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概括化
批判性思維工具(原書第3版) 作者:理查德·保羅 / 琳達·埃爾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為人類,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抽象和概括的世界中。我們用來命名和界定事物的所有詞匯都是心理概括活動的產物[1]。可是,正如語義學家所提醒我們的那樣:“牛1不是牛2也不是牛3”,每一個存在的事物都有其獨特性。巴特勒主教用至理名言向我們陳述了這一道理:“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它不能成為其他事物”。[2]
盡管事物存在獨特性,我們用來分類的詞匯卻忽略了事物的獨特性,僅將目光關注在事物的異同上。照此,我們在談話時頻頻使用的詞語如桌子、椅子、牛、烏鴉、人、詩歌、社會運動等都具有概括性。盡管我們能夠談論單個的桌子、影子、牛、烏鴉、人、詩歌和社會運動,我們還是不可避免在以數不勝數的方式進行概括。我們概括性地談論所有令我們感興趣的事情:生死、愛恨、成敗、戰爭與和平。
我們應該注意,不要因識別出談話中的一個概括化例子就歡欣雀躍。我們應該清楚概括化隻是交流基礎的一部分,它讓我們能夠通過思維方式來建構自身的概念。
概括之所以成為謬誤,要麽是根據太少見的例子達成了結論,要麽就是達成結論的例子不夠典型。例如,如果我們在羅馬旅遊時遇到了三個非常風趣的意大利人,我們不能就此推斷意大利人都是非常風趣幽默的。
但是,並不是根據少量事實做出的概括就是不可信的。例如,如果你赤手摸到一個熱爐子,這一次的經曆足以使你知道,“不要赤手摸熱爐子”。根據這少數的經驗,你也足以得到概括性的結論,“不要讓皮膚直接接觸過熱的物體。”
那麽,我們怎樣才能保證做出合理的概括呢?答案是我們需要足夠的證據來支持我們的概括。要概括的群體越複雜多樣,要做出合理正確的概括就越難。例如,做出關於青蛙的概括比做出關於家狗的概括要容易得多;同樣地,概括家養狗比概括人類要容易得多,因為人類的行為是多元化的。
以自己為例思考一下:
你出生在某個特定文化當中,生於特定時間的某個特定地點。把你養大的父母有著特定的信念。你與生俱來的特質和環境相互作用,影響你的成長過程。你和他人結成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主要是和你周圍的人)。你還會和有不同觀點、價值觀、遵從某一特定規範禁忌的人結成聯係。正是因為這些影響,你成為一個複雜獨特的個體。因此,在概括自己時要小心謹慎,在概括他人時也一樣。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對人類進行概括。我們和他人有共同的特點。根據我們對人們心理的了解,我們能夠做出以下概括:
(1)了解心智潛力和局限對人們思維的發展是必要的。
(2)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自身存在的自我中心和種族中心的思維傾向。
(3)大多數人不願去了解他們的社會限製和這種限製中的種族中心主義的影響。
著名的研究——米爾格拉姆實驗[3]證實了人們服從權威的傾向。盡管權威無權懲罰人們,也沒有權力要求人們一定要服從,可權威要求人們做“不道德”的事時,服從還是會發生。
另一著名的敵人鏡像研究表明了人們思維上的缺點和不足。互為敵人鏡像發生在兩個群體為同一目標產生衝突的時候,衝突的雙方都將優點歸於自己,缺點歸於對方,認為我們是“可靠的、熱愛和平的、可敬的和人道的”,對方是“邪惡的、好戰的和殘忍的”。[4]
我們可以輕易地在每日新聞中找到這種現象的例子。這些新聞中充斥著對自身的積極報道和對對方的無情諷刺。自誇概括能夠迎合人們的自我,因此受到歡迎,也很容易被相信;類似地,出於同樣原因,對對立群體進行消極概括也會受到歡迎。作為社會性動物,我們不想麵對自身的恐懼,也不想麵對對立團體成員的不信任,所以,我們選擇忽視。阻礙我們心智發展的自我中心和社會中心思維是這一切內心糾結的根源。
[1]例如,當我們稱某人是“女性”的時候,我們在她的特質中形成抽象,關注她和她同性別人共同的特征。幾乎所有的詞都可以舉出這樣的例子。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抽象,抽象是我們人類特有的行為。因此,抽象本身並無好壞之分。
概括的作用很簡單。沒有概括,我們就無法對事物做出解釋。事情產生的原因我們可能就無法理解。我們會一直處於一個迷蒙狀態中,不能將事物聯係起來。因為概括隻是簡單地通過“抽象”詞語將我們不理解的事物與理解的事物進行類比。
批判性思維如何幫助我們形成抽象和概括呢?答案很簡單。批判性思維能夠幫助我們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抽象和概括,進而影響我們推理的質量。
那麽又是為什麽有那麽多人誤用了抽象和概括呢?答案同樣簡單,因為人們對抽象和概括理解得很少。大多數人並不懂得推理。沒有批判性思維,個體不知道如何形成合理、有用的推理和概括。個體不知道靈活應用抽象和概括,不知道如何在現實世界中規範地使用這些抽象和概括。
[2]joseph butler(1692—1752)主教是一位神學家和作家。
[3]see studies by stanley milgram at .stanleymilgram.
