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到mit(麻省理工學院)上學之前,詢問我們對她有什麽期望。我說會在離開波士頓的時候,給她留一封信,就是這封信。 <hr/>
夢華:
當你打開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離開波士頓回加州了,接下來你就要一個人生活了。
前幾天你問起我你小時候的事情,我想你的童年過得還是很開心、快樂的。那時候我們隻有你一個孩子,閑暇時間相對較多,你在我回家後總要和我玩兒。你當時不需要學太多東西,可以盡情享受自己的快樂。作為父親,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你一輩子都快樂,這也是你母親的心願。
1996年,我剛到巴爾的摩的時候,看到那裏的孩子花在讀書上的時間都不多,平時好像過得很開心。我問美國人,那些孩子從小不拚命讀書,就無法考進一個好大學,將來生活艱苦,怎麽辦。美國人說,拚命讀書能否讓將來的生活更好,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快快樂樂地生活18年,這是能夠看到的,自己也能夠把握;人生能有多少個18年,與其愁眉苦臉地度過少年時光,不如先快快樂樂地過18年。他們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一個樂觀的人生態度比什麽都重要。
巴爾的摩地區的家庭的收入都不算高,住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附近的那些家庭的收入恐怕隻有矽穀地區家庭的一半,但是大家似乎都過得無憂無慮,非常樂觀。當時,人們在街上彼此相見,即使不認識,也要打個招呼,問一聲好。1997年,我在新澤西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旁邊的一個小鎮生活了一個暑假,那裏的人收入水平更高些,對人也是非常友善,我從他們臉上可以看到快樂和幸福。相比之下,在矽穀,雖然大家收入不錯,但是似乎過得還沒有巴爾的摩或者新澤西的人快樂。人如果不能過得快樂,有再多的錢也沒有半點兒意義。
我小時候很窮,如果按照現在的水平來衡量就是赤貧。雖然隻能勉強吃飽,平時沒有零食,穿的是破舊的衣裳,但是我從來沒有覺得不快樂,或者覺得生活不好。其實,快樂和財富多少的關係並不大,它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
我幼時快樂的源泉,首先來自家庭的和諧。那個年代並不是什麽好年代,貧困且壓抑。在那樣的環境下,很多家庭矛盾不斷。你的爺爺當時是一個有100人左右的單位的領導,在我的印象中,三天兩頭有人到家裏告狀,訴說他們配偶的不是,但我的父母從來沒有吵過架。這樣一個和諧的氛圍,讓我和你的叔叔感到安心。後來,你的奶奶對我說,千萬不能在孩子麵前發生爭執,夫妻之間的矛盾要在孩子不在場的時候解決。因此,我從小上的關於快樂的第一課就是和諧產生快樂。
快樂來自人自然天性的釋放。我小時候生活的環境,考試壓力相對較小,因此我和小朋友們能在山邊、水邊自由地遊戲玩耍,讓孩子的天性自由發揮。假如住在人口稠密的大樓裏,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回家做作業,人是很難高興起來的。
相比自然環境,人的環境可能更重要。一個人身處社會,總需要一些朋友。過去沒有今天的各種社交活動,但是我們同齡人之間的互動往來比今天頻繁得多。孤獨的人是很難快樂的。
當然,除了外界因素,快樂更多地來自內心。一個人內心豁達、心胸寬廣,自然容易快樂。如果一個人不能包容,錙銖必較,狹隘自私,那麽即使遇到好事,也會懷疑是不是別人的陰謀,這時他就遠離了快樂。因此,世界上的賢哲都要修心,在這個過程中,快樂自然就會從心裏源源不斷地被創造出來。聖雄甘地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要麽住在牢裏,要麽奔波於田野鄉間,生活環境差得不能再差了,但是他的內心永遠保持著寧靜與淡泊,因此無論環境如何紛亂,他都能從內在的寧靜中尋得真正的快樂。當一個人在外麵承擔的義務很重,權勢地位很高時,就更需要提高內心的修養,這樣才能保持快樂。
每個人都希望過得幸福,但是心中難免充斥著怨氣、嫉妒和驕慢等不良情緒,它們都是快樂的敵人。一些人一味追求物質享受,以為錢能夠買來快樂。其實,錢對於快樂的作用有限,特別是當它達到一定的數量後,不過是賬麵上的一個數字而已。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缺乏身心健康,臥病在床,縱然有錢,也不如一個能夠想幹什麽就幹什麽的人快樂。
總的來說,我自認為還是一個充滿快樂的人。回想一下,我除了有一個樂觀的天性,主要在以下4個方麵做得還算好。
第一,不斷地接受教育,與時俱進。學習,獲得新知,了解世界的發展本身就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因此,我一直提倡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第二,有理想並努力實現自己的願望。人無理想,就會厭倦當前的生活,快樂也就無從談起;有理想卻不采取行動,不去做,又會失望、苦悶。因此,有理想和身體力行相輔相成,同時具備,就是快樂的源泉。
第三,與人相處共事,盡可能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和諧少爭,無爭是不可能的,做到少爭還是有可能的。在一個集體中,不要妄自尊大、看輕他人,這樣就容易與人相處,減少矛盾,自然也就容易得到快樂。
第四,看透人生。你現在還太年輕,不能體會這一點,也不需要體會。人最終必須看透很多事情,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體會這一點。
