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歸塵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作者:謝國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倉央嘉措畢竟是政治的文盲,他並不了解政治的反應。他的消失,不可能使政治平靜,那不過是又一起波瀾的開始。
這樣的結果,拉藏汗是非常願意看到的。雖然他把倉央嘉措當做假達賴來嗬斥,但這樣的結論並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承認。他又不方便對這樣一個還有著很高權威的人下手。他把倉央嘉措交給朝廷,也是希望由朝廷來幫他解決這個麻煩。雖然朝廷並沒有承認倉央嘉措的假達賴身份,但隨著倉央嘉措病死的消息傳出,朝廷也順水推舟地順他的意,將其定義為假了。對此,拉藏汗很是得意。
雖然有人指出,這是拉藏汗的陰謀,是他暗殺了倉央嘉措。但這樣的說法,隻是猜測。拉藏汗贏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他高興地去籌備新達賴的選定工作了。
對皇帝而言,倉央嘉措的死,讓最後的製衡手段也消失了。沒有了這個重要的政治籌碼,拉藏汗很容易肆無忌憚,其他的政治力量,也容易失去牽製,西藏很可能麵臨新的政治風波。為了盡可能避免風波,他隻能承認倉央嘉措是假的達賴,以消除藏民的抵觸心理。
倉央嘉措的死,似乎就這麽順理成章地,成了成就拉藏汗的一步棋。在第二年,拉藏汗找來了一位年輕的喇嘛,將其立為六世達賴。據傳,這位喇嘛,其實就是拉藏汗的兒子。這樣的說法,很難確定其真實性,即便是真實的,也見怪不怪了。兩年後,康熙給這位新的六世達賴頒發了金印,算是正式承認他了。
但無論藏蒙,人們從心裏都不認可這位六世達賴。西藏的上層原本就不滿意拉藏汗的統治,於是都想方設法地找新的達賴轉世。他們認定,倉央嘉措是真的達賴,他們要找到他的轉世靈童。
倉央嘉措臨行前的那首詩,成了他轉世的箴言。幾年後,人們在理塘,找到了一個叫做格桑嘉措的孩子,他們認定,這就是倉央嘉措的轉世靈童。這個孩子得到了整個西藏乃至蒙古的認同,他們相信,這個孩子將延續達賴對世人的關愛,將祝福重新帶回這個世間。
為了防止拉藏汗對這孩子的加害,人們將這孩子送到了金沙江邊的德格,後來又送到了青海,最後把他送到塔爾寺接受佛學的訓練。人們蓄勢待發,隻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就讓他們心目中的真達賴,到布達拉宮坐床。
在拉藏汗扶持的六世達賴坐床10年後,準噶爾部的大軍,以為五世達賴、六世達賴、第巴桑結嘉措報仇的名義,攻入了拉薩。拉藏汗堅守在布達拉宮,最後被砍死在宮門前。
