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曾說過,她有點兒像斯特拉達拉斯。是的,但也不完全像。她的女兒並沒有嫁給某個“富二代”,沒有住在歌舞升平的豪宅裏。瓦爾一直在風風雨雨中走過,但她沒有哭泣。
如果她是斯特拉達拉斯就好了。如果她可以哭泣就好了。我想,如果有那一天,事情就可以緩和,一切就能夠被軟化,恢複如初。我是這麽想的,但這也是事後的想法。
事實是,她失去克麗絲了。麵對痛苦,她讓自己變得更加冷酷,她知道,這種痛苦不會很快過去,而且,數年之內還會煎熬著她。她覺得,在她和克麗絲這樣的親密關係中,背叛是不可避免的。克麗絲太過依賴她了。父母的某些錯誤,是有助於孩子成長的,不管他們是有意為之,還是本來就不稱職。瓦爾這麽堅強,又這麽聰明,所以,她似乎是故意的。當然,她可以讓克麗絲回到她的懷抱,但她沒有那麽做。剩下的事,就順其自然吧。她告訴米拉:“我沒什麽能為克麗絲做的,除了去死,但我不想那麽做。”
她偶爾給克麗絲寫信,但沒有回音。瓦爾寫的不是真正的信,因為她已經越界了。這一點,除了她自己,沒有人知道。
道德雖好,卻也是有界限的。人們要一起生活,道德就是約束他們的一套準則,它使人們形成集體,並使得集體利益最大化。但對那些已經越界的人沒用,他們也不會在乎。比如,幾年前,一架飛機在安第斯山脈墜毀,幸存者們最後淪落到食人肉維生。這引發了所謂的道德問題。或許這也談不上真正的問題,因為這樣的問題誰能有答案?你可以宣揚教條,可以引經據典,也可以搬出權威;你可以辯論到死,但依然無法分辨誰對誰錯。假如你是一個猶太人,你的丈夫和孩子被納粹分子殺死了,而你因為還能出賣肉體而活了下來,你走在阿根廷的街道上,看到那個曾經關押過你的集中營的長官,你口袋裏有一支槍——你無論走到哪裏都帶著它——你的手指正在扳機旁,而你看見了這個男人……你會怎麽做?有些事,你無法將它分類,無法判斷,隻能由那些想實踐或被迫要實踐的人去親身實踐。這些人從不在乎後果。
我想知道,他們是否真的不在乎。坐在這裏,看陽光透過窗戶傾瀉進來,桌上放著一杯冰茶,望著遠處的海麵,在沙灘上散步,寫那些不會在乎後果的人的故事,多麽愜意。不過,真有這樣的人嗎?是否就連最好戰的人也在乎後果——哪怕他的靈魂已經傷痕累累,哪怕他的希望已被摧毀,甚至在他開著坦克去撞牆,開著飛機去撞航空母艦的時候,也曾有片刻想過,這也許是一場終會結束的噩夢,或許他能被拯救,能回到家,坐在爐火旁,端起那盞茶,拍拍坐墊,笑談那些陳年舊事,一邊笑著,一邊抹去眼角的淚水……
哦,天哪。有什麽用?我寫的一切都是騙人的。我嚐試說出真相,可真相究竟是什麽呢?我思索許久,想象那種極端情境,在人類的一般認知之外,那種和普通人沒有關聯的情境,其他人就無權評判深陷那種情境中的人了。可就在我寫下這些字的時候,一隻冰涼而令人戰栗的生物刺了一下我的脊椎,往上爬到我的大腦裏,告訴我,所有人都會經曆這樣的情境,所有人都是。
可是,如果是那樣,人們豈不是就連最簡單的故事也講不出來了?我放棄。我再也不能往下想了。我所能做的,就是講述,講述,講述。當然,我要盡我所能,去講述,講述,講述。我要告訴你接下來的故事,把它講完為止。它還沒有完,永遠不會完。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這也是這個故事結束的唯一原因。
