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聚中關
李彥宏:百度與智能時代的暢想 作者:韓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帶著創業夢回國,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心境?或許李彥宏會有點惆悵,畢竟“老東家”不聽勸,而自己也未能依托它的平台實現夢想。不過,能借此機會獨闖天下,反倒是失有所得了。
回到國內,落腳北京,李彥宏馬上要揚起自己的創業風帆。而在遠航之前,他得先找個大本營。
北京資源燕園賓館,係北京大學下屬的涉外三星級旅遊賓館,坐落於北京大學西南角。這裏不僅臨近中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等數所重點大學,更是中國矽穀——中關村的核心地帶。
這裏是李彥宏最喜歡的地方,鬧中取靜,四周綠樹成蔭,宛如喧囂都市中的桃花源。這裏經常會有來自各大學府的高材生,是稱得上“人才濟濟”的聖地。
李彥宏畢業於北大,有一點北大情節,他鍾情於這裏也情有可原。更重要的是,日後可以從這個人力資源豐富的寶藏中吸取新鮮血液。
他覺得,豐富的人力資源對於以技術研發為核心創業的公司來說,是最強大的後備力量。因此,與其說這裏叫資源賓館,不如幹脆叫做“資源館”,就地取材,行“拿來主義”。
李彥宏在資源賓館租下了1414、1417兩個套間做辦公室。租下之後需要裝修,花費的時間較長,加之裝修後氣味較大,不能馬上進入辦公室,他便利用這段時間先把團隊人員名單確定了下來。
在籌備公司上,李彥宏所花的時間並不多,關鍵在於搭建技術研發團隊選擇人員比較耗時費力,必須找那些真正可以一起做事,同甘共苦的同路人才行。李彥宏有很多人選,但要以“0”為起點,在短期內便產生化學效應,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思前想後,他最先找到了劉建國。
劉建國在it業內也算是小有名氣的人物,曾作為核心人物參與過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國家計劃委員會資助的大型研發項目,可謂見多識廣,在擁有豐厚內在實力的同時,還具備對金融市場的敏銳嗅覺和縱觀未來發展前景的廣闊視野。
李彥宏選擇劉建國的另一原因是,劉建國的成名之作就是依靠搜索引擎技術得來的。他組織開發的天網中文搜索引擎在當年轟動一時,其作為中國當時最好的搜索引擎而備受關注。
劉建國更像在鬆下信息技術研究所兼職以前的李彥宏。那時,他是個典型的學院派,1988年從西安交大畢業後,直接進入了北大計算機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畢業之後一直留校任教,是純粹的理論研究者,但隨後,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訪問時,他的人生態度開始發生巨變。
1998年,劉建國結識了李彥宏,兩人一見如故。當時李彥宏在清華大學做了關於搜索引擎的講座,作為天網的核心設計者,劉建國被李彥宏邀請參加講座。原本,兩人應就此結下共同謀事之緣,可由於各種原因,兩人失之交臂,竟未能見麵。
當時,從技術上來說,天網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李彥宏一直都在關注它,這畢竟是國內it業的顯著成果,對技術一向癡迷的李彥宏怎會放過這個機會?因此,劉建國也是他最想見的人之一。
其實,李彥宏還在美國時,就想邀請劉建國一同商議創業之事。他給劉建國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內容很簡單,主要是介紹自己和對搜索引擎以及國內it業未來前景的一些看法,他誠心地邀請劉建國加入自己的團隊,共同做這個項目。
幾個小時後,劉建國回複了郵件,並未明確表達己見。可有此開端,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裏,兩人一直用電子郵件交流。在技術見解、搜索引擎在未來的重要性、對整個互聯網的看法上,兩人意見相仿。而就具體的技術能力而言,兩人更是伯仲之間。
白駒過隙,轉眼間,兩個從未謀麵的搜索引擎大師,就這樣達成了初步共識,但謹慎的劉建國還是有些顧慮。