自固始汗幫助五世達賴統一了西藏,和碩特部就在西藏建立了“和碩特汗廷”。從固始汗到拉藏汗,他們用祖孫四代來延續了他們的統治,這70餘年的統治,在拉藏汗武力罷黜達賴後,很快就結束了。當年他們用武力為達賴打下的江山,現今卻因為他們武力侵犯達賴而遭到了毀滅的命運。命運就是這般無情,越想得到的東西,離開的速度卻越快。
拉藏汗所扶持的那位六世達賴,自然遭到了罷黜。信佛之人,尚有仁善之心,他沒有被殺害,隻是被關押在了布達拉宮對麵的藥王山。兩年之後,他也被奉旨召到了京城。隻是,這沿途沒有壯觀的送行隊伍,沒有依依的惜別,沒有諸多的阻擾。他順利地抵達京城,至死也沒有回過藏區。
被世人保護在塔爾寺的格桑嘉措,在這一年被康熙認可為達賴,並為他頒發了“達賴六世之印”。新的達賴之所以還被稱為六世,是因為康熙想抹去之前的紛爭,仿佛這樣做,之前的兩位真假達賴之爭就可以一筆抹掉。就這樣,康熙前後頒發了三次六世達賴的金印,達賴世係的傳承,在這裏打了一個奇怪的結。
但世人依然認定,新的達賴,是倉央嘉措的轉世。他們更習慣於將新的達賴,稱為七世達賴。
就這樣,七世達賴在康熙軍隊的護送下,走出了塔爾寺,去往布達拉宮。和倉央嘉措當年的迷茫和痛楚相比,七世達賴的心要沉靜得多。他從小就接受了自己的活佛的現實,雖然此時他才12歲,但他已經明了了他的使命。
當隊伍行進至青海湖時,他亦看到了那一望無際的湖水。那湖水依舊無情地蕩漾著,那動作,有著亙古不變的空寂。七世達賴合十念誦了經文,沒有多作停留。他必須趕往布達拉宮,正式坐床,成為新的西藏領袖,完成倉央嘉措該完成而沒有完成的使命。
隊伍在青海湖邊掀起的塵土,很快又悄然落下。自此,西藏政治的奔湧波濤,也終於回複了平靜。此時離倉央嘉措的離世,已經有14年了。
在時間麵前,世人的選擇往往會變得可笑。時間能讓正確的選擇變得錯誤,也能讓錯誤的選擇變得正確。時間同樣能掀起駭人的波濤,也同樣能將一切歸服平靜。此時,塵歸塵,土歸土,世間又按著它的規劃,去運行。再起的塵囂,將在遙遠的未來。
不過,後來朝廷為了避免西藏再起此等風波,頒定了一係列的措施,一是指定了達賴轉世靈童的甄別製度,二是確定了達賴的最高統治權。至此,達賴的世係傳承,成為一項重要的政治大事,其間的波瀾暗湧,又是其他的故事了。
可一切,當真的是歸塵的歸塵了,歸土的歸土了麽?當一切就這麽順理成章地進行下去時,37年以後的一天,一個叫做阿旺倫珠達吉的喇嘛,寫了一本《倉央嘉措秘傳》。書中稱,倉央嘉措當年並沒有病死,他其實是匿名遠遁了。他遊曆了甘肅、青海、康藏、川藏、衛藏、尼泊爾、印度、蒙古等地,他在這些地方弘揚佛法,並收阿旺倫珠達吉為徒,命其建立了廣宗寺。
其實,在這本書出現前10年,阿旺倫珠達吉就到拉薩拜謁了七世達賴、班禪等。他將倉央嘉措在阿拉善圓寂的消息,告訴了一眾高僧。阿旺倫珠達吉由此得到了七世達賴的封賞,他被封為汗,還被授予了諸多佛像、靈物等,他還得到了全套的堪布器具。
從此,阿旺倫珠達吉與七世達賴之間,保持了密切的聯係。他曾經五次派人去拉薩向七世達賴請安,七世達賴不僅給予了回信,還為其傳授佛法。這些,似乎都是七世達賴承認阿旺倫珠達吉說法的證據。
