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考者能夠透徹理解推論的意義
批判性思維工具(原書第3版) 作者:理查德·保羅 / 琳達·埃爾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批判性思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是區分一項陳述或情景的真實意義與人們由此做出的虛假推斷。再次說明,推論是導向結論的一個思維階段。例如,由太陽升起,我們會推論出是早晨。批判性思考者會試圖監督自己的推理過程,不多不少地針對某一情景的含義做出推論。如果我生病看醫生,自然希望醫生由我的症狀精確地推斷出我的病症。例如,我不希望當我被病毒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療時,醫生卻診斷我隻是患了感冒而不需要藥物治療。我的症狀預示著我患了某種疾病,而這又進一步說明我需要特定的治療。我希望醫生能夠正確推斷我的病症,然後采用恰當的治療方法。
在很多時候,人們都無法透徹地理解一個情景、問題的正確意義。這往往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後果。
任何情景都包含有三種不同的意義:合理的意義,可能的意義,以及必然的意義。例如,每次你開車都暗含著可能發生事故的合理意義。而如果你在醉酒的同時還超速行駛在雨中擁擠的街道,一種可能的意義是你將會發生事故。如果你在高速公路的主幹線上快速行駛,在迎麵開來一輛車時發現刹車失靈,將要發生的事故就是這種情況下難以避免的意義。
我們將特定場景引發的真實事件稱為結果。如果我們能夠有效識別(做出合理推論)合理的、可能的及必然的意義,我們就可以采取措施以增加積極結果同時減少消極結果。一方麵,我們希望潛在的積極意義得以實現,另一方麵又不願意合理的和可能的消極意義成為現實。我們希望了解特定場景中固有的現實可能性並對這一聯係加以有效運用。
我們學習事物的邏輯是為了能夠熟練地發現其意義並據此引導自身行為。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於,借助對事物邏輯的準確把握對特定情景隱含的意義做出合理的推論。我們希望能夠在采取行動之前透徹地了解自身決策可能存在的所有意義(合理的、可能的與必然的)。
在特定情景的意義之外同時還包括語言表達的意義,這是伴隨自然語言的固有意義而產生的一種意義。我們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語言詞匯往往都是有引申含義的。例如,我告訴自己的女兒因為她沒有打掃房間,作為懲罰,她不能去朋友家裏玩。那麽我的言外之意就是她應當知道如果想出去玩,就必須把房間打掃幹淨。我認為女兒應當為沒有完成打掃房間的任務得到懲戒,這一觀點以及我對她所說的話的合理性建立在以下兩個前提上:
(1)經過事先交流,我已經明確告訴她希望她保持房間的整潔。
想要成為批判性思考者,我們必須精準地把握自己言語表達的言外之意,同時保證我們表達的意義是正當合理的,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重要原則。
正如我們用以交流的語言有其特定意義一樣,我們描述事物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意義。例如,麵對“你為什麽沒有清掃廚房”這一相同陳述,平靜的詢問與氣憤的喊叫就具有不同的意義。第一種情況隻是表達,我以為你已經打掃過了。而在第二種情況下,我的話則意味著,你沒有打掃房間是個嚴重的失誤,並且應當受到訓斥。
正如我們會忽略情景或自身語言的意義一樣,我們也可能會忽略他人對我們所說的話的意義。人們經常無法正確推斷他人通過語言想要向我們傳達的意義,甚至會有過度推論的傾向。例如,如果你的老師告訴你論文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這其中並沒有別的言外之意,卻可能被你推斷為“他認為你不如其他學生聰明”“他認為你學習能力不足”等。
總體而言,我們必須意識到推論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當我們思考問題時,我們要考慮到關於自身決策的所有可能意義。我們要了解推論出特定情景的意義,要了解自己或他人使用語言時所表達的意義。在每種情況下,我們都希望能夠恰如其分地解釋事物的邏輯並推論得出其真實意義。
在很多時候,人們都無法透徹地理解一個情景、問題的正確意義。這往往會產生一定的不良後果。
任何情景都包含有三種不同的意義:合理的意義,可能的意義,以及必然的意義。例如,每次你開車都暗含著可能發生事故的合理意義。而如果你在醉酒的同時還超速行駛在雨中擁擠的街道,一種可能的意義是你將會發生事故。如果你在高速公路的主幹線上快速行駛,在迎麵開來一輛車時發現刹車失靈,將要發生的事故就是這種情況下難以避免的意義。
我們將特定場景引發的真實事件稱為結果。如果我們能夠有效識別(做出合理推論)合理的、可能的及必然的意義,我們就可以采取措施以增加積極結果同時減少消極結果。一方麵,我們希望潛在的積極意義得以實現,另一方麵又不願意合理的和可能的消極意義成為現實。我們希望了解特定場景中固有的現實可能性並對這一聯係加以有效運用。
我們學習事物的邏輯是為了能夠熟練地發現其意義並據此引導自身行為。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於,借助對事物邏輯的準確把握對特定情景隱含的意義做出合理的推論。我們希望能夠在采取行動之前透徹地了解自身決策可能存在的所有意義(合理的、可能的與必然的)。
在特定情景的意義之外同時還包括語言表達的意義,這是伴隨自然語言的固有意義而產生的一種意義。我們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語言詞匯往往都是有引申含義的。例如,我告訴自己的女兒因為她沒有打掃房間,作為懲罰,她不能去朋友家裏玩。那麽我的言外之意就是她應當知道如果想出去玩,就必須把房間打掃幹淨。我認為女兒應當為沒有完成打掃房間的任務得到懲戒,這一觀點以及我對她所說的話的合理性建立在以下兩個前提上:
(1)經過事先交流,我已經明確告訴她希望她保持房間的整潔。
想要成為批判性思考者,我們必須精準地把握自己言語表達的言外之意,同時保證我們表達的意義是正當合理的,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重要原則。
正如我們用以交流的語言有其特定意義一樣,我們描述事物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意義。例如,麵對“你為什麽沒有清掃廚房”這一相同陳述,平靜的詢問與氣憤的喊叫就具有不同的意義。第一種情況隻是表達,我以為你已經打掃過了。而在第二種情況下,我的話則意味著,你沒有打掃房間是個嚴重的失誤,並且應當受到訓斥。
正如我們會忽略情景或自身語言的意義一樣,我們也可能會忽略他人對我們所說的話的意義。人們經常無法正確推斷他人通過語言想要向我們傳達的意義,甚至會有過度推論的傾向。例如,如果你的老師告訴你論文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這其中並沒有別的言外之意,卻可能被你推斷為“他認為你不如其他學生聰明”“他認為你學習能力不足”等。
總體而言,我們必須意識到推論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當我們思考問題時,我們要考慮到關於自身決策的所有可能意義。我們要了解推論出特定情景的意義,要了解自己或他人使用語言時所表達的意義。在每種情況下,我們都希望能夠恰如其分地解釋事物的邏輯並推論得出其真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