這可是成為政治首領再合適不過的身份了。索額圖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地位,緊緊握住皇太子,將他當作自己的後盾,這使得情況變得頗為棘手起來。盡人皆知越早接近將來注定繼承大統的皇太子越有利,但想要接近皇太子首先必須通過索額圖之手。於是索額圖的威勢日益膨脹起來。比起向已在風燭殘年的康熙帝表達忠心,奉承有遠大前程的皇太子以及他的大管家索額圖更為合算。但這是獨裁製下天子所不能容忍的僭越行為。天子無論如何都必須是政治的中心。一日當空,又生一日,隻會令政治陷入無盡的混亂。


    在君主獨裁製下,皇太子隻不過是一介臣子,隻是皇帝的候補。換言之,他的身份與過去普通家庭已經成年但尚未繼承家業的嫡長子相似,不能幹預政治。這位皇太子忘卻本分,一躍成為政治寡頭,這一點讓康熙帝深感煩惱。雖說是皇太子,但他實際上已經三十歲了,而在家長眼中,他依舊隻是一個孩子。皇帝認為這全是索額圖的錯,若沒有索額圖,事態絕不至於發展到如此境地。康熙帝痛下決心,命令將索額圖免職、幽禁,後因他毫無悔過之意而最終賜其自盡,時值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五十歲。


    康熙帝本以為隻要沒有索額圖就萬事大吉了,但他的預想完全落空了。已經形成的以皇太子為中心的黨派不但沒有因此解散,反而變本加厲,性質愈發惡劣起來。康熙帝垂垂老矣,一旦駕崩,天下就是皇太子的了。不少人考慮到未來而傾心於皇太子,皇太子自己也絲毫沒有悔改的意思。康熙帝是自己的父親,同時也是自己的外叔祖索額圖的仇人。雖然不知皇太子是否真的想到那一步,但最終康熙帝已經收到了皇太子心懷怨恨、不得不防的報告,接著這個消息也傳到了皇太子一方。獨裁製度下皇太子的地位極不安穩,天子一聲令下,不會起任何政治波瀾,臣子們也不會有一聲反對,皇太子的位置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被他人取代。因此,皇太子一日未登基成為天子便一日惴惴不安。然而,即使再想盡早成為天子,現在穩穩地坐在天子位置上的不還是自己的父親嗎?


    聽到皇太子意圖發動政變的傳聞,康熙帝再也不能置之不理了,他最終下定決心廢黜太子。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帝在內蒙古的布爾哈蘇台的旅途中,緊急召集王公大臣等文武百官至行宮前,喚出皇太子,命其跪下,宣布了廢黜太子的詔書:


    朕對爾之惡行視而不見置之不理,隱忍優容至今二十五年矣。惟冀爾一日悔過自新,不意爾為索額圖所蒙蔽,視父為仇讎。此時爾之行動有如惡魔附體。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萬一朕身遭不幸,即便不慮及自身,豈能容爾玷汙祖宗弘業。爾等不幸之人不可立為太子。


    宣詔終了,康熙帝悲不自勝,泣不成聲,以至背氣昏厥。父子之愛業已斷絕,帝王的榮耀又遭到無情踐踏,康熙帝難以抑製心中的憤怒。他親筆寫下不得不廢黜太子之情由,告於天地神明,將廢太子拘禁於宮中。


    但是,康熙帝並沒有放棄最後一絲希望,若是太子能夠改過自新,還可讓太子複位,自己也可以恢複失去的名譽。太子並不愚笨,想必能夠借此時機幡然悔悟。隻要他有懊悔之意,父子之間以後也不會有任何芥蒂,到時候一家子又可以重新變得和睦起來。康熙帝如此期待著。


    可是康熙帝的估計過於樂觀,事態進一步惡化了。比廢太子年長兩歲的大阿哥趁機秘密地在父皇耳邊嘀咕。


    “父皇,二阿哥(廢太子)活著終究不成器。請您痛下決心……”


    “此後當如何?”