英雄之間固然心心相惜,可畢竟是兩個活生生的人,是有迥異思想的。是時,劉建國還在學校當教授,且剛晉職不久,舉棋不定也是在所難免的。
北大的教授是有“序別”的,分為一到六個等級,教授是一二三級,副教授是四五六級,劉建國當時是四級副教授,不是“正”的,卻也是副教授裏級別最高的,而就他的學識和能力來說,轉正無需多少時日。房、車、社會地位都有,這多少禁錮了他的心,不知不覺就容易耽於安逸。
就在劉建國左右為難之際,一位遠在美國的朋友給他發來了當年李彥宏轟動矽穀的論文。隨後,劉建國重新整理了李彥宏的背景和詳細資料,他發現,李彥宏有著超強的搜索引擎技術,在美國技術專家的排位中位置靠前,而且還是個充滿激情、創新無限的熱血分子,不論是技術還是人品,在業內都首屈一指。
正所謂英雄兩相惜,劉建國對李彥宏的態度開始發生轉變,從質疑變為欣賞、欽佩。他覺得,李彥宏是個值得信任的合作夥伴,更是個靠譜的朋友,完全能在一起共事。
劉建國也有自己的一條尚且模糊的創業路,李彥宏的出現,則讓他的路更為清晰。那個年代,在國內找這樣的合作夥伴如同大海撈針,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針到底存不存在都是個問題。此時,李彥宏橫空出世,劉建國的心活了。他在迷惑中得到了“解脫”,於是決定離開北大,投奔李彥宏。
這樣看來,促使劉建國加入的並不僅是李彥宏的個人品質和過人能力,更多的是他自己前衛的思想。
從1995年開始,劉建國就投身到了搜索引擎的研發中,從美國西海岸刮來的it閃電風暴,撼動了世界的互聯網模式。在互聯網商業化模式不斷成型的時候,劉建國意識到,利用搜索引擎技術推進互聯網商業化,才是創造利益的最佳方法。
更何況自身工作所帶來的局限性,在很多方麵製約了他在搜索引擎技術上前進的腳步,甚至令其動彈不得。北大雖然為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和優良的團隊,可李彥宏的一個想法讓他如夢初醒:隻有投身實際工業中,才能讓自己創造的技術實現其真正的價值。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他向北大遞交了辭職報告。
大家都震驚了,他的同事不明白他這麽做的緣由,父母也不理解他為何輕易舍棄大好前途。人人都知道北大絕非誰想去就能去的,別人都削尖腦袋往裏紮的時候,他卻一聲不吭地揮手道別,著實讓人費解。
在巨大的壓力和質疑聲中,劉建國加盟李彥宏的團隊,成了公司的第一名員工。
不久之後,劉建國向李彥宏推薦了原天網的核心成員周利民、雷鳴,兩人加入公司後主要負責架構設計。
此時,重要組成部分人員已經齊備,但李彥宏還是覺得“光有骨頭沒有肉”不行,公司還需要一些純粹的技術人員,也就是高科技勞動力。幾個人都是做技術的,想法都很直,於是就把當初選擇“資源館”的理由拿了出來,決定就地取材,他們隨即把目光投向了附近的高校。
當年,互聯網是大熱門,能進入互聯網公司的機會實在難得,很多公司隨隨便便就可招來一大群人,有在校學生,也有社會人士。李彥宏的公司也不例外,沒過幾天,公司的團隊初步組建完畢:除了李彥宏、劉建國、雷鳴,還包括正在中國科學院讀研究生的崔珊珊、在北京交大奮鬥的郭眈。
公司的兩個房間分配得很合理,李彥宏和徐勇在1417房間,這個房間主要作為辦公室和會議室,供客戶洽談業務。1414房間則主要用作工程師的辦公地點,一共有10個座位,還算寬敞。
屋內設備齊全,李彥宏希望一切辦公條件都盡量美國化。在牆邊有休息桌,桌上放滿了食物,很多人都說這就是百度免費早餐的最早雛形。牆壁上還有一個簡易的小白板,主要用於發布重要信息和工作流程。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2000年年底。隨著王嘯的強勢加入,這才實現了“七劍客”真正意義上的大集合。第一次全體員工會議正式召開,7人分別是:李彥宏、徐勇、劉建國、郭眈、雷鳴、王嘯、崔珊珊。
公司的辦公室不大,7人隻能盤腿坐在辦公桌上開會。這次會議看起來沒有多麽正式,但李彥宏將話題轉到關於搜索引擎的研發上時,屋子裏的氣氛瞬間升溫。會議上大家各抒己見,每個人對搜索引擎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見,7種思維就這樣來回碰撞著。
