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漢凡二百十年,在政治上,可以分做四期:


    第一期:高祖初定天下。這時候,還沿著封建思想,有功之臣,與高祖同定天下的,其勢不得不封。而心上又猜忌他。於是高祖聽婁敬的話,徙都關中,想借形勝以自固。又大封同姓之國,以為屏藩。這時候,異姓王者八國,除長沙外,多旋就滅亡。同姓王者九國,都跨郡三四,連城數十,遂成為異日的亂源。注208高祖開國之後,是外任宗室,內任外戚的。所以呂後在其時,很有威權。高祖死後,惠帝柔弱,政權遂入於呂後之手。先是高祖刑白馬與諸侯盟說:“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惠帝死後,呂後臨朝,就分封諸呂。又使呂祿、呂產,統帶守衛京城和宮城的南北軍。呂後死後,齊哀王起兵於外。諸呂使灌嬰擊之。灌嬰陰與齊王連和,頓兵不進。漢朝的大臣,因此勸諸呂罷兵就國,諸呂猶豫不決。而太尉周勃,乘隙突入北軍,和齊王的兄弟朱虛侯章等,攻殺諸呂。殺掉太後所立的少帝和常山王弘,而迎立文帝。注209於是漢初握權的外戚打倒;而晨星寥落的功臣,自此以後也逐漸凋零。特殊勢力,隻有因私天下之心所封建的宗室了。


    當漢初,承春秋戰國以來五百餘年的長期戰爭;加以秦代的暴虐,秦、漢之際的擾亂,天下所渴望的,是休養生息。而休養生息之治,隻有清靜不擾的政策,最為相宜。漢初已有這個趨勢。文、景二代的政治,尤能應這要求。所以社會上頓呈富庶之象。這時候,內而諸侯之尾大不掉,外而匈奴之時來侵犯,都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文帝也一味姑息,明知吳王濞(bi)有反謀,卻賜之幾杖以安之。匈奴屢次入寇,也隻是發兵防之而已。到後來,封建的問題,到底因吳楚七國之亂而解決。注210而對外的問題,則直留待武帝時。至於製民之產,和振興文化,則文、景二代,更其謙讓未遑了。注211要而言之:這一期,是以休養生息為主。可稱西漢政治的第二期。


    第三期是武帝。武帝是個雄才大略之主,很想內興文治,外耀武功。於是立五經博士,表章六藝,罷黜百家。注212又北伐匈奴,西通西域,南平閩越、南越,東北並朝鮮,西南開西南夷。注213一時武功文治,赫然可觀。然而武帝也和秦始皇一樣,信方士,營宮室,又時出巡幸。財用不足,乃用孔僅、桑弘羊等言利之臣;又用張湯等酷吏,遂致民愁盜起,幾乎釀成大亂。末年雖然追悔,天下元氣,業已大受其傷了。武帝的太子據,因“巫蠱之禍”而死。晚年,婕妤(jié yu)趙氏,生昭帝,武帝恐身後嗣君年少,母後專權,殺婕妤,然後立昭帝為太子。武帝崩,昭帝立。霍光、上官桀等同受遺詔輔政。武帝長子燕王旦,和上官桀、桑弘羊等謀反,為霍光所殺。昭帝崩,無子。霍光迎立武帝孫昌邑王賀。百日,廢之。迎立戾太子孫病已,是為宣帝。注214當霍光秉政時,頗務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宣帝少居民間,知民疾苦。即位後,留心於刑獄及吏治,亦稱治安。自武帝末年至此,憔悴的人民,又算稍獲休息。這是西漢政治的第三期。自元帝以後,則君主逐漸愚懦,更兼之短祚(zuo),外戚的威權日張,遂入於第四期了。


    漢代去古未遠,宗法社會的思想,深入人心。人所視為可靠的,非宗室則外戚。漢初宗室,勢力太大,致釀成吳、楚七國之亂。亂後,宗室的勢力,遂被打倒,而外戚則勢焰大張。元帝本是個柔仁好儒的人,然而暗於聽受,宦官弘恭、石顯專權,威權漸陷於不振。成帝很荒淫,委政於外家王氏。王鳳、王音、王商、王根,相繼為相,遂肇篡竊之勢。哀帝奪王氏之權,然所任的,亦不過外家丁氏,和其祖母之族傅氏。哀帝死後,成帝的母親,召用王莽。王莽本是抱負大誌,想得位以行其所抱負的。於是弑平帝,立孺子嬰,莽居攝踐祚。旋又稱假皇帝。而西漢之天下,遂移於新室了。時為公元八年。