但七世達賴封與阿旺倫珠達吉的,是一個汗位。這意味著,七世達賴給予他的,是統治的權力。由此,阿旺倫珠達吉有著一統阿拉善的正當理由。但這個理由,帶來阿旺倫珠達吉的,卻是毀滅。
在權力麵前,沒有人會有半點含糊。阿拉善的蒙古貴族們雖然願意聽到六世達賴光澤阿拉善的消息,但是他們不容許任何人覬覦他們權力。於是,當阿旺倫珠達吉將《倉央嘉措秘傳》當做他的政治資本,謀求政治統治權時,他遭到了蒙古貴族的一致反對。
很快,阿旺倫珠達吉的頭顱,被砍了下來,並埋在了城門外的石坎下。阿拉善的政教合一,就這麽被摧毀了。
這樣的結果,倉央嘉措未死的傳言,也該消散了吧。但事實是,這樣的風波,卻掀起了對倉央嘉措之死的猜想。更多的人相信,倉央嘉措並沒有死。人們猜測,他被人救走,或者自己逃離了隊伍。找不回倉央嘉措的使者,隻好謊稱他病死了。
但是,這些不過是人們美好的願望,沒有任何的證據。但同樣的,也沒有任何的證據證明,當年倉央嘉措確實病死了。諸多記載中,其死亡的地點各不相同。最終,人們隻能說,當年倉央嘉措是在青海湖一帶消失了,至於是死了,還是遠遁了,卻是曆史的謎。
值得一提的是,在藏傳的《十三世達賴傳》中,曾記載十三世達賴到山西五台山朝聖時,曾去參觀了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閉關坐禪的寺院。從這一記載來看,似乎倉央嘉措當時真的沒有死,但具體的細節,早已湮滅在曆史的塵沙中了。
但阿拉善的廣宗寺,將倉央嘉措當做該寺的第一代活佛,並一直保存著他的靈塔和遺物。據寺中的記載,倉央嘉措是在其64歲時,吞服了一顆舍利子後,念誦著無量壽經坐化的。其後的19天,從他的身體中,流出了各色透明的油質液體。雖然當時正值酷暑,但他的屍身絲毫都沒有腐壞。
於是,在廣宗寺建好後,他的法體被供奉在寺內輝煌的黃樓寺的靈塔中。這是寺中專門用以供奉倉央嘉措法體的地方。其中的靈塔,為全寺之尊,高3米的塔身,流金溢彩。塔門上更鑲嵌著各色寶石。
可惜的是,1966年,“文革”的火焰一把燒毀了寺中代表倉央嘉措的所有事物。為了重新供奉,僧眾們將其骨灰撿回,在黃樓寺後的山坡上另建了骨灰塔。如果這法身為真,那至此,倉央嘉措才真正歸了塵。一座骨灰塔,成為其曆史的最終點。
可倉央嘉措對這一切還在乎麽?當所有人都在乎他的存在時,他一直在爭取自己的自由。無論以何種方式,當年的青海湖邊,他便已解脫了。脫離了過去的身份,他的心可以得到徹底的自由。
或許,他真的遠遁他方,終在顛沛流離的修行中,獲得了最後的悟道。無論如何,對倉央嘉措而言,於自由的境況中,去感悟,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不過,在那些倉央嘉措在世的傳說中,再也沒有了詩。不知是世人編不出那清新透徹的詩,還是倉央嘉措經曆滄桑的心不再詩意。那些流傳在世間的情詩,成為了倉央嘉措的絕響。世人把它們抄寫下來,一次次地刻印、出版。每一次閱讀,就仿佛倉央嘉措尚有情在人間。
尤喜他那首分別的詩:將帽子戴在頭上,
將發辮拋在背後。
他說:“請慢慢地走!”
他說:“請慢慢地住!”
他問:“你心中是否悲傷?”
