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聖外王的哲學
斜杠青年:如何開啟你的多重身份 作者:Susan Kuang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內聖外王”一詞最早出自《莊子·天下篇》,意思是內具有聖人的才德才能對外施行王道。它指的是道德與政治的統一,也就是說“內聖”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礎,“外王”是“內聖”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結果。“修己”自然能“治人”,“治人”必先“修己”。
“內聖外王”可謂是中國傳統人格理論的精髓,也是古人理想的人格觀和處世哲學。這種思想和智慧在“四書”之首的《大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正所謂“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盡管我不是儒家的信奉者,也從未深入研讀過儒家經典,但對於儒家的“內聖外王”思想我卻十分認同,也一直把克己修身作為最重要的個人目標。這種嚴於律己的思想使得我能把生活安排得有條不紊,並將大部分業餘時間用來讀書學習、運動健身以及增強藝術修養。可以說,“內聖外王”是我人生和事業發展的核心指導思想,因為我始終認為我們的外在生活是內在思想、價值觀、品德和學識的體現,一個意誌堅強、博學多才、內心安寧的人,他的生活和事業絕對差不到哪裏去,即便此生不能大富大貴,也至少是內心充實和富足的。
事實上,這種思想也是整本書的核心,從頭到尾我都在強調內在修養和真正的學識,因為隻有先讓自己成為內外兼修、擁有真正實力的人,我們才能最終獲得長久的幸福,過上精神豐富、內心充實的自由生活。
從某種角度來說,“內聖外王”可以解釋為一種發展規律,也就是內在決定外在。這種思想對於商業和自我發展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因為在這個什麽都過剩的時代,大家將越來越渴望真正有品質、內涵和價值的東西,而高度發達的社交網絡也讓有真正價值的內容和產品更容易脫穎而出。
如今,投機取巧已經不行了,內在價值才是外在成功的關鍵因素:從商業的角度來說,隻有努力把產品、服務和內容做好,才有商業成功的可能,而對於個人來說,我是誰決定我將擁有什麽,一個更優秀的自己不僅會生活得更快樂,還能吸引許多誌同道合的朋友,也會麵臨更好的事業發展機會。 創業
有人曾問我,創業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麽。關於這個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一直堅信,創始人以及核心團隊的精神與人格魅力才是最關鍵的因素。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創業企業,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無非就是為了達到某個商業目標把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然後分工協作,共同完成階段性目標。在不久的未來,管理將變得越來越不重要,特別是當“90後”成為主力軍的時候。
優秀的企業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它能夠創造出一個擁有共同精神和相互信任的環境,並且能夠激勵其中的每個人發揮潛能與才智。因此,創始人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製定戰略,也不是管理,而是成為企業文化的代表,因為企業文化不是人為創造出來的,創始人的價值觀、信念和品德就是公司的文化。德才兼備的人永遠是最具魅力的人,隻有這樣的人才會將優秀的、具有同樣價值觀的人才吸引到身邊,並凝聚在一起。這樣的人聚在一起便會產生一種與此精神相符的文化,才有可能創造出擁有高度信任感的工作環境,並使其中的每個人的價值得以實現。 產品
所有計劃未來離開職場,想要獨立做一些事情的人,都會麵臨產品的問題,這裏所指的產品可以是實物商品,也可以是服務,還可以是內容或者知識。正如管理在企業運營中的價值越來越低,市場營銷和所謂的用戶運營在產品銷售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小,因為最好的營銷應該是產品和服務本身。產品若好,那麽喜歡它的用戶自然會忍不住主動去分享和推廣,營銷和運營起到的隻是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不好的或者用戶不需要的產品,不管花多少精力去做推廣和運營都很難改變產品的命運。
然而,無論做什麽樣的產品,它們都將是你的智慧和才能的體現,你的學識、遠見、審美和價值觀不僅決定了它們將會以何種形式展現,還決定了它們將吸引的用戶群體,以及與用戶之間的情感連接方式。因此永遠不要寄希望於營銷和運營手段,隻有當自己有了成熟的信念和完整的價值觀體係,對市場規律和需求有深刻的認知,並把品質和價值放在最核心的地位時,才有可能做出經得起考驗的產品,而好產品自然會有好口碑,賺錢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社交與人脈