從芝加哥回來後,瓦爾變得很古怪,變得陌生、疏離而冷漠。女人們有各自的生活要忙,也就不經常來找她了。克麗絲很消沉,變得很難相處,傷害了她們的感情。她們不清楚事件的整個經過,但因為在瓦爾家裏,性並不是禁忌的話題,她們以為克麗絲不過是受驚了,很快就會好的。瓦爾沒給她們中任何一個人打過電話,她們覺得和她日漸疏遠。
米拉可能是和她最親近的一個,她覺得很愧疚,一直想去看望她們。可她又怕見瓦爾。她剛認識瓦爾時,瓦爾就告訴她一些她沒想過的事情,也不管她想聽不想聽,她預感到這次也會一樣。而且這次的預感更加強烈了。她怕見瓦爾,仿佛瓦爾得了某種致命的傳染病似的。可終於有一天,她還是逼自己給瓦爾打了電話。瓦爾心不在焉地說,她在家。
瓦爾穿著牛仔褲和襯衫。她瘦了,臉龐不再豐滿,而是變得堅硬、棱角分明,看上去老了許多。她的頭發灰白。這些改變並不明顯,可她就像變了個人似的。
她們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了一會兒。凱拉和哈利去了阿斯彭;克拉麗莎和杜克出了問題;伊索在埋頭寫論文;孩子們現在和諾姆在一起,八月份會同米拉和本一起去緬因州。
“克麗絲怎麽樣了?”
瓦爾的聲音空洞,聽不出任何情緒:“她在伯克希爾的一個農場。他們覺得她似乎好點兒了。”
“她真的很消沉。”米拉半是詢問,半是陳述地說。她聽出自己的聲音裏有評判的意味。她其實是想說克麗絲過於消沉了。
瓦爾也聽出來了。她隻是點點頭。
“對不起,瓦爾,是我不理解。我從來沒有被強奸過。”
“是沒有。我記得,也差點兒了吧。”
米拉眉頭一皺。“在‘凱利之家’的那個晚上?天哪!”她顫抖著說,“我都忘了,我想忘了它。這是為什麽?”
“我想,這就是理智吧。大多數女人不想過多了解關於強奸的事。隻有男人才感興趣。女人總試圖忽略它,假裝是受害者自找的。她們不想麵對事實。”
米拉覺得她的身體開始哆嗦,好像她血液裏的每個細胞都變得警覺起來。“事實?”她聲音顫抖地問。
瓦爾坐回椅子上,點燃一支煙。她的姿勢和動作裏還有著往日的氣場,最近人一消瘦,這種氣場就更強了,隻不過動作不再那麽自在、流暢、豪爽了。她更加敏感、更加專注、更加狹隘了,就像一道光束,發現了目標便全力照射上去。於是,她把克麗絲的遭遇跟米拉和盤托出,從頭到尾講給她聽。瓦爾說完時,米拉緊緊抓著椅子的扶手。瓦爾往後一靠,聲音稍微緩和了一些。
“去年秋天,在康科德還是列克星敦的一次會議上,我記不清楚了,有個人邀我一起自駕回劍橋。那是個年輕男人,有些呆板,又有些自大,是個新教牧師。他想跟我搭話,一路上說個沒完,因為路上堵車,所以,他有大把的時間絮叨。他是一個很溫和的年輕人,懂得關心別人的感受,至少看上去是這樣,他不會脫口而出‘媽的’或‘肏’這樣的髒話。不必說,我的言辭嚇到他了。”
米拉笑了笑。可瓦爾並沒有笑。
“他跟我說起他幾個月來一直在做的夢。他說,他婚姻美滿,家庭幸福,還有一個小兒子。我估計他才二十五六歲。最近,他和他兒子之間出了點兒問題,還和他老婆為此吵過幾次。她覺得他對兒子太專橫、太苛刻。但他的夢與此無關。他夢到的是多年前在大學認識的一個女孩。他一直夢到她,卻又記不起夢的具體內容。那是什麽意思呢?”
