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中國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茶的發展曆史上唐代的陸羽和他所著的《茶經》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陸羽(733-804年),複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字鴻漸,號季跡,又名疾,別號桑苧翁,自號竟陵子。陸羽本是一個棄嬰,為竟陵寺僧所收養,等到稍微長大點以後,不願學佛,便逃離寺院。先在一個戲班學戲,後在一次演出中,被太守李齊物發現,而後棄伶從學。他當過地方小官,在他任職期間,以俸祿所得積了一些錢。但他不求生活奢侈,而是買了最好的茶葉和茶具,烹煮香茗與朋友同享。21歲時,他決定要寫中國第一部《茶經》,從此開始了對茶的考察遊曆。前後曆時26年,以實地考察茶葉產地32州所獲資料和多年研究所得,寫成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茶的研究著作《茶經》。故後世尊他為“茶聖”和“茶神”。


    《茶經》對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葉曆史、產地、茶的功效、栽培、采製、煎煮、飲用等都做了十分詳細的論述,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一部茶書。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10節,70000多字。


    茶聖陸羽


    上卷三節:一之源,概述了我國茶的主要產地及土壤、氣候等生長環境和茶的性能、功用,介紹了我國古代對茶的各種稱呼,又從醫藥學角度指出茶的性能和功用。二之具,講當時製作、加工茶葉的工具,詳細介紹了製作餅茶所需的19種工具名稱、規格和使用方法。三之道,講茶的種類和采製方法,指出采茶的要求,敘述了製造餅茶的6道工序:蒸熟、搗碎、入模拍壓成形、焙幹、穿成串、封裝,並將餅茶按外形的勻整和色澤分為8個等級。


    中卷一節:四之器,講煮茶、飲茶器皿,敘述了28種煮茶、飲茶用具以及器具對茶湯品質的影響,兼論茶具的好壞及使用規則。


    下卷六節:五之煮,講煮茶的過程、技藝。六之飲,講飲茶的方法、茶品鑒賞。七之事,講我國飲茶的曆史。八之出,詳記當時產茶盛地,並品評其高下位次,記載了全國40餘州產地情形,對於自己不甚明了的11州產茶之地也如實注出。九之略,講飲茶器具何種情況應十分完備,何種情況省略等。野外采薪煮茶,火爐、交床等不必講究;臨泉汲水可省去若幹盛水之具。十之圖,把上麵的內容用圖繪成畫幅,張陳於座隅,茶人們喝著茶,看著圖,品茶之味,明茶之理,神爽目悅。


    按《茶經》所述,中國古代的茶道,到唐代中葉的時候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體係,采茶、製茶、烹茶、飲茶都有明確的規範,十分嚴謹。自《茶經》問世後,“飲茶益盛”。至如今,《茶經》影響遠及國內外,日、韓、美、英等國都有許多《茶經》的藏本和譯本。《茶經》對世界的茶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嶽晗 南金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文化常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幹春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幹春鬆並收藏中國文化常識最新章節