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高興歸高興,他老謀深算,該有的謹慎卻一點沒丟。王家和張家結親,既要排場,不能失了該有的氣勢,又不能太出彩。
王窮當即就明白了:
這場婚儀一定要隆重,奉旨成親嘛,但也不能像玄武王當年那樣,以一本《香木緣》名揚天下。可想而知,他這首《鸞鳳和鳴》要是傳出去,效果也不亞於《香木緣》了,那真是往太子心口上撒鹽了。
想罷,他隨手撿起那曲譜就送到燭火上。
看著火勢一旺,那曲譜便化為灰燼,兩位長輩神情都很惋惜。
王窮笑道:“無妨,兒子已經記在心裏了。”
又商議一會明天的迎娶事項,就有人來回“管家求見”,於是又都去忙了。
再說玄武王府,今日送妝,忙至掌燈時分,內院外院還是一片喧嚷。
而女眷如鄭氏妯娌和小蔥姊妹等人都聚在張老太太屋裏,對香荽進行最後的叮囑。
小蔥捏著小妹妹的臉笑道:“大姐最放心就是香荽了。不過還是要謹慎些,做人家媳婦,跟做閨女可不一樣。而且王家那樣的人家,跟咱們家也不同。”
張老太太聽後發愁道:“虧得往常她們姊妹幾個常鍛煉身子骨,不像人家姑娘風一吹就倒。要不然,嫁到那樣人家,光在長輩跟前立規矩就夠受的。”
她從不折騰小輩。因此很擔心香荽。
小蔥和紅椒嫁的都是草根權貴,婆家習慣跟張家差不多;香荽要去的王家,完全與張家不同,可以說比綠菠在宮裏好不了多少,她能不擔心嗎!
香荽臉兒紅紅的,道:“沒事的,奶奶。咱們家的規矩。不是也比原來大多了!習慣就好了。”
鄭氏等人忙勸慰。說王家雖然規矩大,但王丞相和夫人、王窮的爹娘都是極通情理的人,他們家的家風也不錯,香荽過去了必不會受罪等等。況都在京城。有個風吹草動,也能去探望。
張老太太這才安心,反說起綠菠,不知在宮裏怎樣了,她想得厲害,晚上睡不著覺等等,絮絮叨叨不止,眼皮子往下耷拉。
鄭氏和曹氏都擔心地望著她。
鄭氏低聲問小蔥,婆婆身子骨怎麽樣。
小蔥忙道。奶奶身子還好。平日注意些保養,再活個五到十年不成問題。
鄭氏這才放心。
稍坐了一坐,鄭氏妯娌便伺候老太太睡了,又催香荽去歇息。
第二日,四月三十日。正日子,王府賓客盈門。
王窮親自騎馬來迎親,香荽盛裝出嫁,沿途不知多少人觀看,其隆重喧嘩一筆難盡。
花轎進入王家後,在祠堂門口停下,拜堂在祠堂舉行。
拜堂後,新人入洞房,不僅王家兄弟姊妹跟去了,連王窮那些同窗好友都擠了進去。
與京城閨秀們對王窮心懷傾慕一樣,少年書生們無不對香荽充滿好奇。就算有皇上聖旨賜婚,等於澄清了“百鳥朝鳳”的傳言,但香荽在禦花園紫月湖的表現還是流傳了出來。
若論歌舞、琴藝,凡大家閨秀不通者少,精通者多;然香荽當日踏波而行,如九天玄女降世,那氣勢和風姿卻無人能及,現場觀看者莫不心神震動。
百鳥聚集,不過是起烘托作用罷了!
