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跋扈,是紊亂政治的根本,而亦是引起外患的原因。唐中葉後,卻內外俱坐此弊。


    其原因,起於武力的偏重。唐自府兵製壞,而玄宗置十節度、經略使以備邊。注431於是邊兵重而內地的守備空虛,遂成尾大不掉之勢。其時,東北和西北兩邊,兵力尤重。而安祿山又以一胡人而兼範陽、平盧兩鎮,遂有潛謀不軌之心。玄宗在位歲久,倦於政事。初用李林甫為相,任其蔽聰塞明。繼又因寵楊貴妃之故,而用楊國忠。國忠是和祿山不合的,又以事激之使反。公元七五五年,祿山遂反於範陽。祿山既反,不一月而河北皆陷。進陷河南,遂入潼關。玄宗奔蜀。至馬嵬(wéi),注432兵變,迫玄宗殺貴妃和國忠。而父老都請留太子討賊。玄宗許之。太子即位於靈武,注433是為肅宗。祿山本一軍人,並無大略。其部下尤多粗才。既入長安,日惟置酒高會,貪求子女玉帛,更無進取之意。所以玄宗得以從容入蜀,而肅宗西北行,亦無追迫之患。祿山旋又為其子慶緒所殺,賊將多不聽命令,其勢益衰。於是朔方節度使郭子儀,以兵至行在。先出兵平河東,次借用回紇和西域的兵,收複兩京。注434遂合九節度的兵,圍安慶緒於鄴。其時官軍不置統帥,號令不一,軍心懈怠。而賊將史思明,既降複叛。自範陽發兵南下。官軍大敗。思明殺安慶緒,複陷東京。旋進陷河陽、懷州。注435唐命李光弼統兵,與之相持。思明旋亦為其子朝義所殺。七六二年,肅宗崩,代宗立。朝義誘回紇入寇。代宗命蕃將仆固懷恩,注436往見其可汗,與之約和。即借其兵以討朝義。才算把他打平。然而唐室自此就不能複振了。其原因:


    (一)回紇自此大為驕橫。又吐蕃乘隙,盡陷河西、隴右。自玄宗時,南詔並六詔為一,注437後亦叛中國,與吐蕃合。邊患日棘。


    (二)史朝義敗亡時,仆固懷恩實為大將。懷恩意欲養寇自重,賊將投降的,都不肯徹底解決,而就授以官。於是昭義、成德、天雄、盧龍、平盧諸鎮,注438各據土地,擅賦稅,擁兵自固。唐朝一方麵,亦藩鎮遍於內地,跋扈不聽命令的很多;甚至有與安、史遺孽互相影響的。


    然而根本的大患,還不在此。從來遭直艱難之會,最緊要的是中樞。中樞果能振作,不論如何難局,總可設法收拾的。而唐自中葉以後,其君又溺於宦侍。肅宗既信任李輔國,代宗又信任程元振。遂至吐蕃的兵,打入京城。代宗逃到陝州。注439洮西的神策軍,自安史亂後,駐紮於此。吐蕃兵退後,宦官魚朝恩,即以這一支兵,護衛代宗回京城。注440於是神策軍漸與禁軍齒,注441變成天子的親兵了。


    代宗死後,德宗繼立。頗思振作。其時昭義已為天雄所並,盧龍對朝廷亦恭順,而成德、天雄、平盧,聯兵拒命,山南東道亦叛。注442德宗命神策及河東兵與盧龍合攻三鎮,淮西兵討平山南。注443而盧龍及淮西複叛,發涇原兵東討。注444過京師,以不得賞賜,作亂。奉朱泚(ci)為主。德宗奔奉天。注445為泚所圍攻。賴渾瑊(jiān)力戰,又得河中節度使李懷光入援,注446圍乃解。懷光惡宰相盧,欲麵陳其奸,為所阻,又反。德宗再奔梁州。注447於時叛者四起,而朝廷的兵力、財力,都很薄弱。不得已,乃聽陸贄的話,赦其餘諸人的罪,專討朱泚。幸賴李晟(shèng)忠勇,得以收複京城。又得馬燧,打平河中。然而其餘諸鎮,就隻好置諸不問了。而德宗回鑾以後,鑒於人心的反複,遂至文武朝臣,一概不信,而專信宦官。命其主管神策軍。而神策軍的餉賜,又最優厚,諸軍多自願隸屬。其數遂驟增至十五萬。宦官得此憑借,遂起而幹涉朝政。唐朝的中央政府,就更無振作之望了。