    “八阿哥還算是可靠之人。”


    康熙帝聽到此話不由一驚,仿佛天地翻覆一般。他認為皇太子之事是自己與皇太子之間的問題,與其他皇子並無半點瓜葛。皇子們應當對此事不聞不問,完全相信父皇,一心一意學習經典才對。但從大阿哥的語氣來看,皇子們現在當真欲取皇太子而代之,開始大肆圖謀,甚至要殺掉礙事的廢太子!不甚聰穎的大阿哥受到品行不端的八阿哥的煽動,竟然來說這樣的話。從大阿哥充滿自信的表情就看得出,在他心中能做皇太子的除自己之外別無他人。


    康熙帝意識到事態嚴重:


    召諸阿哥。


    皇子們齊聚一堂。為首的大阿哥三十七歲,除去廢太子二阿哥,三阿哥三十三歲,四阿哥三十二歲,五阿哥三十一歲,七阿哥三十歲,八阿哥二十九歲,兄弟們一直排下去,十四阿哥二十二歲,風華正茂的年輕人有十多位,十分壯觀。


    圖2 清朝宗譜略覽


    朕問八阿哥,你想當皇太子嗎?


    八阿哥聽了父皇的話,立即跪倒在地,一時語塞,不知如何是好,其神情分明浮現出了否定的意思。此時,九阿哥和十四阿哥走上前去,替八阿哥回答道:


    八阿哥絕無此心,想必有什麽誤會。此事我等皆可作保。


    啊哈,看來有什麽勾結啊。康熙帝心中暗想。他們能說為八阿哥作保這樣的話,卻為什麽不為廢太子說情呢?康熙帝想到這裏更覺得可悲可歎。皇太子無論立與不立都是父親的權力,本非皇子們可幹預之事,站在這裏的皇子們卻對廢太子之事幸災樂禍,相互勾結,磨礪爪牙,以待時機。向父親推薦兄弟,為兄弟作保,他們隻是想要通過這樣的做法使自己得到認可罷了。康熙帝愈發龍顏不悅。


    行了。都回去吧。八阿哥留下。


    皇帝認定八阿哥是意圖謀取皇太子地位的首謀,將其拘禁。其後不久,又發生了第二件怪事。大阿哥為詛咒廢太子,請蒙古喇嘛將魘魅之物埋於地下十餘處。魘魅是中國自古以來盛行的迷信,滿洲、蒙古等民族特別相信這種神秘的力量。揭發這一陰謀的是三阿哥。掘地檢視,果不其然,布偶以及其他令人毛骨悚然的東西接連不斷地被挖掘出來,證據確鑿。康熙帝著實吃了一驚,卻又因此事感到心情舒暢不少。康熙帝聰穎過人,卻在廢太子身上失去了判斷力。廢太子迄今為止的行為怎麽想都非精神正常之人所為,仿佛鬼魅附身一般,被什麽看不見的力量所操縱。康熙帝今天終於理解了:他是大阿哥施魘魅之術的受害者。康熙帝這樣想著,突然對廢太子心生憐憫。他立即將大阿哥拘禁,同時下定決心要讓廢太子複位。


    某日,康熙帝突然召集百官入宮。


    眾卿以為朕諸阿哥之中誰最適宜為皇太子?爾等宜各抒己見。


    大臣們突然間無法揣測皇帝的意思,非常困惑。正在麵麵相覷、苦思冥想之時,不知從何處傳來了信號:“八”。因此,大臣們一同在紙上寫下八阿哥的名字,呈遞到皇帝麵前。大臣的表現與康熙帝的期待恰恰相反,使得康熙帝愈發感到憂慮不安:這件事決不能放任不管,若不盡早讓廢太子複位,事態將更為嚴重。於是,康熙帝再次召集百官,讓廢太子宣誓定會改過自新,解除了對他的拘禁。


    爾等在前日太子精神失常、行為狂暴之時無人勸諫,時至今日舉薦八阿哥意欲何為!


