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台灣眷村出了作家朱天文和朱天心,如今出了林青霞。常跟女兒講眷村生活給你留下怎樣的回憶?
林青霞:我父母是1949年從大陸遷徙到台灣的。9歲以前,我住在嘉義縣大林鎮的社團新村。我父親以前是軍醫,他在眷村開了一個診所。印象最深的場景,是洋灰(水泥)地的客廳裏有鄉下受傷的小孩子來醫治,媽媽在窗邊替鄰居家的太太們做裁縫活兒。
前院有一棵很大的樹,我常常爬上去,在那裏做白日夢。9歲離開眷村的時候,我最舍不得的就是那棵大樹。
鄉下的空氣裏永遠有泥土的清香。甘蔗成熟的時候,每家都會有成捆的甘蔗,稻草堆得像高高的房子,哥哥常和鄰居的小孩在那兒打打鬧鬧,我看了很著急。
我喜歡在稻田的水溝間跳來跳去。有一次,不小心掉到水溝裏,滿身都是黑泥巴,我媽就拖我到河邊去衝洗,鄰居太太們在那裏洗衣服。
前兩年我跟龍應台、嚴長壽(亞都飯店前總裁,現台灣公益大使)到台東,重溫那種鄉下的味道,看到以前日本規劃的稻田整整齊齊,馬路中間是柏油路,兩邊的樹木使我記起小時候第一次從鄉下到市區看到柏油路的驚喜。
我覺得那一段接近泥土的生活很真實,而拍電影、當明星,直到今天出書、站到講台中央,都令我有一種在夢裏的不真實感。
女兒們很喜歡聽我講眷村的故事,她們聽的時候流露的神情是向往。雖然她們成長的時代跟我很不一樣,物質極大豐富,但她們反而會向往我們那個什麽都沒有卻跟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生活。
問:聽說你母親當年在《窗外》劇本每一場吻戲旁邊都打了叉。能談談你的娘家麽?
林青霞:我們家是非常傳統、保守的家庭,兼有山東人的直爽。從小父母教育我們為人要謙卑、不誇大、不炫耀。17歲我在西門町被星探跟上,從此踏進演藝圈,這件事在我們家算是很大的革命,我母親很擔心她的女兒走進演藝圈的大染缸。但我好奇,很想試一試,我母親為此臥床三天不起。為了勸阻我,她什麽話都說盡了,還舉了兩個例子。她說,你看,最紅的林黛、樂蒂最後都自殺了,你又何苦。那時候台灣的男女比例是1∶7,我媽就想著趕緊把我嫁出去,好交給別人來照顧我。
但是導演鍥而不舍,還請了山東的國大代表到家裏來做說客,我也保證進了電影圈一定潔身自愛,媽媽才陪我去見導演。好在我第一部戲碰到的導演宋存壽是電影圈出了名的好好先生,這才有了《窗外》。
我們家人從來不認同我拍電影,也沒有以我進電影圈為榮。在我有點名氣之後,有記者采訪我媽,免不了說些誇讚的話,她總說:“隻不過是個跑江湖的。”
但出書就很不一樣了。香港版出來以後,我給在美國的哥哥寄了一本,他回電郵說“這本書挺有分量,外表華而不俗”,還跟我描寫了一幕:接到書那天他正好去北美辦事處辦證件,辦事處小姐的食指在戶口名簿上來回滑了一趟,指尖停在“林青霞”三個字上,我哥說:“那是我的大妹子。”那小姐自言自語:“她最近出了一本書。”我哥哥從包裏拿出《窗裏窗外》,按在辦事窗口的玻璃上,說:“還沒上市。”他在郵件最後說:“我為你感到驕傲。”從17歲拍戲到現在39個年頭,這是第一次聽到家裏人說為我感到驕傲。我回了他:“被人真心感到驕傲的感覺真好,可是我不會驕傲。”
問:演藝圈是個大染缸。潛規則、富商叫局出場之類的事情,你有沒有遇到過?
