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是西域諸胡逐水草而居的遊牧之國,當時謂之“行國”。在李白生命的初期,一直纏繞著與“行國”的遭遇有關的幾則故事,以及一支歌謠。


    帶來這些故事和歌謠的,是碎葉城中一丁零奴。此人有族傳一技,能夠斫巨木、製高輪、造大車。初為李客造車,行商於茂草之地、積雪之途,通行無礙,商隊以此而四時往來,輕捷無匹。李客看是一寶,除了重金相賂,更奉之如家人,這丁零奴以此免於水草漂泊,也就專力於估販,跟著李客往來貿易,不複為牧兒了。


    李白日後回憶此人,總說“不知男女”,但是卻能俱道其衣著服飾,因為那丁零奴從未穿過第二套衣裝;一年四季,不分寒暑,總是翻沿繡花渾脫帽,身上一件淡青色盤領袍,翠綠色圓頭金線布鞋,腰間係一條鞢帶。他追隨李客多年,直到李家潛遁入蜀之後,因為水土不服,未幾即病死在綿州。此人有生之日,時常放懷高唱著這麽一首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說到這,不能不先論丁零。


    丁零,亦名敕勒,原來是北地牧民之一部,先世居北海(也就是千載以下稱為貝加爾湖之地),西鄰烏孫,南倚匈奴。秦末中原群雄逐鹿,北邊之地也不平靜。當時一向與匈奴或戰或和、時爭時盟的部族極多。其中另有一族,號稱月氏,約在日後河西走廊一帶遊牧。月氏不能獨鬥強鄰,遂漸與他部相約,繞過戈壁,合東胡部落,夾擊漠南、陰山一帶的匈奴。匈奴不得已,而質酋長之子於月氏,綿延數代,暫保和局。


    某歲寒冬大雪,受盡殘酷待遇的一個匈奴質子忽然從月氏逃回本族領地,居然殺了生身之父,自立為領主,是為冒頓單於。此子雄才無二,鳩集所屬,攻伐月氏,三年而盡有其遊牧之地,迫使月氏遠遁於千裏之外的西極。


    冒頓單於曾經在一封寫給漢文帝的書信中如此誇耀:“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力強,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定之。樓蘭、烏孫、烏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諸引弓之民,並為一家,北州以定。”


    漢武帝派遣張騫通使西域,目的就是結合月氏、烏孫等“行國”—也就是遊牧部族—夾擊匈奴。不意在中途,張騫和他的使節團卻被匈奴俘虜了,囚處起來,甚至還被迫結親生子。過了十年歲月,張騫終於反向自西麵逃出,遁入月氏。而月氏當時已經安身立命,不欲再向匈奴挑釁,惹起戰端。張騫專對之命未果,可是,月氏之部卻並沒有因西遷而安居。


    是後,匈奴一再以武力驅迫,使月氏退入準噶爾盆地,猶不以為足,乃至於一直進逼,至伊犁河流域。其間,繼冒頓而雄立的老上單於還曾經於一場血戰之中,殺了大月氏的王,將其頭顱割下,還把這個顱骨製成了酒杯。


    一直到百年之後,才又由於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之助,使月氏得以聯合烏桓、烏孫和丁零諸族,以突擊合圍之勢,斷絕匈奴部隊的糧草,疲其士卒,耗其刀弓,消滅了數以萬計的強大騎兵,從此才算擺脫了匈奴的宰製與奴役。


    即使匈奴一族徹底衰落了,西遷太久的諸部也已各自分崩離析;倒是不同部族之間,卻也自然而然地相互融合。月氏之一支向南移走,進入日後名為“甘肅”、“青海”之間的祁連山西北麓,與匈奴雜居,是為匈奴別部“盧水胡”。


    盧水胡人中有一家,以“沮渠”為號,曾經協助漢人官僚段業建立北涼政權,之後沮渠家出一豪傑,名沮渠蒙遜,此子不久之後便殺了段業,自立為主。這一則與李白生平輾轉無端的史事插曲,卻出現在李白日後幹謁安州長史的文章之中,留下“白本家金陵,世為右姓,遭沮渠蒙遜難,奔流鹹秦,因官寓家”這一段毫無來曆的話,而成千古之謎—不過,其間尚有蛛絲馬跡,仍與西域諸胡長期的征逐有關。


    由於長遠的戰爭、殘殺與漂泊的背景,為月氏、丁零等族人帶來不可磨滅的陰影,也為當時受製於匈奴的西域諸胡帶來一個縈回繚繞的生命主題,那就是不斷地向西遷移。


    西方,向稱“月窟”—月生之地,在那幹戈擾攘的數百年間,受脅迫、奴役與殺戮者每於夜間遁逃,逐月跡而行,也仰望著明月指路,通往暫且安身而不知其名、亦不詳其實的所在。月亮陰晴圓缺不一,卻升落有恒,似乎要引領他們無休無止地尋覓、遊蕩、漂泊下去。


    李白年幼,未習史事,隻能憑李客口授四代以來勉可傳述的身世,偏偏這身世又與丁零奴的故事相互印證,相互雜糅,以至於有些情節竟虛實不可複辨。


    其一,是李氏家族被迫西遷的事。


    在隋煬帝大業十一年,也是李白出生前八十六年,發生了一樁宮廷屠戮事件,源由相當曲折。隋初立國,封為申明公的李穆老死,由長孫李筠承襲爵祿。李筠對叔父李渾極為慳吝,李渾便與其侄李善衡密謀殺害了李筠,另設一計,聲稱:李筠是被另一近支族人李瞿曇所害,讓李瞿曇枉作替死之鬼。


    同時,李渾則勾結了妻舅—當時官居左衛率的宇文述,請其代為關說,希望能代李筠而襲其封國。這當然是有條件的,李渾對宇文述的允諾是:“若得紹封,當歲奉國賦之半。”這件事,宇文述透過當時還是太子的隋煬帝,轉奏於文帝,果然讓李渾得以順利襲封。


    可是李渾並沒有信守前約—他隻付了兩年的“國賦之半”,就當作前賬已了,不再應付;這讓宇文述極為不滿。待隋煬帝即位之後,李渾累官至右驍衛大將軍,改封郕公,門族益發強盛。偏在此時,傳聞有一個名喚安伽陀的方士,受了宇文述的指使,冒出來一則預言:“李氏當為天子。”煬帝趁這個機會便收押了李渾等家,由宇文述主持偽證,誣以謀反之罪。此年三月丁酉日,李渾、李善衡及宗族三十二人全遭殺害,女婦及其所嫁之家皆徙邊徼。


    這一宗利害奸詭相互糾結的政治屠殺,使得當時與李渾近支的李姓一族大肆潰逃,而留下了“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這樣簡略的記載。


    李客對於他三代以上因子虛烏有的大逆之罪而被逐,受迫隱姓埋名,竄於極邊之地,其實深懷憾恨。一旦返回中原,行腳貿易,不能不立姓字,所以才“指天枝以複姓”。


    天枝,語出《神仙傳》,原本出處是說:老子李耳的母親扶著李樹而生下了不知其父為何人的老子,這孩子一落地就能說話,指著這株李樹,給自己定了姓氏。李白運用這個典故,追述李客之“複姓”—恢複原本的氏族—當然也充盈著那種自立而成一天地的神采。然而,四代竄逐之“流離散落”,又何嚐不與月氏、丁零等部族再三西遷、無所止歸的處境同其情?


    至於丁零奴,則將月亮交付給李白,使成其為詩人一生的象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李白·少年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大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大春並收藏大唐李白·少年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