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到用車ceo 周航
我和埃隆算是有點緣分。在電動車、太陽能和太空探索這三個他花力氣的領域,我都有所見識。
我差不多是最早買特斯拉的人。2013年年初,那時候國內還幾乎沒人知道它。這輛特斯拉是我送自己的40歲生日禮物。當時,我完全被這種全新的駕駛體驗迷住了。車裏空空如也,掛擋就走,沒有發動機轟鳴,沒有物理按鍵……簡直太神奇了。
拿到車之後,我寫過一篇文章,叫作《創新就要極致表達》。文章表達了這個意思: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特斯拉光是鼓吹電動車未來多麽激動人心,多麽應該扶持,有人理它嗎?如果它不做到極致,像其他廠家一樣拿個現成車款做個電動版,有人理它嗎?如果它做個隻能跑時速百十公裏的電動概念車,我會埋單嗎?絕對不會!隻有在特斯拉把我隱憂中的電動車做到極致後,我才會勇敢地擁抱新生活。不是新鮮感,自從特斯拉進了家門,另一輛車真的就幾乎不開了。”
後來,我知道,埃隆不僅做電動車,他還和自己的表兄弟一起做了一個叫作太陽城的清潔能源項目。有一次,我和一位太陽城的華裔員工聊天,他告訴我,太陽城正在開發的太陽能發電板的電表是可以倒轉的。這就是說,用戶不僅可以用這種發電板來省錢,還可以把儲存的電能回收,退給電力係統,還可以賺錢。
我當時的感覺和第一次開特斯拉一樣神奇:原來還可以這麽幹!
去年年底,我去了一趟佛羅裏達州。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我親眼看到了太陽城巨大的發射架,也聽到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太陽城薪火相傳的故事。這時候,我的感覺不再是神奇而已,而是由衷地佩服。就在我離開肯尼迪航天中心幾天之後,“獵鷹5號”在這裏發射成功了。
我也順理成章地對埃隆這個人產生了好奇心。我見過他兩次,一次是他來中國,一次是我去特斯拉。我問他,你做這麽多瘋狂和不可思議的事,難道不擔心失敗嗎?
他說,“不,恰恰相反,這些事情失敗的可能性遠遠大於成功的可能性,我之所以去做,不是因為這些事可以成功,而僅僅因為我想去做,那是我對於世界未來的主張。”
關於“失敗”,這曾經是我對埃隆最好奇的地方。我很想知道,在特斯拉屢屢跳票,“獵鷹1號”連續三次發射失敗,又遭遇金融風暴的時候,他到底是怎麽熬過來的?沒想到,他本人的答案是這麽輕鬆。
好在這本書給了我們更詳細的解釋。我們知道,當埃隆開始這兩個新項目的時候,他是個有2億美元的互聯網富翁,但是當一半的錢都花光的時候,兩個項目卻都沒有明顯的進展。他麵臨破產的危險,隻差一點兒就把特斯拉賣給了穀歌,也遭遇了家庭生活的分崩離析。難怪他說,所謂創業生活,就是嚼著玻璃凝視深淵,他的第二任妻子則稱之為“莎士比亞式的悲劇”。
英雄的脆弱之處往往更有力量。在如此處境之下,其他人可能早就崩潰了,但埃隆不僅生存了下來,而且擁有在危機之下依舊專注工作的能力。他的夥伴說:“他變得更加理性,依舊能夠做出清晰並且有遠見的決定。壓力越大,他做得就越好。任何見識了他所經曆的一切的人都對他懷有敬意。我從未見過比他更堅毅的人。”
確實,埃隆是個有雄心壯誌的冒險家。他想用工業發明和公司組織來表達他的價值觀,而不僅僅追求商業成功。可以說,埃隆已經接過喬布斯的衣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新偶像。這幾年,我們的價值觀潛移默化中都受到他很大的影響。
這個影響就是——夢想可以再瘋狂些,再瘋狂些,再瘋狂些……隻要你是認認真真的。
於是,我真的想造車了。不是學埃隆,我是覺得汽車共享時代真的需要一種為共享而生的汽車。過去,我最多就是想想,抑或是在大小場合說說。而現在,我想去做。我是說真的,易到已經和奇瑞合作,正在開發新車型。
很多看起來很不現實的夢想,其實隻要是認認真真的,你的關注點就不再是“是否可行”了,而是“實現的路徑”是什麽。我發現,這是一個“創業家”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別。
書中提到一個細節,叫人印象深刻。
在研發特斯拉的過程中,因為電池設備太重,所以必須從材質入手減輕車身重量。馬斯克要求工程師們用鋁來代替鋼。但是,當時整個北美地區能生產鋁車身板材的汽車製造廠屈指可數。鋁材在巨大的壓力機下容易拉伸變形,從而形成像妊娠紋一樣凹凸不平的表麵,導致上色不均。麵對巨大的操作困境,團隊屢次勸說馬斯克放棄這個想法。
但馬斯克不為所動,毫不妥協。他說:“我知道我們一定能夠做到,隻是花多少時間和精力的問題。”
最後的結果證明他是對的。他永遠要求同事們去考慮“實現路徑”,而不是爭論“是否可行”。實際上,他的思維模式是站在未來的遠景看待眼前的處境,具有某種超越性。
今年春節前,我和我的朋友連長有過一段對話。我們在聊,如果接下來隻能幹一件事,你會去做什麽。我幾乎毫不猶豫地說,我要做一個經濟學家,一個新模式的經濟學家。他是我的朋友,他絲毫沒有懷疑,而是認真地和我討論,什麽才是新模式的經濟學。
一想到人生還可以做好多真正想做的事,就覺得好帶勁兒。
我和埃隆算是有點緣分。在電動車、太陽能和太空探索這三個他花力氣的領域,我都有所見識。
我差不多是最早買特斯拉的人。2013年年初,那時候國內還幾乎沒人知道它。這輛特斯拉是我送自己的40歲生日禮物。當時,我完全被這種全新的駕駛體驗迷住了。車裏空空如也,掛擋就走,沒有發動機轟鳴,沒有物理按鍵……簡直太神奇了。
拿到車之後,我寫過一篇文章,叫作《創新就要極致表達》。文章表達了這個意思: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特斯拉光是鼓吹電動車未來多麽激動人心,多麽應該扶持,有人理它嗎?如果它不做到極致,像其他廠家一樣拿個現成車款做個電動版,有人理它嗎?如果它做個隻能跑時速百十公裏的電動概念車,我會埋單嗎?絕對不會!隻有在特斯拉把我隱憂中的電動車做到極致後,我才會勇敢地擁抱新生活。不是新鮮感,自從特斯拉進了家門,另一輛車真的就幾乎不開了。”
後來,我知道,埃隆不僅做電動車,他還和自己的表兄弟一起做了一個叫作太陽城的清潔能源項目。有一次,我和一位太陽城的華裔員工聊天,他告訴我,太陽城正在開發的太陽能發電板的電表是可以倒轉的。這就是說,用戶不僅可以用這種發電板來省錢,還可以把儲存的電能回收,退給電力係統,還可以賺錢。
我當時的感覺和第一次開特斯拉一樣神奇:原來還可以這麽幹!