會議結束後,也就到了下班時間。當日天氣微涼,眾人的心卻是暖和的。幾個人緩緩走出了資源賓館的大門,奔往各自的方向。他們都在期待著明天繼續。他們很難想象到,網絡新時代的未來正因他們的齊聚而改變,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已踏上了中國互聯網事業的新征程。
此時他們尚且不知,一個叫“百度”的搜索引擎會改寫中國互聯網的曆史,會震驚整個世界。
回到國內,落腳北京,李彥宏馬上要揚起自己的創業風帆。而在遠航之前,他得先找個大本營。
北京資源燕園賓館,係北京大學下屬的涉外三星級旅遊賓館,坐落於北京大學西南角。這裏不僅臨近中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等數所重點大學,更是中國矽穀——中關村的核心地帶。
這裏是李彥宏最喜歡的地方,鬧中取靜,四周綠樹成蔭,宛如喧囂都市中的桃花源。這裏經常會有來自各大學府的高材生,是稱得上“人才濟濟”的聖地。
李彥宏畢業於北大,有一點北大情節,他鍾情於這裏也情有可原。更重要的是,日後可以從這個人力資源豐富的寶藏中吸取新鮮血液。
他覺得,豐富的人力資源對於以技術研發為核心創業的公司來說,是最強大的後備力量。因此,與其說這裏叫資源賓館,不如幹脆叫做“資源館”,就地取材,行“拿來主義”。
李彥宏在資源賓館租下了1414、1417兩個套間做辦公室。租下之後需要裝修,花費的時間較長,加之裝修後氣味較大,不能馬上進入辦公室,他便利用這段時間先把團隊人員名單確定了下來。
在籌備公司上,李彥宏所花的時間並不多,關鍵在於搭建技術研發團隊選擇人員比較耗時費力,必須找那些真正可以一起做事,同甘共苦的同路人才行。李彥宏有很多人選,但要以“0”為起點,在短期內便產生化學效應,就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思前想後,他最先找到了劉建國。
劉建國在it業內也算是小有名氣的人物,曾作為核心人物參與過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國家計劃委員會資助的大型研發項目,可謂見多識廣,在擁有豐厚內在實力的同時,還具備對金融市場的敏銳嗅覺和縱觀未來發展前景的廣闊視野。
李彥宏選擇劉建國的另一原因是,劉建國的成名之作就是依靠搜索引擎技術得來的。他組織開發的天網中文搜索引擎在當年轟動一時,其作為中國當時最好的搜索引擎而備受關注。
劉建國更像在鬆下信息技術研究所兼職以前的李彥宏。那時,他是個典型的學院派,1988年從西安交大畢業後,直接進入了北大計算機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畢業之後一直留校任教,是純粹的理論研究者,但隨後,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訪問時,他的人生態度開始發生巨變。
1998年,劉建國結識了李彥宏,兩人一見如故。當時李彥宏在清華大學做了關於搜索引擎的講座,作為天網的核心設計者,劉建國被李彥宏邀請參加講座。原本,兩人應就此結下共同謀事之緣,可由於各種原因,兩人失之交臂,竟未能見麵。
當時,從技術上來說,天網已達到很高的水平,李彥宏一直都在關注它,這畢竟是國內it業的顯著成果,對技術一向癡迷的李彥宏怎會放過這個機會?因此,劉建國也是他最想見的人之一。
其實,李彥宏還在美國時,就想邀請劉建國一同商議創業之事。他給劉建國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內容很簡單,主要是介紹自己和對搜索引擎以及國內it業未來前景的一些看法,他誠心地邀請劉建國加入自己的團隊,共同做這個項目。
幾個小時後,劉建國回複了郵件,並未明確表達己見。可有此開端,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裏,兩人一直用電子郵件交流。在技術見解、搜索引擎在未來的重要性、對整個互聯網的看法上,兩人意見相仿。而就具體的技術能力而言,兩人更是伯仲之間。
白駒過隙,轉眼間,兩個從未謀麵的搜索引擎大師,就這樣達成了初步共識,但謹慎的劉建國還是有些顧慮。
英雄之間固然心心相惜,可畢竟是兩個活生生的人,是有迥異思想的。是時,劉建國還在學校當教授,且剛晉職不久,舉棋不定也是在所難免的。
北大的教授是有“序別”的,分為一到六個等級,教授是一二三級,副教授是四五六級,劉建國當時是四級副教授,不是“正”的,卻也是副教授裏級別最高的,而就他的學識和能力來說,轉正無需多少時日。房、車、社會地位都有,這多少禁錮了他的心,不知不覺就容易耽於安逸。