林青霞:我想我是很幸運的,我剛進電影圈那會兒,遇到的都是比較正派的人。說實話,一開始我也隻想演一群女同學當中的一個,從沒想過要演女主角。如果我想出名的心比較重,可能情形會不一樣。你看,在西門町遇到的星探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一位就想讓我們幾個女生在遊泳池邊上穿著柔道服打,打著打著掉進池子,然後爬起來濕漉漉的。我一聽就想掛電話了,他就問:“那你想演什麽?”我說,“我們剛剛高中畢業,隻能演學生。”
所以有一次龍應台邀我去大學演講,講起演藝圈,我就說,初入一個行當,名利心不要太重,認真做你喜歡做的事情,才是正道,這樣你才不會輕易犧牲自己。演藝圈可以是一個很大的染缸,但是清者自清。從影22年,我不煙不酒,不講謊話,令它在我自己的範圍裏是清的,最後全身而退——容我講一句自誇的話:我佩服我自己。
問:讀過你在《南方周末》專欄裏的一篇:《黑社會就在身邊》。
林青霞 :這幾十年我接觸過許多人,上至總統,下至販夫走卒。電影圈裏確實什麽人都有,但我比較正,所以令到別人在我麵前不會太過放肆。黑社會的人也有eq,他們也是看人下菜的,你正派,他相對也會尊重你。在台灣那些年,我又不是想削尖腦袋上戲,我推戲都來不及,他們頂多也就是叫我拍戲嘛,常常在電話裏被逼得掉眼淚,最多的時候同時軋六部戲,睡醒就到片場,拍完我的部分倒頭就睡,夢都不做了。
有一年馬英九的清廉受到質疑,我托朋友送花表示支持,後來居然接到他電話,我半天擠出一句話:“我們要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然後踩上去。”在演藝圈,也是同樣,不過,我性子直,那些年也得罪過不少人。
問:你的初吻是獻給《窗外》的。拍完那場戲,回家有沒有一點點難過?都說初吻是珍貴的。
林青霞:哎呀,我多想先獻了(再拍吻戲)……
問:那時候已經有心儀的男生了?
林青霞:哈哈,有啦。不過呢,胡奇(《窗外》男主角,已去世)很君子,沒有占我便宜。他跟我講,你把牙齒閉緊,剩下的交給我。所以嚴格說來也不算初吻啦。拍完那場戲,就看見攝影師陳榮樹的眼睛從鏡頭後麵慢慢移出來,一臉迷惘:“她像個木頭。”
問:小時候,你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美?
林青霞:從來沒有。小時候,因為瘦,我還有些自卑呢。從小學到高中,常有同學到教室門口、窗邊來看我,想跟我交朋友,有男生也有女生。到了初中,男女合校,早上到教室,一抽屜都是男同學給我的紙條。別人誇我漂亮,我會很尷尬,不知道怎麽應對。後來鄰居有個大姐姐教我:說“謝謝”就行了。
我天性害羞——後來看書,達斯汀·霍夫曼、羅伯特·德尼羅在生活中也是害羞的人——初中排隊上公車,車子來了,大家一哄而上,我不會跟人擠,要麽被擠到後麵,要麽就被一起擠上車。我小時候敏感、憂鬱、多愁善感,甚至覺得快樂是有點小小罪過的。
問:我很好奇,你是怎麽從先前那個小女生變成今天這樣一個能夠大笑的女人的。
林青霞:以前我確實很少笑,我也不曉得自己為什麽那樣愁。同齡人又有好奇心又有活力,但我沒有。人家都說我演瓊瑤電影演得好,我哪裏是在演,我天生就是那樣的性格,好像那些戲就是在寫我,而我在演自己。演電影的一個好處是可以衝破我的害羞,借著角色,理所當然地表達我內心隱藏的情緒。
我人生的每一個十年都有轉變——頭一個十年,從鄉下到城裏;第二個十年,進了娛樂圈。過30歲生日的時候,我回想過去的日子,發現痛苦多過快樂,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快樂一點。那段時間我拍戲壓力太大,所以跟電影斬斷,跑到美國待了一年多,想要支配自己的時間,有自由思考的空間。一年多以後回到台灣,我整個人變了,常常笑,但我心裏曉得一開始不是真笑,隻是想讓自己學會笑,後來慢慢地,笑多了也就變成真笑了。
那段時間我看了不少開啟心靈智慧的書。像克裏希那穆提的《從已知中解脫》,是一個晚上讀完的。譬如它說,看風景,不是單向度地觀看,而是要融入風景。後來我看一朵花,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用心去看。有一年去埃及旅行,在一座所說很靈驗的廟裏,我許下這樣的願:希望我能帶給別人快樂。
40歲離開電影圈,結婚。50歲開始寫作,寫了六年,出了第一本書。我跟先生講,60歲,我想成為一個藝術家。
問:今天,你覺得作為一個女人的快樂從哪裏來?