“我問他,以前對那個女孩是什麽感覺。他喜歡過她,愛慕過她,但她有些輕佻,和一個又一個男人調情,需要他的時候又來找他。而他卻總是向她敞開懷抱。我問他有沒有和她上過床,他說沒有,從來沒有‘和她有過性方麵的接觸’。”說到這裏,瓦爾忍俊不禁,“他覺得她和其他人也沒有過。他覺得其他人那樣做也會有負罪感,因為他們在一所教會學校。”
“我問他現在對她是什麽感覺。他覺得她很有魅力,可一想到她就生氣。他曾經很愛她,想得到她,可他什麽也沒做。他生她的氣,但更生自己的氣。‘那你本可以幹什麽呢?’‘我可以強奸她。’”
“我絲毫不覺得驚訝,這個男人很呆板、很無趣,是個溫和而懦弱的基督徒。可本性上,他卻是一個強奸犯。”
“我知道。我早就知道這點。”米拉有氣無力地說。
“天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的事情,曆史上又該有多少。我和克麗絲一起走在芝加哥的街道上,看見男人們盯著她看,對我來說,什麽法律、什麽傳統、什麽風俗都在那一刻凍結了。無論他們在公共場合是什麽樣子,無論他們和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係如何,所有的男人都是強奸犯,這就是他們的本質。他們用他們的眼睛、他們的法律和規則強奸我們。”
米拉兩手捧住頭。“我還有兩個兒子。”她輕聲說。
“是啊,那就是他們維持權力的方法之一。我們愛我們的兒子。謝天謝地我沒有兒子,不然那真會阻礙我的。”她滿麵怒容。
米拉直起身:“阻礙你?”
“禍不單行。那個牧師、那樣對待克麗絲的塔德、那個強奸她肉體的家夥、那個強奸她靈魂的律師、那般對待她的法庭、掛著槍的警察看她的眼神,還有街上那些男人對她的品頭論足。我沒辦法保護她,沒辦法讓她擺脫現在的感受,也沒辦法替她承受這一切。
“我冥思苦想,根本控製不住自己。我想到了婚姻及其規則,想到了夜裏出門的恐懼、旅行的恐懼,想到男人沆瀣一氣、不把女人當回事,想到強奸的方式不止一種。女人無足輕重,是魔鬼,是禍水,她們既是奴仆又是發泄工具。男同並沒有比直男好到哪裏去——有的男同比直男更討厭女人。看看那些書就知道了,幾年來,幾百年來,幾千年來,都寫滿了對女人的仇恨,而在仇恨背後,隱藏著的威脅方式和行為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強奸。
“我還想到,天哪!這些年來,我一直從事民權運動、和平運動,要求釋放政治犯。在薩默維爾和劍橋,我和學校委員會一起工作。在此期間,我一直在考慮大人和兒童的利益。可是,我試著幫助的,有一半是男性,而且是看見我和我的女兒就會強奸我們的男性。一有機會,他們就會占有你的身體、你的靈魂,會控製你、虐待你,或者拋棄你。我居然浪費我寶貴的生命去幫助他們!幫助那群強奸犯!一旦你意識到這點,就再沒有回頭路。所有男人都是敵人!”