[4]see studies by jerome k.frank,et al.,.globamunity.org.
盡管事物存在獨特性,我們用來分類的詞匯卻忽略了事物的獨特性,僅將目光關注在事物的異同上。照此,我們在談話時頻頻使用的詞語如桌子、椅子、牛、烏鴉、人、詩歌、社會運動等都具有概括性。盡管我們能夠談論單個的桌子、影子、牛、烏鴉、人、詩歌和社會運動,我們還是不可避免在以數不勝數的方式進行概括。我們概括性地談論所有令我們感興趣的事情:生死、愛恨、成敗、戰爭與和平。
我們應該注意,不要因識別出談話中的一個概括化例子就歡欣雀躍。我們應該清楚概括化隻是交流基礎的一部分,它讓我們能夠通過思維方式來建構自身的概念。
概括之所以成為謬誤,要麽是根據太少見的例子達成了結論,要麽就是達成結論的例子不夠典型。例如,如果我們在羅馬旅遊時遇到了三個非常風趣的意大利人,我們不能就此推斷意大利人都是非常風趣幽默的。
但是,並不是根據少量事實做出的概括就是不可信的。例如,如果你赤手摸到一個熱爐子,這一次的經曆足以使你知道,“不要赤手摸熱爐子”。根據這少數的經驗,你也足以得到概括性的結論,“不要讓皮膚直接接觸過熱的物體。”
那麽,我們怎樣才能保證做出合理的概括呢?答案是我們需要足夠的證據來支持我們的概括。要概括的群體越複雜多樣,要做出合理正確的概括就越難。例如,做出關於青蛙的概括比做出關於家狗的概括要容易得多;同樣地,概括家養狗比概括人類要容易得多,因為人類的行為是多元化的。
以自己為例思考一下:
你出生在某個特定文化當中,生於特定時間的某個特定地點。把你養大的父母有著特定的信念。你與生俱來的特質和環境相互作用,影響你的成長過程。你和他人結成各種各樣的人際關係(主要是和你周圍的人)。你還會和有不同觀點、價值觀、遵從某一特定規範禁忌的人結成聯係。正是因為這些影響,你成為一個複雜獨特的個體。因此,在概括自己時要小心謹慎,在概括他人時也一樣。
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對人類進行概括。我們和他人有共同的特點。根據我們對人們心理的了解,我們能夠做出以下概括:
(1)了解心智潛力和局限對人們思維的發展是必要的。
(2)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自身存在的自我中心和種族中心的思維傾向。
(3)大多數人不願去了解他們的社會限製和這種限製中的種族中心主義的影響。
著名的研究——米爾格拉姆實驗[3]證實了人們服從權威的傾向。盡管權威無權懲罰人們,也沒有權力要求人們一定要服從,可權威要求人們做“不道德”的事時,服從還是會發生。
另一著名的敵人鏡像研究表明了人們思維上的缺點和不足。互為敵人鏡像發生在兩個群體為同一目標產生衝突的時候,衝突的雙方都將優點歸於自己,缺點歸於對方,認為我們是“可靠的、熱愛和平的、可敬的和人道的”,對方是“邪惡的、好戰的和殘忍的”。[4]
我們可以輕易地在每日新聞中找到這種現象的例子。這些新聞中充斥著對自身的積極報道和對對方的無情諷刺。自誇概括能夠迎合人們的自我,因此受到歡迎,也很容易被相信;類似地,出於同樣原因,對對立群體進行消極概括也會受到歡迎。作為社會性動物,我們不想麵對自身的恐懼,也不想麵對對立團體成員的不信任,所以,我們選擇忽視。阻礙我們心智發展的自我中心和社會中心思維是這一切內心糾結的根源。
[1]例如,當我們稱某人是“女性”的時候,我們在她的特質中形成抽象,關注她和她同性別人共同的特征。幾乎所有的詞都可以舉出這樣的例子。事實上,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抽象,抽象是我們人類特有的行為。因此,抽象本身並無好壞之分。
概括的作用很簡單。沒有概括,我們就無法對事物做出解釋。事情產生的原因我們可能就無法理解。我們會一直處於一個迷蒙狀態中,不能將事物聯係起來。因為概括隻是簡單地通過“抽象”詞語將我們不理解的事物與理解的事物進行類比。
批判性思維如何幫助我們形成抽象和概括呢?答案很簡單。批判性思維能夠幫助我們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抽象和概括,進而影響我們推理的質量。
那麽又是為什麽有那麽多人誤用了抽象和概括呢?答案同樣簡單,因為人們對抽象和概括理解得很少。大多數人並不懂得推理。沒有批判性思維,個體不知道如何形成合理、有用的推理和概括。個體不知道靈活應用抽象和概括,不知道如何在現實世界中規範地使用這些抽象和概括。
[2]joseph butler(1692—1752)主教是一位神學家和作家。
[3]see studies by stanley milgram at .stanleymilgram.
[4]see studies by jerome k.frank,et al.,.globamunit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