林青霞:就是在你帶給別人快樂的時候。
問:從18歲開始,母親就為你安排相親,直到1994年嫁人,你同他們戀愛過、相處過、離別過,你覺得自己懂得“男人”這一類人嗎?如果要你寫一篇《論男人》,你會怎麽寫?
林青霞:恐怕要交白卷了。真正追我的男人不超過十個,沒有那麽多經驗可談。
如果寫一篇《論友情》我倒可以試試。我的高中同學有幾個至今是閨蜜,這是非常難得、珍貴的情誼。朋友之間,分享痛苦容易,分享喜悅卻不容易,因為嫉妒;所以做朋友的先決條件是沒有嫉妒心。我很幸運,這一生交到許多真朋友,她們都對我好,我也真心相對,可以跟她們講心裏話,不擔心被傳出去。
問:女人擁有美貌是否很重要?男女相處,女人有了美貌是否夠用?
林青霞:不管男人女人,長得賞心悅目一點總不是壞事。美貌在頭兩三個月可能管用,但時間久的話,要靠修養、個性,乃至穿著造型這些後天的補助。光有外表美是單薄脆弱的,personality(性格)很重要,讓身邊的人感覺舒服、自在,也是一種美。上天給每個人一份獨特的magic power,關鍵看你是否能找到。做一個nice的人,心中沒有怨懟,沒有恐懼,讓每一個跟她在一起的人愉悅,這樣的女人美得長久。我先生講過,一個人40歲以後的容貌要自己負責,講的就是相由心生。
問:聽說從前你有一個超大的化妝包,每次出門化妝最起碼一個小時。現在出門15分鍾就夠了?
林青霞:過去香港、台灣的女演員每人都有一個化妝箱。現在我常常是在車裏塗一塗,或者什麽也不塗。如果不出鏡,我不在意化不化妝。自自然然,是最美。
問:你喜歡什麽顏色?
林青霞:年輕的時候喜歡鮮黃色,結婚那段時間喜歡象牙色和杏仁色。我有許多黑色的衣服,黑是最安全的顏色;不喜歡棗紅色,我衣櫃裏沒有一件棗紅的衣服。我喜歡自然、舒服、素淡的衣服,放很多年都不會過時。
問:結婚時你那套婚紗好美。
林青霞:這裏麵有一個故事。有一年我跟朋友去巴黎看香奈爾的時裝秀,有一條裙子一出場我就好喜歡,朋友說,那是婚紗。我就想,如果我做新娘一定要穿這件。結婚前,我飛到巴黎去定做那款禮服,它的腰部是塑膠材料,連著那些鏤空的花;鞋子是同材質的;嘉倩那條裙子也是同樣的料子。本來應該試穿,我們想省力一點請香奈爾公司直接寄到舊金山舉行婚禮的地方。婚禮前兩天,我收到了那條裙子,一試之下,哭得不得了——太大了!
跟香奈爾公司聯係以後,第二天就拎著我那件象牙白的結婚禮服飛去巴黎,改完馬上趕回舊金山。記得我紮著馬尾辮,一出機場就看見好多記者,我趕忙拱進車裏。真是驚險,我趕回舊金山的第二天就是結婚的日子了。我是個要求完美的人,做事總想盡力做到最好。今天我寫作,也是這個態度。
問:做母親之後,你有哪些變化?
林青霞:女兒是上天的恩賜。我常跟女兒講:你們是我的老師,從你們身上,我知道什麽是愛。這種愛是全心付出、不求回報的愛。之前,謝晉找我拍白先勇《謫仙記》的時候,我說我就是李彤,這輩子不會結婚,也不會生小孩的。(這部《最後的貴族》因為台灣新聞局的壓力沒合作成,後由潘虹飾演李彤。)
前幾天跟愛林出海,我說我要懺悔,在你們身上花時間太少。愛林說,我們需要的時候你都在我們身邊,時間剛剛好。老大嘉倩講,我常在家,她們很安心。我喜歡跟孩子膩在一起的感覺。
我也有過失去她們的危機感。女兒們慢慢大了,對著電腦的時間比對著我多。現在這些孩子,沒有電腦好像不能過了。有次我要出門兩星期,小女兒說:“媽媽真希望你會ichat。”ichat是什麽,我根本不懂,心裏一陣慚愧。後來施南生又狠狠數落我,所以我才痛下決心,跟助手從開機學起。我從小不喜歡冰冷堅硬的科技產品,總覺得沒有電腦的年代,人與人的互動比較溫暖親切。《窗裏窗外·仙人》那篇,就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但我總覺得那篇文章生硬,缺少感情,或許這就是我和電腦的關係。
問:你最近都玩上微博了,很先進呐。
林青霞:哎,我是想試幾天,看看它到底是怎麽回事。今天是第五天,我對著微博一整天,發不出一個字,因為有將近200萬人(粉絲)在看,我很緊張,想著有那麽多人在看,我講的話要負責一點。該說什麽呢?朋友笑我太認真,人家隨便發幾句話就走了,我卻像寫文章一樣字字斟酌。
問:父母過世,對你有什麽影響?
