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夢醒夢碎
李彥宏:百度與智能時代的暢想 作者:韓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2>退學,遊走華爾街</h2>
今時,“華爾街”這個詞本身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作為一條街道的性質,它對李彥宏來說,也一樣意義不俗,這是他離開校園之後,心中之夢起航之處。
走在行業的前頭,這條康莊大道上仍有他難以忘卻的回憶。猶記得在美國大學學習的那堂課上,曾有老師以質疑的口吻問李彥宏:“中國有計算機嗎?”這位老師的話深深刺痛了李彥宏,美國教授的懷疑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從那時起,李彥宏就下了決心,一定要在計算機這一行業做出一番事業,用自己的技術改變整個世界!
在華爾街短暫而又漫長的3年時間裏,李彥宏並不覺得滿足,直到今天,他依然會堅持地認為當初離開學術界,投身工業界的選擇非常正確,“如果那時不走,可能就晚了”。
當時的李彥宏與很多在國外的留學生一樣,不僅要為掙學費努力工作,還要為自己的生計忙碌奔波。
他可以和大多數留學生一樣,選擇去餐館打工,做服務生、洗盤子,每小時可以賺6塊錢,全天下來也會有筆不菲的收入,但他沒有那樣做,他很清楚,想要實現頭腦中那個“勇於建設,卻不敢確認未來”的宏偉藍圖,是絕不能空耗光陰的。
1993年的某一天,一個好機會從天而降:李彥宏找到了一家日本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主要涉及互聯網開發。
這家公司名叫matsushita,給李彥宏開出了每小時25美元的優厚待遇,對於留學生來說,這是很少見的。一時間,李彥宏被“高薪錄用”實習的消息在中國留學生圈子中傳開。最有趣的是,當一位香港的室友向他提及此事時,他竟十分害羞地說:“一家叫matsushita的、名字怪怪的小公司。”室友一聽,驚訝得跳了起來,然後對李彥宏大吼:“這還是小公司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鬆下呀!”後來李彥宏才知道,原來matsushita是日本鬆下的日文直譯,他不由得感歎:難怪這麽拗口!
是年5月,李彥宏在位於普林斯頓的鬆下信息技術研究所實習。
李彥宏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現及對現代科技獨具慧眼的理解能力,讓他很快受到了鬆下總裁的重視。
當時李彥宏主要從事ocr(光學字符識別)技術的開發和研究,其獨到的算法使得在原有的科技水平上,創造了更高效的識別效率。因此,他在光學字符領域的科學貢獻上,已經超過了很多專家級別的人物。李彥宏的能力出類拔萃,故此受到世界頂尖科技公司的高度重視也就不稀奇了。
實習結束後,李彥宏本打算回學校沉澱一下自己,鬆下方麵卻一反常規,破例聘用李彥宏。不久,在鬆下公司的幫助和鼓勵之下,李彥宏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上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光學字符識別效率算法的相關論文。
能寫出這樣與國際最先進科技水平接軌的論文,對李彥宏來說,得到導師的認可也隻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幾年之後,他順利獲得博士學位,並被鬆下以高額的薪酬聘用,成為頂尖部門的核心人員,似乎這一切都成了順水推舟的事。
在很多人眼裏,李彥宏未來的路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可他卻揮別了眼前這條光亮平坦的私人通道,他想要的是一些有實際意義的研究。
在鬆下的那段時間,李彥宏迷上了世界頂端科技公司之間的商戰故事。他迷戀這種商戰氣氛,在四處彌漫著商戰硝煙的氛圍中,他第一次感受到呼吸竟然是如此順暢,原來這才是他生命的原動力!
那時候,他經常翻看《華爾街日報》,報紙上全年都在詳細地描述著微軟、ibn、sun、網景之間的糾結關係,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商業間的背叛、欺詐、利益權衡。
這一切,都讓李彥宏感覺到,原來科技的本身並不是決定時代的迫切因素,商業戰略才是致勝千裏的唯一法寶。
一瞬間,李彥宏迷上了這種感覺,迷戀得忘乎所以。後來他曾回憶過那段時光,稱那個時候,中國留學生中流傳著一種病毒,沒有人知道它的名字,但是人人都知道,隻要沾染上它,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放棄自己的學業。沒錯,他說的正是美國為了得到人才而不惜一切代價的形態,他們所付出的高額薪酬,也正是學生的迫切需求。
1994年暑假前,華爾街道·瓊斯子公司向李彥宏伸出橄欖枝。當時,很多中國留學生都會在找到工作之後放棄攻讀自己的博士學位。起初,自幼便很自我的李彥宏很討厭跟風,並不覺得自己也會跟著這麽做,可最終似乎未能免俗。他說:“這家公司老板也是個技術專家,他對我的研究非常賞識。兩人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士為知己者死,於是我決心離開學校,接受這家公司高級顧問的職位。”
李彥宏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家人,包括最支持自己的姐姐。那時他的姐姐也在美國,每次見麵時,他都像沒事人一樣,對此事三緘其口。
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李彥宏與自己的導師談過關於退學的事。導師很開明,對他選擇投身工業界的想法並沒有過多的勸說和阻攔,隻是和他說:“成功的商人,哪個不是中途放棄學業的呢?”
