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互聯網革命的本質是什麽?
互聯網+戰略版: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 作者:劉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2>信息傳播革命:從印刷術、電信技術到互聯網</h2>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2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不讀曆史,我們不能真正理解為什麽互聯網這個“東西”能對傳統產業產生如此大的影響,也不能真正看清它在人類曆史上的重要地位。
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發生著巨大變革的時代,是前人所沒有經曆過的。上次類似的變革,是在一百多年前。互聯網作為更先進的信息傳播工具,正在引發新一輪工業革命。
傑裏米·裏夫金,享有國際盛譽的社會批評家和暢銷書作家,著有《工作的終結》《生物技術的世紀》《路徑時代》,每本書都被翻譯成15種以上的語言。傑裏米還是美國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的主席,曾經擔任過歐盟委員會前主席羅曼·普羅迪的顧問。2012年,他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新作,叫作《第三次工業革命》。
傑裏米認為,塞尼菲爾德在1796年發明了平版印刷術,印刷業中的蒸汽動力所依賴的主要能源是煤,以報紙、雜誌以及書籍等形式出現的印刷材料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的通信手段,改變了之前口耳相傳的信息傳播途徑;“煤炭、蒸汽動力、火車+印刷術”成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形態,使19世紀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催生了大量垂直的、高聳入雲的高樓大廈。
他認為,電信技術與燃油機的結合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電話、收音機和電視機重塑了人們的生活,使得人們分散居住成為可能,催生了一種全新的信息網絡;“石油、內燃機、汽車+電信技術”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形態,為20世紀的人們開創了新世界,催生了分散郊區的發展。這種發展是線性的外延式發展。
在他的新作《第三次工業革命》裏,他進一步指出,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是互聯網技術與可再生資源的結合,互聯網技術使得人們雙向溝通的效率大幅提升,極大地縮短了溝通的渠道,消除了一切基於信息不對稱的商業模式;“可再生能源+互聯網技術”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形態,也將在21世紀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他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催生的結果與前兩次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即將步入一個“後碳”時代。人類能否可持續發展,能否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化,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是未來的希望。
曆史上,新型通信技術與新型能源係統的結合預示著重大經濟轉型時代的來臨。縱觀人類曆史,新型的通信技術與能源體係交匯之際,正是經濟革命發生之時。現在,互聯網技術與可再生能源即將融合,並將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也意味著傳統企業必有轉型的可能。
印刷術、電信技術(電報和電話)、互聯網,《第三次工業革命》告訴我們,曆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由一次重大的“溝通效率”的提升最終引爆的:如果不是印刷術,人類的知識無法如此廣闊地傳播;如果沒有電報、電話,人類不會順利地大遷徙;而今天的互聯網,將再次引爆“第三次工業革命”,促成原子(實體經濟)與比特(數字經濟)的結合。
互聯網不是終點,它隻是不斷提高溝通效率的革命中的一個台階而已。我們往回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印刷術—電信技術—互聯網”這三個台階;向未來看去,也許更多台階還在前麵,隻是以我們今天的知識和智慧還無法預見而已。 <h2>社會交往革命:從河流、航線到互聯網數據</h2>
我不敢妄言什麽才是互聯網的本質。
從技術角度來說,互聯網是一些被連接在一起的設備。但是,這些連接在一起的設備,對我們的生活、經濟,甚至是政治製度,到底產生了什麽樣的影響呢?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互聯網消除了距離,這是它最大的影響。”
我深表讚同。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互聯網的曆史意義:人類是社會動物,有交往的本能(荀子認為“人能群”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阻礙人們交往的是遠距離帶來的高成本;不斷消除距離,讓地球成為交流無障礙的“地球村”,這種渴望推動著技術進步。互聯網是截至目前的最高技術成就,是人性本質的最佳體現。
19世紀20年代英國修築鐵路,是人類近代史上大幅度消除距離的例子。鐵路的影響要早於互聯網,而且更迅速一些。而當時的鐵路建造者並未看到它的潛質,他們僅修了一條很短的鐵路,從利物浦到曼徹斯特。首先發現鐵路重要性的是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s),他們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從維也納到布拉格。
電信技術進一步消除了溝通的距離。現在很多金融服務機構的客戶服務電話業務部(專門處理從客戶那裏打來的電話,諸如“我的股息支票在哪裏”等)從美國中西部移到了印度的班加羅爾(bangalore)。印度有相當多受過良好教育的講英語的婦女,她們去上學的目的就是學到純正的美語。如果你從美國的威斯康星州打電話給這個業務部門,你根本分辨不出你在和誰說話。如果客戶問到一些非常規性問題,這些接線生就會將電話轉給美國本部。作為顧客而言,你根本不知道那些處理客戶電話的人在哪裏工作。將公司客戶服務部放到印度的原因並不僅僅是由於工資水平的不同,而且是因為在美國這樣的國家中,你根本找不到願意做這種極為枯燥工作的人。
現在到了互聯網時代。早前,中國的兩個陌生人想要互相認識,可能需要借助三姑六嬸的幫助和介紹,依據“六度分隔”理論,陌生人之間建立聯係的最遠距離是5個人。也就是說,中間平均需要5個人牽線搭橋,才能認識。那麽這個時代,人們認識的方式又是什麽呢?隻要關注其twitter、微博,或者通過朋友間的微信群即可。六度空間的原理沒變,但是一個微信群,就讓六度瞬間變二度。
以往,物理空間是個很大的成本和載體,寫信需要雙方的具體地址;打電話雖然跨越了空間限製,但是雙方需要同時在線上。而現在,我們的溝通已經打破了地域以及時間限製。比如:微信、微博上的一個問題,對方可以即時回複,亦可以在半小時後再做回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已經高到其成本趨於零的地步。相對來說這比異步的傳統郵件方式更為便利。我們已經不需要再受對方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的地域以及時差的限製。以往通過寫信的方式傳達消息,可能需要長達兩個月,而現在,可能隻需兩秒鍾的時間。
手機、移動設備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做到了“接近同步的異步”。相較於以前電腦客戶端供選擇的“離線、忙碌、隱身”狀態,微信已經完全沒有所謂的“在線狀態”。我們可以認為,手機應用,比如微信的設計,是基於手機是人身體的一部分的假設,正如廣發手機銀行的宣傳語所說:“隨時隨地隨身隨享,這是自由。”
所以說,互聯網最大的影響,就是通過提高溝通效率的方式,消除了距離。
我們甚至可以說,人類的文明,是隨著溝通效率的提升而不斷升級的。根據下麵講到的曆史經驗,互聯網作為更先進的社會交往工具,必將再造人類文明。商業作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被互聯網再造實是“天注定”。
圖1 人類文明發源地都圍繞著河流產生
一開始,人類的文明圍繞著河流產生。因為水源讓耕種成為可能,河流對古代文明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見圖1)
圖2 全球的交通係統(來源:http://news.buzzbuzzhome/)
後來隨著交通的發展,如空中航線、海上航線,人們可以更加容易地到達遠方,所以,交通是文明發展的重要裏程碑。(見圖2、圖3)
圖3 2010年全球交通圖(來源:http://.inte-history.info/)
物理距離的延伸,慢慢隨著電信技術的進步(尤其是電話)發展和引爆。
圖4 2012全球互聯網地圖(來源:http://.inte-history.info/)
如今,“大數據生態河流學說”提出了觀點,互聯網技術帶來的信息流通,就像“信息的河流”一樣,孕育產生了新的文明:信息文明。
互聯網極大地提升了溝通的效率,消除了距離,並甚至因此提升了人類的文明水平。從歐亞大陸文明領先於大洋洲和南、北美洲的曆史經驗來看,信息越密集、交互越快速,文明就越先進。(見圖4) <h2>企業競爭的迅猛升級:從地段、流量到時間</h2>