林青霞:我很感恩,上天讓我在知道怎樣麵對的時候讓我承擔。我先生當時說,有些傷痛是要先封存,然後慢慢一點點去消化的。聖嚴法師教導我:麵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當時我沒有深想,我必須生活下去,必須麵對我愛的人,不能太放縱情緒。那感覺就好比聽著收音機,啪一下把那個頻道關掉了。我一直想寫文章,或者寫本書,來梳理人生的這個大題目:無常。
問:演員是“代人生活”的行當,經曆過電影裏的悲歡離合,麵對真實生活裏的磨難,會不會就“不驚”了?
林青霞:我要講,電影裏的那些磨難,不如真實生活中來得大來得多。真實生活遠比戲劇更富戲劇性。22年的演戲生涯我演過100部電影,就有100個角色,但這麽多角色裏居然沒有繼母,也沒有作家,但在真實生活中,我是我大女兒的後母,也正在寫作出書。
不管現實生活裏有多少困境要去麵對,有些東西是不能也不會改變的。嘉倩有時問我,一生中經曆這麽多事,怎麽還那麽單純,我說感激上天對我的眷顧,讓我還可以做自己。
問:你說過沒演過一部真正有藝術性的電影。《滾滾紅塵》不算麽?
林青霞:那部製作還是比較認真的,也令我拿到金馬獎。王家衛跟我講過,要說代表作的話,《東方不敗》算一部,《窗外》算一部,《東邪西毒》算一部,《紅樓夢》我也蠻喜歡。
70年代我拍的是瓊瑤式的文藝愛情片;80年代是朱延平式的喜劇片;90年代是拍徐克式的武俠動作片。但在這100部電影裏,好像找不到一部“藝術性”的作品,這是我的遺憾。
問:謝晉導演找過你幾次都沒有成,挺可惜的。如果那時候能進入內地演戲,也許能迎麵碰上大陸所謂第五代導演元氣最飽滿的時期。
林青霞:20多年前兩岸三地還沒正式開放。我看過《紅高粱》《黃土地》《城南舊事》,很驚訝內地導演能拍出這樣好的作品。身為演員,真是希望能拍到有藝術性的好戲。鞏俐非常幸運,她的角色多半給予她很大的發揮空間,這是所有演員最期望的。
問:聽說薑文的《讓子彈飛》讓你連呼三次“天才”。你怎樣評價他的作品?
