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調查公司公布數據,2008年北京地區電視的開機率還有70%,而到了2014年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了30%,這個數據公布之後,歌華有線馬上站出來反駁,說這個數據並不準確,北京地區的電視開機率仍在60%以上。


    這個數據是否準確,需要更多調查專家或機構來確認,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看看我們周圍的年輕人,還有多少人在看電視?手機已經取代電視成為年輕人的資訊平台與娛樂平台,這應當是不爭的事實。這個現象在發達國家早有先兆,比如美國已經有大約500萬家庭徹底拋棄了傳統電視,轉而通過pc、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觀看流媒體視頻。


    當電視受到這樣的冷落時,紙媒體的沒落也不會讓人意外。現在的問題是,當“電視與報紙時代”在衰落的時候,那些靠電視報紙成名的企業如何生存?在互聯網時代,一個偉大的變革正在悄悄發生,這場變革足以讓傳統的巨頭們(比如全球最大的廣告主三星,三星每部手機平攤的廣告費用大約為400元)發抖:我們正在從“公司–客戶品牌時代”走向“消費者–消費者品牌時代”。


    所謂的“公司–客戶品牌時代”講的是,過去消費者購買的時候,接受的是公司對消費者的傳播,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很大程度上受電視廣告、報紙廣告、路牌廣告、店麵廣告,甚至商品包裝或售後服務的影響。


    “公司品牌”時代是由公司主導的品牌時代,這種品牌時代我們稱為b2c。隻要商業的基本生態是b2c,那麽,所有的商業競爭說白了不過是這種企業對客戶關係的“營銷戰”,即通過爭奪廣告(例如報紙、雜誌、電視,現在是手機)來控製消費者的時間,通過爭奪渠道來控製消費者的空間,從而獲得所謂的競爭優勢。


    而“消費者–消費者品牌時代”講的是,現在消費者購買的時候隻受一個因素的影響,那就是客戶對這家公司、對這一產品的評價。這種由客戶營銷客戶的行為,我們稱為“消費者–消費者品牌(c–c品牌)”。


    “消費者–消費者品牌時代”最有價值的資產變成了客戶評價,客戶評價在網絡上是以什麽方式存在的?不就是一係列的數據嗎?是的,數據即品牌,這就是所謂的大數據時代。


    我們正在進入大數據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數據才是資本。2012年召開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名為《大數據,大影響》(big data,big impact),這一報告明確提出:“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類別,就像貨幣或黃金一樣。”而現在我們知道了,品牌在互聯網時代有了全新的含義,那就是基於消費者之間的大數據才是真正的品牌。


    現在的問題是:“消費者–消費者傳播機製”背後的動因是什麽?為了回答這一問題,在這裏我們要引入一個概念:社會交換。如果說,“商家–客戶”互動關係主要是經濟交換的話,“消費者–消費者”互動關係則主要是社會交換。社會交換與經濟交換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交換。經濟交換是一種“錢”的交換,而社會交換則是一種“情”的交換。既然涉及錢,那麽,經濟交換就有著明確的利益要求與合同保護。相反,既然是“情”,社會交換就隻是“自己都說不清”的好感與認同。


    想想我們日常如何交朋友就知道社會交換是如何進行的了。的確,我們發現經濟交換與社會交換是兩種不同的交換:經濟交換引起的是個人利益得失,而社會交換引起的則是情感與個人信念(如責任感、信任感)的變化。社會交換的關鍵點在於:我們無法對“情”找到一個明確而客觀的標準,因而在“情或認同”的人際交往中,責任感、信任和忠誠就會成為“稀缺品”而存在,從而使得責任感、信任和忠誠成為最重要的價值。


    強調社會交換這個詞的意義,是想把消費行為還原為人本身的情感行為,因為所謂的“利益”不過是社會交換中的特殊部分,人類的社會行為遠比利益兩個字豐富。當互聯網“聯結”了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我們就要重新定義“品牌”的主體及其所包含的內容了。比如“客戶體驗”這個詞就值得分析一下,從邏輯上看客戶體驗的提出是基於“參與式營銷”這樣一個理論模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當商業的入口變成了對人的幸福感的強調,而不是對產品價值的強調,“客戶體驗”這個詞的局限性就顯現出來了,準確地替代這個詞的應當是“互動體驗”:目的是強調基於“認同性”與“互動性”的人本身的幸福,在這裏,產品不過是人們追求幸福感的載體,這就是所謂的c2b的由來。


    或者說,“客戶體驗”的價值體係是縱向的,是企業在上、消費者在下的垂直縱向關係,在這種關係下,“客戶參與”不過是企業營銷的一種改良,目的是讓消費者心情好一點,不至於太生硬導致被愚弄。


    “互動體驗”的價值體係是橫向的,是消費者與消費者平等交流與溝通的體係,部落在上、企業在下,企業隻不過是c2b,即部落反向定製產品或服務的提供者。


    有了這樣一種區分,移動電商就找到了真正的出發點。事實上,有一家公司就是基於這種入口,突破了移動互聯網的社交困境大獲成功,這就是小米。雷軍在總結小米的時候說自己的商業生態是“鐵人三項”:硬件、軟件和服務。他們更願意把小米的商業生態叫做“文化、產品渠道與部落粉絲”的三位一體。或者說,小米的品牌是米粉的,而不是小米公司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要敬畏與尊重粉絲,這樣講,也許就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互聯網時代品牌的真正含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互聯網+:從IT到DT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裏研究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裏研究院並收藏互聯網+:從IT到DT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