    德宗崩後,子順宗立。順宗為太子時,即深惡宦官。及即位,用東宮舊臣王叔文等,要想除去宦官。而所謀不成,順宗以疾傳位於憲宗,叔文等多貶謫而死。憲宗任用裴度,討平淮西、河北三鎮,注448亦都聽命,實為唐事一大轉機。憲宗被弑。穆宗即位。因宰相措置失宜,三鎮複叛。用兵不克。隻得赦其罪而罷兵。自此河北三鎮,終唐之世,不能複取了。穆宗之後,傳敬宗以至文宗。初用宋申錫為相,繼又不次擢(zhuo)用李訓、鄭注,謀誅宦官,都不克。甘露之變以後,注449帝遂為宦官所製,抑鬱而崩。武宗立,頗英武,能任用李德裕,討平劉稹之叛。注450宣宗立,政治亦頗清明,人稱為小太宗。當德宗時,西川節度使韋皋,注451招徠南詔,與之共破吐蕃。文宗時,回紇為黠戛斯所破。宣宗時,吐蕃內亂,中國遂乘機收複河湟之地。天寶以後的外患,至此亦算解除。然而自憲宗以後,無一君非宦官所立,注452中央的政治,因此總不能清明;而外重之勢,亦無術挽回,總不過苟安罷了。宣宗之後,懿宗、僖(xi)宗兩代,又均荒淫。僖宗年幼,尤敬信宦官田令孜。一切都聽他主持。流寇之禍又起,到底借外力打平,唐室就不能支持了。


    沙陀是西突厥別部。注453西突厥亡後,依北庭都護府以居。後引吐蕃陷北庭。又為吐蕃所疑,乃舉部歸中國。中國人處之河東。注454簡其精銳的為沙陀軍。懿宗時,徐、泗兵戍桂州的作亂,北還。注455靠著沙陀兵打平。於是其酋長朱邪赤心,賜姓名為李國昌,用為大同節度使。後又移鎮振武。注456國昌的兒子克用,叛據大同。為幽州兵所破。父子俱奔韃靼。注457八七五年,黃巢作亂。自河南經山南,沿江東下,入浙東,經福建,至嶺南,再北出,渡江,陷東都,入潼關。田令孜挾僖宗走蜀。諸方鎮多坐視不肯出兵。討賊的兵,亦不肯力戰。不得已,赦李克用的罪,召他回來。李克用帶著沙陀、韃靼萬餘人而南。居然把黃巢打平。然而沙陀之勢,就不可複製了。


    黃巢亂後,唐室的威靈,全然失墜。沙陀雄據河東。黃巢的降將朱全忠據宣武。注458韓建、王行瑜、李茂貞等,又跋扈關內。注459僖宗崩後,昭宗繼立。百計以圖挽回,終於無效。朝廷每受關內諸鎮的脅迫,多借河東以解圍。自黃巢亡後,其黨秦宗權複熾,注460橫行河南。此時朱全忠的情勢,甚為危險。而全忠居圍城之中,勇氣彌厲。到底乘宗權兵勢之衰,把他滅掉。又吞並山東和淮北。服河北三鎮。並河中。降義武。取澤、潞及邢、洺、磁。注461連年攻逼太原,於是河東兵勢亦弱,惟全忠獨強。昭宗和宰相崔胤(yin)謀誅宦官。宦官挾李茂貞以自重。崔胤召朱全忠的兵。宦官遂劫帝如鳳翔。全忠進兵圍之。茂貞不能抗,奉昭宗如全忠營。於是大誅宦官。而昭宗亦被全忠劫遷於洛陽。旋弑之而立昭宣帝。九〇七年,唐遂為梁所篡。