她兩眼冒火,聲音激昂,但努力克製住了。
米拉感到窒息。不,不,別這樣好嗎?她心中不斷地說。
“他們還希望你享受自己的毀滅!一個女孩被強奸了,她應該怎麽做呢?‘躺回去,好好享受。’‘如果一個和平主義者的妻子被強奸了,他會怎麽做?’‘疏遠他們。’丈夫不可能強奸他的妻子——根本沒有相關的法律,因為強奸就是他的權利。”
“我告訴你,”瓦爾的聲音變得低沉,怒火中燒,“我受夠了。媽的,以前我還讓男人搭便車!再也不會了。讓他們自己用腿走吧,讓他們打他們的爛仗去吧。任何一個男人都別想從我這裏得到一點兒幫助,一點兒都別想。我永遠會把男人當成敵人。我還想,假如那個嚇唬克麗絲的律師菲特有一個女兒,如果她被強奸了,他十有八九會像對待克麗絲一樣對待她。”瓦爾看了米拉一眼,“很抱歉。我知道你有兒子。這很好,這能讓你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讓你,”她諷刺地說出了那個詞,“保持理智。”
米拉的表情痛苦而糾結。瓦爾很鎮定,很堅定,就像一名高舉旗幟的士兵:“至於我,幸虧我沒有兒子,因為他會擋住我的視野,我得為他著想,這會讓我偏離真理。如果我有兒子,我就不會認識到這些,不會感受到這些,我會把這些深深埋藏在心底,任它們慢慢地荼毒我。”
“可是,沒有男人,你又怎麽生活呢?你看,如果你想找一份工作,老板是男的;如果你要申請經費,控製資金的是男人;如果你想申請學位,你的導師也是男的……”
“我已經退出了那個世界。現在,我屬於一個全是女性的世界。我在女性商場裏買東西,在婦女銀行存錢。我還加入了一個激進的女權組織,將來也隻為它工作。去他的論文,去他的學位,去他的哈佛。它們全都是男性世界的一部分。你不能向它妥協。它會將你生吞活剝,會強奸你的身體和靈魂……”
“可是瓦爾,你怎麽生活呢?”
她聳了聳肩:“怎樣都可以活下來的。有一群女人住在北劍橋的一座老房子裏。她們活得很好。我很快會加入她們。我這一生已不企盼什麽快樂了,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奢侈。四十多年來,我一直助紂為虐,與敵人為伴,推動他們的發展。在有些地方,那叫作奴役。我要結束這種生活。我想和那些女人一起工作,她們都獻身於我們的事業。”
“代價是放棄她們的生活!”
“奉獻她們的生命——不管你們英國人怎麽說。”
“犧牲。”
“那不是犧牲,是一種認同。犧牲是放棄一種有價值的東西,換取另一種更有價值的東西。我的情況不是那種。無論怎樣,我曾經認為很有價值的東西——娛樂、享受、快樂,已經離我而去了。我再也回不去了,你明白嗎?”
她嚴肅地看著米拉:“你看上去很痛苦。”
米拉痛心地說:“可你以前是那麽了不起。”
“一個了不起的妥協者。在你看來,我變得殘缺了,可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淨化。仇恨,能夠使你分清界限。你失去了某些東西,卻使得另一些東西日臻完滿。就像盲人的聽覺特別靈敏,聾子對嘴型和表情特別敏感一樣。仇恨讓我能夠做一直以來該做的事。我對人類的博愛阻礙了我對女性同胞的愛。”
米拉歎了口氣。她想哭,想把瓦爾變回從前的樣子,就像一盒膠卷,你可以選擇讓時間凝固在哪一刻。她無法忍受她所看到、聽到的一切,她已經筋疲力盡了。她向瓦爾靠過去:“我們喝一杯吧。為了過去,喝一杯。”她的聲音嘶啞。