過去流行一句話,叫作“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認識誰”,這在過去那個年代也許說得通,因為那時人脈的確是一種稀缺資源,而且獲取成本也很高。然而,在如今社交泛濫的年代,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說:“你認識誰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
我曾經在社交領域做得非常成功。我剛從美國回到北京的時候,幾乎不認識什麽人,但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通過做論壇活動,迅速積累了大批高質量人脈。我把這些人脈看成是自己最重要的成就和資本,並以此為榮。幾年之後,微信的出現把所有人都交織在一個複雜而又龐大的社交網絡,而當認識人變成了一件極其容易的事情,似乎誰都認識幾個大有來頭的“xxx”時,人脈也就不再是一種特殊資源,而是回歸其本質,即等價交換。當你沒有他人所需要的價值時,無論如何巴結、討好和獻媚都是毫無意義的,而當你擁有真才實學的時候,機會自然而然就會找上門。
所以,與其通過社交和結識人脈來獲取機會,還不如把精力放在自我修養之上,讓自己成為他人想要結識的人。 家人和朋友
克己修身給我帶來最美好的回報莫過於和諧與融洽的家庭關係。在我的鼓勵和影響下,父母也漸漸體會到修身能帶來的喜悅,並選擇用藝術的方式來提升個人修養,爸爸開始學習書法、國畫和篆刻,媽媽則走上了一條音樂之路,學起了鋼琴和聲樂。當每個人的精力都放在自我提升之後,關於雞毛蒜皮之事的爭吵便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彼此之間的鼓勵與讚美。我與他們之間的共同語言也越來越多,而他們也越來越理解和支持我。
當我專注於成長,努力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的時候,我發現整個世界也在以積極和美好的方式給我回應。不僅生命中那些重要關係都得到了積極改善,我還擁有了許多欣賞、理解和支持我的朋友,更因為彼此欣賞而結識了非常優秀的合作夥伴,越來越多的機會也開始向我湧來。
每當生活不如意的時候,我們總想通過改變周圍的人和事物來改變現狀,然而,真正的解決方案恰恰相反,想要改變他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改變自己,而想要生活變得更好的方式則是讓自己變得更好,正如甘地那句名言:“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欲變世界,先變其身)”
最後,附上《大學》節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內聖外王”可謂是中國傳統人格理論的精髓,也是古人理想的人格觀和處世哲學。這種思想和智慧在“四書”之首的《大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正所謂“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盡管我不是儒家的信奉者,也從未深入研讀過儒家經典,但對於儒家的“內聖外王”思想我卻十分認同,也一直把克己修身作為最重要的個人目標。這種嚴於律己的思想使得我能把生活安排得有條不紊,並將大部分業餘時間用來讀書學習、運動健身以及增強藝術修養。可以說,“內聖外王”是我人生和事業發展的核心指導思想,因為我始終認為我們的外在生活是內在思想、價值觀、品德和學識的體現,一個意誌堅強、博學多才、內心安寧的人,他的生活和事業絕對差不到哪裏去,即便此生不能大富大貴,也至少是內心充實和富足的。
事實上,這種思想也是整本書的核心,從頭到尾我都在強調內在修養和真正的學識,因為隻有先讓自己成為內外兼修、擁有真正實力的人,我們才能最終獲得長久的幸福,過上精神豐富、內心充實的自由生活。
從某種角度來說,“內聖外王”可以解釋為一種發展規律,也就是內在決定外在。這種思想對於商業和自我發展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因為在這個什麽都過剩的時代,大家將越來越渴望真正有品質、內涵和價值的東西,而高度發達的社交網絡也讓有真正價值的內容和產品更容易脫穎而出。
如今,投機取巧已經不行了,內在價值才是外在成功的關鍵因素:從商業的角度來說,隻有努力把產品、服務和內容做好,才有商業成功的可能,而對於個人來說,我是誰決定我將擁有什麽,一個更優秀的自己不僅會生活得更快樂,還能吸引許多誌同道合的朋友,也會麵臨更好的事業發展機會。 創業