去年年底,我去了一趟佛羅裏達州。在肯尼迪航天中心,我親眼看到了太陽城巨大的發射架,也聽到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太陽城薪火相傳的故事。這時候,我的感覺不再是神奇而已,而是由衷地佩服。就在我離開肯尼迪航天中心幾天之後,“獵鷹5號”在這裏發射成功了。
我也順理成章地對埃隆這個人產生了好奇心。我見過他兩次,一次是他來中國,一次是我去特斯拉。我問他,你做這麽多瘋狂和不可思議的事,難道不擔心失敗嗎?
他說,“不,恰恰相反,這些事情失敗的可能性遠遠大於成功的可能性,我之所以去做,不是因為這些事可以成功,而僅僅因為我想去做,那是我對於世界未來的主張。”
關於“失敗”,這曾經是我對埃隆最好奇的地方。我很想知道,在特斯拉屢屢跳票,“獵鷹1號”連續三次發射失敗,又遭遇金融風暴的時候,他到底是怎麽熬過來的?沒想到,他本人的答案是這麽輕鬆。
好在這本書給了我們更詳細的解釋。我們知道,當埃隆開始這兩個新項目的時候,他是個有2億美元的互聯網富翁,但是當一半的錢都花光的時候,兩個項目卻都沒有明顯的進展。他麵臨破產的危險,隻差一點兒就把特斯拉賣給了穀歌,也遭遇了家庭生活的分崩離析。難怪他說,所謂創業生活,就是嚼著玻璃凝視深淵,他的第二任妻子則稱之為“莎士比亞式的悲劇”。
英雄的脆弱之處往往更有力量。在如此處境之下,其他人可能早就崩潰了,但埃隆不僅生存了下來,而且擁有在危機之下依舊專注工作的能力。他的夥伴說:“他變得更加理性,依舊能夠做出清晰並且有遠見的決定。壓力越大,他做得就越好。任何見識了他所經曆的一切的人都對他懷有敬意。我從未見過比他更堅毅的人。”
確實,埃隆是個有雄心壯誌的冒險家。他想用工業發明和公司組織來表達他的價值觀,而不僅僅追求商業成功。可以說,埃隆已經接過喬布斯的衣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新偶像。這幾年,我們的價值觀潛移默化中都受到他很大的影響。
這個影響就是——夢想可以再瘋狂些,再瘋狂些,再瘋狂些……隻要你是認認真真的。
於是,我真的想造車了。不是學埃隆,我是覺得汽車共享時代真的需要一種為共享而生的汽車。過去,我最多就是想想,抑或是在大小場合說說。而現在,我想去做。我是說真的,易到已經和奇瑞合作,正在開發新車型。
很多看起來很不現實的夢想,其實隻要是認認真真的,你的關注點就不再是“是否可行”了,而是“實現的路徑”是什麽。我發現,這是一個“創業家”和“普通人”最大的區別。
書中提到一個細節,叫人印象深刻。
在研發特斯拉的過程中,因為電池設備太重,所以必須從材質入手減輕車身重量。馬斯克要求工程師們用鋁來代替鋼。但是,當時整個北美地區能生產鋁車身板材的汽車製造廠屈指可數。鋁材在巨大的壓力機下容易拉伸變形,從而形成像妊娠紋一樣凹凸不平的表麵,導致上色不均。麵對巨大的操作困境,團隊屢次勸說馬斯克放棄這個想法。
但馬斯克不為所動,毫不妥協。他說:“我知道我們一定能夠做到,隻是花多少時間和精力的問題。”
最後的結果證明他是對的。他永遠要求同事們去考慮“實現路徑”,而不是爭論“是否可行”。實際上,他的思維模式是站在未來的遠景看待眼前的處境,具有某種超越性。
今年春節前,我和我的朋友連長有過一段對話。我們在聊,如果接下來隻能幹一件事,你會去做什麽。我幾乎毫不猶豫地說,我要做一個經濟學家,一個新模式的經濟學家。他是我的朋友,他絲毫沒有懷疑,而是認真地和我討論,什麽才是新模式的經濟學。
一想到人生還可以做好多真正想做的事,就覺得好帶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