瓦爾第一次真正地笑了。她拿出酒瓶,倒了兩杯酒。
“我覺得,你的這種新生活,會讓你徹底遠離我們,遠離我。”米拉難過地說。
瓦爾歎息一聲,說:“是啊,不是因為我不在乎你們了,那也很難,而是你們不想聽我說這麽多了吧。而且,我們對事情的看法也不一樣了。你有兩個兒子,還有本,所以你不得不妥協。我是認真的,並沒有自視甚高的意思。你覺得我很狂熱,我覺得你很懦弱。我如今已是一名狂熱分子了,”她笑著說,“我這種狂熱分子,讓中間那條線稍微挪了一點點。我覺得這樣很好。”
米拉想,她這是在說再見了吧。她一路走回家,淚流滿麵。
如果她是斯特拉達拉斯就好了。如果她可以哭泣就好了。我想,如果有那一天,事情就可以緩和,一切就能夠被軟化,恢複如初。我是這麽想的,但這也是事後的想法。
事實是,她失去克麗絲了。麵對痛苦,她讓自己變得更加冷酷,她知道,這種痛苦不會很快過去,而且,數年之內還會煎熬著她。她覺得,在她和克麗絲這樣的親密關係中,背叛是不可避免的。克麗絲太過依賴她了。父母的某些錯誤,是有助於孩子成長的,不管他們是有意為之,還是本來就不稱職。瓦爾這麽堅強,又這麽聰明,所以,她似乎是故意的。當然,她可以讓克麗絲回到她的懷抱,但她沒有那麽做。剩下的事,就順其自然吧。她告訴米拉:“我沒什麽能為克麗絲做的,除了去死,但我不想那麽做。”
她偶爾給克麗絲寫信,但沒有回音。瓦爾寫的不是真正的信,因為她已經越界了。這一點,除了她自己,沒有人知道。
道德雖好,卻也是有界限的。人們要一起生活,道德就是約束他們的一套準則,它使人們形成集體,並使得集體利益最大化。但對那些已經越界的人沒用,他們也不會在乎。比如,幾年前,一架飛機在安第斯山脈墜毀,幸存者們最後淪落到食人肉維生。這引發了所謂的道德問題。或許這也談不上真正的問題,因為這樣的問題誰能有答案?你可以宣揚教條,可以引經據典,也可以搬出權威;你可以辯論到死,但依然無法分辨誰對誰錯。假如你是一個猶太人,你的丈夫和孩子被納粹分子殺死了,而你因為還能出賣肉體而活了下來,你走在阿根廷的街道上,看到那個曾經關押過你的集中營的長官,你口袋裏有一支槍——你無論走到哪裏都帶著它——你的手指正在扳機旁,而你看見了這個男人……你會怎麽做?有些事,你無法將它分類,無法判斷,隻能由那些想實踐或被迫要實踐的人去親身實踐。這些人從不在乎後果。
我想知道,他們是否真的不在乎。坐在這裏,看陽光透過窗戶傾瀉進來,桌上放著一杯冰茶,望著遠處的海麵,在沙灘上散步,寫那些不會在乎後果的人的故事,多麽愜意。不過,真有這樣的人嗎?是否就連最好戰的人也在乎後果——哪怕他的靈魂已經傷痕累累,哪怕他的希望已被摧毀,甚至在他開著坦克去撞牆,開著飛機去撞航空母艦的時候,也曾有片刻想過,這也許是一場終會結束的噩夢,或許他能被拯救,能回到家,坐在爐火旁,端起那盞茶,拍拍坐墊,笑談那些陳年舊事,一邊笑著,一邊抹去眼角的淚水……
哦,天哪。有什麽用?我寫的一切都是騙人的。我嚐試說出真相,可真相究竟是什麽呢?我思索許久,想象那種極端情境,在人類的一般認知之外,那種和普通人沒有關聯的情境,其他人就無權評判深陷那種情境中的人了。可就在我寫下這些字的時候,一隻冰涼而令人戰栗的生物刺了一下我的脊椎,往上爬到我的大腦裏,告訴我,所有人都會經曆這樣的情境,所有人都是。