就在劉建國左右為難之際,一位遠在美國的朋友給他發來了當年李彥宏轟動矽穀的論文。隨後,劉建國重新整理了李彥宏的背景和詳細資料,他發現,李彥宏有著超強的搜索引擎技術,在美國技術專家的排位中位置靠前,而且還是個充滿激情、創新無限的熱血分子,不論是技術還是人品,在業內都首屈一指。
正所謂英雄兩相惜,劉建國對李彥宏的態度開始發生轉變,從質疑變為欣賞、欽佩。他覺得,李彥宏是個值得信任的合作夥伴,更是個靠譜的朋友,完全能在一起共事。
劉建國也有自己的一條尚且模糊的創業路,李彥宏的出現,則讓他的路更為清晰。那個年代,在國內找這樣的合作夥伴如同大海撈針,更重要的是,這樣的針到底存不存在都是個問題。此時,李彥宏橫空出世,劉建國的心活了。他在迷惑中得到了“解脫”,於是決定離開北大,投奔李彥宏。
這樣看來,促使劉建國加入的並不僅是李彥宏的個人品質和過人能力,更多的是他自己前衛的思想。
從1995年開始,劉建國就投身到了搜索引擎的研發中,從美國西海岸刮來的it閃電風暴,撼動了世界的互聯網模式。在互聯網商業化模式不斷成型的時候,劉建國意識到,利用搜索引擎技術推進互聯網商業化,才是創造利益的最佳方法。
更何況自身工作所帶來的局限性,在很多方麵製約了他在搜索引擎技術上前進的腳步,甚至令其動彈不得。北大雖然為他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和優良的團隊,可李彥宏的一個想法讓他如夢初醒:隻有投身實際工業中,才能讓自己創造的技術實現其真正的價值。
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他向北大遞交了辭職報告。
大家都震驚了,他的同事不明白他這麽做的緣由,父母也不理解他為何輕易舍棄大好前途。人人都知道北大絕非誰想去就能去的,別人都削尖腦袋往裏紮的時候,他卻一聲不吭地揮手道別,著實讓人費解。
在巨大的壓力和質疑聲中,劉建國加盟李彥宏的團隊,成了公司的第一名員工。
不久之後,劉建國向李彥宏推薦了原天網的核心成員周利民、雷鳴,兩人加入公司後主要負責架構設計。
此時,重要組成部分人員已經齊備,但李彥宏還是覺得“光有骨頭沒有肉”不行,公司還需要一些純粹的技術人員,也就是高科技勞動力。幾個人都是做技術的,想法都很直,於是就把當初選擇“資源館”的理由拿了出來,決定就地取材,他們隨即把目光投向了附近的高校。
當年,互聯網是大熱門,能進入互聯網公司的機會實在難得,很多公司隨隨便便就可招來一大群人,有在校學生,也有社會人士。李彥宏的公司也不例外,沒過幾天,公司的團隊初步組建完畢:除了李彥宏、劉建國、雷鳴,還包括正在中國科學院讀研究生的崔珊珊、在北京交大奮鬥的郭眈。
公司的兩個房間分配得很合理,李彥宏和徐勇在1417房間,這個房間主要作為辦公室和會議室,供客戶洽談業務。1414房間則主要用作工程師的辦公地點,一共有10個座位,還算寬敞。
屋內設備齊全,李彥宏希望一切辦公條件都盡量美國化。在牆邊有休息桌,桌上放滿了食物,很多人都說這就是百度免費早餐的最早雛形。牆壁上還有一個簡易的小白板,主要用於發布重要信息和工作流程。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2000年年底。隨著王嘯的強勢加入,這才實現了“七劍客”真正意義上的大集合。第一次全體員工會議正式召開,7人分別是:李彥宏、徐勇、劉建國、郭眈、雷鳴、王嘯、崔珊珊。
公司的辦公室不大,7人隻能盤腿坐在辦公桌上開會。這次會議看起來沒有多麽正式,但李彥宏將話題轉到關於搜索引擎的研發上時,屋子裏的氣氛瞬間升溫。會議上大家各抒己見,每個人對搜索引擎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見,7種思維就這樣來回碰撞著。
會議結束後,也就到了下班時間。當日天氣微涼,眾人的心卻是暖和的。幾個人緩緩走出了資源賓館的大門,奔往各自的方向。他們都在期待著明天繼續。他們很難想象到,網絡新時代的未來正因他們的齊聚而改變,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已踏上了中國互聯網事業的新征程。
此時他們尚且不知,一個叫“百度”的搜索引擎會改寫中國互聯網的曆史,會震驚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