他說:“不久就要相會!”(於道泉譯)
那是他離別自己心愛姑娘時的詩。他把帽子戴在頭上,她把發辮甩到背後,他們起身分別,說著藏民分別時都要說的話:“慢慢走”,“慢慢住”。可他們之間的心卻是不舍。一個問:“你心中是否悲傷?”另一個忍著離別的傷痛安慰說:“不久就要相會。”這離別的情誼與傷愁,在這兩個動作和四句對話中,鋪展得滿天滿地。
看倉央嘉措的詩,便一直被這樣的傷愁所感染。所有的真情、熱烈、怨恨、執著,都在詩中化為愁的一絲,仿佛生命便是由這愁組成。可這愁中的有情,卻在無望的世界感染著人心。想著連佛也有情,這世間,便多了一絲希望。
有著苦痛與歡樂的世界,需要世人慢慢品嚐。沉淪其中時,有倉央嘉措的詩相伴,便能於有情中,獲得心的自由。感受瞬間的心靈飄飛,已足以讓世人得到生命的慰藉。
倉央嘉措是生還是死,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傳給世人的一顆真心。
或許,這才是和光同塵的最高境界。
這樣的結果,拉藏汗是非常願意看到的。雖然他把倉央嘉措當做假達賴來嗬斥,但這樣的結論並沒有得到任何人的承認。他又不方便對這樣一個還有著很高權威的人下手。他把倉央嘉措交給朝廷,也是希望由朝廷來幫他解決這個麻煩。雖然朝廷並沒有承認倉央嘉措的假達賴身份,但隨著倉央嘉措病死的消息傳出,朝廷也順水推舟地順他的意,將其定義為假了。對此,拉藏汗很是得意。
雖然有人指出,這是拉藏汗的陰謀,是他暗殺了倉央嘉措。但這樣的說法,隻是猜測。拉藏汗贏得了這場戰鬥的勝利,他高興地去籌備新達賴的選定工作了。
對皇帝而言,倉央嘉措的死,讓最後的製衡手段也消失了。沒有了這個重要的政治籌碼,拉藏汗很容易肆無忌憚,其他的政治力量,也容易失去牽製,西藏很可能麵臨新的政治風波。為了盡可能避免風波,他隻能承認倉央嘉措是假的達賴,以消除藏民的抵觸心理。
倉央嘉措的死,似乎就這麽順理成章地,成了成就拉藏汗的一步棋。在第二年,拉藏汗找來了一位年輕的喇嘛,將其立為六世達賴。據傳,這位喇嘛,其實就是拉藏汗的兒子。這樣的說法,很難確定其真實性,即便是真實的,也見怪不怪了。兩年後,康熙給這位新的六世達賴頒發了金印,算是正式承認他了。
但無論藏蒙,人們從心裏都不認可這位六世達賴。西藏的上層原本就不滿意拉藏汗的統治,於是都想方設法地找新的達賴轉世。他們認定,倉央嘉措是真的達賴,他們要找到他的轉世靈童。
倉央嘉措臨行前的那首詩,成了他轉世的箴言。幾年後,人們在理塘,找到了一個叫做格桑嘉措的孩子,他們認定,這就是倉央嘉措的轉世靈童。這個孩子得到了整個西藏乃至蒙古的認同,他們相信,這個孩子將延續達賴對世人的關愛,將祝福重新帶回這個世間。
為了防止拉藏汗對這孩子的加害,人們將這孩子送到了金沙江邊的德格,後來又送到了青海,最後把他送到塔爾寺接受佛學的訓練。人們蓄勢待發,隻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就讓他們心目中的真達賴,到布達拉宮坐床。
在拉藏汗扶持的六世達賴坐床10年後,準噶爾部的大軍,以為五世達賴、六世達賴、第巴桑結嘉措報仇的名義,攻入了拉薩。拉藏汗堅守在布達拉宮,最後被砍死在宮門前。
自固始汗幫助五世達賴統一了西藏,和碩特部就在西藏建立了“和碩特汗廷”。從固始汗到拉藏汗,他們用祖孫四代來延續了他們的統治,這70餘年的統治,在拉藏汗武力罷黜達賴後,很快就結束了。當年他們用武力為達賴打下的江山,現今卻因為他們武力侵犯達賴而遭到了毀滅的命運。命運就是這般無情,越想得到的東西,離開的速度卻越快。