林青霞:他真的是很有天分。他是中國電影很重要的導演和演員。我是在戲院裏看《讓子彈飛》的,看得好開心,而且情不自禁鼓起掌來——是看到葛優兩手一撥麵帶諂媚地說“american dor”那個鏡頭。葛優也是天才演員,我好喜歡看他演戲。薑文天才到能猜到觀眾的反應,我就是他猜中的觀眾之一。
但凡看好的電影,能令我開懷大笑的電影,我都想請人帶信告訴那個導演:謝謝他,謝謝他帶給觀眾這樣的禮物。同時我會很興奮地打電話給好朋友,讓他們一定要去看。
薑文一共導過四部戲嘛,以前看過《陽光燦爛的日子》,看過《太陽照常升起》——它的鏡頭非常美,是那種跳躍性、藝術性的電影。後來跟薑文聊天,他說那部片子是他最心愛的。我也找來《鬼子來了》看了,很驚訝,黑白片能拍成那樣。
問:沒準兒有一天,薑文有合適的本子,請你重新出山。
林青霞:我還是退出前台的好,在家塗塗寫寫挺自在。
采於上海 寫於2011年9月
林青霞:我父母是1949年從大陸遷徙到台灣的。9歲以前,我住在嘉義縣大林鎮的社團新村。我父親以前是軍醫,他在眷村開了一個診所。印象最深的場景,是洋灰(水泥)地的客廳裏有鄉下受傷的小孩子來醫治,媽媽在窗邊替鄰居家的太太們做裁縫活兒。
前院有一棵很大的樹,我常常爬上去,在那裏做白日夢。9歲離開眷村的時候,我最舍不得的就是那棵大樹。
鄉下的空氣裏永遠有泥土的清香。甘蔗成熟的時候,每家都會有成捆的甘蔗,稻草堆得像高高的房子,哥哥常和鄰居的小孩在那兒打打鬧鬧,我看了很著急。
我喜歡在稻田的水溝間跳來跳去。有一次,不小心掉到水溝裏,滿身都是黑泥巴,我媽就拖我到河邊去衝洗,鄰居太太們在那裏洗衣服。
前兩年我跟龍應台、嚴長壽(亞都飯店前總裁,現台灣公益大使)到台東,重溫那種鄉下的味道,看到以前日本規劃的稻田整整齊齊,馬路中間是柏油路,兩邊的樹木使我記起小時候第一次從鄉下到市區看到柏油路的驚喜。
我覺得那一段接近泥土的生活很真實,而拍電影、當明星,直到今天出書、站到講台中央,都令我有一種在夢裏的不真實感。
女兒們很喜歡聽我講眷村的故事,她們聽的時候流露的神情是向往。雖然她們成長的時代跟我很不一樣,物質極大豐富,但她們反而會向往我們那個什麽都沒有卻跟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生活。
問:聽說你母親當年在《窗外》劇本每一場吻戲旁邊都打了叉。能談談你的娘家麽?
林青霞:我們家是非常傳統、保守的家庭,兼有山東人的直爽。從小父母教育我們為人要謙卑、不誇大、不炫耀。17歲我在西門町被星探跟上,從此踏進演藝圈,這件事在我們家算是很大的革命,我母親很擔心她的女兒走進演藝圈的大染缸。但我好奇,很想試一試,我母親為此臥床三天不起。為了勸阻我,她什麽話都說盡了,還舉了兩個例子。她說,你看,最紅的林黛、樂蒂最後都自殺了,你又何苦。那時候台灣的男女比例是1∶7,我媽就想著趕緊把我嫁出去,好交給別人來照顧我。
但是導演鍥而不舍,還請了山東的國大代表到家裏來做說客,我也保證進了電影圈一定潔身自愛,媽媽才陪我去見導演。好在我第一部戲碰到的導演宋存壽是電影圈出了名的好好先生,這才有了《窗外》。
我們家人從來不認同我拍電影,也沒有以我進電影圈為榮。在我有點名氣之後,有記者采訪我媽,免不了說些誇讚的話,她總說:“隻不過是個跑江湖的。”
但出書就很不一樣了。香港版出來以後,我給在美國的哥哥寄了一本,他回電郵說“這本書挺有分量,外表華而不俗”,還跟我描寫了一幕:接到書那天他正好去北美辦事處辦證件,辦事處小姐的食指在戶口名簿上來回滑了一趟,指尖停在“林青霞”三個字上,我哥說:“那是我的大妹子。”那小姐自言自語:“她最近出了一本書。”我哥哥從包裏拿出《窗裏窗外》,按在辦事窗口的玻璃上,說:“還沒上市。”他在郵件最後說:“我為你感到驕傲。”從17歲拍戲到現在39個年頭,這是第一次聽到家裏人說為我感到驕傲。我回了他:“被人真心感到驕傲的感覺真好,可是我不會驕傲。”
問:演藝圈是個大染缸。潛規則、富商叫局出場之類的事情,你有沒有遇到過?