企業永遠在追隨客戶的腳步。在互聯網出現以前,人們在商鋪裏流連忘返。企業爭奪的是進入更多、更好的商鋪。身處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廣州上下九、杭州武林路、重慶解放碑,天天都過“三八”節,它們是女性心中的聖地,是這個時代的象征。在互聯網普及之後,人們開始在電腦和智能手機裏度過幸福的“虛擬人生”,“下單帷幄之中,發貨千裏之外”成為經典的消費模式。那麽,企業如果還想為客戶提供貼身服務,就必須轉移戰場。 傳統經濟的商業距離:地段
我先引入一個“商業距離”的概念,用以描繪如何來度量商家與用戶之間的距離。
李嘉誠經營房地產的金科玉律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這不僅是李嘉誠衡量一塊商業地產、住宅地產的價值標準,也是所有房地產商、商戶以及普通市民的標準。不管各種地產項目怎麽宣稱自己適於投資、開店和居住,地段永遠是大家考慮的第一要素。
為什麽大家這麽在乎“地段”呢?有人會說,這是常識啊,這還用討論?讓我們以商鋪為例,看看常識背後的道理。
如果價格不是問題,那麽開店的可能都希望在北京王府井百貨或者上海的恒隆廣場有一間自己的門店。這兩個地方不管周一還是周六,無論早上還是晚上,都是人流如織。如果價格不是問題,那麽租辦公室的,總希望在最繁華的地段——地鐵、公交、開車都很方便的地方——有一間自己的高檔辦公室,不僅可以很大程度地節省出行的時間,客戶也更願意上門拜訪。
原因是什麽?原因是:好的地段,溝通效率更高。
喜歡購物的人,已經養成了去逛王府井或者南京西路的習慣,那裏的商業密集,每到周末,大批的女孩子以及陪著女孩子的男孩子,就會出現在這些商場或者購物中心裏,挑選自己喜歡的商品。如果你想開一家商店,那麽你希望把店開在這裏的原因是,在這裏可以更加密集地和更多的潛在客戶“見麵”,雖然你得付出更高的租金。
寫字樓也一樣。因為商業密集、人群密集,交通發達,所以不管你走出去,還是你的客戶登門,都方便你和他們“見麵”。
在傳統經濟領域,很多生意都是“見麵”後才最後敲定的。見麵才有更高的溝通效率,因為你可以親自摸一摸“衣服”的質地、看一看顏色是否喜歡、試一試是否合身。而這些,在電話裏是比較難講清楚的。
好的地段,就是在同一時間段聚集更多的潛在客戶,用見麵的方式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顏色、款式、大小、對人的信任、討價還價等),提供更高的溝通效率(人流更密集,溝通更深入),促成生意。
所以,你會發現,一些專業的公司決定在哪裏開店的時候,他們會派人在那裏蹲點半個月,計算白天以及晚上、工作日以及周末的人流量,計算人流密集度,用數字化的方法,決策開店的地段。
於是,我們就有了“地段為王”的說法。 pc互聯網的商業距離:流量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征,以及階段性的“真理”。
熟悉物理的人都知道牛頓第二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
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這條物理學定律,一直被奉為經典,它也確實非常完美地解釋了幾乎一切自然界的運動規律。以至於很多人相信,它就是“上帝的那隻手”,左右著人間的一切運動。
直到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人們才發現,原來牛頓的力學定律解釋不了“微觀粒子”——這個人類以前無法觀測的物理領域。牛頓的力學定律也解釋不了接近光速運行的物體的運動規律——這個人類以前無法理解的速度極限。
牛頓力學在這兩種情況下,就是錯的。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但適用於微觀粒子、光速運動,同時也適用於低速物體。所以,有人把牛頓力學稱為“經典力學”,是真正的物體運動規律在低速環境下的一種近似。
“地段”,就是一種“低速溝通”下測量“商業距離”指標的一個近似單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更加精確的距離刻度被發現,那就是:流量。
電子商務剛剛興起的時候,很多培訓公司教大家如何到網上開一個自己的網店,設計網頁、陳列商品、選擇支付方式、連接庫存係統。很多實體店鋪花了幾萬元或者幾十萬元在網上開了一個店後,以為可以一勞永逸了,因為網上店鋪是不需要付租金的,因為除了域名和空間托管費用(每年幾千元)之外,幾乎沒有其他開支。
但是後來很多人發現,這些“沒有店鋪租金”的網店,生意慘淡,因為沒有人去訪問。這就和在了無人煙的深山裏麵開了一家肯德基一樣,除非你派直升機接送,否則,炸雞做得再好吃,也不會有生意。
互聯網這種沒有中心的自由形態,使得無論你把店開在哪裏,隻要沒有由外而內的“鏈接”(如同現實世界的道路),就不可能有人來訪問;就算有了鏈接,如果沒有“流量”(如同現實世界的人流),道路上也是空空蕩蕩的。誰擁有流量,誰就有機會與客戶溝通。
流量,成為pc互聯網時代的商家與用戶溝通的新的“商業距離”。流量,就是單位時間內,有多少互聯網用戶,順著你由外而內的鏈接(或者是從瀏覽器敲入你家地址主動訪問),來到了你的網站。在pc互聯網時代,流量為王。收集流量、分發流量,就成為pc互聯網時代的一門大生意,它的地位就像傳統行業中的商業地產商一樣。做這門生意的,在中國,有三家平台型公司最知名:百度、阿裏巴巴和騰訊。 <h4>百度如何批發流量</h4>
百度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提供搜索服務。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站越來越多,信息在迅速爆炸。一個用戶找到一個對自己有價值的網站、一條有價值的信息越來越難。所以,很多人打開瀏覽器,打開的第一個網站是——百度。然後在搜索框裏輸入一些關鍵字,比如“北京—西安機票”,或者“西安的天氣”,或者“西安的土特產”等,找尋自己想要的信息。
百度搜索確實解決了很多人的問題,當“有問題,百度一下”變成很多人上網的第一站後,百度就成功地收集了流量。然後,它再通過搜索頁右側根據你輸入的關鍵字彈出的“上下文相關的廣告”,把一批流量“賣給”一些商家。理論上左邊的搜索結果是免費的,因為那是對用戶最有價值的信息,右邊的廣告是向目標商家收費的,因為百度給他們帶去了流量。
比如,2014年2月1日,我在百度搜索“最好的手機”的結果。(見圖5)
圖5
·網頁左邊,“目前最好的手機-zol中關村在線”是根據我輸入的關鍵字“最好的手機”,根據一定的算法,計算出來可能對我最有價值的信息。這條下麵都是這類信息。
·網頁左邊最上方“iphone 5s”,顯示“推廣鏈接”,說明蘋果公司花錢把“最好的手機”這幾個字買下來了,每當用戶搜索這幾個字的時候,就會在這個位置顯示“iphone 5s”。如果用戶點擊這個鏈接,就會給蘋果網站帶去流量。
·再看右邊,買下“最好的手機”這五個字的,還有“大眼e7 1600萬像素手機”。看它的明顯程度,也許花了比蘋果公司更多的錢。
“買下關鍵字”的概念,就是當用戶用這個關鍵字搜索的時候,展示廣告主的指定內容,按照每千次展示,或者按照每一次點擊收費。也就是說,如果我點擊了一下上圖中“iphone 5s”這個鏈接,蘋果就要為我的點擊(通過“鏈接”,帶去“流量”)給百度付錢。
所以,本質上,百度就是一家通過收集流量,再分發流量賺錢的平台型公司。 <h4>阿裏巴巴如何分發流量</h4>
淘寶也是靠做平台來實現贏利的。
理論上來說,在沒有中心的互聯網時代,隨著網站越來越多,用戶找到一個對自己有價值的網站、一條有價值的信息,這個行為,都可以叫搜索。百度做的是綜合搜索,淘寶做的是購物搜索。
2003年5月,淘寶成立,在ebay需要收取成功交易的手續費的時候,宣布全免費交易。這就讓很多小的商家(b, business)或者個人(c, customer)燃起了在淘寶上開店的熱情。經過10年的發展,淘寶上的店鋪已經非常之多,占據了中國電子商務絕對的壟斷地位。
隨著淘寶店鋪的增多,10年前開一家店就可以很容易獲得關注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下圖是我於2014年2月1日在淘寶網搜索“徒步鞋”的結果(見圖6)。這個關鍵字的搜索結果顯示有100頁。我不知道是不是100頁後還有結果,隻是不再顯示了。如果你是一個做徒步鞋的店鋪,靠搜索結果被找到的難度越來越大,如果想要獲得流量,你可能就要考慮購買右邊“掌櫃熱賣”的廣告了。
圖6
互聯網上流傳的一篇文章中說,天貓(淘寶的b2c的平台,b2c即business to customer)現在的交易手續費大概是4%,而一個商家大約有40%的成本花在了廣告以及各種各樣獲取“流量”的成本上,這可能也是淘寶、天貓更大的收入來源。淘寶、天貓的廣告,采取了和百度一樣的“競價排名”策略,也就是所謂的“價高者得”,這個成本會隨著競爭而越來越高。
這個數據來源未經驗證,但基本表明了商鋪“和用戶溝通”的成本在上升。
2008年,淘寶封掉了來自百度的鏈接,也就是斷掉了淘寶商鋪從百度而來的流量,馬雲稱,這是因為不法商家利用百度競價排名、seo優化(搜索引擎優化)等手段騙取消費者信任。2013年,淘寶封掉了來自騰訊微信的鏈接,也就是斷掉了淘寶商鋪從微信而來的流量。關閉微信通道的原因是當時有大量用戶反映,他們通過微信上朋友圈或者營銷賬號發來的鏈接點擊進入了偽造的淘寶網店,掉入錢物兩空的陷阱。
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百度、騰訊危及了淘寶的“流量生意”。有人形象地比喻,淘寶在用戶和商家中間架設了一條高速公路,把流量分發給商家,但是這條路上架設了無數收費站。如果百度、騰訊這兩大流量分發機構,能夠把用戶直接帶到淘寶、天貓商家,就像在這條高速公路的兩邊,又架設了兩條公路,斷了阿裏巴巴的財路。這豈是馬雲所能忍受的?
百度、阿裏巴巴、騰訊的流量之爭不管誰是誰非、誰贏誰輸,我們幾乎都可以確定一件事情:本質上,阿裏巴巴就是一家收集購物流量,再分發購物流量的平台型公司。 <h4>騰訊如何分發流量</h4>
目前中國有8億活躍的qq用戶——這就是社交的力量!