拉藏汗所扶持的那位六世達賴,自然遭到了罷黜。信佛之人,尚有仁善之心,他沒有被殺害,隻是被關押在了布達拉宮對麵的藥王山。兩年之後,他也被奉旨召到了京城。隻是,這沿途沒有壯觀的送行隊伍,沒有依依的惜別,沒有諸多的阻擾。他順利地抵達京城,至死也沒有回過藏區。
被世人保護在塔爾寺的格桑嘉措,在這一年被康熙認可為達賴,並為他頒發了“達賴六世之印”。新的達賴之所以還被稱為六世,是因為康熙想抹去之前的紛爭,仿佛這樣做,之前的兩位真假達賴之爭就可以一筆抹掉。就這樣,康熙前後頒發了三次六世達賴的金印,達賴世係的傳承,在這裏打了一個奇怪的結。
但世人依然認定,新的達賴,是倉央嘉措的轉世。他們更習慣於將新的達賴,稱為七世達賴。
就這樣,七世達賴在康熙軍隊的護送下,走出了塔爾寺,去往布達拉宮。和倉央嘉措當年的迷茫和痛楚相比,七世達賴的心要沉靜得多。他從小就接受了自己的活佛的現實,雖然此時他才12歲,但他已經明了了他的使命。
當隊伍行進至青海湖時,他亦看到了那一望無際的湖水。那湖水依舊無情地蕩漾著,那動作,有著亙古不變的空寂。七世達賴合十念誦了經文,沒有多作停留。他必須趕往布達拉宮,正式坐床,成為新的西藏領袖,完成倉央嘉措該完成而沒有完成的使命。
隊伍在青海湖邊掀起的塵土,很快又悄然落下。自此,西藏政治的奔湧波濤,也終於回複了平靜。此時離倉央嘉措的離世,已經有14年了。
在時間麵前,世人的選擇往往會變得可笑。時間能讓正確的選擇變得錯誤,也能讓錯誤的選擇變得正確。時間同樣能掀起駭人的波濤,也同樣能將一切歸服平靜。此時,塵歸塵,土歸土,世間又按著它的規劃,去運行。再起的塵囂,將在遙遠的未來。
不過,後來朝廷為了避免西藏再起此等風波,頒定了一係列的措施,一是指定了達賴轉世靈童的甄別製度,二是確定了達賴的最高統治權。至此,達賴的世係傳承,成為一項重要的政治大事,其間的波瀾暗湧,又是其他的故事了。
可一切,當真的是歸塵的歸塵了,歸土的歸土了麽?當一切就這麽順理成章地進行下去時,37年以後的一天,一個叫做阿旺倫珠達吉的喇嘛,寫了一本《倉央嘉措秘傳》。書中稱,倉央嘉措當年並沒有病死,他其實是匿名遠遁了。他遊曆了甘肅、青海、康藏、川藏、衛藏、尼泊爾、印度、蒙古等地,他在這些地方弘揚佛法,並收阿旺倫珠達吉為徒,命其建立了廣宗寺。
其實,在這本書出現前10年,阿旺倫珠達吉就到拉薩拜謁了七世達賴、班禪等。他將倉央嘉措在阿拉善圓寂的消息,告訴了一眾高僧。阿旺倫珠達吉由此得到了七世達賴的封賞,他被封為汗,還被授予了諸多佛像、靈物等,他還得到了全套的堪布器具。
從此,阿旺倫珠達吉與七世達賴之間,保持了密切的聯係。他曾經五次派人去拉薩向七世達賴請安,七世達賴不僅給予了回信,還為其傳授佛法。這些,似乎都是七世達賴承認阿旺倫珠達吉說法的證據。
但七世達賴封與阿旺倫珠達吉的,是一個汗位。這意味著,七世達賴給予他的,是統治的權力。由此,阿旺倫珠達吉有著一統阿拉善的正當理由。但這個理由,帶來阿旺倫珠達吉的,卻是毀滅。
在權力麵前,沒有人會有半點含糊。阿拉善的蒙古貴族們雖然願意聽到六世達賴光澤阿拉善的消息,但是他們不容許任何人覬覦他們權力。於是,當阿旺倫珠達吉將《倉央嘉措秘傳》當做他的政治資本,謀求政治統治權時,他遭到了蒙古貴族的一致反對。
很快,阿旺倫珠達吉的頭顱,被砍了下來,並埋在了城門外的石坎下。阿拉善的政教合一,就這麽被摧毀了。