一個人的風采氣勢是模仿不出來的,且不管傳言真假,張三姑娘之前藏拙是真。經此一事後,再無人敢小看她。
在場的秀女更是一致緘默,不肯對外人細說當日情形。
但當時在紫月湖邊觀看的太監、宮女、侍衛何其多,都以敬畏的口吻談論此事,是以在宮外流傳開來。
大多數人都相信張三姑娘非同凡響。——眾人不敢再提“命貴”了。
因此,想一睹張三姑娘風采的人多了去了。
別人沒機會,王窮的那些同窗好友借口他成親,一定要親眼看看,趕也趕不走。
有人道:“無極,當年為兄成親時,可是讓你瞧了嫂子的;你今日不讓看新人,難道以後專門引我等拜見弟妹?不如今日名正言順地讓我等看了,了卻我等一樁心願……”
王窮攔不住他們,加上新人進門了,也沒工夫跟他們耗,隻得隨他們去了。
進了洞房,香荽頭上頂著紅蓋頭,聽見身邊竊竊私語和低笑,似乎有許多人,連床簾後都有女子輕笑,不禁有些緊張。
正無頭緒間,忽然眼前一亮。
她下意識地抬頭掃視周圍——
哎呀,好多人!
目光挨個地打量他們,猜想這些人是王窮的弟弟還是哥哥,還是侄兒,還有妹妹……總之,這是一個比張家大的多的家族。
她一邊想一邊習慣地對眾人微笑。
眾人見她這樣大方,不禁一愣。
王突懷裏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小孩,嗬嗬笑道:“大嫂,這蓋頭掀開了,你不看大哥,瞧我們做什麽?飛兒,叫大伯母。”
那孩子便奶聲奶氣地叫道:“大伯母!”
香荽這才看向王窮:一身喜慶的大紅吉服,在燭光輝映下,襯得他麵白如玉,星眸流光,好一個風流倜儻的新郎!
見他含笑看著自己,不覺害羞,麵上如染了胭脂般緋紅。不過,她也隻含笑垂下眼瞼,並未低頭。
恰在這時候,那個叫飛兒的孩子叫她“大伯母”,她忙又抬眼,對他和善地笑道:“噯!你叫飛兒?長大了要像鷹一樣高飛,鵬程萬裏,是不是?”
那孩子見這麽多人圍著新娘大伯母,她獨跟自己說話,十分高興,雖不太明白她話中的意思,卻裝作大人樣,一本正經地點著小腦袋道:“是的!鵬程萬裏!”
眾人轟然大笑。
王窮當即就明白了:
這場婚儀一定要隆重,奉旨成親嘛,但也不能像玄武王當年那樣,以一本《香木緣》名揚天下。可想而知,他這首《鸞鳳和鳴》要是傳出去,效果也不亞於《香木緣》了,那真是往太子心口上撒鹽了。
想罷,他隨手撿起那曲譜就送到燭火上。
看著火勢一旺,那曲譜便化為灰燼,兩位長輩神情都很惋惜。
王窮笑道:“無妨,兒子已經記在心裏了。”
又商議一會明天的迎娶事項,就有人來回“管家求見”,於是又都去忙了。
再說玄武王府,今日送妝,忙至掌燈時分,內院外院還是一片喧嚷。
而女眷如鄭氏妯娌和小蔥姊妹等人都聚在張老太太屋裏,對香荽進行最後的叮囑。
小蔥捏著小妹妹的臉笑道:“大姐最放心就是香荽了。不過還是要謹慎些,做人家媳婦,跟做閨女可不一樣。而且王家那樣的人家,跟咱們家也不同。”
張老太太聽後發愁道:“虧得往常她們姊妹幾個常鍛煉身子骨,不像人家姑娘風一吹就倒。要不然,嫁到那樣人家,光在長輩跟前立規矩就夠受的。”
她從不折騰小輩。因此很擔心香荽。
小蔥和紅椒嫁的都是草根權貴,婆家習慣跟張家差不多;香荽要去的王家,完全與張家不同,可以說比綠菠在宮裏好不了多少,她能不擔心嗎!