可是,如果是那樣,人們豈不是就連最簡單的故事也講不出來了?我放棄。我再也不能往下想了。我所能做的,就是講述,講述,講述。當然,我要盡我所能,去講述,講述,講述。我要告訴你接下來的故事,把它講完為止。它還沒有完,永遠不會完。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這也是這個故事結束的唯一原因。
從芝加哥回來後,瓦爾變得很古怪,變得陌生、疏離而冷漠。女人們有各自的生活要忙,也就不經常來找她了。克麗絲很消沉,變得很難相處,傷害了她們的感情。她們不清楚事件的整個經過,但因為在瓦爾家裏,性並不是禁忌的話題,她們以為克麗絲不過是受驚了,很快就會好的。瓦爾沒給她們中任何一個人打過電話,她們覺得和她日漸疏遠。
米拉可能是和她最親近的一個,她覺得很愧疚,一直想去看望她們。可她又怕見瓦爾。她剛認識瓦爾時,瓦爾就告訴她一些她沒想過的事情,也不管她想聽不想聽,她預感到這次也會一樣。而且這次的預感更加強烈了。她怕見瓦爾,仿佛瓦爾得了某種致命的傳染病似的。可終於有一天,她還是逼自己給瓦爾打了電話。瓦爾心不在焉地說,她在家。
瓦爾穿著牛仔褲和襯衫。她瘦了,臉龐不再豐滿,而是變得堅硬、棱角分明,看上去老了許多。她的頭發灰白。這些改變並不明顯,可她就像變了個人似的。
她們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了一會兒。凱拉和哈利去了阿斯彭;克拉麗莎和杜克出了問題;伊索在埋頭寫論文;孩子們現在和諾姆在一起,八月份會同米拉和本一起去緬因州。
“克麗絲怎麽樣了?”
瓦爾的聲音空洞,聽不出任何情緒:“她在伯克希爾的一個農場。他們覺得她似乎好點兒了。”
“她真的很消沉。”米拉半是詢問,半是陳述地說。她聽出自己的聲音裏有評判的意味。她其實是想說克麗絲過於消沉了。
瓦爾也聽出來了。她隻是點點頭。
“對不起,瓦爾,是我不理解。我從來沒有被強奸過。”
“是沒有。我記得,也差點兒了吧。”
米拉眉頭一皺。“在‘凱利之家’的那個晚上?天哪!”她顫抖著說,“我都忘了,我想忘了它。這是為什麽?”
“我想,這就是理智吧。大多數女人不想過多了解關於強奸的事。隻有男人才感興趣。女人總試圖忽略它,假裝是受害者自找的。她們不想麵對事實。”
米拉覺得她的身體開始哆嗦,好像她血液裏的每個細胞都變得警覺起來。“事實?”她聲音顫抖地問。
瓦爾坐回椅子上,點燃一支煙。她的姿勢和動作裏還有著往日的氣場,最近人一消瘦,這種氣場就更強了,隻不過動作不再那麽自在、流暢、豪爽了。她更加敏感、更加專注、更加狹隘了,就像一道光束,發現了目標便全力照射上去。於是,她把克麗絲的遭遇跟米拉和盤托出,從頭到尾講給她聽。瓦爾說完時,米拉緊緊抓著椅子的扶手。瓦爾往後一靠,聲音稍微緩和了一些。
“去年秋天,在康科德還是列克星敦的一次會議上,我記不清楚了,有個人邀我一起自駕回劍橋。那是個年輕男人,有些呆板,又有些自大,是個新教牧師。他想跟我搭話,一路上說個沒完,因為路上堵車,所以,他有大把的時間絮叨。他是一個很溫和的年輕人,懂得關心別人的感受,至少看上去是這樣,他不會脫口而出‘媽的’或‘肏’這樣的髒話。不必說,我的言辭嚇到他了。”
米拉笑了笑。可瓦爾並沒有笑。
“他跟我說起他幾個月來一直在做的夢。他說,他婚姻美滿,家庭幸福,還有一個小兒子。我估計他才二十五六歲。最近,他和他兒子之間出了點兒問題,還和他老婆為此吵過幾次。她覺得他對兒子太專橫、太苛刻。但他的夢與此無關。他夢到的是多年前在大學認識的一個女孩。他一直夢到她,卻又記不起夢的具體內容。那是什麽意思呢?”