    【注釋】


    注208 異姓王者,為楚王韓信,梁王彭越,趙王張敖(張耳的兒子),韓王信,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盧綰,長沙王吳芮。同姓王者:齊王肥,淮南王長,燕王建,趙王如意,梁王恢,代王恒,淮陽王友,都是高祖的兒子。楚王交,是高祖的兄弟。吳王濞,是高祖的兄子。其事跡大略如下:韓信平齊後,自立為齊王,高祖不得已,因而封之,項籍滅後,徙封之於楚。又用陳平計,偽遊雲夢。韓信來謁(yè)見,便把他捉起來,帶到長安,封為淮陰侯。後為呂後所殺。韓信徙王楚後,以齊封悼惠王肥。呂後時,分其地,封呂召為呂王,劉澤為琅邪(yá)王(雖是漢朝的宗室,卻是呂後一黨)。又分其城陽郡,為魯元公主(呂後女,下嫁張敖)的湯沭邑。悼惠王傳子哀王襄。呂後死後,其弟朱虛侯章、東牟侯興居,都在長安。希望他哥哥做皇帝,差人去叫他起兵。當時漢朝大臣,本許封朱虛侯為趙王,東牟侯為梁王。文帝即位後,封朱虛侯為城陽王,東牟侯為濟北王。城陽王不久就死了。濟北王以謀反伏誅。哀王襄傳子文王則。文王無子。文帝分其地,封悼惠王子六人。將閭為齊王,誌為濟北王,辟(bi)光為濟南王,賢為菑(zi)川王,邛(qiong)為膠西王,雄渠為膠東王。後來濟南、菑川、膠西、膠東四國,都與於吳、楚七國之亂。韓信徙封楚王被執後,分其地,以封高祖的從父兄荊王賈,和高祖的兄弟楚元王交。英布反時,賈為所殺,交傳其孫戊,和吳王濞造反。彭越,當漢高祖追項籍時,封為梁王。天下定後,說有人告他造反,把他廢掉,徙之於蜀。路上遇見呂後,把他帶到洛陽,去見高祖。說:“彭王北士,今徙之蜀,是養虎自詒(yi)患。”於是再叫人告他造反,把他殺掉。而封子恢為梁王,友為淮陽王。韓王信,是六國時韓國之後。高祖使他擊滅鄭昌,封為韓王。天下定後,徙治晉陽(今山西太原縣)。信自請徙治馬邑(今山西馬邑縣),以禦匈奴。許之。後叛降匈奴,為漢兵所擊斬。淮南王英布,以反敗死。以其地封淮南厲王長。文帝時,以驕恣誅死。英布敗後,又封濞為吳王,為七國之亂的主謀。趙王張敖,是張耳的兒子,尚呂後女魯元公主。高祖過趙,箕(ji)踞嫚罵。趙相貫高怒,謀弑高祖。事覺,敖被廢。以封戚夫人子如意,戚夫人為高祖所幸,呂後深惡之。高祖死後,母子皆被殺。先後徙淮陽王友、梁王恢為趙王,又皆殺之。以封其侄兒子呂祿。文帝即位後,封如意之子遂為趙王。與於吳、楚七國之亂。燕王臧荼,以反被滅。改立盧綰。盧綰是漢高祖最要好的朋友。後以代相陳豨(xi)反,盧綰派入匈奴的使者,有和陳豨的兒子通謀的嫌疑,事覺後,盧綰逃入匈奴而死。以燕封靈王建。建死後,呂後殺其子,以燕地封自己的侄孫呂通。文帝即位後,徙琅邪王澤王燕。


    注209 少帝是惠帝後宮美人子。呂後使惠帝後張氏(魯元公主的女兒),殺其母,養以為子。惠帝死後,立之。少帝年長,知其事,口出怨言,為呂後所廢。立常山王弘。常山王,漢大臣說他非孝惠子,是呂後詐名他人子。然此說,《史記》上明說其為諸大臣的陰謀,恐未必可信。


    注210 漢初諸侯,封地太大,又其體製甚崇。國中有內史以治民,中尉以掌武職,丞相以統眾官。一切設官,都同漢朝一樣。漢朝隻替他置一個丞相,其餘悉由他自己用人。七國亂後,乃令諸侯不得治民補吏。改其丞相為相。餘官亦多所減省。後來又省內史,令相治民,和郡太守一樣;中尉和郡尉一樣。於是郡與國名異而實同。當文帝時,賈誼即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之策,文帝未能行。武帝時,主父偃請令諸侯得以國土,分封其子弟。於是賈誼之說實現。漢代的封建,就名存實亡了。


    注211 參看第四章。


    注212 參看第九章。


    注213 參看第七章。


    注214 就是太子據,諡為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中國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呂思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呂思勉並收藏你一定愛讀的極簡中國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