騰訊的qq和百度的搜索、阿裏巴巴的淘寶都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如果隻有一個人使用,qq本身就沒有任何價值。但是隨著使用的人數越來越多,qq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qq和電話網絡、互聯網絡的本質最為接近,是靠更多的用戶黏住更多的用戶,形成正向激勵,不斷增長。進入了社交網絡的用戶的最大遷移成本,是他的朋友們不會一起走。
所以說,騰訊用社交的方法,收集了最具黏性的一批用戶,而且正向激勵增長了很多年後,已經到達8億的量級。於是,騰訊開始分發這個流量。但是,在pc互聯網時代,騰訊更多的是在體係內分發。
2002年,qq注冊用戶數突破1億大關之後,騰訊開始銷售虛擬物品(如人物形象服裝、背景等)。2003年8月,騰訊推出qq遊戲,並以其vip服務收取用戶費用。在2012年第二季度,這兩筆收入之和占騰訊總收入的74%。其間,騰訊還嚐試過把流量分發給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qq團購、c2c的拍拍網、b2c的qq商城、騰訊財付通以及一些騰訊投資的自營電子商務網站等)和網絡廣告業務(騰訊網及騰訊視頻、騰訊微博、qq音樂及qq彈窗廣告等)。
把qq用戶的流量分發給自己的qq遊戲,成為騰訊兌現自己流量價值的最大手段。從這點來說,在pc互聯網時代,騰訊是一家用qq聊天收集流量,然後把流量分發給qq遊戲的遊戲公司。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pc互聯網時代,流量收集和流量分發,是解決“商家與用戶的距離”的真正方式。在網上沒有流量的商家,就如深山裏的店一樣,門可羅雀。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巨頭,都靠流量收集和流量分發賺到了錢,就像實體經濟裏的商業地產一樣。
在pc互聯網時代,盈利公式從原始的“營業額=地段、地段,還是地段”,變為了更加精準的公式:
營業額=流量x轉化率x客單價
如果我們倒過來,用“流量”的思維來解釋“地段”的概念,就會發現,原來在實體經濟中,我們為好的“地段”付出的租金,其實就是按月支付的流量批發費。越好的地段,可預期流量的數量和質量越高而已。
在pc互聯網時代,隨著溝通效率的提升,衡量商家與用戶距離的刻度,已經從一個模糊的概念“地段”,變為更加精準的概念“流量”。 移動互聯網的商業距離:時間
那麽,“流量”是不是衡量商家和客戶之間距離的終極刻度呢?
圖7
我們說,移動互聯網不是pc互聯網的延伸,它幾乎是一種全新形態的互聯網。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高度可交互設備(智能手機,以及正在興起的可穿戴式設備)的出現,模糊了設備和人體器官的邊界。從手機到可穿戴式設備,到未來也許會出現的“可植入式設備”,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再次極大地提升。
“隨時在線”成為現實之後,人們開始關注“流量的寬度”,也就是“時間”。(見圖7、圖8)
圖8 2014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行為洞察報告(來源:inmobi)
溝通,發生在我們和“媒體”接觸的時間。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平均每天接觸媒體的時間如果是5.8小時,其中接觸傳統媒體(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的時間加在一起有102分鍾,使用pc互聯網的時間有100分鍾,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時間有104分鍾。
我們以前把pc互聯網稱為新媒體,從接觸時間的角度,發展了20年的新媒體,已經完全可以對抗發展了數百年的傳統媒體;如果我們把移動互聯網稱為“新新媒體”,那麽我們必須注意到,剛剛發展了幾年的新新媒體的重要性,已經瞬間超過了發展了20年的pc互聯網。
如果以100分鍾為臨界點,傳統媒體數百年,pc互聯網20年,而移動互聯網隻用了幾年。這張圖非常清晰地說明了“溝通效率”提升的速度。我們在前麵討論了信息的文明——溝通效率提升的速度,也就意味著文明發展的速度、人類社會進步的速度。
不管人們願不願意接受,整個社會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前發展,我們會越來越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因為溝通效率的低下,這世界上有延續數百年的望族;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隨著溝通效率的提升,社會變革越來越快,百年企業已不多見;第三次工業革命到來後,溝通效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3年前還無限風光的企業,可能今天就轟然倒掉,身體還是熱的。我們必須學會適應信息文明環境中的快速生存法則。
當流量已經達到“光速”(網站點擊,背後是電線和光纖的傳輸)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時間——“流量的寬度”,就成了衡量商家與用戶距離的新刻度。
讓我們用“時間——流量的寬度”的思維再來看一下用戶花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時間分配。
現在每個人平均每天使用微信60分鍾,手機qq34分鍾,而花在新浪微博上的時間隻有2分46秒。微信、手機qq和新浪微博同樣都能分發用戶的流量,但是顯然,微信能夠分發的“流量寬度”更寬。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利用隨身設備,我們從分發流量的時代,進入分發時間的時代。
占據用戶60分鍾時間,是非常可怕的。這60分鍾正好等於用戶看電視的時間。也就是說,光是微信這一個產品,從時間分發的角度來看,就足以對抗整個電視產業。騰訊微信用戶數已經突破6億,微信能夠占據60分鍾,擠占了大量用戶的閑散時間,甚至擠占了用戶吃飯、睡覺、工作、娛樂的時間。
2000年我在微軟時,被安排參加一個中國移動的會議。我清楚地記得,中國移動公布了一個數字,一年移動短信總量10億條左右。幾年後,僅僅是春節那幾天的短信,就達到了72億條。這個數字一直在攀升。微信出來以後,很多人發短信的數量驟降。如果你在用微信,你有沒有注意過,自從有了微信之後,你發短信是不是比以前少了?今年的拜年話你是用短信還是用微信發的?
不僅是短信,自從有了微信,我打電話的數量也明顯減少,很多溝通都是通過微信裏麵的語音留言功能完成的。我一個朋友,verycd的創始人黃一孟,曾經在微博上發起一個活動:廢用手機號碼一段時間,看看能不能生活。他發現也活得挺好的。
本質上來說,移動、聯通、電信都是“基礎電信運營商”,管理的就是地下那些光纖裏跑的數字內容。電話(語音)、短信、上網費,其實沒有本質區別。電話、短信隻不過是光纖裏流量的一種包裝方式。因為經過包裝,加上其特有的定價權,所以獲益頗豐。微信的本質,也是對光纖裏流量的一種包裝方式,比語音、短信更加豐富的是,可以視頻通話、傳輸文件、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照片、感悟,更重要的是,完全免費!
不管運營商相不相信,“完全免費”這件事情,騰訊並不是衝著他們來的,這隻不過是互聯網界最基本的遊戲規則。最基本的功能免費,以此占據移動互聯網的有利地形,然後再從其他地方(遊戲、支付、商城等)賺錢。
微信搶到的用戶時間的價值是非常驚人的,在合適的商業模式的支持下,將有可能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有傳言說,在微信上的第三方遊戲的收入,開發商拿10%,騰訊拿90%。這個數字未經騰訊官方證實,但是已經足以體現“時間分發者”的威力了。
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溝通效率的提升,衡量商家與用戶距離的刻度,已經從“地段”變為“流量”,進一步轉變為“時間”。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競爭,就是搶奪與用戶交互“時間”的競爭。
傳統企業需要深刻理解這種轉變。 <h4>可穿戴設備時代正在到來</h4>
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飾中的一種便攜式設備。相比智能手機,這是能進一步“偷走”用戶時間的神兵利器。
穀歌、facebook、微軟和三星等企業都在角逐這個巨大的新興市場。
2012年4月發布的穀歌眼鏡是目前穀歌公司最成功的可穿戴設備,它是一款“拓展現實”的眼鏡,具有和智能手機一樣的功能,可以通過聲音控製拍照、視頻通話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網衝浪、處理文字信息和電子郵件等。
穀歌眼鏡的技術進步野心是無止境的。
2013年11月,穀歌眼鏡發布一係列新功能,包括搜索歌曲、掃描已保存播放列表以及收聽高保真音樂等。
美國南加州大學在2014年8月開設一門使用穀歌眼鏡的課程“ss journalism”。學生均被要求佩戴穀歌眼鏡上課,作為課程內容的一部分,學生將有機會同應用專家和媒體機構攜手開發同新聞編輯、采訪行業相關的全新穀歌眼鏡應用。課程開設者之一的羅伯特·赫爾南德茲教授表示:“我們的課程並非基於假設或者未來的抽象概念而建立,我們並沒有在高談闊論新聞編輯行業的未來,而是在重塑這一行業。”
矽穀精英們不會容忍穀歌一統江湖。
2014年3月26日,facebook突然宣布,將以20億美元收購虛擬現實頭盔oculus rift的製作廠商oculusvr。
oculus rift虛擬現實設備可以佩戴在頭部,作為顯示器和控製器來使用。與oculus rift相連的pc或安卓設備將進行數據處理,創造一個三維的虛擬現實環境,而用戶的頭部運動可以觸發在虛擬世界中的運動。其第一代產品價格為300美元,發貨量達到7.5萬台。
facebook計劃將oculus在遊戲領域中的現有優勢擴大至新的垂直領域,如通信、媒體和娛樂、教育及其他領域等。facebook認為虛擬現實技術有機會成為下一代社交和通信平台。
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表示:“移動(互聯網)是當前的平台。目前,我們也開始為屬於明天的平台做準備。oculus有機會開發有史以來最具社交性的平台,改變我們工作、遊戲和通信的方式。”
在同月舉辦的舊金山遊戲開發者大會上,索尼發布了虛擬現實頭戴設備項目project morpheus,這將成為oculus頭盔的競爭對手。索尼也認為,虛擬現實技術的未來並不僅僅局限於遊戲,未來這一技術可以被用於預訂酒店等功能。
從矽穀到北京,每天都有沒人聽說過的可穿戴設備創業公司冒出來。眾多的大中小企業遲早能發明可穿戴設備領域裏的“iphone”“ipad”,它們的普及必將進一步推動傳統商業的互聯網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手機其實就是可穿戴式設備的一種初級階段。手機隨身的程度,已經不亞於任何一種戴在頭上、套在手腕上的設備,它隻是放在口袋裏而已。可穿戴式設備是手機的未來,手機是可穿戴式設備的現在。 <h2>萬物互聯時代初露曙光</h2>
所謂“萬物互聯”,就是將人、流程、數據和事物智能地結合在一起,使得網絡連接變得更加相關,更有價值。
科技先驅、公司的創始人羅伯特·梅特卡夫認為,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網絡的力量大於部分之和,這使得萬物互聯令人難以置信地強大。
“萬物互聯”在提升消費者生活質量以及帶來更豐富的體驗、更多的新功能和更高的經濟價值方麵,具有出色潛力。
2013年初,思科進行了有關“萬物互聯”的潛在經濟影響的分析和發布。它們的分析表明,在“萬物互聯”興起的背景下,未來10年,全球私營企業將麵對亟待挖掘的多達14.4萬億美元的潛在商機,“萬物互聯”有潛力在未來10年將全球企業利潤總計提高約21%。
這麽誘人的蛋糕從何而來?思科有什麽依據?