“我問他,以前對那個女孩是什麽感覺。他喜歡過她,愛慕過她,但她有些輕佻,和一個又一個男人調情,需要他的時候又來找他。而他卻總是向她敞開懷抱。我問他有沒有和她上過床,他說沒有,從來沒有‘和她有過性方麵的接觸’。”說到這裏,瓦爾忍俊不禁,“他覺得她和其他人也沒有過。他覺得其他人那樣做也會有負罪感,因為他們在一所教會學校。”
“我問他現在對她是什麽感覺。他覺得她很有魅力,可一想到她就生氣。他曾經很愛她,想得到她,可他什麽也沒做。他生她的氣,但更生自己的氣。‘那你本可以幹什麽呢?’‘我可以強奸她。’”
“我絲毫不覺得驚訝,這個男人很呆板、很無趣,是個溫和而懦弱的基督徒。可本性上,他卻是一個強奸犯。”
“我知道。我早就知道這點。”米拉有氣無力地說。
“天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的事情,曆史上又該有多少。我和克麗絲一起走在芝加哥的街道上,看見男人們盯著她看,對我來說,什麽法律、什麽傳統、什麽風俗都在那一刻凍結了。無論他們在公共場合是什麽樣子,無論他們和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係如何,所有的男人都是強奸犯,這就是他們的本質。他們用他們的眼睛、他們的法律和規則強奸我們。”
米拉兩手捧住頭。“我還有兩個兒子。”她輕聲說。
“是啊,那就是他們維持權力的方法之一。我們愛我們的兒子。謝天謝地我沒有兒子,不然那真會阻礙我的。”她滿麵怒容。
米拉直起身:“阻礙你?”
“禍不單行。那個牧師、那樣對待克麗絲的塔德、那個強奸她肉體的家夥、那個強奸她靈魂的律師、那般對待她的法庭、掛著槍的警察看她的眼神,還有街上那些男人對她的品頭論足。我沒辦法保護她,沒辦法讓她擺脫現在的感受,也沒辦法替她承受這一切。
“我冥思苦想,根本控製不住自己。我想到了婚姻及其規則,想到了夜裏出門的恐懼、旅行的恐懼,想到男人沆瀣一氣、不把女人當回事,想到強奸的方式不止一種。女人無足輕重,是魔鬼,是禍水,她們既是奴仆又是發泄工具。男同並沒有比直男好到哪裏去——有的男同比直男更討厭女人。看看那些書就知道了,幾年來,幾百年來,幾千年來,都寫滿了對女人的仇恨,而在仇恨背後,隱藏著的威脅方式和行為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強奸。
“我還想到,天哪!這些年來,我一直從事民權運動、和平運動,要求釋放政治犯。在薩默維爾和劍橋,我和學校委員會一起工作。在此期間,我一直在考慮大人和兒童的利益。可是,我試著幫助的,有一半是男性,而且是看見我和我的女兒就會強奸我們的男性。一有機會,他們就會占有你的身體、你的靈魂,會控製你、虐待你,或者拋棄你。我居然浪費我寶貴的生命去幫助他們!幫助那群強奸犯!一旦你意識到這點,就再沒有回頭路。所有男人都是敵人!”
