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雍正的時代
雍正帝:中國的獨裁君主 作者:宮崎市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雍正帝自清太祖開國算起是第五代,自平定中原、君臨天下的順治帝算起是第三代。常言道,在君主政體之下,第三代處於決定整個王朝盛衰的重要轉折點。雍正帝正是第三代,他是出色地完成了第三代君主之任務的英主。可以說清朝的政治方針大體在這個時代得以確立。具有清朝特色的製度,如秘密建儲之法、軍機處的創立、支給養廉銀的原則等都是由雍正帝製定的。
然而雍正帝所麵臨的第三代君主的任務具體指什麽呢?我認為,即使同樣是第三代,對於興起於異民族而君臨全中國的第三代具有非同一般的任務,那就是從異民族式的原始體製向中國式的獨裁君主製的轉換。
滿洲時代的女真人無疑還保持著氏族製度。但在他們侵入進步的中國近世社會後,就必然采用更加進步的獨裁君主製度。但他們不可能從氏族製一躍進入獨裁製,恰如動物學中所說的,個體發生是以重複係統發生的形式實現的,即滿洲民族不得不在極短的時間內重複中國三千年的曆史。更具體而言,如果用氏族製代表古代的話,接下來必須經過中世的封建製後,才能夠進入近世的獨裁製。當然這個“發生過程”因為不是從內部萌生的,而是受到外部刺激的產物,所以實際上經過了非常混亂的發展過程,有過前後矛盾、碰撞,最終才得以到達目的地。
從滿洲時代的太宗,經過入關後的順治帝直到康熙帝初年,清朝政權中出現了濃厚的封建色彩。從當時的滿洲民族最自然的思考方式看來,清朝政權當然必須像下文所述一般。
首先,以天子為中心,皇族作為宗室劃一個小圈,占有最中央的席位。宗室雖然低天子一等,但其地位並非當時的天子所賜。這與天子是曆史的產物同樣,他們的地位也是曆史的產物。天子之所以能夠成為天子,是由於宗室承認了天子的地位。因此天子應當尊重宗室特權,同時肩負著保護宗室的責任。換言之,天子是宗室的象征,也必須是宗室的共有物。因此宗室對清朝的政治擁有極大的發言權,承擔巨大的責任,同時享有他們應分得的那份收益。
其次,在宗室劃的小圈之外,滿族人劃了一個中圈。宗室與一般滿族人之間在權利和義務上有一個等級的差別,這個差別與前述天子和宗室之間的差別性質相同。
最後,在滿族人的中圈外,漢民族形成一個大圈。漢民族在權利上又比滿族人低一等,要盡的義務也比滿族人更加沉重。但這並不意味著漢人是滿族人實施統治的基礎,隻是因為滿族人由於曆史原因而有權淩駕於漢人之上。
若從側麵來觀察這三個圓圈,則是以天子為頂點的金字塔形,上層是宗室,中層是滿族人,最下層是漢人,各階層有為各自的上層效力的義務。這就是當時的滿族人心中描繪的清朝政權的理想狀態。
圖3 封建製
如此階級性、封建性的體係在中國社會已是遙遠的過往。中國近世的獨裁君主體製的理念不允許在君主與人民之間插入特權階級。從獨裁君主的立場來看,統治人民的必須是君主一人。但人民人數眾多而君主隻有一人,所以為了治理人民,君主不得不借官僚之手。但與此同時,在君主看來,官僚隻應是幫忙的小工,不能形成集團,成為介於君主與人民之間的特權階級。天子與人民之間被隔開很遠的距離,這僅僅意味著天子的尊嚴,但兩者之間必須沒有絲毫阻礙地、順暢地進行溝通交流。因此官僚應當是最富有傳導力的電線,不能自己發電或耗費電力。
圖4 獨裁製
但是由於清朝是由興起於東北的異民族所建立的這一特殊的曆史環境,獨裁化的清朝天子的地位必然帶有雙重性質:他既是滿洲民族的天子,也是漢民族的天子。原本民族不同的滿洲民族與漢民族擁戴共同的天子,可以說兩民族之間建立了兄弟關係。清朝的天子常常將“滿漢一家”掛在嘴邊,這句話的意思不是滿漢之間變得完全沒有區別,隻不過原本不同民族的人現在不再是毫無關係的陌生人罷了。
清朝的天子是立於滿洲民族和漢民族兩根支柱之上的最高統治者。為了統治兩個民族的人民,天子需要官僚,但官僚不能形成特權階級,必須像線一樣細,像管一樣空心。
清朝初期的曆史是君主權力擴張的曆史,但君主權力的擴張具體而言不外乎是從上述第一形態的封建製轉到第二形態的獨裁製。太宗迫害兄弟、順治帝剝奪睿親王家的特權、康熙帝誅殺權臣鼇拜等事件都是在這條道路上無法避免的悲劇。再加上同一個天子(康熙帝)連續統治數十年這一個人因素,其結果是,至康熙帝末年,清朝的體製已經大體上接近中國式的獨裁君主製。