思科互聯網業務解決方案事業部經濟與規劃高級總監約瑟夫·布拉德利透露:“思科估計,99.4%的物理對象至今尚未連接到互聯網。這意味著全球1.5萬億事物中僅有100億已經連接到互聯網。即便如此,我們也已毫無懸念地進入了物聯網(iot)時代。而未來10年,在人員、流程、數據及事物‘萬物互聯’的影響下,互聯網的下一輪顯著增長即將到來。”
思科集團的ceo錢伯斯表示:“我相信,迅速把握‘萬物互聯’優勢的企業和行業將得到利潤增長的更大份額的回報,這一回報將是以那些觀望或不能有效應變的企業和行業的損失為代價的。這正是潛在商機‘利益攸關’的原因——這是一場真正的爭奪戰。”
萬物互聯時代真正到來之際,就是傳統商業全麵洗牌之時! <h2>消滅一切基於信息不對稱的商業模式</h2>
互聯網在不斷提高效益,消除距離。
所以,在商業領域,信息文明要做的事情,就是用越來越高的溝通效率,逐步消滅或者邊緣化一切基於信息不對稱的商業模式。商業將全麵信息化,這是過去20年發生的事,而且越來越快。
我們可以通過幾個例子看清互聯網怎樣對以往的信息流做減法,從而徹底改造傳統商業。
比如攜程(一次消滅信息不對稱)和去哪兒(二次消滅信息不對稱)。
創立於1999年、總部設在上海的攜程網,做了一件看上去似乎很簡單,其實非常不簡單的事情,就是把所有航班的剩餘機票放在網上銷售,讓大家幾乎能實時地按照不同艙位的餘票情況購票,一下子讓很多依靠“信息不對稱”為盈利模式的“黑中介”的空間被擠壓到最小。在沒有互聯網時,這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在互聯網時代,這可能就是一件“小事”。這件小事,讓攜程網的員工發展到16000餘人,目前公司在16個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在南通設有服務聯絡中心。2010年,攜程網完成了中國大陸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的布局,向超過6000萬會員提供全方位的旅行服務,被fastpany(《快速公司》)評為“2010年最具創新力十大中國公司”之一。2011年10月,攜程入選《福布斯》“最佳中小上市企業”。在2012中國旅遊集團20強排名中,攜程網排名第二。
如果說攜程網是一次消滅信息不對稱,那麽去哪兒網就是二次消滅信息不對稱。去哪兒網把互聯網上出售機票的網站二次聚合起來,提供統一的搜索結果,讓用戶幾乎能做到一秒鍾找到某趟航班的全網最低價,完全透明。去哪兒其實就是一個垂直搜索網站,做了一點“小事”,但是這點小事,讓上線於2005年5月、公司總部位於北京的去哪兒網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旅行平台。根據2013年1月艾瑞監測數據,去哪兒網以7474萬月訪問人次高居旅行類網站榜首;移動客戶端“去哪兒旅行”更擁有超過3400萬的激活用戶量。2013年10月,去哪兒網榮獲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授牌的“中國互聯網電子商務首批誠信示範企業”稱號。2013年4月,去哪兒網榮獲iresearch awards金瑞獎“2012—2013年度中國移動互聯網旅行應用——最佳創新力獎”。
再比如淘寶(一次消滅信息不對稱)和一淘(二次消滅信息不對稱)。
淘寶網成立於2003年5月,允許個人或者商家在其網站上開店,售賣各種商品;另外一端,允許用戶在一個窗口按照“價格、信用、人氣”等標準搜索或者過濾商品。用戶一下子就可以在同一個頁麵上看到同一樣商品的不同賣家,任隨挑選。截至2011年底,淘寶網擁有近5億注冊用戶,每天有超過6000萬的訪客,同時每天的在線商品數已經超過了8億件,平均每分鍾售出4.8萬件商品。根據alexa的統計,淘寶網是全球瀏覽量最高的二十個網站之一。淘寶網(c2c)和天貓網(b2c)在2012年前11個月的交易額超過了1萬億元人民幣。2013年光是“雙十一”期間,一天就成交350億元人民幣。淘寶用一套極其透明的交易機製,“無條件尊重買家”,消滅信息不對稱。因為透明,所以信任,淘寶改變了之前“買家永遠沒有賣家聰明”的不平衡。
淘寶網一次消滅了信息不對稱,一淘網二次消滅了信息不對稱。一淘是全麵覆蓋商品、商家及購物優惠信息的網上購物搜索引擎,由淘寶網於2010年10月推出,2011年6月成為獨立業務。一淘旨在為網上消費者打造“一站式的購物引擎”,協助他們做購買決策和更快地找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一淘的搜索結果,除了淘寶、天貓本身外,同時涵蓋了亞馬遜中國、當當網、國美、一號店、nike中國及凡客誠品等購物平台。一淘官方稱其搜索引擎已收錄了超過20萬優質網店以及600家b2c網站,有1000萬用戶在一淘淘吧求購商品、分享經驗,為中國最大的購物搜索引擎。也就是說,你在一淘上搜索某樣商品,它會告訴你幾乎所有主流網站的價格,進一步實現消滅信息不對稱。
又比如美團(一次消滅信息不對稱)和360團(二次消滅信息不對稱)。
以美團網為代表的團購網站,是一種新興的電子商務形態,2010年的發展非常迅猛。團購網站攜眾多用戶,在線下和一些商鋪談判“團購價格”,設立最低“成團”數量,銷售給用戶,為用戶爭取低價,為商戶帶去客戶。這種模式已經成為很多人買電影票的首選方式,也養成了人們到哪裏吃飯,到了門口查一查有沒有團購的習慣。
2011年2月23日,奇虎360公司在北京宣布推出360團購開放平台,通過開放應用程序接口(api),符合資質的團購網站可以接入該平台,共享360的用戶資源,進一步二次消滅信息不對稱。其實360團就是一個團購搜索平台,包括拉手網、滿座網、美團、點評網、糯米、24券等國內主流團購網站在內的超過500家團購網站加入了該平台,每日團購的商品總數也已突破2萬款,覆蓋全國130多個城市。
在某個垂直行業,代替傳統企業提供更加透明的產品或服務的,都是在用互聯網一次消滅信息不對稱,而行業垂直搜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二次消滅信息不對稱。兩次之後,在那個特殊領域,傳統的基於信息不對稱的商業模式就會麵臨極大挑戰,變得舉步維艱,甚至被消滅。
當然互聯網“消滅信息不對稱”的功能不僅可應用在商業領域,也可用於公益或者公共服務領域。比如中國稀有血型庫。
以往由於信息不對稱,人們想要找匹配的血型很困難。位於上海市血液中心的中國稀有血型庫建立了網站,解決了特殊血型配對的難題,通過稀有血型篩選項目,提前讓特殊血型者登記注冊,同時將所有稀有血型的血液以及稀有血型獻血者的信息資料都保存起來,以備未來不時之需。同時成立rh陰性俱樂部,積極鼓勵稀有血型者參與互救和自救。
信息流通正在不斷走向對稱,溝通效率正在飛速提升,互聯網正在變得和水、電一樣,成為一種商業和經濟的基礎元素。
隨著互聯網對距離的消除,一切基於信息不對稱的商業模式,或者被信息不對稱所製約的商業模式,都將變成傳統的商業模式。一切依靠傳統商業模式運轉的企業,都將變成“傳統企業”。
馬雲說,很多人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到最後來不及。馬雲還說,沒有傳統的企業,隻有傳統的思維。而我個人認為,傳統的思維隻有一條:捍衛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既得利益。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所有的企業(包括,但不限於傳統企業),都要審視一下自己,自己的商業模式是不是建立在“距離”上。如果是,那麽我們就要進一步審視,這個“距離”,將會被什麽樣的方式消除,我們可以用什麽樣的方式改變。
互聯網革命正在踢門,這是一波不可阻擋的趨勢,你看見了嗎?你準備采取行動了嗎?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2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不讀曆史,我們不能真正理解為什麽互聯網這個“東西”能對傳統產業產生如此大的影響,也不能真正看清它在人類曆史上的重要地位。
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發生著巨大變革的時代,是前人所沒有經曆過的。上次類似的變革,是在一百多年前。互聯網作為更先進的信息傳播工具,正在引發新一輪工業革命。
傑裏米·裏夫金,享有國際盛譽的社會批評家和暢銷書作家,著有《工作的終結》《生物技術的世紀》《路徑時代》,每本書都被翻譯成15種以上的語言。傑裏米還是美國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的主席,曾經擔任過歐盟委員會前主席羅曼·普羅迪的顧問。2012年,他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新作,叫作《第三次工業革命》。