    大臣們在接受皇帝嚴厲的訓斥後退下了。大臣馬齊被視為發出“八”字信號的主謀,他雖然免於一死,但受命閉門思過。大臣之中唯有李光地一人沒有與眾大臣同流寫下八阿哥的名字。他請求道:


    太子所為無疑是疾病所致,應待其好生休養、疾病痊愈後再行定奪。


    隻有這個答案正合皇帝心意,他因此受到嘉獎。


    翌年,即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康熙帝再次立二阿哥為皇太子,祭告天地神明以及祖宗之廟,詔告萬民,大赦天下。


    康熙帝本以為這樣姑且可以放寬心、鬆一口氣了,不料皇太子轉瞬之間故態複萌。得知皇太子東山再起的野心家們見太子時來運轉,便竭力爭取恢複業已斷絕的關係,爭相在太子麵前獻殷勤。太子禁不住身邊的人一再懇求,再次在政治上動手動腳、暗中活動。無論事情怎樣不合情理,作為未來皇帝的皇太子也大致都能辦到。二日同輝的景象再次出現。


    因此,皇太子的反對者們大放非難中傷之詞。雖然這些非難來源不明,但一定是來自作為太子親兄弟的皇子之中。一石激起千層浪,皇太子企圖再次發動政變等話,最初是無憑無據的流言,沒過多久竟出現了將要弄假成真的態勢。


    這是第二次了。康熙帝想著,如果不管發生什麽事情都隱忍不發就能夠解決這一問題的話,他願意以忍耐來換取一個圓滿的結局。他甚至想著,隻要皇太子高興,無論付出多大犧牲也在所不惜。自己離世之後,無論是地位、財產還是權力,不都會完完全全地傳給皇太子嗎?如果他在自己在世期間——從近期的健康狀況來看也不會太久了——稍微節製一些,能讓老父安度晚年的話,自己也就別無他求了。他認為父子之間不可能連這一點也做不到。但是,這再微小不過的願望似乎也難以實現。先發製人!在天子還在猶豫不決之時,皇太子的陰謀已經按部就班地展開了。


    康熙五十一年,皇帝再次廢黜皇太子,並將其幽禁於宮中。


    數年之間,隱忍實難,惟朕乃能之。並非從今往後不可再忍,倘若朕躬有不測之事,如何向祖宗交代。若因愛子心切而毀壞累代聲譽見責,朕亦無言以對。


    帝王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再次被傷害的康熙帝心中的憤懣之情不可言狀,他鬱鬱不樂——他是戰無不勝的帝王,但在家庭生活中一敗塗地。不止皇太子一人不守道義,所有皇子都是疏遠父親、違背父命的不孝子。


    先前被皇帝訓斥為何不規勸皇太子的朝臣們這次爭先恐後地進言,希望天子慎重考慮和反思,並提出為廢太子承擔全責,為其將來作保。皇帝愈發激動了:


    朕最初廢太子之時,心中懊惱難忍,因朕深信皇太子本身並無罪愆,是獻媚者之過。但正是此番,朕明白皇太子罪不可赦。懲處不孝之人理所當然,朕心中釋然。今後勿再提一切關於皇太子之事。


    康熙帝嘴上說得極好,卻無法遮蔽心中的苦悶。因再次受到精神上的打擊,皇帝的身體日漸衰弱下去。六十歲以後的康熙帝不知為何總是病怏怏的,大部分日子都悶在房間裏。那個壯年之時可以獨自拉開需要五人合力才能拉開的大弓,射出的箭是普通箭的兩倍之長且能百發百中、威風凜凜、英勇善戰的天子,晚年竟如此衰弱不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雍正帝:中國的獨裁君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宮崎市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宮崎市定並收藏雍正帝:中國的獨裁君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