當然,做出這樣的決定需要很大的勇氣,李彥宏深思熟慮後,才做了最後選擇。他的理由很簡單:學術上的東西並不是人人都能懂,而在科學技術方麵,一旦做出像樣的東西來,就能改變5 000萬人的生活,甚至是改變世界。
他離開鬆下的時候,公司主管曾開出超高的薪酬來挽留他,但他婉言謝絕了。對李彥宏來說,他和鬆下的關係比較透明,鬆下需要他,但他並不需要鬆下,鬆下給不了他所需要的激情,這種激情是金錢無法替代的。
工業界在創造中所衍生的偉大,讓李彥宏感受到了真正的激情,這就是他一直以來都會說的“技術改變生活”的精髓所在了。
李彥宏離開學校後,進入道·瓊斯子公司,擔任高級顧問一職。這家公司的老板很給力,曾在貝爾實驗室做了很多年的研究工作,在學術界有很高的造詣。李彥宏對他很欣賞,也很欽佩。
結束研究生涯,離開鬆下,這讓人覺得李彥宏有些衝動,可他也正是按照時勢造英雄的劇本在演繹著自己的人生。當時的美國,正處在全球互聯網化的成長期,互聯網行業正朝著商業化蓬勃發展。華爾街大大小小的金融機構都不想被人甩在背後,紛紛建立起了商用互聯網絡係統。
恰在此時,李彥宏所研發的技術得以應用,設計出實時金融係統的他幾乎成了整個華爾街的新寵兒,該係統也是金融與互聯網最完美的結合。直到今天,華爾街的各大金融公司,仍運用著李彥宏當年所研發的係統。
今時,“華爾街”這個詞本身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作為一條街道的性質,它對李彥宏來說,也一樣意義不俗,這是他離開校園之後,心中之夢起航之處。
走在行業的前頭,這條康莊大道上仍有他難以忘卻的回憶。猶記得在美國大學學習的那堂課上,曾有老師以質疑的口吻問李彥宏:“中國有計算機嗎?”這位老師的話深深刺痛了李彥宏,美國教授的懷疑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從那時起,李彥宏就下了決心,一定要在計算機這一行業做出一番事業,用自己的技術改變整個世界!
在華爾街短暫而又漫長的3年時間裏,李彥宏並不覺得滿足,直到今天,他依然會堅持地認為當初離開學術界,投身工業界的選擇非常正確,“如果那時不走,可能就晚了”。
當時的李彥宏與很多在國外的留學生一樣,不僅要為掙學費努力工作,還要為自己的生計忙碌奔波。
他可以和大多數留學生一樣,選擇去餐館打工,做服務生、洗盤子,每小時可以賺6塊錢,全天下來也會有筆不菲的收入,但他沒有那樣做,他很清楚,想要實現頭腦中那個“勇於建設,卻不敢確認未來”的宏偉藍圖,是絕不能空耗光陰的。
1993年的某一天,一個好機會從天而降:李彥宏找到了一家日本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主要涉及互聯網開發。
這家公司名叫matsushita,給李彥宏開出了每小時25美元的優厚待遇,對於留學生來說,這是很少見的。一時間,李彥宏被“高薪錄用”實習的消息在中國留學生圈子中傳開。最有趣的是,當一位香港的室友向他提及此事時,他竟十分害羞地說:“一家叫matsushita的、名字怪怪的小公司。”室友一聽,驚訝得跳了起來,然後對李彥宏大吼:“這還是小公司啊,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鬆下呀!”後來李彥宏才知道,原來matsushita是日本鬆下的日文直譯,他不由得感歎:難怪這麽拗口!