傑裏米認為,塞尼菲爾德在1796年發明了平版印刷術,印刷業中的蒸汽動力所依賴的主要能源是煤,以報紙、雜誌以及書籍等形式出現的印刷材料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主要的通信手段,改變了之前口耳相傳的信息傳播途徑;“煤炭、蒸汽動力、火車+印刷術”成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形態,使19世紀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催生了大量垂直的、高聳入雲的高樓大廈。
他認為,電信技術與燃油機的結合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電話、收音機和電視機重塑了人們的生活,使得人們分散居住成為可能,催生了一種全新的信息網絡;“石油、內燃機、汽車+電信技術”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形態,為20世紀的人們開創了新世界,催生了分散郊區的發展。這種發展是線性的外延式發展。
在他的新作《第三次工業革命》裏,他進一步指出,第三次工業革命則是互聯網技術與可再生資源的結合,互聯網技術使得人們雙向溝通的效率大幅提升,極大地縮短了溝通的渠道,消除了一切基於信息不對稱的商業模式;“可再生能源+互聯網技術”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形態,也將在21世紀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他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催生的結果與前兩次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即將步入一個“後碳”時代。人類能否可持續發展,能否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化,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是未來的希望。
曆史上,新型通信技術與新型能源係統的結合預示著重大經濟轉型時代的來臨。縱觀人類曆史,新型的通信技術與能源體係交匯之際,正是經濟革命發生之時。現在,互聯網技術與可再生能源即將融合,並將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也意味著傳統企業必有轉型的可能。
印刷術、電信技術(電報和電話)、互聯網,《第三次工業革命》告訴我們,曆史總是驚人地相似——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由一次重大的“溝通效率”的提升最終引爆的:如果不是印刷術,人類的知識無法如此廣闊地傳播;如果沒有電報、電話,人類不會順利地大遷徙;而今天的互聯網,將再次引爆“第三次工業革命”,促成原子(實體經濟)與比特(數字經濟)的結合。
互聯網不是終點,它隻是不斷提高溝通效率的革命中的一個台階而已。我們往回看,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印刷術—電信技術—互聯網”這三個台階;向未來看去,也許更多台階還在前麵,隻是以我們今天的知識和智慧還無法預見而已。 <h2>社會交往革命:從河流、航線到互聯網數據</h2>
我不敢妄言什麽才是互聯網的本質。
從技術角度來說,互聯網是一些被連接在一起的設備。但是,這些連接在一起的設備,對我們的生活、經濟,甚至是政治製度,到底產生了什麽樣的影響呢?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互聯網消除了距離,這是它最大的影響。”
我深表讚同。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互聯網的曆史意義:人類是社會動物,有交往的本能(荀子認為“人能群”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阻礙人們交往的是遠距離帶來的高成本;不斷消除距離,讓地球成為交流無障礙的“地球村”,這種渴望推動著技術進步。互聯網是截至目前的最高技術成就,是人性本質的最佳體現。
19世紀20年代英國修築鐵路,是人類近代史上大幅度消除距離的例子。鐵路的影響要早於互聯網,而且更迅速一些。而當時的鐵路建造者並未看到它的潛質,他們僅修了一條很短的鐵路,從利物浦到曼徹斯特。首先發現鐵路重要性的是羅斯柴爾德家族(rothschilds),他們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從維也納到布拉格。
電信技術進一步消除了溝通的距離。現在很多金融服務機構的客戶服務電話業務部(專門處理從客戶那裏打來的電話,諸如“我的股息支票在哪裏”等)從美國中西部移到了印度的班加羅爾(bangalore)。印度有相當多受過良好教育的講英語的婦女,她們去上學的目的就是學到純正的美語。如果你從美國的威斯康星州打電話給這個業務部門,你根本分辨不出你在和誰說話。如果客戶問到一些非常規性問題,這些接線生就會將電話轉給美國本部。作為顧客而言,你根本不知道那些處理客戶電話的人在哪裏工作。將公司客戶服務部放到印度的原因並不僅僅是由於工資水平的不同,而且是因為在美國這樣的國家中,你根本找不到願意做這種極為枯燥工作的人。
現在到了互聯網時代。早前,中國的兩個陌生人想要互相認識,可能需要借助三姑六嬸的幫助和介紹,依據“六度分隔”理論,陌生人之間建立聯係的最遠距離是5個人。也就是說,中間平均需要5個人牽線搭橋,才能認識。那麽這個時代,人們認識的方式又是什麽呢?隻要關注其twitter、微博,或者通過朋友間的微信群即可。六度空間的原理沒變,但是一個微信群,就讓六度瞬間變二度。
以往,物理空間是個很大的成本和載體,寫信需要雙方的具體地址;打電話雖然跨越了空間限製,但是雙方需要同時在線上。而現在,我們的溝通已經打破了地域以及時間限製。比如:微信、微博上的一個問題,對方可以即時回複,亦可以在半小時後再做回複。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已經高到其成本趨於零的地步。相對來說這比異步的傳統郵件方式更為便利。我們已經不需要再受對方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的地域以及時差的限製。以往通過寫信的方式傳達消息,可能需要長達兩個月,而現在,可能隻需兩秒鍾的時間。
手機、移動設備使得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做到了“接近同步的異步”。相較於以前電腦客戶端供選擇的“離線、忙碌、隱身”狀態,微信已經完全沒有所謂的“在線狀態”。我們可以認為,手機應用,比如微信的設計,是基於手機是人身體的一部分的假設,正如廣發手機銀行的宣傳語所說:“隨時隨地隨身隨享,這是自由。”
所以說,互聯網最大的影響,就是通過提高溝通效率的方式,消除了距離。
我們甚至可以說,人類的文明,是隨著溝通效率的提升而不斷升級的。根據下麵講到的曆史經驗,互聯網作為更先進的社會交往工具,必將再造人類文明。商業作為人類文明的一部分,被互聯網再造實是“天注定”。
圖1 人類文明發源地都圍繞著河流產生
一開始,人類的文明圍繞著河流產生。因為水源讓耕種成為可能,河流對古代文明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見圖1)
圖2 全球的交通係統(來源:http://news.buzzbuzzhome/)
後來隨著交通的發展,如空中航線、海上航線,人們可以更加容易地到達遠方,所以,交通是文明發展的重要裏程碑。(見圖2、圖3)
圖3 2010年全球交通圖(來源:http://.inte-history.info/)
物理距離的延伸,慢慢隨著電信技術的進步(尤其是電話)發展和引爆。
圖4 2012全球互聯網地圖(來源:http://.inte-history.info/)
如今,“大數據生態河流學說”提出了觀點,互聯網技術帶來的信息流通,就像“信息的河流”一樣,孕育產生了新的文明:信息文明。
互聯網極大地提升了溝通的效率,消除了距離,並甚至因此提升了人類的文明水平。從歐亞大陸文明領先於大洋洲和南、北美洲的曆史經驗來看,信息越密集、交互越快速,文明就越先進。(見圖4) <h2>企業競爭的迅猛升級:從地段、流量到時間</h2>
企業永遠在追隨客戶的腳步。在互聯網出現以前,人們在商鋪裏流連忘返。企業爭奪的是進入更多、更好的商鋪。身處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廣州上下九、杭州武林路、重慶解放碑,天天都過“三八”節,它們是女性心中的聖地,是這個時代的象征。在互聯網普及之後,人們開始在電腦和智能手機裏度過幸福的“虛擬人生”,“下單帷幄之中,發貨千裏之外”成為經典的消費模式。那麽,企業如果還想為客戶提供貼身服務,就必須轉移戰場。 傳統經濟的商業距離:地段
我先引入一個“商業距離”的概念,用以描繪如何來度量商家與用戶之間的距離。
李嘉誠經營房地產的金科玉律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這不僅是李嘉誠衡量一塊商業地產、住宅地產的價值標準,也是所有房地產商、商戶以及普通市民的標準。不管各種地產項目怎麽宣稱自己適於投資、開店和居住,地段永遠是大家考慮的第一要素。
