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聖地一陝北風光


    一九四四年冬,晉綏邊區到延安參加“七大”的代表,陸續出發了。我和林楓同行。還有分局秘書長劉惠農,細心精幹,他把一行人馬組織得很好,真像是旅遊式的行軍,別有一番風趣。


    我們於十一月上旬離開興縣,經黑峪口渡過黃河。那天可巧天氣晴朗,展現在眼前的奔騰咆哮的黃河,遼闊的西北高原,在和煦的陽光照耀下,顯得格外雄偉壯麗。因為抗戰爆發後,我一直轉戰在冀中和晉綏,早就多次要求到延安學習,迄未能如願。這次有機會去延安,感到很高興。


    過黃河後,沿河南下,行進在起伏彎曲的山路上。左側是激流滾滾的黃河,右側是斷壁懸崖。路上滿布碎石,馬蹄踏上去發出有節奏的“得得”的響聲。在狹窄的路上,我和林楓即一先一後,大家也就排成一溜走。有時走過一片黃色沙灘,這是河流的故道,我和林楓則並轡而行,大家也就縱馬疾馳。而後又進入群山之中,於是便放慢了前進的速度。山中隱蔽著我們的野戰醫院、軍需倉庫、被服廠、兵工廠等。


    陝甘寧邊區是我們的後方,環境氣氛不僅不像在冀中時那麽緊張,比起晉綏來也要平靜得多。敵人在晉綏“掃蕩”時,也曾打到黃河東岸,隔著黃河向西岸進行炮轟,但是要想渡過天險黃河,確實很難。敵人渡河的計劃沒有實現,隻好背對黃河撤退了。


    進入陝北後經過的第一個縣城是佳縣,這是黃河西岸的一個要點。佳縣建在一座寶塔形的山上,遠遠望去,像是一個城堡。進城要攀登鑿有石階的山路。這是一個風光很好的小城,就是吃水有些困難,需要到山下黃河裏去提取。


    從佳縣我們到了米脂。王尚榮率領的部隊駐在這裏。早在一九三九年,一二〇師主力部隊轉戰冀中,我就和王尚榮認識了,這次見麵非常親熱。他的這支部隊,一大部分是由冀中軍區獨立第四支隊,也即高士一那支部隊改編而成。王尚榮的司令部設在城裏,他接我們進城休息。


    米脂在陝北是富庶的地方。縣城在黃土高原上,建築得相當漂亮整齊,城牆堅固,還有紅漆門樓,城門上還有望台。我們騎馬進城,隨行人員見到這樣高大的門樓,感到新奇振奮,連我的剛滿兩周歲的兒子都驚喜地歡呼:“好大門樓!毛主席住裏頭吧?”想不到這裏竟是這樣一派寧靜的景象。在冀中,為了開展遊擊戰爭,所有縣城的城牆我們都拆除了,房屋街道,也遭戰爭破壞。而在米脂的街上,一個個小店都擺滿了貨物,小店的門麵也都好像剛剛油漆過一樣,給人一種生機盎然的感覺。石板路也掃得幹幹淨淨。


    離開米脂來到綏德,這裏完全是和平的景象。綏德地委書記是習仲勳,他熱情地接待了我們。綏德是延安北麵第二個大縣城,商家存貨很多,人民生活大多不錯。


    通向延安的最後一個縣城是清澗,這裏建築特別,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裏的山,是由一層層青色的平滑光潔的板石構成的。人們就地取材,把這些天然的板石,充分用於各種建築之上。這裏家家戶戶的房頂、牆壁,都是用這種青石建築。這裏的大街小巷,每家的院內屋裏,都是用這種青石漫地平鋪,甚至門窗、鍋灶、炕台,也都巧妙地發揮了這種青石板的作用。縣城建在山頂上,高原的冬日陽光普照,格外宜人,也就更加使人感到陝北的風光是何等地綺麗了。


    過了清澗,到延安還有很遠的路,中間經過青石砭。從興縣到延安,大約走了七天左右。因為心情暢快,走起來感到很輕鬆。


    每到一個地方,都有人接待,吃住均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舒適。記得有兩次住在村鎮,我們自己起火,雖係粗茶淡飯,但是吃起來香甜可口。在大地方,遇上老同誌,結識新同誌,相見言歡。在小地方,我和林楓則秉燭暢談,對“六大”以來的黨內鬥爭談得很多。過去戰鬥、工作匆忙,沒有這樣空閑從容的時間。


    我們一路安閑自在。走在陝北高原上,盡情領略這裏的風光,談笑風生,心曠神怡。尤其看到陝北人民安居樂業,和平生活,軍民一家,欣欣向榮的新氣象,對我們所進行的抗日戰爭,所從事的革命事業,更加充滿了勝利的信心。


    到了,延安!


    這就是日夜盼望來拜見的革命聖地,我帶著冀中、晉綏根據地抗日軍民的囑托和勝利的消息,來到了這個國內外矚目的山城。


    到延安那天,剛剛下過一場小雪,山川,寶塔,延河,窯洞,在藍藍的天空下,顯得格外明淨。這裏的一切,都使我感到是那麽熟悉,又是那麽親切,好像是重新回到了自己久別的家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呂正操回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呂正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呂正操並收藏呂正操回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