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綱(埃森哲大中華區主席)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互聯網已經完成了經濟擴散的前兩個階段,即萌芽期和規模化階段,目前已經發展到推動組織和社會轉型以及自我持續性創新和發展階段。如今,互聯網行業除了自身在不斷發展和創新之外,更是成為各個行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催化劑。


    在我看來,“互聯網+”泛指社交媒體、移動互聯網、數據分析和雲計算(smac)等數字技術從互聯網產業不斷向傳統產業延伸、滲透,進而推動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這不僅創造了巨大的商機,更重要的是,它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進而創造高質量的gdp增長。


    實際上,這點已經得到了數據的支持。2015年,埃森哲研究和發布了國家層麵的數字化密度指數,旨在衡量數字技術在各國企業和經濟中的滲透程度。在研究覆蓋的17個經濟體中,中國的數字化密度排在第十位。但我們研究發現,到2020年,如果中國的數字密度提高10分,其全要素生產率的年增長率就會增加0.65%,同期中國gdp平均增長率也會相應增加0.5%,有望實現4180億美元的新增產值,這在17個經濟體中居首位。


    換言之,如果互聯網和數字技術能嫁接到更多的傳統行業,將使傳統行業如虎添翼,大大推動中國經濟有質量的發展,進而釋放出更多數字化紅利。


    傳統行業由於發展較早、商業模式相對成熟,其數字化程度普遍較低,因此未來應用數字化提升生產效率的空間更大。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傳統企業過去那種勞動力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需要找到新的競爭優勢。而“互聯網+”正好為傳統產業升級換代提供了一個契機,毫不誇張地講,正如蒸汽機、電氣化等其他通用技術一樣,互聯網技術將徹底改造傳統產業的基因,從而帶來全新的業務來源和收入增長。


    其實,在很多傳統行業中變革正在發生。埃森哲2014年針對中國市場發布的《數字融合市場》報告中指出,在支付、購物、視聽和出行四大領域,傳統行業壁壘已經被打破,新的業態正在形成。


    在支付領域,除了傳統金融服務機構以外,第三方支付機構這類非金融服務企業通過移動設備、社交媒體以及其他數字技術,為消費者提供了靈活多樣的支付手段;在購物領域,很多非傳統零售企業都借助電子商務直接參與零售市場,零售商則通過數字技術提供o2o無縫購物體驗;在視聽領域,圍繞消費者在多屏幕上的收看收聽習慣,傳統內容提供商和數字內容提供商都試圖通過互聯網黏住目標受眾,觀眾反過來也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與內容提供商進行互動,從而打破了過去對內容的被動接受模式;而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交通出行領域,正在變得越來越人性化和智能化,很多新興互聯網公司都在圍繞“一站式”出行做文章,希望將交通、住宿、旅遊等環節打通,給客戶提供個性化貼身服務。


    可見,“互聯網+傳統行業”並不是簡單地顛覆傳統行業,而是利用新的數字化手段優化傳統行業的運營模式,給消費者、客戶以及企業自身創造增量價值,讓老樹抽新枝。因此,對於傳統企業而言,不應害怕被新進入者所顛覆,而應抱著開放的心態,客觀地看到新進入者給傳統行業帶來的新氣象,拋棄傳統的零和思維,樹立競合的觀念,與新進入者以及產業鏈中的上下遊企業建立廣泛的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產業生態圈。這也是2015年《埃森哲技術展望》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技術變革趨勢——夥伴經濟(we economy)。


    未來的商業生態係統會出現兩個特點,一是整體的平台化,二是個體的專業化。這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麵,一方麵,隨著消費者和企業客戶需求增加,對產品及服務提供方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過去那種線性的供應鏈無法給企業提供所有資源去圍繞“客戶體驗”捕捉更大的紅利。未來企業不僅需要與行業內上下遊企業合作,還要與相關行業企業進行跨界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圍繞消費者生活的生態圈。另一方麵,生態圈內的企業角色定位更加明確,除了核心企業之外,其他企業則會朝著日益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通過合作實現共贏。而每個生態圈也應該有其獨特的價值定位。


    因此,將來的市場競爭更像是不同商業生態係統之間的競爭。傳統企業習慣了單打獨鬥,通過企業自身力量實現突圍,而“夥伴經濟”模式下,企業要學會聯盟作戰,通過與係統內、外和產業鏈上下遊的企業合作,依靠打配合戰取得更大的商業成功。


    如果說夥伴經濟關注的是企業與競爭對手及商業夥伴間的關係,那麽在“互聯網+”時代,企業與客戶的關係也會發生深刻的變革。我們預計,未來預先打包好的服務將讓位於為客戶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式服務,我們將這一模式稱為成果經濟(oue economy)。在成果經濟中,數字化企業將會越來越多地銷售解決方案和成果,不再隻是銷售產品和服務,企業間的競爭將變為一場能力比拚,即能否在特定時間和地點、以可量化的方式向客戶交付所期待的成果。


    其實,成果經濟並非新概念,數十年前,哈佛大學著名市場營銷教授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 levitt)就告訴學生,人們想要的不是四分之一英寸的鑽頭,而是四分之一英寸的鑽洞。但是,成果經濟的發展一直舉步維艱,原因在於企業還沒有找到有效辦法去深入、持續地識別客戶需求。


    如今,數字技術使這一問題迎刃而解——成果經濟不再隻是一種願景,先行者們正在將嵌入式硬件和傳感器反饋的數據與自身數字係統連接起來,借助大數據、分析法和雲計算等工具獲取全麵洞見,了解客戶的真正需求並據此采取行動。盡管很多中國企業目前還處於從產品製造向“產品+服務”轉型的階段,但是一旦成果經濟這種新的業務模式被廣泛采用,企業再從頭建設數字化能力肯定會措手不及。因此在本輪向“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傳統行業中的企業就應該高瞻遠矚,提前布局數字化技術能力。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過去的經濟增長動力逐漸失色,中國企業急需找到一個新的動力來源,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化技術的出現恰逢其時。充分抓住這一技術趨勢,不論是中國企業還是中國經濟都會釋放出新的增長潛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互聯網+:從IT到DT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裏研究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裏研究院並收藏互聯網+:從IT到DT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