這樣的結果,倉央嘉措未死的傳言,也該消散了吧。但事實是,這樣的風波,卻掀起了對倉央嘉措之死的猜想。更多的人相信,倉央嘉措並沒有死。人們猜測,他被人救走,或者自己逃離了隊伍。找不回倉央嘉措的使者,隻好謊稱他病死了。
但是,這些不過是人們美好的願望,沒有任何的證據。但同樣的,也沒有任何的證據證明,當年倉央嘉措確實病死了。諸多記載中,其死亡的地點各不相同。最終,人們隻能說,當年倉央嘉措是在青海湖一帶消失了,至於是死了,還是遠遁了,卻是曆史的謎。
值得一提的是,在藏傳的《十三世達賴傳》中,曾記載十三世達賴到山西五台山朝聖時,曾去參觀了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閉關坐禪的寺院。從這一記載來看,似乎倉央嘉措當時真的沒有死,但具體的細節,早已湮滅在曆史的塵沙中了。
但阿拉善的廣宗寺,將倉央嘉措當做該寺的第一代活佛,並一直保存著他的靈塔和遺物。據寺中的記載,倉央嘉措是在其64歲時,吞服了一顆舍利子後,念誦著無量壽經坐化的。其後的19天,從他的身體中,流出了各色透明的油質液體。雖然當時正值酷暑,但他的屍身絲毫都沒有腐壞。
於是,在廣宗寺建好後,他的法體被供奉在寺內輝煌的黃樓寺的靈塔中。這是寺中專門用以供奉倉央嘉措法體的地方。其中的靈塔,為全寺之尊,高3米的塔身,流金溢彩。塔門上更鑲嵌著各色寶石。
可惜的是,1966年,“文革”的火焰一把燒毀了寺中代表倉央嘉措的所有事物。為了重新供奉,僧眾們將其骨灰撿回,在黃樓寺後的山坡上另建了骨灰塔。如果這法身為真,那至此,倉央嘉措才真正歸了塵。一座骨灰塔,成為其曆史的最終點。
可倉央嘉措對這一切還在乎麽?當所有人都在乎他的存在時,他一直在爭取自己的自由。無論以何種方式,當年的青海湖邊,他便已解脫了。脫離了過去的身份,他的心可以得到徹底的自由。
或許,他真的遠遁他方,終在顛沛流離的修行中,獲得了最後的悟道。無論如何,對倉央嘉措而言,於自由的境況中,去感悟,才是他想要的生活。
不過,在那些倉央嘉措在世的傳說中,再也沒有了詩。不知是世人編不出那清新透徹的詩,還是倉央嘉措經曆滄桑的心不再詩意。那些流傳在世間的情詩,成為了倉央嘉措的絕響。世人把它們抄寫下來,一次次地刻印、出版。每一次閱讀,就仿佛倉央嘉措尚有情在人間。
尤喜他那首分別的詩:將帽子戴在頭上,
將發辮拋在背後。
他說:“請慢慢地走!”
他說:“請慢慢地住!”
他問:“你心中是否悲傷?”
他說:“不久就要相會!”(於道泉譯)
那是他離別自己心愛姑娘時的詩。他把帽子戴在頭上,她把發辮甩到背後,他們起身分別,說著藏民分別時都要說的話:“慢慢走”,“慢慢住”。可他們之間的心卻是不舍。一個問:“你心中是否悲傷?”另一個忍著離別的傷痛安慰說:“不久就要相會。”這離別的情誼與傷愁,在這兩個動作和四句對話中,鋪展得滿天滿地。
看倉央嘉措的詩,便一直被這樣的傷愁所感染。所有的真情、熱烈、怨恨、執著,都在詩中化為愁的一絲,仿佛生命便是由這愁組成。可這愁中的有情,卻在無望的世界感染著人心。想著連佛也有情,這世間,便多了一絲希望。
有著苦痛與歡樂的世界,需要世人慢慢品嚐。沉淪其中時,有倉央嘉措的詩相伴,便能於有情中,獲得心的自由。感受瞬間的心靈飄飛,已足以讓世人得到生命的慰藉。
倉央嘉措是生還是死,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傳給世人的一顆真心。
或許,這才是和光同塵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