林青霞:我想我是很幸運的,我剛進電影圈那會兒,遇到的都是比較正派的人。說實話,一開始我也隻想演一群女同學當中的一個,從沒想過要演女主角。如果我想出名的心比較重,可能情形會不一樣。你看,在西門町遇到的星探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一位就想讓我們幾個女生在遊泳池邊上穿著柔道服打,打著打著掉進池子,然後爬起來濕漉漉的。我一聽就想掛電話了,他就問:“那你想演什麽?”我說,“我們剛剛高中畢業,隻能演學生。”
所以有一次龍應台邀我去大學演講,講起演藝圈,我就說,初入一個行當,名利心不要太重,認真做你喜歡做的事情,才是正道,這樣你才不會輕易犧牲自己。演藝圈可以是一個很大的染缸,但是清者自清。從影22年,我不煙不酒,不講謊話,令它在我自己的範圍裏是清的,最後全身而退——容我講一句自誇的話:我佩服我自己。
問:讀過你在《南方周末》專欄裏的一篇:《黑社會就在身邊》。
林青霞 :這幾十年我接觸過許多人,上至總統,下至販夫走卒。電影圈裏確實什麽人都有,但我比較正,所以令到別人在我麵前不會太過放肆。黑社會的人也有eq,他們也是看人下菜的,你正派,他相對也會尊重你。在台灣那些年,我又不是想削尖腦袋上戲,我推戲都來不及,他們頂多也就是叫我拍戲嘛,常常在電話裏被逼得掉眼淚,最多的時候同時軋六部戲,睡醒就到片場,拍完我的部分倒頭就睡,夢都不做了。
有一年馬英九的清廉受到質疑,我托朋友送花表示支持,後來居然接到他電話,我半天擠出一句話:“我們要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然後踩上去。”在演藝圈,也是同樣,不過,我性子直,那些年也得罪過不少人。
問:你的初吻是獻給《窗外》的。拍完那場戲,回家有沒有一點點難過?都說初吻是珍貴的。
林青霞:哎呀,我多想先獻了(再拍吻戲)……
問:那時候已經有心儀的男生了?
林青霞:哈哈,有啦。不過呢,胡奇(《窗外》男主角,已去世)很君子,沒有占我便宜。他跟我講,你把牙齒閉緊,剩下的交給我。所以嚴格說來也不算初吻啦。拍完那場戲,就看見攝影師陳榮樹的眼睛從鏡頭後麵慢慢移出來,一臉迷惘:“她像個木頭。”
問:小時候,你有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美?
林青霞:從來沒有。小時候,因為瘦,我還有些自卑呢。從小學到高中,常有同學到教室門口、窗邊來看我,想跟我交朋友,有男生也有女生。到了初中,男女合校,早上到教室,一抽屜都是男同學給我的紙條。別人誇我漂亮,我會很尷尬,不知道怎麽應對。後來鄰居有個大姐姐教我:說“謝謝”就行了。
我天性害羞——後來看書,達斯汀·霍夫曼、羅伯特·德尼羅在生活中也是害羞的人——初中排隊上公車,車子來了,大家一哄而上,我不會跟人擠,要麽被擠到後麵,要麽就被一起擠上車。我小時候敏感、憂鬱、多愁善感,甚至覺得快樂是有點小小罪過的。
問:我很好奇,你是怎麽從先前那個小女生變成今天這樣一個能夠大笑的女人的。
林青霞:以前我確實很少笑,我也不曉得自己為什麽那樣愁。同齡人又有好奇心又有活力,但我沒有。人家都說我演瓊瑤電影演得好,我哪裏是在演,我天生就是那樣的性格,好像那些戲就是在寫我,而我在演自己。演電影的一個好處是可以衝破我的害羞,借著角色,理所當然地表達我內心隱藏的情緒。
我人生的每一個十年都有轉變——頭一個十年,從鄉下到城裏;第二個十年,進了娛樂圈。過30歲生日的時候,我回想過去的日子,發現痛苦多過快樂,所以我下定決心要快樂一點。那段時間我拍戲壓力太大,所以跟電影斬斷,跑到美國待了一年多,想要支配自己的時間,有自由思考的空間。一年多以後回到台灣,我整個人變了,常常笑,但我心裏曉得一開始不是真笑,隻是想讓自己學會笑,後來慢慢地,笑多了也就變成真笑了。
那段時間我看了不少開啟心靈智慧的書。像克裏希那穆提的《從已知中解脫》,是一個晚上讀完的。譬如它說,看風景,不是單向度地觀看,而是要融入風景。後來我看一朵花,不再是走馬觀花,而是用心去看。有一年去埃及旅行,在一座所說很靈驗的廟裏,我許下這樣的願:希望我能帶給別人快樂。
40歲離開電影圈,結婚。50歲開始寫作,寫了六年,出了第一本書。我跟先生講,60歲,我想成為一個藝術家。
問:今天,你覺得作為一個女人的快樂從哪裏來?