你很快就要離家獨自上學了,你問我們對你有什麽期望,我最期望的就是你在學校裏能夠過得快樂,相比你的快樂,取得好成績是次要的。長遠來講,我期望看到你一輩子不論遇到什麽事情,都能保持樂觀,做一個快樂的人。
你的父親2015年9月 <hr/>
夢華:
當你打開這封信的時候,我已經離開波士頓回加州了,接下來你就要一個人生活了。
前幾天你問起我你小時候的事情,我想你的童年過得還是很開心、快樂的。那時候我們隻有你一個孩子,閑暇時間相對較多,你在我回家後總要和我玩兒。你當時不需要學太多東西,可以盡情享受自己的快樂。作為父親,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你一輩子都快樂,這也是你母親的心願。
1996年,我剛到巴爾的摩的時候,看到那裏的孩子花在讀書上的時間都不多,平時好像過得很開心。我問美國人,那些孩子從小不拚命讀書,就無法考進一個好大學,將來生活艱苦,怎麽辦。美國人說,拚命讀書能否讓將來的生活更好,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快快樂樂地生活18年,這是能夠看到的,自己也能夠把握;人生能有多少個18年,與其愁眉苦臉地度過少年時光,不如先快快樂樂地過18年。他們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一個樂觀的人生態度比什麽都重要。
巴爾的摩地區的家庭的收入都不算高,住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附近的那些家庭的收入恐怕隻有矽穀地區家庭的一半,但是大家似乎都過得無憂無慮,非常樂觀。當時,人們在街上彼此相見,即使不認識,也要打個招呼,問一聲好。1997年,我在新澤西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旁邊的一個小鎮生活了一個暑假,那裏的人收入水平更高些,對人也是非常友善,我從他們臉上可以看到快樂和幸福。相比之下,在矽穀,雖然大家收入不錯,但是似乎過得還沒有巴爾的摩或者新澤西的人快樂。人如果不能過得快樂,有再多的錢也沒有半點兒意義。
我小時候很窮,如果按照現在的水平來衡量就是赤貧。雖然隻能勉強吃飽,平時沒有零食,穿的是破舊的衣裳,但是我從來沒有覺得不快樂,或者覺得生活不好。其實,快樂和財富多少的關係並不大,它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態度。
我幼時快樂的源泉,首先來自家庭的和諧。那個年代並不是什麽好年代,貧困且壓抑。在那樣的環境下,很多家庭矛盾不斷。你的爺爺當時是一個有100人左右的單位的領導,在我的印象中,三天兩頭有人到家裏告狀,訴說他們配偶的不是,但我的父母從來沒有吵過架。這樣一個和諧的氛圍,讓我和你的叔叔感到安心。後來,你的奶奶對我說,千萬不能在孩子麵前發生爭執,夫妻之間的矛盾要在孩子不在場的時候解決。因此,我從小上的關於快樂的第一課就是和諧產生快樂。
快樂來自人自然天性的釋放。我小時候生活的環境,考試壓力相對較小,因此我和小朋友們能在山邊、水邊自由地遊戲玩耍,讓孩子的天性自由發揮。假如住在人口稠密的大樓裏,每天除了上課就是回家做作業,人是很難高興起來的。
相比自然環境,人的環境可能更重要。一個人身處社會,總需要一些朋友。過去沒有今天的各種社交活動,但是我們同齡人之間的互動往來比今天頻繁得多。孤獨的人是很難快樂的。
當然,除了外界因素,快樂更多地來自內心。一個人內心豁達、心胸寬廣,自然容易快樂。如果一個人不能包容,錙銖必較,狹隘自私,那麽即使遇到好事,也會懷疑是不是別人的陰謀,這時他就遠離了快樂。因此,世界上的賢哲都要修心,在這個過程中,快樂自然就會從心裏源源不斷地被創造出來。聖雄甘地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要麽住在牢裏,要麽奔波於田野鄉間,生活環境差得不能再差了,但是他的內心永遠保持著寧靜與淡泊,因此無論環境如何紛亂,他都能從內在的寧靜中尋得真正的快樂。當一個人在外麵承擔的義務很重,權勢地位很高時,就更需要提高內心的修養,這樣才能保持快樂。
每個人都希望過得幸福,但是心中難免充斥著怨氣、嫉妒和驕慢等不良情緒,它們都是快樂的敵人。一些人一味追求物質享受,以為錢能夠買來快樂。其實,錢對於快樂的作用有限,特別是當它達到一定的數量後,不過是賬麵上的一個數字而已。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缺乏身心健康,臥病在床,縱然有錢,也不如一個能夠想幹什麽就幹什麽的人快樂。
總的來說,我自認為還是一個充滿快樂的人。回想一下,我除了有一個樂觀的天性,主要在以下4個方麵做得還算好。
第一,不斷地接受教育,與時俱進。學習,獲得新知,了解世界的發展本身就是一件幸福快樂的事。因此,我一直提倡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第二,有理想並努力實現自己的願望。人無理想,就會厭倦當前的生活,快樂也就無從談起;有理想卻不采取行動,不去做,又會失望、苦悶。因此,有理想和身體力行相輔相成,同時具備,就是快樂的源泉。
第三,與人相處共事,盡可能互相尊重,互相包容。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和諧少爭,無爭是不可能的,做到少爭還是有可能的。在一個集體中,不要妄自尊大、看輕他人,這樣就容易與人相處,減少矛盾,自然也就容易得到快樂。
第四,看透人生。你現在還太年輕,不能體會這一點,也不需要體會。人最終必須看透很多事情,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體會這一點。
你很快就要離家獨自上學了,你問我們對你有什麽期望,我最期望的就是你在學校裏能夠過得快樂,相比你的快樂,取得好成績是次要的。長遠來講,我期望看到你一輩子不論遇到什麽事情,都能保持樂觀,做一個快樂的人。
你的父親2015年9月 <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