是年5月,李彥宏在位於普林斯頓的鬆下信息技術研究所實習。
李彥宏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現及對現代科技獨具慧眼的理解能力,讓他很快受到了鬆下總裁的重視。
當時李彥宏主要從事ocr(光學字符識別)技術的開發和研究,其獨到的算法使得在原有的科技水平上,創造了更高效的識別效率。因此,他在光學字符領域的科學貢獻上,已經超過了很多專家級別的人物。李彥宏的能力出類拔萃,故此受到世界頂尖科技公司的高度重視也就不稀奇了。
實習結束後,李彥宏本打算回學校沉澱一下自己,鬆下方麵卻一反常規,破例聘用李彥宏。不久,在鬆下公司的幫助和鼓勵之下,李彥宏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模式識別與機器智能》上發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光學字符識別效率算法的相關論文。
能寫出這樣與國際最先進科技水平接軌的論文,對李彥宏來說,得到導師的認可也隻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幾年之後,他順利獲得博士學位,並被鬆下以高額的薪酬聘用,成為頂尖部門的核心人員,似乎這一切都成了順水推舟的事。
在很多人眼裏,李彥宏未來的路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可他卻揮別了眼前這條光亮平坦的私人通道,他想要的是一些有實際意義的研究。
在鬆下的那段時間,李彥宏迷上了世界頂端科技公司之間的商戰故事。他迷戀這種商戰氣氛,在四處彌漫著商戰硝煙的氛圍中,他第一次感受到呼吸竟然是如此順暢,原來這才是他生命的原動力!
那時候,他經常翻看《華爾街日報》,報紙上全年都在詳細地描述著微軟、ibn、sun、網景之間的糾結關係,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商業間的背叛、欺詐、利益權衡。
這一切,都讓李彥宏感覺到,原來科技的本身並不是決定時代的迫切因素,商業戰略才是致勝千裏的唯一法寶。
一瞬間,李彥宏迷上了這種感覺,迷戀得忘乎所以。後來他曾回憶過那段時光,稱那個時候,中國留學生中流傳著一種病毒,沒有人知道它的名字,但是人人都知道,隻要沾染上它,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放棄自己的學業。沒錯,他說的正是美國為了得到人才而不惜一切代價的形態,他們所付出的高額薪酬,也正是學生的迫切需求。
1994年暑假前,華爾街道·瓊斯子公司向李彥宏伸出橄欖枝。當時,很多中國留學生都會在找到工作之後放棄攻讀自己的博士學位。起初,自幼便很自我的李彥宏很討厭跟風,並不覺得自己也會跟著這麽做,可最終似乎未能免俗。他說:“這家公司老板也是個技術專家,他對我的研究非常賞識。兩人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士為知己者死,於是我決心離開學校,接受這家公司高級顧問的職位。”
李彥宏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家人,包括最支持自己的姐姐。那時他的姐姐也在美國,每次見麵時,他都像沒事人一樣,對此事三緘其口。
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李彥宏與自己的導師談過關於退學的事。導師很開明,對他選擇投身工業界的想法並沒有過多的勸說和阻攔,隻是和他說:“成功的商人,哪個不是中途放棄學業的呢?”
當然,做出這樣的決定需要很大的勇氣,李彥宏深思熟慮後,才做了最後選擇。他的理由很簡單:學術上的東西並不是人人都能懂,而在科學技術方麵,一旦做出像樣的東西來,就能改變5 000萬人的生活,甚至是改變世界。
他離開鬆下的時候,公司主管曾開出超高的薪酬來挽留他,但他婉言謝絕了。對李彥宏來說,他和鬆下的關係比較透明,鬆下需要他,但他並不需要鬆下,鬆下給不了他所需要的激情,這種激情是金錢無法替代的。
工業界在創造中所衍生的偉大,讓李彥宏感受到了真正的激情,這就是他一直以來都會說的“技術改變生活”的精髓所在了。
李彥宏離開學校後,進入道·瓊斯子公司,擔任高級顧問一職。這家公司的老板很給力,曾在貝爾實驗室做了很多年的研究工作,在學術界有很高的造詣。李彥宏對他很欣賞,也很欽佩。
結束研究生涯,離開鬆下,這讓人覺得李彥宏有些衝動,可他也正是按照時勢造英雄的劇本在演繹著自己的人生。當時的美國,正處在全球互聯網化的成長期,互聯網行業正朝著商業化蓬勃發展。華爾街大大小小的金融機構都不想被人甩在背後,紛紛建立起了商用互聯網絡係統。
恰在此時,李彥宏所研發的技術得以應用,設計出實時金融係統的他幾乎成了整個華爾街的新寵兒,該係統也是金融與互聯網最完美的結合。直到今天,華爾街的各大金融公司,仍運用著李彥宏當年所研發的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