林青霞:就是在你帶給別人快樂的時候。
問:從18歲開始,母親就為你安排相親,直到1994年嫁人,你同他們戀愛過、相處過、離別過,你覺得自己懂得“男人”這一類人嗎?如果要你寫一篇《論男人》,你會怎麽寫?
林青霞:恐怕要交白卷了。真正追我的男人不超過十個,沒有那麽多經驗可談。
如果寫一篇《論友情》我倒可以試試。我的高中同學有幾個至今是閨蜜,這是非常難得、珍貴的情誼。朋友之間,分享痛苦容易,分享喜悅卻不容易,因為嫉妒;所以做朋友的先決條件是沒有嫉妒心。我很幸運,這一生交到許多真朋友,她們都對我好,我也真心相對,可以跟她們講心裏話,不擔心被傳出去。
問:女人擁有美貌是否很重要?男女相處,女人有了美貌是否夠用?
林青霞:不管男人女人,長得賞心悅目一點總不是壞事。美貌在頭兩三個月可能管用,但時間久的話,要靠修養、個性,乃至穿著造型這些後天的補助。光有外表美是單薄脆弱的,personality(性格)很重要,讓身邊的人感覺舒服、自在,也是一種美。上天給每個人一份獨特的magic power,關鍵看你是否能找到。做一個nice的人,心中沒有怨懟,沒有恐懼,讓每一個跟她在一起的人愉悅,這樣的女人美得長久。我先生講過,一個人40歲以後的容貌要自己負責,講的就是相由心生。
問:聽說從前你有一個超大的化妝包,每次出門化妝最起碼一個小時。現在出門15分鍾就夠了?
林青霞:過去香港、台灣的女演員每人都有一個化妝箱。現在我常常是在車裏塗一塗,或者什麽也不塗。如果不出鏡,我不在意化不化妝。自自然然,是最美。
問:你喜歡什麽顏色?
林青霞:年輕的時候喜歡鮮黃色,結婚那段時間喜歡象牙色和杏仁色。我有許多黑色的衣服,黑是最安全的顏色;不喜歡棗紅色,我衣櫃裏沒有一件棗紅的衣服。我喜歡自然、舒服、素淡的衣服,放很多年都不會過時。
問:結婚時你那套婚紗好美。
林青霞:這裏麵有一個故事。有一年我跟朋友去巴黎看香奈爾的時裝秀,有一條裙子一出場我就好喜歡,朋友說,那是婚紗。我就想,如果我做新娘一定要穿這件。結婚前,我飛到巴黎去定做那款禮服,它的腰部是塑膠材料,連著那些鏤空的花;鞋子是同材質的;嘉倩那條裙子也是同樣的料子。本來應該試穿,我們想省力一點請香奈爾公司直接寄到舊金山舉行婚禮的地方。婚禮前兩天,我收到了那條裙子,一試之下,哭得不得了——太大了!
跟香奈爾公司聯係以後,第二天就拎著我那件象牙白的結婚禮服飛去巴黎,改完馬上趕回舊金山。記得我紮著馬尾辮,一出機場就看見好多記者,我趕忙拱進車裏。真是驚險,我趕回舊金山的第二天就是結婚的日子了。我是個要求完美的人,做事總想盡力做到最好。今天我寫作,也是這個態度。
問:做母親之後,你有哪些變化?
林青霞:女兒是上天的恩賜。我常跟女兒講:你們是我的老師,從你們身上,我知道什麽是愛。這種愛是全心付出、不求回報的愛。之前,謝晉找我拍白先勇《謫仙記》的時候,我說我就是李彤,這輩子不會結婚,也不會生小孩的。(這部《最後的貴族》因為台灣新聞局的壓力沒合作成,後由潘虹飾演李彤。)
前幾天跟愛林出海,我說我要懺悔,在你們身上花時間太少。愛林說,我們需要的時候你都在我們身邊,時間剛剛好。老大嘉倩講,我常在家,她們很安心。我喜歡跟孩子膩在一起的感覺。
我也有過失去她們的危機感。女兒們慢慢大了,對著電腦的時間比對著我多。現在這些孩子,沒有電腦好像不能過了。有次我要出門兩星期,小女兒說:“媽媽真希望你會ichat。”ichat是什麽,我根本不懂,心裏一陣慚愧。後來施南生又狠狠數落我,所以我才痛下決心,跟助手從開機學起。我從小不喜歡冰冷堅硬的科技產品,總覺得沒有電腦的年代,人與人的互動比較溫暖親切。《窗裏窗外·仙人》那篇,就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打出來的,但我總覺得那篇文章生硬,缺少感情,或許這就是我和電腦的關係。
問:你最近都玩上微博了,很先進呐。
林青霞:哎,我是想試幾天,看看它到底是怎麽回事。今天是第五天,我對著微博一整天,發不出一個字,因為有將近200萬人(粉絲)在看,我很緊張,想著有那麽多人在看,我講的話要負責一點。該說什麽呢?朋友笑我太認真,人家隨便發幾句話就走了,我卻像寫文章一樣字字斟酌。
問:父母過世,對你有什麽影響?