為什麽大家這麽在乎“地段”呢?有人會說,這是常識啊,這還用討論?讓我們以商鋪為例,看看常識背後的道理。
如果價格不是問題,那麽開店的可能都希望在北京王府井百貨或者上海的恒隆廣場有一間自己的門店。這兩個地方不管周一還是周六,無論早上還是晚上,都是人流如織。如果價格不是問題,那麽租辦公室的,總希望在最繁華的地段——地鐵、公交、開車都很方便的地方——有一間自己的高檔辦公室,不僅可以很大程度地節省出行的時間,客戶也更願意上門拜訪。
原因是什麽?原因是:好的地段,溝通效率更高。
喜歡購物的人,已經養成了去逛王府井或者南京西路的習慣,那裏的商業密集,每到周末,大批的女孩子以及陪著女孩子的男孩子,就會出現在這些商場或者購物中心裏,挑選自己喜歡的商品。如果你想開一家商店,那麽你希望把店開在這裏的原因是,在這裏可以更加密集地和更多的潛在客戶“見麵”,雖然你得付出更高的租金。
寫字樓也一樣。因為商業密集、人群密集,交通發達,所以不管你走出去,還是你的客戶登門,都方便你和他們“見麵”。
在傳統經濟領域,很多生意都是“見麵”後才最後敲定的。見麵才有更高的溝通效率,因為你可以親自摸一摸“衣服”的質地、看一看顏色是否喜歡、試一試是否合身。而這些,在電話裏是比較難講清楚的。
好的地段,就是在同一時間段聚集更多的潛在客戶,用見麵的方式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顏色、款式、大小、對人的信任、討價還價等),提供更高的溝通效率(人流更密集,溝通更深入),促成生意。
所以,你會發現,一些專業的公司決定在哪裏開店的時候,他們會派人在那裏蹲點半個月,計算白天以及晚上、工作日以及周末的人流量,計算人流密集度,用數字化的方法,決策開店的地段。
於是,我們就有了“地段為王”的說法。 pc互聯網的商業距離:流量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征,以及階段性的“真理”。
熟悉物理的人都知道牛頓第二定律。
牛頓第二定律:
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這條物理學定律,一直被奉為經典,它也確實非常完美地解釋了幾乎一切自然界的運動規律。以至於很多人相信,它就是“上帝的那隻手”,左右著人間的一切運動。
直到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人們才發現,原來牛頓的力學定律解釋不了“微觀粒子”——這個人類以前無法觀測的物理領域。牛頓的力學定律也解釋不了接近光速運行的物體的運動規律——這個人類以前無法理解的速度極限。
牛頓力學在這兩種情況下,就是錯的。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但適用於微觀粒子、光速運動,同時也適用於低速物體。所以,有人把牛頓力學稱為“經典力學”,是真正的物體運動規律在低速環境下的一種近似。
“地段”,就是一種“低速溝通”下測量“商業距離”指標的一個近似單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更加精確的距離刻度被發現,那就是:流量。
電子商務剛剛興起的時候,很多培訓公司教大家如何到網上開一個自己的網店,設計網頁、陳列商品、選擇支付方式、連接庫存係統。很多實體店鋪花了幾萬元或者幾十萬元在網上開了一個店後,以為可以一勞永逸了,因為網上店鋪是不需要付租金的,因為除了域名和空間托管費用(每年幾千元)之外,幾乎沒有其他開支。
但是後來很多人發現,這些“沒有店鋪租金”的網店,生意慘淡,因為沒有人去訪問。這就和在了無人煙的深山裏麵開了一家肯德基一樣,除非你派直升機接送,否則,炸雞做得再好吃,也不會有生意。
互聯網這種沒有中心的自由形態,使得無論你把店開在哪裏,隻要沒有由外而內的“鏈接”(如同現實世界的道路),就不可能有人來訪問;就算有了鏈接,如果沒有“流量”(如同現實世界的人流),道路上也是空空蕩蕩的。誰擁有流量,誰就有機會與客戶溝通。
流量,成為pc互聯網時代的商家與用戶溝通的新的“商業距離”。流量,就是單位時間內,有多少互聯網用戶,順著你由外而內的鏈接(或者是從瀏覽器敲入你家地址主動訪問),來到了你的網站。在pc互聯網時代,流量為王。收集流量、分發流量,就成為pc互聯網時代的一門大生意,它的地位就像傳統行業中的商業地產商一樣。做這門生意的,在中國,有三家平台型公司最知名:百度、阿裏巴巴和騰訊。 <h4>百度如何批發流量</h4>
百度是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提供搜索服務。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站越來越多,信息在迅速爆炸。一個用戶找到一個對自己有價值的網站、一條有價值的信息越來越難。所以,很多人打開瀏覽器,打開的第一個網站是——百度。然後在搜索框裏輸入一些關鍵字,比如“北京—西安機票”,或者“西安的天氣”,或者“西安的土特產”等,找尋自己想要的信息。
百度搜索確實解決了很多人的問題,當“有問題,百度一下”變成很多人上網的第一站後,百度就成功地收集了流量。然後,它再通過搜索頁右側根據你輸入的關鍵字彈出的“上下文相關的廣告”,把一批流量“賣給”一些商家。理論上左邊的搜索結果是免費的,因為那是對用戶最有價值的信息,右邊的廣告是向目標商家收費的,因為百度給他們帶去了流量。
比如,2014年2月1日,我在百度搜索“最好的手機”的結果。(見圖5)
圖5
·網頁左邊,“目前最好的手機-zol中關村在線”是根據我輸入的關鍵字“最好的手機”,根據一定的算法,計算出來可能對我最有價值的信息。這條下麵都是這類信息。
·網頁左邊最上方“iphone 5s”,顯示“推廣鏈接”,說明蘋果公司花錢把“最好的手機”這幾個字買下來了,每當用戶搜索這幾個字的時候,就會在這個位置顯示“iphone 5s”。如果用戶點擊這個鏈接,就會給蘋果網站帶去流量。
·再看右邊,買下“最好的手機”這五個字的,還有“大眼e7 1600萬像素手機”。看它的明顯程度,也許花了比蘋果公司更多的錢。
“買下關鍵字”的概念,就是當用戶用這個關鍵字搜索的時候,展示廣告主的指定內容,按照每千次展示,或者按照每一次點擊收費。也就是說,如果我點擊了一下上圖中“iphone 5s”這個鏈接,蘋果就要為我的點擊(通過“鏈接”,帶去“流量”)給百度付錢。
所以,本質上,百度就是一家通過收集流量,再分發流量賺錢的平台型公司。 <h4>阿裏巴巴如何分發流量</h4>
淘寶也是靠做平台來實現贏利的。
理論上來說,在沒有中心的互聯網時代,隨著網站越來越多,用戶找到一個對自己有價值的網站、一條有價值的信息,這個行為,都可以叫搜索。百度做的是綜合搜索,淘寶做的是購物搜索。
2003年5月,淘寶成立,在ebay需要收取成功交易的手續費的時候,宣布全免費交易。這就讓很多小的商家(b, business)或者個人(c, customer)燃起了在淘寶上開店的熱情。經過10年的發展,淘寶上的店鋪已經非常之多,占據了中國電子商務絕對的壟斷地位。
隨著淘寶店鋪的增多,10年前開一家店就可以很容易獲得關注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下圖是我於2014年2月1日在淘寶網搜索“徒步鞋”的結果(見圖6)。這個關鍵字的搜索結果顯示有100頁。我不知道是不是100頁後還有結果,隻是不再顯示了。如果你是一個做徒步鞋的店鋪,靠搜索結果被找到的難度越來越大,如果想要獲得流量,你可能就要考慮購買右邊“掌櫃熱賣”的廣告了。
圖6
互聯網上流傳的一篇文章中說,天貓(淘寶的b2c的平台,b2c即business to customer)現在的交易手續費大概是4%,而一個商家大約有40%的成本花在了廣告以及各種各樣獲取“流量”的成本上,這可能也是淘寶、天貓更大的收入來源。淘寶、天貓的廣告,采取了和百度一樣的“競價排名”策略,也就是所謂的“價高者得”,這個成本會隨著競爭而越來越高。
這個數據來源未經驗證,但基本表明了商鋪“和用戶溝通”的成本在上升。
2008年,淘寶封掉了來自百度的鏈接,也就是斷掉了淘寶商鋪從百度而來的流量,馬雲稱,這是因為不法商家利用百度競價排名、seo優化(搜索引擎優化)等手段騙取消費者信任。2013年,淘寶封掉了來自騰訊微信的鏈接,也就是斷掉了淘寶商鋪從微信而來的流量。關閉微信通道的原因是當時有大量用戶反映,他們通過微信上朋友圈或者營銷賬號發來的鏈接點擊進入了偽造的淘寶網店,掉入錢物兩空的陷阱。
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因為百度、騰訊危及了淘寶的“流量生意”。有人形象地比喻,淘寶在用戶和商家中間架設了一條高速公路,把流量分發給商家,但是這條路上架設了無數收費站。如果百度、騰訊這兩大流量分發機構,能夠把用戶直接帶到淘寶、天貓商家,就像在這條高速公路的兩邊,又架設了兩條公路,斷了阿裏巴巴的財路。這豈是馬雲所能忍受的?
百度、阿裏巴巴、騰訊的流量之爭不管誰是誰非、誰贏誰輸,我們幾乎都可以確定一件事情:本質上,阿裏巴巴就是一家收集購物流量,再分發購物流量的平台型公司。 <h4>騰訊如何分發流量</h4>
目前中國有8億活躍的qq用戶——這就是社交的力量!