她兩眼冒火,聲音激昂,但努力克製住了。
米拉感到窒息。不,不,別這樣好嗎?她心中不斷地說。
“他們還希望你享受自己的毀滅!一個女孩被強奸了,她應該怎麽做呢?‘躺回去,好好享受。’‘如果一個和平主義者的妻子被強奸了,他會怎麽做?’‘疏遠他們。’丈夫不可能強奸他的妻子——根本沒有相關的法律,因為強奸就是他的權利。”
“我告訴你,”瓦爾的聲音變得低沉,怒火中燒,“我受夠了。媽的,以前我還讓男人搭便車!再也不會了。讓他們自己用腿走吧,讓他們打他們的爛仗去吧。任何一個男人都別想從我這裏得到一點兒幫助,一點兒都別想。我永遠會把男人當成敵人。我還想,假如那個嚇唬克麗絲的律師菲特有一個女兒,如果她被強奸了,他十有八九會像對待克麗絲一樣對待她。”瓦爾看了米拉一眼,“很抱歉。我知道你有兒子。這很好,這能讓你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讓你,”她諷刺地說出了那個詞,“保持理智。”
米拉的表情痛苦而糾結。瓦爾很鎮定,很堅定,就像一名高舉旗幟的士兵:“至於我,幸虧我沒有兒子,因為他會擋住我的視野,我得為他著想,這會讓我偏離真理。如果我有兒子,我就不會認識到這些,不會感受到這些,我會把這些深深埋藏在心底,任它們慢慢地荼毒我。”
“可是,沒有男人,你又怎麽生活呢?你看,如果你想找一份工作,老板是男的;如果你要申請經費,控製資金的是男人;如果你想申請學位,你的導師也是男的……”
“我已經退出了那個世界。現在,我屬於一個全是女性的世界。我在女性商場裏買東西,在婦女銀行存錢。我還加入了一個激進的女權組織,將來也隻為它工作。去他的論文,去他的學位,去他的哈佛。它們全都是男性世界的一部分。你不能向它妥協。它會將你生吞活剝,會強奸你的身體和靈魂……”
“可是瓦爾,你怎麽生活呢?”
她聳了聳肩:“怎樣都可以活下來的。有一群女人住在北劍橋的一座老房子裏。她們活得很好。我很快會加入她們。我這一生已不企盼什麽快樂了,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奢侈。四十多年來,我一直助紂為虐,與敵人為伴,推動他們的發展。在有些地方,那叫作奴役。我要結束這種生活。我想和那些女人一起工作,她們都獻身於我們的事業。”
“代價是放棄她們的生活!”
“奉獻她們的生命——不管你們英國人怎麽說。”
“犧牲。”
“那不是犧牲,是一種認同。犧牲是放棄一種有價值的東西,換取另一種更有價值的東西。我的情況不是那種。無論怎樣,我曾經認為很有價值的東西——娛樂、享受、快樂,已經離我而去了。我再也回不去了,你明白嗎?”
她嚴肅地看著米拉:“你看上去很痛苦。”
米拉痛心地說:“可你以前是那麽了不起。”
“一個了不起的妥協者。在你看來,我變得殘缺了,可在我看來,這是一種淨化。仇恨,能夠使你分清界限。你失去了某些東西,卻使得另一些東西日臻完滿。就像盲人的聽覺特別靈敏,聾子對嘴型和表情特別敏感一樣。仇恨讓我能夠做一直以來該做的事。我對人類的博愛阻礙了我對女性同胞的愛。”
米拉歎了口氣。她想哭,想把瓦爾變回從前的樣子,就像一盒膠卷,你可以選擇讓時間凝固在哪一刻。她無法忍受她所看到、聽到的一切,她已經筋疲力盡了。她向瓦爾靠過去:“我們喝一杯吧。為了過去,喝一杯。”她的聲音嘶啞。
瓦爾第一次真正地笑了。她拿出酒瓶,倒了兩杯酒。
“我覺得,你的這種新生活,會讓你徹底遠離我們,遠離我。”米拉難過地說。
瓦爾歎息一聲,說:“是啊,不是因為我不在乎你們了,那也很難,而是你們不想聽我說這麽多了吧。而且,我們對事情的看法也不一樣了。你有兩個兒子,還有本,所以你不得不妥協。我是認真的,並沒有自視甚高的意思。你覺得我很狂熱,我覺得你很懦弱。我如今已是一名狂熱分子了,”她笑著說,“我這種狂熱分子,讓中間那條線稍微挪了一點點。我覺得這樣很好。”
米拉想,她這是在說再見了吧。她一路走回家,淚流滿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