雍正帝正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即位的。“個體發生重複係統發生”的原理也必定適用於雍正帝個人,如清朝在其初期不得不在短時期內快速經曆中國社會幾千年的曆史一般,雍正帝在他即位初期的數年中必須快速經曆數十年的清朝曆史。於是這條道路上的悲劇不斷上演。雍正帝迫害兄弟阿哥們、迫害宗室蘇努一家,以及鎮壓大臣隆科多等事件正是因此發生的。
既然在清朝之前的曆史中已經形成了獨裁製的輪廓,雍正帝個人的努力在確立獨裁製方麵應當很容易取得成果,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宋朝以後的中國,近世的獨裁製雖然在理論上已經完成,但是在現實中並沒有完全實施。阻礙君主獨裁製實施的是官僚的特權階級化,官僚的特權階級化隻有在他們之間產生私下團結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當私下的團結逐漸發展,無非就形成了所謂的“朋黨”。
說起中國獨裁製的理論,官僚的地位是因天子的恩惠而臨時被授予的,因此他們隻是輔助天子的機關,隻能作為充當聯絡天子與人民之間的電線或通氣管。因此官僚應當單獨直屬於天子,官僚之間不允許橫向聯結。若是他們建立起橫向的聯結,官僚就結成了一個團體,會為了其自身的利益而自主地行動。在人民之上擁有特權的人隻有天子,所有人在天子麵前都應褪去光輝成為平等的人,這是獨裁製的終極理念。然而實際上,應當作為獨裁君主的天子與他的人民之間出現了官僚這個特權階級,形成了半封建化的階級社會,企圖侵害天子獨裁權的危險無時不在。獨裁君主必須與妨害他的獨裁權之人持續鬥爭。因此中國近世的曆史可以被視為獨裁君主與官僚之間不斷暗鬥的曆史。在這一點上,從清朝初期到康熙帝為止的曆代天子,以及現在作為研究對象的雍正帝都不能例外。
康熙帝自即位之初到晚年,一直不間斷地為官僚間的朋黨而煩惱。特別是由於圍繞著皇太子問題而發生的事情,令皇帝的煩惱更甚。即使雍正帝即位之後,這個形勢依舊沒有迅速改變。雍正帝製服他的兄弟阿哥們,誅殺官場上的大人物、政界的大黨首、漢軍出身的年羹堯,無非是對朋黨比周這一風氣的鎮壓。
雍正帝實現了中國近世獨裁君主製的理想,在世界曆史中也是屈指可數的優秀的獨裁天子。這意味著他在某種程度上解散了官僚私下的團結,令每個人直屬於自己,對他們隨心所欲、頤指氣使,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如此困難的任務不可能僅憑天子的權力震懾住官僚就能夠實現。不容忽視的是,這不僅需要策略,需要準備,同時也需要耐心和誠意。
然而雍正帝所麵臨的第三代君主的任務具體指什麽呢?我認為,即使同樣是第三代,對於興起於異民族而君臨全中國的第三代具有非同一般的任務,那就是從異民族式的原始體製向中國式的獨裁君主製的轉換。
滿洲時代的女真人無疑還保持著氏族製度。但在他們侵入進步的中國近世社會後,就必然采用更加進步的獨裁君主製度。但他們不可能從氏族製一躍進入獨裁製,恰如動物學中所說的,個體發生是以重複係統發生的形式實現的,即滿洲民族不得不在極短的時間內重複中國三千年的曆史。更具體而言,如果用氏族製代表古代的話,接下來必須經過中世的封建製後,才能夠進入近世的獨裁製。當然這個“發生過程”因為不是從內部萌生的,而是受到外部刺激的產物,所以實際上經過了非常混亂的發展過程,有過前後矛盾、碰撞,最終才得以到達目的地。
從滿洲時代的太宗,經過入關後的順治帝直到康熙帝初年,清朝政權中出現了濃厚的封建色彩。從當時的滿洲民族最自然的思考方式看來,清朝政權當然必須像下文所述一般。
首先,以天子為中心,皇族作為宗室劃一個小圈,占有最中央的席位。宗室雖然低天子一等,但其地位並非當時的天子所賜。這與天子是曆史的產物同樣,他們的地位也是曆史的產物。天子之所以能夠成為天子,是由於宗室承認了天子的地位。因此天子應當尊重宗室特權,同時肩負著保護宗室的責任。換言之,天子是宗室的象征,也必須是宗室的共有物。因此宗室對清朝的政治擁有極大的發言權,承擔巨大的責任,同時享有他們應分得的那份收益。
其次,在宗室劃的小圈之外,滿族人劃了一個中圈。宗室與一般滿族人之間在權利和義務上有一個等級的差別,這個差別與前述天子和宗室之間的差別性質相同。
最後,在滿族人的中圈外,漢民族形成一個大圈。漢民族在權利上又比滿族人低一等,要盡的義務也比滿族人更加沉重。但這並不意味著漢人是滿族人實施統治的基礎,隻是因為滿族人由於曆史原因而有權淩駕於漢人之上。
若從側麵來觀察這三個圓圈,則是以天子為頂點的金字塔形,上層是宗室,中層是滿族人,最下層是漢人,各階層有為各自的上層效力的義務。這就是當時的滿族人心中描繪的清朝政權的理想狀態。