騰訊的qq和百度的搜索、阿裏巴巴的淘寶都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如果隻有一個人使用,qq本身就沒有任何價值。但是隨著使用的人數越來越多,qq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qq和電話網絡、互聯網絡的本質最為接近,是靠更多的用戶黏住更多的用戶,形成正向激勵,不斷增長。進入了社交網絡的用戶的最大遷移成本,是他的朋友們不會一起走。
所以說,騰訊用社交的方法,收集了最具黏性的一批用戶,而且正向激勵增長了很多年後,已經到達8億的量級。於是,騰訊開始分發這個流量。但是,在pc互聯網時代,騰訊更多的是在體係內分發。
2002年,qq注冊用戶數突破1億大關之後,騰訊開始銷售虛擬物品(如人物形象服裝、背景等)。2003年8月,騰訊推出qq遊戲,並以其vip服務收取用戶費用。在2012年第二季度,這兩筆收入之和占騰訊總收入的74%。其間,騰訊還嚐試過把流量分發給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qq團購、c2c的拍拍網、b2c的qq商城、騰訊財付通以及一些騰訊投資的自營電子商務網站等)和網絡廣告業務(騰訊網及騰訊視頻、騰訊微博、qq音樂及qq彈窗廣告等)。
把qq用戶的流量分發給自己的qq遊戲,成為騰訊兌現自己流量價值的最大手段。從這點來說,在pc互聯網時代,騰訊是一家用qq聊天收集流量,然後把流量分發給qq遊戲的遊戲公司。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pc互聯網時代,流量收集和流量分發,是解決“商家與用戶的距離”的真正方式。在網上沒有流量的商家,就如深山裏的店一樣,門可羅雀。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巨頭,都靠流量收集和流量分發賺到了錢,就像實體經濟裏的商業地產一樣。
在pc互聯網時代,盈利公式從原始的“營業額=地段、地段,還是地段”,變為了更加精準的公式:
營業額=流量x轉化率x客單價
如果我們倒過來,用“流量”的思維來解釋“地段”的概念,就會發現,原來在實體經濟中,我們為好的“地段”付出的租金,其實就是按月支付的流量批發費。越好的地段,可預期流量的數量和質量越高而已。
在pc互聯網時代,隨著溝通效率的提升,衡量商家與用戶距離的刻度,已經從一個模糊的概念“地段”,變為更加精準的概念“流量”。 移動互聯網的商業距離:時間
那麽,“流量”是不是衡量商家和客戶之間距離的終極刻度呢?
圖7
我們說,移動互聯網不是pc互聯網的延伸,它幾乎是一種全新形態的互聯網。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高度可交互設備(智能手機,以及正在興起的可穿戴式設備)的出現,模糊了設備和人體器官的邊界。從手機到可穿戴式設備,到未來也許會出現的“可植入式設備”,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再次極大地提升。
“隨時在線”成為現實之後,人們開始關注“流量的寬度”,也就是“時間”。(見圖7、圖8)
圖8 2014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行為洞察報告(來源:inmobi)
溝通,發生在我們和“媒體”接觸的時間。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平均每天接觸媒體的時間如果是5.8小時,其中接觸傳統媒體(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的時間加在一起有102分鍾,使用pc互聯網的時間有100分鍾,使用移動互聯網的時間有104分鍾。
我們以前把pc互聯網稱為新媒體,從接觸時間的角度,發展了20年的新媒體,已經完全可以對抗發展了數百年的傳統媒體;如果我們把移動互聯網稱為“新新媒體”,那麽我們必須注意到,剛剛發展了幾年的新新媒體的重要性,已經瞬間超過了發展了20年的pc互聯網。
如果以100分鍾為臨界點,傳統媒體數百年,pc互聯網20年,而移動互聯網隻用了幾年。這張圖非常清晰地說明了“溝通效率”提升的速度。我們在前麵討論了信息的文明——溝通效率提升的速度,也就意味著文明發展的速度、人類社會進步的速度。
不管人們願不願意接受,整個社會正在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前發展,我們會越來越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因為溝通效率的低下,這世界上有延續數百年的望族;第二次工業革命時,隨著溝通效率的提升,社會變革越來越快,百年企業已不多見;第三次工業革命到來後,溝通效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3年前還無限風光的企業,可能今天就轟然倒掉,身體還是熱的。我們必須學會適應信息文明環境中的快速生存法則。
當流量已經達到“光速”(網站點擊,背後是電線和光纖的傳輸)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時間——“流量的寬度”,就成了衡量商家與用戶距離的新刻度。
讓我們用“時間——流量的寬度”的思維再來看一下用戶花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時間分配。
現在每個人平均每天使用微信60分鍾,手機qq34分鍾,而花在新浪微博上的時間隻有2分46秒。微信、手機qq和新浪微博同樣都能分發用戶的流量,但是顯然,微信能夠分發的“流量寬度”更寬。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利用隨身設備,我們從分發流量的時代,進入分發時間的時代。
占據用戶60分鍾時間,是非常可怕的。這60分鍾正好等於用戶看電視的時間。也就是說,光是微信這一個產品,從時間分發的角度來看,就足以對抗整個電視產業。騰訊微信用戶數已經突破6億,微信能夠占據60分鍾,擠占了大量用戶的閑散時間,甚至擠占了用戶吃飯、睡覺、工作、娛樂的時間。
2000年我在微軟時,被安排參加一個中國移動的會議。我清楚地記得,中國移動公布了一個數字,一年移動短信總量10億條左右。幾年後,僅僅是春節那幾天的短信,就達到了72億條。這個數字一直在攀升。微信出來以後,很多人發短信的數量驟降。如果你在用微信,你有沒有注意過,自從有了微信之後,你發短信是不是比以前少了?今年的拜年話你是用短信還是用微信發的?
不僅是短信,自從有了微信,我打電話的數量也明顯減少,很多溝通都是通過微信裏麵的語音留言功能完成的。我一個朋友,verycd的創始人黃一孟,曾經在微博上發起一個活動:廢用手機號碼一段時間,看看能不能生活。他發現也活得挺好的。
本質上來說,移動、聯通、電信都是“基礎電信運營商”,管理的就是地下那些光纖裏跑的數字內容。電話(語音)、短信、上網費,其實沒有本質區別。電話、短信隻不過是光纖裏流量的一種包裝方式。因為經過包裝,加上其特有的定價權,所以獲益頗豐。微信的本質,也是對光纖裏流量的一種包裝方式,比語音、短信更加豐富的是,可以視頻通話、傳輸文件、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照片、感悟,更重要的是,完全免費!
不管運營商相不相信,“完全免費”這件事情,騰訊並不是衝著他們來的,這隻不過是互聯網界最基本的遊戲規則。最基本的功能免費,以此占據移動互聯網的有利地形,然後再從其他地方(遊戲、支付、商城等)賺錢。
微信搶到的用戶時間的價值是非常驚人的,在合適的商業模式的支持下,將有可能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有傳言說,在微信上的第三方遊戲的收入,開發商拿10%,騰訊拿90%。這個數字未經騰訊官方證實,但是已經足以體現“時間分發者”的威力了。
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溝通效率的提升,衡量商家與用戶距離的刻度,已經從“地段”變為“流量”,進一步轉變為“時間”。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競爭,就是搶奪與用戶交互“時間”的競爭。
傳統企業需要深刻理解這種轉變。 <h4>可穿戴設備時代正在到來</h4>
可穿戴設備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戶的衣服或配飾中的一種便攜式設備。相比智能手機,這是能進一步“偷走”用戶時間的神兵利器。
穀歌、facebook、微軟和三星等企業都在角逐這個巨大的新興市場。
2012年4月發布的穀歌眼鏡是目前穀歌公司最成功的可穿戴設備,它是一款“拓展現實”的眼鏡,具有和智能手機一樣的功能,可以通過聲音控製拍照、視頻通話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網衝浪、處理文字信息和電子郵件等。
穀歌眼鏡的技術進步野心是無止境的。
2013年11月,穀歌眼鏡發布一係列新功能,包括搜索歌曲、掃描已保存播放列表以及收聽高保真音樂等。
美國南加州大學在2014年8月開設一門使用穀歌眼鏡的課程“ss journalism”。學生均被要求佩戴穀歌眼鏡上課,作為課程內容的一部分,學生將有機會同應用專家和媒體機構攜手開發同新聞編輯、采訪行業相關的全新穀歌眼鏡應用。課程開設者之一的羅伯特·赫爾南德茲教授表示:“我們的課程並非基於假設或者未來的抽象概念而建立,我們並沒有在高談闊論新聞編輯行業的未來,而是在重塑這一行業。”
矽穀精英們不會容忍穀歌一統江湖。
2014年3月26日,facebook突然宣布,將以20億美元收購虛擬現實頭盔oculus rift的製作廠商oculusvr。
oculus rift虛擬現實設備可以佩戴在頭部,作為顯示器和控製器來使用。與oculus rift相連的pc或安卓設備將進行數據處理,創造一個三維的虛擬現實環境,而用戶的頭部運動可以觸發在虛擬世界中的運動。其第一代產品價格為300美元,發貨量達到7.5萬台。
facebook計劃將oculus在遊戲領域中的現有優勢擴大至新的垂直領域,如通信、媒體和娛樂、教育及其他領域等。facebook認為虛擬現實技術有機會成為下一代社交和通信平台。
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表示:“移動(互聯網)是當前的平台。目前,我們也開始為屬於明天的平台做準備。oculus有機會開發有史以來最具社交性的平台,改變我們工作、遊戲和通信的方式。”
在同月舉辦的舊金山遊戲開發者大會上,索尼發布了虛擬現實頭戴設備項目project morpheus,這將成為oculus頭盔的競爭對手。索尼也認為,虛擬現實技術的未來並不僅僅局限於遊戲,未來這一技術可以被用於預訂酒店等功能。
從矽穀到北京,每天都有沒人聽說過的可穿戴設備創業公司冒出來。眾多的大中小企業遲早能發明可穿戴設備領域裏的“iphone”“ipad”,它們的普及必將進一步推動傳統商業的互聯網化。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手機其實就是可穿戴式設備的一種初級階段。手機隨身的程度,已經不亞於任何一種戴在頭上、套在手腕上的設備,它隻是放在口袋裏而已。可穿戴式設備是手機的未來,手機是可穿戴式設備的現在。 <h2>萬物互聯時代初露曙光</h2>
所謂“萬物互聯”,就是將人、流程、數據和事物智能地結合在一起,使得網絡連接變得更加相關,更有價值。
科技先驅、公司的創始人羅伯特·梅特卡夫認為,網絡的價值與聯網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網絡的力量大於部分之和,這使得萬物互聯令人難以置信地強大。
“萬物互聯”在提升消費者生活質量以及帶來更豐富的體驗、更多的新功能和更高的經濟價值方麵,具有出色潛力。
2013年初,思科進行了有關“萬物互聯”的潛在經濟影響的分析和發布。它們的分析表明,在“萬物互聯”興起的背景下,未來10年,全球私營企業將麵對亟待挖掘的多達14.4萬億美元的潛在商機,“萬物互聯”有潛力在未來10年將全球企業利潤總計提高約21%。
這麽誘人的蛋糕從何而來?思科有什麽依據?
