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中成績優秀或資格優異的生員(秀才),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意思是把人才獻給皇帝。明朝有歲貢、選貢、恩貢和細貢;清代有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和例貢。清代的貢生,又別稱“明經”。
在國子監中肄業的學生統稱監生。其名稱始於唐代。明清時期入監途徑有很多,主要來自於考試,或由皇帝特許,有舉監、貢監、生監、恩監、蔭監等名目。生員入監的稱貢監,官僚子弟入監的稱蔭監,舉人入監的稱舉監,捐資入監的稱例監。監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別是明朝初年,監生與科舉、舉薦同為入仕的重要途徑,以監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員的不勝枚舉。明成祖以後,監生直接做官的機會越來越少,但可以直接參加鄉試,通過科舉做官。
由捐納而取得應試資格的人也叫作監生。沒有入府州縣學而想應鄉試,或沒有地道科名而想入仕的人,都要先捐監生,但隻是作為出身,往往並不到國子監讀書。
(張雨)
在國子監中肄業的學生統稱監生。其名稱始於唐代。明清時期入監途徑有很多,主要來自於考試,或由皇帝特許,有舉監、貢監、生監、恩監、蔭監等名目。生員入監的稱貢監,官僚子弟入監的稱蔭監,舉人入監的稱舉監,捐資入監的稱例監。監生可以直接做官。特別是明朝初年,監生與科舉、舉薦同為入仕的重要途徑,以監生而出任中央和地方大員的不勝枚舉。明成祖以後,監生直接做官的機會越來越少,但可以直接參加鄉試,通過科舉做官。
由捐納而取得應試資格的人也叫作監生。沒有入府州縣學而想應鄉試,或沒有地道科名而想入仕的人,都要先捐監生,但隻是作為出身,往往並不到國子監讀書。
(張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