圖3 封建製
如此階級性、封建性的體係在中國社會已是遙遠的過往。中國近世的獨裁君主體製的理念不允許在君主與人民之間插入特權階級。從獨裁君主的立場來看,統治人民的必須是君主一人。但人民人數眾多而君主隻有一人,所以為了治理人民,君主不得不借官僚之手。但與此同時,在君主看來,官僚隻應是幫忙的小工,不能形成集團,成為介於君主與人民之間的特權階級。天子與人民之間被隔開很遠的距離,這僅僅意味著天子的尊嚴,但兩者之間必須沒有絲毫阻礙地、順暢地進行溝通交流。因此官僚應當是最富有傳導力的電線,不能自己發電或耗費電力。
圖4 獨裁製
但是由於清朝是由興起於東北的異民族所建立的這一特殊的曆史環境,獨裁化的清朝天子的地位必然帶有雙重性質:他既是滿洲民族的天子,也是漢民族的天子。原本民族不同的滿洲民族與漢民族擁戴共同的天子,可以說兩民族之間建立了兄弟關係。清朝的天子常常將“滿漢一家”掛在嘴邊,這句話的意思不是滿漢之間變得完全沒有區別,隻不過原本不同民族的人現在不再是毫無關係的陌生人罷了。
清朝的天子是立於滿洲民族和漢民族兩根支柱之上的最高統治者。為了統治兩個民族的人民,天子需要官僚,但官僚不能形成特權階級,必須像線一樣細,像管一樣空心。
清朝初期的曆史是君主權力擴張的曆史,但君主權力的擴張具體而言不外乎是從上述第一形態的封建製轉到第二形態的獨裁製。太宗迫害兄弟、順治帝剝奪睿親王家的特權、康熙帝誅殺權臣鼇拜等事件都是在這條道路上無法避免的悲劇。再加上同一個天子(康熙帝)連續統治數十年這一個人因素,其結果是,至康熙帝末年,清朝的體製已經大體上接近中國式的獨裁君主製。
雍正帝正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即位的。“個體發生重複係統發生”的原理也必定適用於雍正帝個人,如清朝在其初期不得不在短時期內快速經曆中國社會幾千年的曆史一般,雍正帝在他即位初期的數年中必須快速經曆數十年的清朝曆史。於是這條道路上的悲劇不斷上演。雍正帝迫害兄弟阿哥們、迫害宗室蘇努一家,以及鎮壓大臣隆科多等事件正是因此發生的。
既然在清朝之前的曆史中已經形成了獨裁製的輪廓,雍正帝個人的努力在確立獨裁製方麵應當很容易取得成果,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在宋朝以後的中國,近世的獨裁製雖然在理論上已經完成,但是在現實中並沒有完全實施。阻礙君主獨裁製實施的是官僚的特權階級化,官僚的特權階級化隻有在他們之間產生私下團結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當私下的團結逐漸發展,無非就形成了所謂的“朋黨”。
說起中國獨裁製的理論,官僚的地位是因天子的恩惠而臨時被授予的,因此他們隻是輔助天子的機關,隻能作為充當聯絡天子與人民之間的電線或通氣管。因此官僚應當單獨直屬於天子,官僚之間不允許橫向聯結。若是他們建立起橫向的聯結,官僚就結成了一個團體,會為了其自身的利益而自主地行動。在人民之上擁有特權的人隻有天子,所有人在天子麵前都應褪去光輝成為平等的人,這是獨裁製的終極理念。然而實際上,應當作為獨裁君主的天子與他的人民之間出現了官僚這個特權階級,形成了半封建化的階級社會,企圖侵害天子獨裁權的危險無時不在。獨裁君主必須與妨害他的獨裁權之人持續鬥爭。因此中國近世的曆史可以被視為獨裁君主與官僚之間不斷暗鬥的曆史。在這一點上,從清朝初期到康熙帝為止的曆代天子,以及現在作為研究對象的雍正帝都不能例外。
康熙帝自即位之初到晚年,一直不間斷地為官僚間的朋黨而煩惱。特別是由於圍繞著皇太子問題而發生的事情,令皇帝的煩惱更甚。即使雍正帝即位之後,這個形勢依舊沒有迅速改變。雍正帝製服他的兄弟阿哥們,誅殺官場上的大人物、政界的大黨首、漢軍出身的年羹堯,無非是對朋黨比周這一風氣的鎮壓。
雍正帝實現了中國近世獨裁君主製的理想,在世界曆史中也是屈指可數的優秀的獨裁天子。這意味著他在某種程度上解散了官僚私下的團結,令每個人直屬於自己,對他們隨心所欲、頤指氣使,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如此困難的任務不可能僅憑天子的權力震懾住官僚就能夠實現。不容忽視的是,這不僅需要策略,需要準備,同時也需要耐心和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