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醫同源”是人們對醫藥起源問題的一種認識和說法。


    醫藥萌芽於人類命運還主要掌握在自然手中的時代。那時,由於人類對自然存有畏懼和崇拜,鬼神觀念占據支配地位,人們遭遇疾病或災難,便乞憐於神的護佑,於是產生了以祈祝為職業的巫人。一部分巫人既掌握著民間的經驗藥方,又以能與鬼神相通的姿態給人治病,這部分巫人就是巫醫,他們的存在給原始樸素的醫藥知識蒙上了一層迷信的色彩。這也是世界各民族在文化發展初期的普遍現象。我國古代有相當長一段時期也是醫巫並存或巫盛於醫。但醫生並不是從巫人中分化來的,在巫出現的原始社會中雖還沒有專職醫生,但掌握了一定醫藥知識的中年或老年人為本原始群和本氏族成員治病的情形已經出現,他們兼任了救治病人的職責,實際上就是我國遠古時期的醫生。如黃帝時的名醫岐伯、鬼庾區、伯高、僦貸季和雷公等人是醫生,而不是巫醫。


    實際上,醫藥起源於勞動人民治療疾病的實踐。在我國,“神農嚐百草”等富有神話色彩的傳說,就是我國氏族社會時期醫療救助實踐和勞動創造醫藥觀點的樸素反映。當時,人們因吃了某些植物或動物而消除或減少了某些痛苦,逐漸就積累了使用植物和動物類藥物的知識。特別是在原始的農業和畜牧業逐漸代替漁獵經濟以後,人們對周圍的植物和動物接觸更多,對植物和動物的性能也就更加熟悉,便可能發現更多的植物類和動物類藥物。同時,人們也發現了一些礦物類的藥物。長此以往,醫藥知識越來越豐富。


    在殷商時代,我國醫學尚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但對疾病的認識已有很大成就。僅甲骨文字就記有20多種疾病,並且不是籠統地記載,而是按生理部位定了名。周朝時期更提出了一年四季多發性的流行病,經常使用的藥物有百種以上,並且有了專門負責管理醫事的醫師。更了不起的是,周朝已有了較好的醫學分科和醫事製度,把醫學分為四科:食醫專管飲食衛生和四季烹調;疾醫主管內科疾病;瘍醫治療腫瘍、潰瘍和跌打損傷,涵蓋了現今的外科和骨傷科;獸醫專門治療獸類疾病。周朝還將醫事統管起來。設醫師領管四科醫生,人員薪金按工作效率評定,治療經過記錄在案以備醫師查閱。所有這些都說明我國醫學在3000多年前便有了相當大的發展,醫學製度的建立更對醫學的正規化、科學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當時在國外的醫學中心巴比倫,求神驅鬼、畫符念咒還很盛行。醫生醫死了奴隸主要被處以斷手的刑罰,醫死了奴隸也要賠償——個奴隸。


    (蔣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文化常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幹春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幹春鬆並收藏中國文化常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