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人。趙國的惠文王曾得到天下聞名的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了,就派使者去見趙惠文王,說願意用15座城地來換和氏璧。趙王跟大臣們商量,如答應秦國,恐怕秦國不守信用,不給城池;如不答應,又怕秦國派兵來攻。正在進退兩難的時候,有人推薦自己的門客藺相如,認為他可以應對這個局麵。趙王將藺相如召來,藺相如說:“我願意去一趟。秦國若給城,我就把璧留在秦國。不然,我一定完璧歸趙。”到秦國後,藺相如將和氏璧獻上,秦昭襄王十分高興,卻根本不提城池的事。藺相如知道他毫無誠意,就說玉上有一個小瑕疵,要指給秦王,將玉璧拿回,然後靠著一根大柱子說:“我看大王您沒有交換的誠意,若是您逼我,我就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王無奈,急忙拿出地圖,指出了15座城。藺相如估計秦昭王隻是假意應付,就提出秦王應當齋戒5天,以示鄭重,昭襄王隻得答應。回到住處,藺相如便讓人帶著和氏璧偷偷返回了趙國。到交換的時候,他提出隻有秦王先將城池交給趙國,然後才能將和氏璧奉還。秦王此時也毫無辦法,隻好讓藺相如返回了趙國。


    藺相如回到趙國後,因為為國立功被封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秦王約請趙王會於澠池(今河南澠池縣)。到了澠池,秦王設宴款待趙王。酒過三巡,秦王說:“聽說您喜歡彈琴,請彈奏一曲。”趙王就彈了一曲。秦王則命其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見秦王如此驕橫,就說:“請秦王擊缶為樂。”秦王再三推辭,藺相如說:“你我相距不過五步,假如您不肯敲,您的血可就要濺到我身上了。”秦王隻好在缶上敲了一下。藺相如就讓趙國的史官記下:“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由於趙國的軍隊集結於邊防,秦王雖惱怒也不敢發作。因為藺相如不辱國體,回國後被封為上卿,位置在大將廉頗之上。廉頗見自己居然不如一個文人,十分惱怒,多次揚言要羞辱一下藺相如。藺相如聽說後,卻多次回避廉頗,不與他正麵交鋒。手下人憤憤不平,藺相如則說:“我和廉將軍必須團結,這樣才能抵禦強敵。”廉頗聽說後,十分慚愧,就背負荊條,到藺府上請罪。


    藺相如智勇雙全,和他有關的事跡已經演化成“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成語,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範鬆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文化常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幹春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幹春鬆並收藏中國文化常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