思科互聯網業務解決方案事業部經濟與規劃高級總監約瑟夫·布拉德利透露:“思科估計,99.4%的物理對象至今尚未連接到互聯網。這意味著全球1.5萬億事物中僅有100億已經連接到互聯網。即便如此,我們也已毫無懸念地進入了物聯網(iot)時代。而未來10年,在人員、流程、數據及事物‘萬物互聯’的影響下,互聯網的下一輪顯著增長即將到來。”
思科集團的ceo錢伯斯表示:“我相信,迅速把握‘萬物互聯’優勢的企業和行業將得到利潤增長的更大份額的回報,這一回報將是以那些觀望或不能有效應變的企業和行業的損失為代價的。這正是潛在商機‘利益攸關’的原因——這是一場真正的爭奪戰。”
萬物互聯時代真正到來之際,就是傳統商業全麵洗牌之時! <h2>消滅一切基於信息不對稱的商業模式</h2>
互聯網在不斷提高效益,消除距離。
所以,在商業領域,信息文明要做的事情,就是用越來越高的溝通效率,逐步消滅或者邊緣化一切基於信息不對稱的商業模式。商業將全麵信息化,這是過去20年發生的事,而且越來越快。
我們可以通過幾個例子看清互聯網怎樣對以往的信息流做減法,從而徹底改造傳統商業。
比如攜程(一次消滅信息不對稱)和去哪兒(二次消滅信息不對稱)。
創立於1999年、總部設在上海的攜程網,做了一件看上去似乎很簡單,其實非常不簡單的事情,就是把所有航班的剩餘機票放在網上銷售,讓大家幾乎能實時地按照不同艙位的餘票情況購票,一下子讓很多依靠“信息不對稱”為盈利模式的“黑中介”的空間被擠壓到最小。在沒有互聯網時,這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在互聯網時代,這可能就是一件“小事”。這件小事,讓攜程網的員工發展到16000餘人,目前公司在16個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在南通設有服務聯絡中心。2010年,攜程網完成了中國大陸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的布局,向超過6000萬會員提供全方位的旅行服務,被fastpany(《快速公司》)評為“2010年最具創新力十大中國公司”之一。2011年10月,攜程入選《福布斯》“最佳中小上市企業”。在2012中國旅遊集團20強排名中,攜程網排名第二。
如果說攜程網是一次消滅信息不對稱,那麽去哪兒網就是二次消滅信息不對稱。去哪兒網把互聯網上出售機票的網站二次聚合起來,提供統一的搜索結果,讓用戶幾乎能做到一秒鍾找到某趟航班的全網最低價,完全透明。去哪兒其實就是一個垂直搜索網站,做了一點“小事”,但是這點小事,讓上線於2005年5月、公司總部位於北京的去哪兒網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旅行平台。根據2013年1月艾瑞監測數據,去哪兒網以7474萬月訪問人次高居旅行類網站榜首;移動客戶端“去哪兒旅行”更擁有超過3400萬的激活用戶量。2013年10月,去哪兒網榮獲由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授牌的“中國互聯網電子商務首批誠信示範企業”稱號。2013年4月,去哪兒網榮獲iresearch awards金瑞獎“2012—2013年度中國移動互聯網旅行應用——最佳創新力獎”。
再比如淘寶(一次消滅信息不對稱)和一淘(二次消滅信息不對稱)。
淘寶網成立於2003年5月,允許個人或者商家在其網站上開店,售賣各種商品;另外一端,允許用戶在一個窗口按照“價格、信用、人氣”等標準搜索或者過濾商品。用戶一下子就可以在同一個頁麵上看到同一樣商品的不同賣家,任隨挑選。截至2011年底,淘寶網擁有近5億注冊用戶,每天有超過6000萬的訪客,同時每天的在線商品數已經超過了8億件,平均每分鍾售出4.8萬件商品。根據alexa的統計,淘寶網是全球瀏覽量最高的二十個網站之一。淘寶網(c2c)和天貓網(b2c)在2012年前11個月的交易額超過了1萬億元人民幣。2013年光是“雙十一”期間,一天就成交350億元人民幣。淘寶用一套極其透明的交易機製,“無條件尊重買家”,消滅信息不對稱。因為透明,所以信任,淘寶改變了之前“買家永遠沒有賣家聰明”的不平衡。
淘寶網一次消滅了信息不對稱,一淘網二次消滅了信息不對稱。一淘是全麵覆蓋商品、商家及購物優惠信息的網上購物搜索引擎,由淘寶網於2010年10月推出,2011年6月成為獨立業務。一淘旨在為網上消費者打造“一站式的購物引擎”,協助他們做購買決策和更快地找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一淘的搜索結果,除了淘寶、天貓本身外,同時涵蓋了亞馬遜中國、當當網、國美、一號店、nike中國及凡客誠品等購物平台。一淘官方稱其搜索引擎已收錄了超過20萬優質網店以及600家b2c網站,有1000萬用戶在一淘淘吧求購商品、分享經驗,為中國最大的購物搜索引擎。也就是說,你在一淘上搜索某樣商品,它會告訴你幾乎所有主流網站的價格,進一步實現消滅信息不對稱。
又比如美團(一次消滅信息不對稱)和360團(二次消滅信息不對稱)。
以美團網為代表的團購網站,是一種新興的電子商務形態,2010年的發展非常迅猛。團購網站攜眾多用戶,在線下和一些商鋪談判“團購價格”,設立最低“成團”數量,銷售給用戶,為用戶爭取低價,為商戶帶去客戶。這種模式已經成為很多人買電影票的首選方式,也養成了人們到哪裏吃飯,到了門口查一查有沒有團購的習慣。
2011年2月23日,奇虎360公司在北京宣布推出360團購開放平台,通過開放應用程序接口(api),符合資質的團購網站可以接入該平台,共享360的用戶資源,進一步二次消滅信息不對稱。其實360團就是一個團購搜索平台,包括拉手網、滿座網、美團、點評網、糯米、24券等國內主流團購網站在內的超過500家團購網站加入了該平台,每日團購的商品總數也已突破2萬款,覆蓋全國130多個城市。
在某個垂直行業,代替傳統企業提供更加透明的產品或服務的,都是在用互聯網一次消滅信息不對稱,而行業垂直搜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二次消滅信息不對稱。兩次之後,在那個特殊領域,傳統的基於信息不對稱的商業模式就會麵臨極大挑戰,變得舉步維艱,甚至被消滅。
當然互聯網“消滅信息不對稱”的功能不僅可應用在商業領域,也可用於公益或者公共服務領域。比如中國稀有血型庫。
以往由於信息不對稱,人們想要找匹配的血型很困難。位於上海市血液中心的中國稀有血型庫建立了網站,解決了特殊血型配對的難題,通過稀有血型篩選項目,提前讓特殊血型者登記注冊,同時將所有稀有血型的血液以及稀有血型獻血者的信息資料都保存起來,以備未來不時之需。同時成立rh陰性俱樂部,積極鼓勵稀有血型者參與互救和自救。
信息流通正在不斷走向對稱,溝通效率正在飛速提升,互聯網正在變得和水、電一樣,成為一種商業和經濟的基礎元素。
隨著互聯網對距離的消除,一切基於信息不對稱的商業模式,或者被信息不對稱所製約的商業模式,都將變成傳統的商業模式。一切依靠傳統商業模式運轉的企業,都將變成“傳統企業”。
馬雲說,很多人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到最後來不及。馬雲還說,沒有傳統的企業,隻有傳統的思維。而我個人認為,傳統的思維隻有一條:捍衛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既得利益。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所有的企業(包括,但不限於傳統企業),都要審視一下自己,自己的商業模式是不是建立在“距離”上。如果是,那麽我們就要進一步審視,這個“距離”,將會被什麽樣的方式消除,我們可以用什麽樣的方式改變。
互聯網革命正在踢門,這是一波不可阻擋的趨勢,你看見了嗎?你準備采取行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