林青霞:我很感恩,上天讓我在知道怎樣麵對的時候讓我承擔。我先生當時說,有些傷痛是要先封存,然後慢慢一點點去消化的。聖嚴法師教導我:麵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當時我沒有深想,我必須生活下去,必須麵對我愛的人,不能太放縱情緒。那感覺就好比聽著收音機,啪一下把那個頻道關掉了。我一直想寫文章,或者寫本書,來梳理人生的這個大題目:無常。
問:演員是“代人生活”的行當,經曆過電影裏的悲歡離合,麵對真實生活裏的磨難,會不會就“不驚”了?
林青霞:我要講,電影裏的那些磨難,不如真實生活中來得大來得多。真實生活遠比戲劇更富戲劇性。22年的演戲生涯我演過100部電影,就有100個角色,但這麽多角色裏居然沒有繼母,也沒有作家,但在真實生活中,我是我大女兒的後母,也正在寫作出書。
不管現實生活裏有多少困境要去麵對,有些東西是不能也不會改變的。嘉倩有時問我,一生中經曆這麽多事,怎麽還那麽單純,我說感激上天對我的眷顧,讓我還可以做自己。
問:你說過沒演過一部真正有藝術性的電影。《滾滾紅塵》不算麽?
林青霞:那部製作還是比較認真的,也令我拿到金馬獎。王家衛跟我講過,要說代表作的話,《東方不敗》算一部,《窗外》算一部,《東邪西毒》算一部,《紅樓夢》我也蠻喜歡。
70年代我拍的是瓊瑤式的文藝愛情片;80年代是朱延平式的喜劇片;90年代是拍徐克式的武俠動作片。但在這100部電影裏,好像找不到一部“藝術性”的作品,這是我的遺憾。
問:謝晉導演找過你幾次都沒有成,挺可惜的。如果那時候能進入內地演戲,也許能迎麵碰上大陸所謂第五代導演元氣最飽滿的時期。
林青霞:20多年前兩岸三地還沒正式開放。我看過《紅高粱》《黃土地》《城南舊事》,很驚訝內地導演能拍出這樣好的作品。身為演員,真是希望能拍到有藝術性的好戲。鞏俐非常幸運,她的角色多半給予她很大的發揮空間,這是所有演員最期望的。
問:聽說薑文的《讓子彈飛》讓你連呼三次“天才”。你怎樣評價他的作品?
林青霞:他真的是很有天分。他是中國電影很重要的導演和演員。我是在戲院裏看《讓子彈飛》的,看得好開心,而且情不自禁鼓起掌來——是看到葛優兩手一撥麵帶諂媚地說“american dor”那個鏡頭。葛優也是天才演員,我好喜歡看他演戲。薑文天才到能猜到觀眾的反應,我就是他猜中的觀眾之一。
但凡看好的電影,能令我開懷大笑的電影,我都想請人帶信告訴那個導演:謝謝他,謝謝他帶給觀眾這樣的禮物。同時我會很興奮地打電話給好朋友,讓他們一定要去看。
薑文一共導過四部戲嘛,以前看過《陽光燦爛的日子》,看過《太陽照常升起》——它的鏡頭非常美,是那種跳躍性、藝術性的電影。後來跟薑文聊天,他說那部片子是他最心愛的。我也找來《鬼子來了》看了,很驚訝,黑白片能拍成那樣。
問:沒準兒有一天,薑文有合適的本子,請你重新出山。
林青霞:我還是退出前台的好,在家塗塗寫寫挺自在。
采於上海 寫於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