    這時候,除河東以外,又有吳、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六國,遂入於五代十國之世。


    【注釋】


    注431 安西,治安西都護府,今新疆龜茲縣。北庭,治北庭都護府,今新疆迪化縣。河西,治涼州,今甘肅武威縣。隴右,治鄯州,今青海西寧縣。朔方,治靈州,今寧夏靈武縣。河東,治並州,今山西太原縣。範陽,治幽州,今河北北平縣。平盧,治營州,今熱河朝陽縣。劍南,治益州,今四川成都縣。以上九節度使。嶺南經略使治廣州,今廣東南海縣。


    注432 驛名,在今陝西興平縣。


    注433 靈州治。


    注434 唐以洛陽為東京。


    注435 河陽,今河南孟縣。懷州,今河南沁陽縣。


    注436 鐵勒仆骨部人。仆固,即“仆骨”異譯。


    注437 蒙嶲詔,在今四川西昌縣。越析詔,亦稱磨些詔,在今雲南麗江縣。浪穹詔,在今雲南洱源縣。邆睒(téng shǎn)詔,在今雲南鄧川縣。施浪詔,在洱源縣之東。蒙舍詔,在今雲南蒙化縣。蠻語謂王為詔,蒙舍詔地居最南,故亦稱南詔。


    注438 昭義軍,治相州,今河南安陽縣。成德軍,治恒州,今河北正定縣。天雄軍,治魏州,今河北大名縣。盧龍軍,即範陽軍。


    注439 今河南陝縣。


    注440 初為觀軍使。軍將卒,軍遂統於朝恩。


    注441 唐初從征之兵,事定之後,無家可歸者,給以渭北閑田,仍充天子禁衛,子孫世襲其業。


    注442 治襄州,今湖北襄陽縣。


    注443 治蔡州,今河南汝南縣。


    注444 治涇州,今甘肅涇川縣。


    注445 今陝西武功縣。


    注446 治蒲州,今山西永濟縣。


    注447 今陝西南鄭縣。


    注448 盧龍,天雄,成德。


    注449 時鴆殺宦官王守澄。鄭注先出守鳳翔,謀選精兵入京,送王守澄葬,乘勢誅滅宦官。未及期,李訓等先發。詐稱左金吾殿後有甘露降,派宦官去看,想趁此把他們殺掉。誰知事機泄漏,中尉仇(qiu)士良、魚弘誌就劫文宗入宮,以神策軍作亂。殺李訓及宰相王涯、賈(su)。鄭注亦為鳳翔監軍所殺。


    注450 義成軍,治邢州,今河北邢台縣。


    注451 治成都。


    注452 參看《廿二史劄記》“唐代宦官之禍”。


    注453 其部落本名處月。其酋長姓朱邪,即“處月”異譯。處月依北庭都護府以居。其地在金安山(今名金山)之陽,蒲類海(今巴裏坤湖)之陰,有大磧名沙陀,中國人稱為沙陀突厥,又簡稱沙陀。


    注454  在今山西山陰縣北黃花堆。


    注455 徐州,今江蘇銅山縣。泗州,今安徽泗縣。桂州,今廣西桂林縣。


    注456 大同軍,治雲州,今山西大同縣。振武軍,治單於都護府,今綏遠和林格爾縣。


    注457 靺鞨別部居陰山的。


    注458 治汴州,今河南開封縣。


    注459 韓建鎮國軍,治華州,今陝西華縣。王行瑜邠寧軍,治邠州,今陝西邠縣。李茂貞鳳翔軍,治鳳翔府,今陝西鳳翔縣。


    注460 本蔡州節度使,降黃巢。


    注461 義武軍,治定州,今河北定縣。澤州,今山西晉城縣。潞州,今山西長子縣。洺州,今河北永年縣。磁州,今河北磁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你一定愛讀的極簡中國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呂思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呂思勉並收藏你一定愛讀的極簡中國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