有人曾問我,創業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麽。關於這個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一直堅信,創始人以及核心團隊的精神與人格魅力才是最關鍵的因素。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創業企業,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無非就是為了達到某個商業目標把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然後分工協作,共同完成階段性目標。在不久的未來,管理將變得越來越不重要,特別是當“90後”成為主力軍的時候。
優秀的企業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它能夠創造出一個擁有共同精神和相互信任的環境,並且能夠激勵其中的每個人發揮潛能與才智。因此,創始人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製定戰略,也不是管理,而是成為企業文化的代表,因為企業文化不是人為創造出來的,創始人的價值觀、信念和品德就是公司的文化。德才兼備的人永遠是最具魅力的人,隻有這樣的人才會將優秀的、具有同樣價值觀的人才吸引到身邊,並凝聚在一起。這樣的人聚在一起便會產生一種與此精神相符的文化,才有可能創造出擁有高度信任感的工作環境,並使其中的每個人的價值得以實現。 產品
所有計劃未來離開職場,想要獨立做一些事情的人,都會麵臨產品的問題,這裏所指的產品可以是實物商品,也可以是服務,還可以是內容或者知識。正如管理在企業運營中的價值越來越低,市場營銷和所謂的用戶運營在產品銷售中的作用也越來越小,因為最好的營銷應該是產品和服務本身。產品若好,那麽喜歡它的用戶自然會忍不住主動去分享和推廣,營銷和運營起到的隻是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不好的或者用戶不需要的產品,不管花多少精力去做推廣和運營都很難改變產品的命運。
然而,無論做什麽樣的產品,它們都將是你的智慧和才能的體現,你的學識、遠見、審美和價值觀不僅決定了它們將會以何種形式展現,還決定了它們將吸引的用戶群體,以及與用戶之間的情感連接方式。因此永遠不要寄希望於營銷和運營手段,隻有當自己有了成熟的信念和完整的價值觀體係,對市場規律和需求有深刻的認知,並把品質和價值放在最核心的地位時,才有可能做出經得起考驗的產品,而好產品自然會有好口碑,賺錢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社交與人脈
過去流行一句話,叫作“你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認識誰”,這在過去那個年代也許說得通,因為那時人脈的確是一種稀缺資源,而且獲取成本也很高。然而,在如今社交泛濫的年代,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說:“你認識誰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
我曾經在社交領域做得非常成功。我剛從美國回到北京的時候,幾乎不認識什麽人,但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通過做論壇活動,迅速積累了大批高質量人脈。我把這些人脈看成是自己最重要的成就和資本,並以此為榮。幾年之後,微信的出現把所有人都交織在一個複雜而又龐大的社交網絡,而當認識人變成了一件極其容易的事情,似乎誰都認識幾個大有來頭的“xxx”時,人脈也就不再是一種特殊資源,而是回歸其本質,即等價交換。當你沒有他人所需要的價值時,無論如何巴結、討好和獻媚都是毫無意義的,而當你擁有真才實學的時候,機會自然而然就會找上門。
所以,與其通過社交和結識人脈來獲取機會,還不如把精力放在自我修養之上,讓自己成為他人想要結識的人。 家人和朋友
克己修身給我帶來最美好的回報莫過於和諧與融洽的家庭關係。在我的鼓勵和影響下,父母也漸漸體會到修身能帶來的喜悅,並選擇用藝術的方式來提升個人修養,爸爸開始學習書法、國畫和篆刻,媽媽則走上了一條音樂之路,學起了鋼琴和聲樂。當每個人的精力都放在自我提升之後,關於雞毛蒜皮之事的爭吵便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彼此之間的鼓勵與讚美。我與他們之間的共同語言也越來越多,而他們也越來越理解和支持我。
當我專注於成長,努力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的時候,我發現整個世界也在以積極和美好的方式給我回應。不僅生命中那些重要關係都得到了積極改善,我還擁有了許多欣賞、理解和支持我的朋友,更因為彼此欣賞而結識了非常優秀的合作夥伴,越來越多的機會也開始向我湧來。
每當生活不如意的時候,我們總想通過改變周圍的人和事物來改變現狀,然而,真正的解決方案恰恰相反,想要改變他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改變自己,而想要生活變得更好的方式則是讓自己變得更好,正如甘地那句名言:“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欲變世界,先變其身)”
最後,附上《大學》節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