香荽臉兒紅紅的,道:“沒事的,奶奶。咱們家的規矩。不是也比原來大多了!習慣就好了。”
鄭氏等人忙勸慰。說王家雖然規矩大,但王丞相和夫人、王窮的爹娘都是極通情理的人,他們家的家風也不錯,香荽過去了必不會受罪等等。況都在京城。有個風吹草動,也能去探望。
張老太太這才安心,反說起綠菠,不知在宮裏怎樣了,她想得厲害,晚上睡不著覺等等,絮絮叨叨不止,眼皮子往下耷拉。
鄭氏和曹氏都擔心地望著她。
鄭氏低聲問小蔥,婆婆身子骨怎麽樣。
小蔥忙道。奶奶身子還好。平日注意些保養,再活個五到十年不成問題。
鄭氏這才放心。
稍坐了一坐,鄭氏妯娌便伺候老太太睡了,又催香荽去歇息。
第二日,四月三十日。正日子,王府賓客盈門。
王窮親自騎馬來迎親,香荽盛裝出嫁,沿途不知多少人觀看,其隆重喧嘩一筆難盡。
花轎進入王家後,在祠堂門口停下,拜堂在祠堂舉行。
拜堂後,新人入洞房,不僅王家兄弟姊妹跟去了,連王窮那些同窗好友都擠了進去。
與京城閨秀們對王窮心懷傾慕一樣,少年書生們無不對香荽充滿好奇。就算有皇上聖旨賜婚,等於澄清了“百鳥朝鳳”的傳言,但香荽在禦花園紫月湖的表現還是流傳了出來。
若論歌舞、琴藝,凡大家閨秀不通者少,精通者多;然香荽當日踏波而行,如九天玄女降世,那氣勢和風姿卻無人能及,現場觀看者莫不心神震動。
百鳥聚集,不過是起烘托作用罷了!
一個人的風采氣勢是模仿不出來的,且不管傳言真假,張三姑娘之前藏拙是真。經此一事後,再無人敢小看她。
在場的秀女更是一致緘默,不肯對外人細說當日情形。
但當時在紫月湖邊觀看的太監、宮女、侍衛何其多,都以敬畏的口吻談論此事,是以在宮外流傳開來。
大多數人都相信張三姑娘非同凡響。——眾人不敢再提“命貴”了。
因此,想一睹張三姑娘風采的人多了去了。
別人沒機會,王窮的那些同窗好友借口他成親,一定要親眼看看,趕也趕不走。
有人道:“無極,當年為兄成親時,可是讓你瞧了嫂子的;你今日不讓看新人,難道以後專門引我等拜見弟妹?不如今日名正言順地讓我等看了,了卻我等一樁心願……”
王窮攔不住他們,加上新人進門了,也沒工夫跟他們耗,隻得隨他們去了。
進了洞房,香荽頭上頂著紅蓋頭,聽見身邊竊竊私語和低笑,似乎有許多人,連床簾後都有女子輕笑,不禁有些緊張。
正無頭緒間,忽然眼前一亮。
她下意識地抬頭掃視周圍——
哎呀,好多人!
目光挨個地打量他們,猜想這些人是王窮的弟弟還是哥哥,還是侄兒,還有妹妹……總之,這是一個比張家大的多的家族。
她一邊想一邊習慣地對眾人微笑。
眾人見她這樣大方,不禁一愣。
王突懷裏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小孩,嗬嗬笑道:“大嫂,這蓋頭掀開了,你不看大哥,瞧我們做什麽?飛兒,叫大伯母。”
那孩子便奶聲奶氣地叫道:“大伯母!”
香荽這才看向王窮:一身喜慶的大紅吉服,在燭光輝映下,襯得他麵白如玉,星眸流光,好一個風流倜儻的新郎!
見他含笑看著自己,不覺害羞,麵上如染了胭脂般緋紅。不過,她也隻含笑垂下眼瞼,並未低頭。
恰在這時候,那個叫飛兒的孩子叫她“大伯母”,她忙又抬眼,對他和善地笑道:“噯!你叫飛兒?長大了要像鷹一樣高飛,鵬程萬裏,是不是?”
那孩子見這麽多人圍著新娘大伯母,她獨跟自己說話,十分高興,雖不太明白她話中的意思,卻裝作大人樣,一本正經地點著小腦袋道:“是的!鵬程萬裏!”
眾人轟然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